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

二 40 2 0.75 7 0.75 8.5 40 100 600 40 200 -150 35 7 汽车-20级 60 2 0.75 7 0.75 8.5 125 200 1500 75 350 -250 50 6
三 30 2 0.75 6 0.75 7.5 30 65 350 30 150 -100 25 8 汽车-20级 40
四 20 1或2 0.50或1.50 3.50或6.00 0.50或1.50 6.5 4.50或7.00 60 100 600 40 200 -150 35 6 汽车-10级 15 30 50 20 100 -70 20 9
挂车-100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
公路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km/h) 车道数 土路肩 右侧硬路肩 右侧路缘带 路基 宽度 (m) 行车道 左侧路缘带 中央分隔带 左侧路缘带 行车道 路基 宽度 (m) 右侧路缘带 右侧硬路肩 土路肩 路基 总宽 (m) 最小 平曲线 半径 (m) 行车 视距 (m) 一般值 变化值 极限最小半 径 一般最小半 径 不设超高 的最小半径 停车视距 超车视距 42.5 45.5043 4× 3.75 4× 3.75 8 120 6 0.75 3 0.5 3× 3.75 0.75(0.50) 3.00(2.00) 0.75 -0.5 3× 3.75 0.5 3.25(3.00-3.50) 0.75 35 33.0035.5 50 1000 5500 210 100 3 27.5 25.5028 2× 3.75 2× 3.75 4 高速公路 100 4 0.75 3.5 2× 3.75 0.75 -0.5 2 -1.5 0.75 -0.5 2× 3.75 0.5 3 -2.75 0.75 26 24.5 400 700 4000 160 85 4 汽车-超20级 挂车-120 80 4 0.75 3 -2.75 0.5 2× 3.75 0.5 -0.25 1.5 0.5 -0.25 2× 3.75 0.5 2.75 -2.5 0.75 -0.5 24.5 23 250 400 2500 100 70 5 60 4 2.75 -2.5 0.5 2× 3.5 0.5 -0.25 1.5 0.5 -0.25 2× 3.5 0.5 2.5 -1.5 0.5 22.5 20 125 200 1500 75 50 5 100 4 0.75 2.5 -1.5 0.5 2× 3.75 0.5 -0.25 2 -1.5 0.5 -0.25 2× 3.75 0.5 3 -2.75 0.75 25.5 24 400 700 4000 160 85 4 汽车-超20级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挂车-120 汽车-20级 挂车-100 一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2019/10/3
12
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
2019/10/3
9
国外的评价指标
在随后的20多年里,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 装备水平的提高和路面管理系统(PMS)的深入 研究及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 芬兰、法国、日本)和国际机构(世界银行)先 后提出了不同的路面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类型 的路面评价模型。
其中包括加拿大的行驶舒适性指数(RCI)、 英国的道路状况指数(RCI)、日本的养护管理 指数(MCI)和美国军事机构开发的路面状况指 数(PCI),上述路面评价模型包含了多变量模 型和单参数模型。
PSI模型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路管理的技术条件、 公路部门对不同路面损坏的重视程度及研究人员的建模思 路。美国研究人员将当时所能检测到的所有指标(4项参 数)与PSI建立了联系,使PSI的评定结果能客观地反映路 面的整体技术状况,但又无法确定哪项具体的指标导致了 PSI评价结果变好或变坏。
2019/10/3
MCI— 养护管理指数,0~10; C — 裂缝率,%; D — 车辙深度,mm; σ — 平整度,mm
2019/10/3
18
养护管理(控制)指数(MCI)
在日本MCI的模型中,道路平整度占很小比重, 其影响效果与日本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PSI基本相似。 日本MCI考虑了多种关系模型以求准确处理不同的路 面状况,同时也给应用带来了混乱。日本的MCI模型 是美国PSI建模思路的延续,但也包含了些模糊不定 的创新意识:将路面损坏因素分离开来,用单变量构 建路面评价模型 。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主要技术指标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平均车速
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
V (Vi Li Qi )
( L Q )
i i
可针对不同层次路网分类计算 根据路段交通交通状况划分段落
71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平均拥挤度
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
S (Qi Ci Li )
( L )
i
可针对不同层次路网分类计算 根据路段交通状况划分段落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胡贵麟
2010年11月
LOGO
1
主要内容
1. 2. 3. 4.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综合评价
2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预测的一般方法 交通量预测方法
LOGO
3
预测的一般方法
回归预测法 时间序列法 弹性系数法 强度指标法
较适应路网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区域 获取数据较为容易 主要适合站场、港口等节点集疏运量预测
趋势预测法
运量预测法
13
3.3 公路交通需求
