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

的 学 习兴 趣 提 高 了 ,学 习理 论 有 了 目的 ,学 习 起来 就很 轻 松 。 同 时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还 培 养 了学 生 的动 手 能 力 , 为他
一
、
什 么是 项 目教 学 法
们 提 供 了展 示 自我 的平 台 ,增 强 了学 生 的 自信 心 ,在 实践
中找 到 学 习电子 技 术 的兴 趣 和 乐趣 。
学 方法 。
二 、 项 目教 学 法 在 《电子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中 的 应 用
《电子 技 术 基 础 》是 理 论 性 与 实践 性 都 很 强 的课 程 ,
由于 其 不 少理 论 知识 比较 抽 象 ,内 容 比 较枯 燥 ,很 多 现 象 既 看 不 见 又 摸 不着 ,所 以 学 生 学 起 来 比 较 困 难 。 学 生 往 往
程 。项 目驱动 法 目的 就 在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最 大 程
实 际 动 手 等 能 力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采 用 轻 理 论 、重
践 的 方 法 ,以 “ 论 够 用 、 技 能 够 用 、重 在 运 用 ” 为指 理 原 则 ,精 减 理 论 知 识 ,增 加 趣 味 实 验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情 ,培 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在 实 训 中 理 解 、掌 握 、巩 固
教 学 质 量 的 目 的 。 针 对 这 种 情 况 , 笔 者 因 势 利 导 , 精 心 设 计 教 学 内容 , 想 方 设 法 改 变 教 学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热
情 ,尽 量 少讲 高 深 的理 论 , 多讲 其 用 途 、 作 用 ,多 给 学 生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明 确 的 学 习 目标 ,大 部 分 学 生 处 于 被 动 学 习 的 状 态 ; 二 是 单 纯 的 讲 理 论 没 有 实 际 效 果 的 教 学 不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4只 , 电解 电容 ( 4 7 0 u F / 1 6 V) 1只 , 电阻 ( 1 KQ ) 1只 , 发
U 1 两 端 的 交 流 电压 ( V )
U 2两 端 的 交 流 电压 ( V)
c 1 两端 的 直流 电压 ( V)
V D两 端 的 直流 电压 ( V)
制作 的简 易 电源 . 电 路 图 如 图 1所 示 , 并 让 学 生 看 到
了 简 易 电 源 通 电 后 二 极 管 的 发 光 效 果 笔 者 告 诉 学 生 , 在 接 下 来 的 3周 时 间 里 . 每 名 学 生 都 要 弄 清 楚 这 项 目评 价 及 考 核 项 目完 成 之 后 . 笔 者 组 织 学 生
制作 交流 电变直 流 电的简 易 电源 ( 项 目 1 )
实 施 前 .笔 者 认 真 地 讲 解 了 操 作 的 要 点 和 测 试 的 方 法 , 并 为 学 生 制 作 了测 试 的表 格 ( 见表 1 ) 。
表 1 测 试 表
项 目展 示
第一 周第 一 堂课 . 笔 者 就 展 示 了 自 己
学法 , 教 师指 导学 生 围绕 着 一 个 又 一 个 项 目, 学理论 、 学技能 , 学 生 变被 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 , 学 到 了理 论知识 , 提 高 了操 作 技 能 。 关键 词 : 电子 技 术 基 础 ; 项 目教 学 法 ; 教 学 实 践
中图 分 类 号 : G71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5 7 2 7{ 2 01 3) 0 7 — 01 0 8 — 0 2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会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体会作者:吴小燕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05期【摘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教学情境,改变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充分主动学习能力,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师生关系;兴趣;主动性近年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结合国家倡导的理念,在电类专业上我们也积极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此通过过程的实施浅谈该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它从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阐述了“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实施作了详细的论述。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将电子技术分模块来执行的。
一个模块就是一个课题,而且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做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
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需向学生阐述清楚,否则前后知识脱节,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电子电路,几乎所有的电路参数、数据、波形都必须通过电子仪器仪表才能反映出来,电路原理图与实物装配图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
要对学生给以关心,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
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2、设置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狠抓基本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好教学情境,通过分组,给定教学任务,事先做好相应预习工作。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实践与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引导,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电子技术基础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79-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不仅需要高学历、高层次的高等人才,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与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11月7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2007年12月22日,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于“十一五”的后三年(2008年—2010年)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
这份决定在“职业教育攻坚的新举措、新突破”一节中特别指出:“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方向推进教学管理,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
”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精神的。
项目教学法特点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其尤其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
它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项目”全过程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教”、学生“学”来作为教学目标,而是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去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且学生最终能得到这个结果,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作为教学目标。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学完了主从 R 触 发器后 , 出了一个 问题 : S 提 对于 前面学过的一些触发器来说 , 基本都要有一些约束条件。
比如基本 R S触发器 ( 由与非 门构成 的) 其约束条件 是 ,
收稿 日期 :0 7一o 20 6—1 8
作者简介 : 闰
超( 9 3一) 江苏徐州人 , 17 , 宝鸡铁路 司机学校 教师。
分析 、 讨论 的很多是看不见 、 摸不着 的微观粒 子的运 动规 律。这就给教师提出一个 问题 , 怎样才能降低学 习难度 , 激发学习兴趣 , 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
7 10 ) 230
R+S ; =1钟控 R S触 发器 的约束条件是 R ・ 0等等 , S:
那么现在学 习的主从 R S触发器是不是没有约束条件了
V11 N . o 9 o . 4
De . 0 7 e 2 0
20 0 7年 1 2月
浅谈 《 电子技术基 础》 程 的教学 方法 课
闰 超
( 宝鸡铁 路 司机 学校 陕西 宝鸡
《 电子技 术基础 》 是一 门实践性 非常 强的重要 的专
业基础课程 , 它对学生 以后 的学 习具有重要 的影 响。学 生普遍认 为这 门课程 比较 难学 , 主要 原因在于这 门课 其
2 写卡 程序 : )
2 7
维普资讯
M S mm1 Ou p t s Co . t u = Bl
D tFa e 5 a rm ( )=C ye “ H” Mi a Bt ( & & d¥(nu・ Ip t
T x. et7 2 ) etT x,, )
En S b d u
件 的。
讲、 练结合 。复习和练 习能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更条理 化
项目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通过有效的引导,使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其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行为导向;项目教学;电子技术基础1 概述《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及其在日后在电子行业的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原理抽象,采用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应现代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应当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 传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2.1 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理论体系为主线,配合实验、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分离,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
另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以考察理论知识为主。
这样就造成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轻视技能训练,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课程理论分析抽象、难理解,故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习惯被动接受。
未以实训引领的教学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程实验、实训也往往流于形式。
最终使学生认为《电子技术基础》在专业实际工作中没有用处,只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
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普遍特征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扭转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课程有效性。
采用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以项目作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任务作为领引,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1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
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相应的项目教学任务。
并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1.构建“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根据职业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型的原则,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
为此,我们全面科学地修订和重新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方案的框架体系,强调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并且落实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
