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2、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3、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而、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题解:赋体特点,作者简介及本文目的2、熟读课文,理解“兀、构、缦、霁、杳、逦迤”等词语重点:理解词语难点:内容理解内容及步骤:一、解题: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铺采文,体物写志”。
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阿房宫及作者:见课本注释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后,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牡牧也加入到其中来。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正音:兀骊缦霁冥嫔媵嫱荧椒剽逦迤砾呕哑铛锱铢椽槛妍2、问题:①课后思考与练习一②本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A、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B、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C、用排比名式,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奢靡结果D、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三、指导、结合注释理解一二段。
补充注释: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
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阿房宫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1《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它以耐人寻味的诗意表达了作者杜牧对于阿房宫历史文化的复杂感情。
作为高中选修文学的必读之一,《阿房宫赋》成为了学生们从文学、历史、语言三个角度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教材。
本文以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材为背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份《阿房宫赋》的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2.掌握《阿房宫赋》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阿房宫赋》的主旨和意蕴;2.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和语言特色;3.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的诗意表达。
三、教学难点1.突出杜牧的文学特点及《阿房宫赋》的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理解阿房宫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3.提高学生的文学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阅读解析法:引导学生对于《阿房宫赋》进行完整的阅读和解析,理解语言和事件背后的含义和理念;2.课堂讨论法: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交流和分享;3.写作实践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或是评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通过介绍杜牧、唐代文学和《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特点和《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
第二至四课时:理解《阿房宫赋》的主旨和意蕴。
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阿房宫赋》进行全文阅读和解析,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理念。
通过导读和分段解析,帮助学生梳理《阿房宫赋》的结构及整体的语言特色。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讨《阿房宫赋》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第五至七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房宫赋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三、教学方法赏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阿房宫赋教案。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讨论本文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回màn 囷焉qūn 不何虹jì妃pín yìng qiáng 焚兰jiāo lù不知其所之也yǎo 尽态极yán 掠piāo鼎chēng lǐ yǐ zīzhū贺梁之chuán 在之粒yǔ sù 横jiànōu yā cēncī2.学生大声地自读。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篇1【设计意图】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设计突破"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设计提要】杜牧向来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据之,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命意;(二)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
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说明]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
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引。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自读提示"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时。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投影:二、比较分析,发现作者命意1。
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1.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1.3掌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难点:把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本2.1学生自读《阿房宫赋》,理解文章大意。
2.2教师针对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修辞手法3.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4.课堂实践活动4.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阿房宫赋》中的某一修辞手法,进行创意改编。
4.2各组展示改编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挖掘文化内涵5.1教师引导学生从《阿房宫赋》中挖掘秦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朝历史文化的认识。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拓展性问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显得紧张。
下次教学应调整时间分配,让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六、教学资源1.《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秦朝历史文化、作者简介等。
3.网络资源,如《阿房宫赋》视频讲解、音频朗诵等。
2024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阿房宫赋》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成就。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阿房宫的遗迹,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阿房宫赋》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课文讲解与分析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3.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秦朝统治的批判、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等。
第四课时:课后作业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课文、翻译重点句子等。
2.拓展阅读:介绍其他关于阿房宫的文学作品,如《阿房宫赋》的姊妹篇《阿房宫赋补遗》等。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检测2.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课文理解、生僻字词等。
3.教师点评检测结果,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展示阿房宫遗迹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介绍作者杜牧,讲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杜牧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1.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教师辅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第三课时:1.课文讲解与分析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骈文结构、对仗工整等。
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秦朝统治的批判、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等。
第四课时:1.课后作业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课文、翻译重点句子等。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阿房宫赋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
讨论*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回màn囷焉qūn不何虹jì妃pín yìng qiáng焚兰jiāo lù不知其所之也yǎo尽态极yán掠piāo鼎chēng lǐ yǐ zī zhū贺梁之chuán在之粒yǔ sù横jiàn2.学生大声地自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
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写阿房宫的面积。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写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
直走咸阳: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6.第六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榭。
重点词:
气候:环境气氛。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二)第2段
1.第1层:妃嫔媵嫱……为秦宫人。
写宫人的来历。
重点词:
辇名——历乘车。
学生背诵。
2.第二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写宫女众多。
重点词:
绿云:绿即青,不用青,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梳晓鬟也:晓梳鬟也。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雷霆飞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写宫人的命运。
重点词:
缦之:长久地。
而望幸焉:宠幸。
学生背诵。
4.第四层:燕赵之收藏……亦不其惜。
写宫内奢侈的生活。
重点词:
鼎铛玉石,金块缕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瓦砾。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宫人的情况和宫人的生活来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自读三、四段
1.重点词:
(1)秦爱纷奢:豪华
(2)直栏横槛:栏杆
(3)可怜焦土:可怜,可惜;焦土:名——动。
变成焦土。
(4)族:灭族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动——意动,以……为鉴。
2.段落大意:
第3段:写秦始皇的荒淫导致秦国灭亡。
第4段:总结历史教训,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年级语文阿房宫赋年级语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