基于综合运输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调查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分布情况 把握不同旅客、货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认识现状不同方式分担情况 掌握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合理把握未来运输量的分担情况
10,000
20,000
30,000
把握路网规模发展规律
0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美国高速公路规模
27
增长曲线法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完整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应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和评价手段,保证检测与评定结果准确可靠。
公路技术状况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表示,MQI和相应分项指标的值域为0-100。
公路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
公路技术状况等级按下表规定的标准确定。
公路技术状况包含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评价内容,其中路面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一、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损坏分11类21项。
1、龟裂轻: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在2mm以下,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中: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5mm,大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2、块状裂缝轻: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大部分裂缝块度大于1.0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3、纵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4、横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公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参考)

单位
3
级 公里/小时 当量轴次
亩 m 万元 万元
公里 % 米
米/个 米 % %/处 米 % 次
米/个 米/个
某公路工程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
数量 4
四 20
备注 5
以农村牧区道路 技术标准为主
20 1321.8868 74.242449
17.805516 1.256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一、基本指标
1 公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3 交通量(BZZ-100) 4 新占用土地 5 停车视距 6 预算总额 7 平均每公里造价
二、路线 8 路线总长 9 路线增长系数 10 直线最大长度 11 平曲线最小半径 12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13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4 最大纵坡 15 最短坡长 16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7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18 竖曲线最小半径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47 服务设施
(1)服务区 (2)停车区 48 管理养护设施 (1)管养中心 (2)养护工区(道班) (3)治超检测站 (4)主线收费站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49 环境绿化 50 声屏障
九、其他工程 51 改移道路
等级路 乡间道路
单位 3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处
Km m
m m
编制:
复核:
数量 4
第2页共2页 备注 5
1
审核:
指标名称
1
2
四、桥梁、涵洞
30 设计车辆荷载
31 桥面净宽
32 特大桥
33 大桥
34 中桥
35 小桥
36 涵洞
37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08.05.30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1、设计速度:V=40km/h;山岭重丘区;2、服务水平:三级;3、路基宽度:8.5m;4、路幅分配:0.75m路肩+7.0m路面宽+0.75m路肩;5、行车道宽:3.5×2=7.0m;6、停车视距:40m;会车视距:80m;7、平曲线最小半径:R=60m;一般值R=100m,有条件尽可能R ≥250m;8、最大纵坡i=7%;挖方路段0.3%≤i≤7%,合成纵坡:i=10%;9、最小坡长:120m;10、回旋线最小长:35m,平曲线最小长度:70m,一般值200m,不设超高半径:R=600m;11、最小缓和段长及纵坡限制表12、“路线规”7.2.2条,当设计速度≥60km/h时,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 80m,两圆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V=240m 。
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 时,可参照上规定执行。
根据本项目可按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80m ;而同向曲线直线长度不小于2.5V=100m 。