由于优化了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同进合理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必备知识及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考虑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从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项目教学内容时,恰当地解决好了“基础与发展”、“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项目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
同时我们加强针对性,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点到面的教学规律。
2.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方向转变的过程。
因此,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我们淘汰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检测性、综合性的实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例如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让学生从元器件性能的测试、电路的焊接、电路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和统调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使每个学生既掌握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电路的焊接技术,同时对电子电路的调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亲身的经历,也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六篇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六篇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1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分,一些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较多,一些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比较多,还有一些院校信息类课程比较多。
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同学的学习和以及学科的进展。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关于电子商务专科的课程设置的探讨,我们可以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动身。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电子商务便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即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商务与电子。
即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类课程,另一类是电子技术类课程。
3.商务类课程所谓商务类课程,便是和企业商务活动与管理活动相关的课程,为了总结出一个有规律性的课程体系,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思索,理解企业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的经济体系去理解,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企业是物品与服务的供应者,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这样企业的主要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是选购,生产与销售。
同时企业为了组织它的活动,就必需要有人力资源,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支持,所以企业的组成便是人、财、物。
总结以上叙述,从静态的看企业是人财物的组合;从动态的看企业从事进销产的活动。
所在,以此推论,我们又可以把商务类的课程,分成几类,一、人、财、物的管理类商务活动;二、选购类商务活动;三、生产类企业活动;四、销售类商务活动。
同时由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会产生两个市场间物品与劳务以及货币与信息的流淌,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三类商务活动,即,五、物流管理活动;六、资金流管理活动;七、信息流管理活动。
而广义的电子商务便是对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首先要懂得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管理,然后再讨论通过现代电子手段来实现。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电子商务的商务类课程,细分为如下七类课程:(1)人、财、物的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2)选购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等;(3)生产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生产运作管理》等;(4)销售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5)物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6)资金流管及其电子化理相关课程:《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等;(7)信息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数据交换实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总结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刘伦富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
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相应的项目教学任务。
并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1.构建“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根据职业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型的原则,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
为此,我们全面科学地修订和重新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方案的框架体系,强调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并且落实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
由于优化了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同进合理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必备知识及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考虑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从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项目教学内容时,恰当地解决好了“基础与发展”、“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项目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
同时我们加强针对性,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点到面的教学规律。
2. 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方向转变的过程。
因此,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我们淘汰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检测性、综合性的实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例如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让学生从元器件性能的测试、电路的焊接、电路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和统调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使每个学生既掌握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电路的焊接技术,同时对电子电路的调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亲身的经历,也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像这样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中,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达到了其他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锻炼,突出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从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入手,变从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试验,以一个个单元电路的制作、测试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展开,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实际工作的全过程。
模糊了理论课与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相互融合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采用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方法。
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六个较大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与模块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的环境中。
每一个教学项目设计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我们把电子单元电路、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作为教学的主线,按电路的结构进行剖析,分解成几个职业情景,每一个项目中又用若干个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
4. 改革了考试考核方法,促进了教学工作
对于本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我们改革了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注重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集中考试和平时成绩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按照以实验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考试模式进行考试改革。
把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期末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
①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16%。
②平时实验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24%。
③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以抽签形式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并答卷,每人一组,独立完成)作为课程成绩的30%。
④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作为课程成绩的10%。
⑤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20%。
在实验课的考核中,对每个学生在每次实验中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然后结
合实验报告的质量,期末实验考核成绩,综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
在通过对以上考核方法的改革,解决了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使实践性环节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突显出来,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学习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改善,效果显著。
中职教育应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
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
面向就业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可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建设已初见成效。
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继续深入,我们还将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不断丰富、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使课程体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最终将“电子技术”课程建成国家级的示范课程而进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