但此建议应征得甲方同意。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反向曲线应调整为“S ”型曲线,同向应调整为卵形曲线,受限地形可调整为复曲线,特殊困难地形可调整为“C ”型曲线。
以上均应遵守相应规定条件。
当两圆曲线半径≥250米时,且大小圆内移值之差小于0.10m ,或R 大比R 小之比值小于2时,同向可径相连接。
当两圆曲线半径≥600米时,反向同向均可径相连接13、平曲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当转角≤70时,其平曲线长不得小于500/△;14、纵坡最大坡长限制15、竖曲线长度:最小值35米,一般9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7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值400米。
16、平曲线加宽:采用3类加宽 ;最小加宽0.8米,最大加宽2.5米。
17、当平曲半径小于2000米时,应严格遵守“平包竖”的办法。
18、路基及小桥函设计洪水频率:501;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001。
道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道路工程)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一、基本指标
1 道路等级
2 设计速度
3 本次新征土地(永久性征地)
4 估算总额
5 平均每公里造价
二、路线
6 路线总长
7 路线增长系数
8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9 平曲线最小半径
10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1 直线最大长度
12 最大纵坡
13 最短坡长
14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15 平均每公路纵坡变更次数
千平方米 千平方米 千平方米
10.278
1530.89 804.345
351.848 184.864
序号
指标名称
1
2
20 排水及防护
(1) 排 水(C20砼)
(2) 防 护(C20砼)
(3) 防 护(挂网植草)
(4) 防 护(框架梁)
(5) 防 护(生态边坡)
(6) 防 护(网格植草)
21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改性沥青面层
四、桥梁、涵洞
设计车辆荷载
22 桥面净宽
23 特大桥
24 大桥
25 中桥
26 小桥
27 涵洞、通道
28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29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
30 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
五、路线交叉
31 平面交叉
32 (1)互通式立体交叉
33 (2)与公路平交
34 (3)与机耕道平交
35 (4)预埋管线
36 (5)渡槽、天桥
米/处 % 米 % 米 % 次
米 米
数量 4
一级公路 80
1090.0 108823.159 10587.9702
10.278 1.07 0.49 800/1 44.9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应遵循客观、科学与高效得原则,积极采用先进得检测与评价手段,保证检测与评定结果准确可靠。
公路技术状况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与相应分项指标表示,MQI与相应分项指标得值域为0-100。
公路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
公路技术状况等级按下表规定得标准确定。
公路技术状况包含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与沿线设施四部分评价内容,其中路面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与砂石路面。
一、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损坏分11类21项。
1、龟裂轻: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在2mm以下,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中:龟裂得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5mm,大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2、块状裂缝轻: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大部分裂缝块度大于1.0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3、纵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得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4、横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得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0.75 0.75 0.75 0.75 110 ------125 220 250 270 300 2500 3350 5 1100 900 700 500 ------------3000 2000 70
0.75 干线 0.75 集散 0.5
分离式断面 (m)
0.75 0.75 110 ------125 220 250 270 300 2500 3350 5 1100 900 700 500
桥梁计算跨径<50m时,标准值=3.0KN/m²;桥梁计算跨径>50m时,标准值=2.5KN/m²;桥梁计算跨径>50~<150m时,标准 值线性内插 L>3000,特长隧道;3000≤L>1000,长隧道;1000≥L>500,中隧道;L≤500,短隧道 0.5 0.75 0.75 1.00 0.5 0.75 0.5 0.75 0.75 0.75 0.5 0.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5 0.5
服务水平(不低于) 设计速度(km/h) 净高(m) 车道宽度(m) 车道数 左侧路缘宽度(m) 一般值 右侧硬路肩宽度(m) 最小值 一般值 土路肩宽度(m) 最小值 左侧硬路肩宽度 左侧土路肩宽度 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视距(m) 超车视距 货车停车视距 路线 最大超高值 圆曲线最小 半径(m) 10% 8% 6% 4% 不设超高最小半 路拱≤2% 径(m) 路拱>2% 最大纵坡(%) 3% 4% 5% 最大坡长 (m) 6% 7% 8% 9% 10% 凸形最小半径(m) 竖曲线 凹形最小半径(m) 竖曲线最小长度(m) 设计洪水频率 上路床 下路床 路基 特重、极重交通 0.3~1.2 0~0.3 轻、中及重交通 0.3~0.8 ---245 570 650 710 810 5500 7500 3 900 700 ------------------11000 4000 100 1.5 0.75 0.75 1.25 0.75 210 ----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2014版)
五个等级 公路分级 设计交通量(辆/日) 等级选用原则 基本 规定 设计车辆 交通量 车辆外廓尺寸 交通量预测年限 高速公路 >15000 主要干线 一级公路 >15000 主要集散公路或次要干线 二级公路 5000~15000 主、次要干线或 主要集散公路 三级公路 2000~6000 次要干线或支线 四级公路 双车道〈2000;单车道 〈400 公路 采用情况 立体交叉 立交采用情况 公路与铁路 平行用地间距 相交叉 平交时,交叉角度要求 公路与乡村道路相交叉 车行通道净空 公路与管线等相交叉 动物通道 交通 交通安全设施 工程 及沿 服务设施 线设 施
直行交通量大宜 直行交通量大宜采 采用 用 高铁必须采用 15 平交时,交叉角 >45︒ 应设置平面交叉 高铁必须采用 5 平交时,交叉角 >45︒ 应设置平面交叉
----
----
----
----
----
----
------------6500 3000 85
------------3000 2000 70 1/100 ≥96 ≥96 ≥96
按具体情况确定 ≥94 ≥94 ---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2014版)
路基 轻、中及重交通 0.8~1.5 上路堤 特重、极重交通 1.2~1.9 轻、中及重交通 >1.5 下路堤 特重、极重交通 >1.9 路面 设计使 用年限 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特大桥 大桥 设计洪水频 中桥 率 小桥 涵洞 桥涵 特大桥、大桥 中桥 设计使用年 小桥、涵洞 限 斜拉索吊索系杆 栏杆伸缩缝支座 汽车荷载等级 汽车 及 人群 荷载 均布荷载 车道荷载 集中荷载 车辆荷载 车辆重力标准值 人群荷载 隧道分类,长度L(m) 左侧侧向宽度(m) 右侧侧向宽度(m) 横断面 检修道宽度(m) 隧道 人行道(兼检修道) 使用年限 衬砌、洞门 (年) 可更换、修复构件 平纵横指标 相交要求 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0.75 --≧0.75 --100 30 ≧0.75 --≧0.75 --≧0.75 --100 30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1.25 0.75 1.00 270~360KN 550KN 270~360KN 550KN 270~360KN 550KN 100 100 50 20 15 公路----I级 10.5KN/m 100 100 50 20 15 公路----I级 10.5KN/m ≥93 15 30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93 15 30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92 12 20 1/100 1/100 1/100 1/50 1/50 100 100 30 20 15 公路----I级 10.5KN/m ≥90 10 15 1/100 1/50 1/50 1/25 1/25 100 100 30 20 15 公路----II级 0.75*10.5KN/m 0.75*(270~ 360)KN 550KN ≥90 8 10 1/100 1/50 1/50 1/25 不作规定 100 100 30 20 15 公路----II级 0.75*10.5KN/m 0.75*(270~360)KN 550KN ≥94 ≥93 ≥94 ≥93 ≥94 ≥92 --≥90 --≥90 ≥94 ≥94 ≥94 ≥93 ≥93
100 30
短隧道50,其余 100
特长隧道100,其余50 30
1.洞口内外侧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纵线形应一致;2.横断面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且不小于50m的过渡 段,保持横断面过渡顺适;3.隧道内纵坡<3%,>0.3% 交叉角>45︒;交叉范围设计速度≥路段设计速度的70%;同一位置平面交叉岔数<5条;右转≤40km/h,左转≤20km/h ---必须采用 必须采用 30 --必须设置通道或天桥 干线一般值2000,最小值 1000;集散500 与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应采用 必须采用 15 --宜设置通道或天桥 干线500,集散 300 要求渠化设计 要求渠化设计 直行交通量大宜采用 高铁必须采用 5 平交时,交叉角>45︒ 宜设置平面交叉
交通 工程 及沿 线设 施 管理设施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2014版)
包括监控、收费、通信、供配电、照明和管理养护等
路线 交叉
拖拉机≥2.7m,农用汽车≥3.2m,人行道≥2.2m;净宽≥4.0m;车行天桥净宽4.5m或7m,人行天桥3m。 电信线、电力线、电缆线、管道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架空送电电线斜交时,交叉角<45︒;原油管道斜交时,交叉角 >30︒;严禁易燃、易爆、高压等管线设施通过桥隧。 结合放牧及野生动物迁徙需要设置动物通道或牧道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防风栅、防雪(沙)栅、积雪标杆等。 包括服务区(50km/处)、停车区(15~50km/处)、和客运汽车停靠站。
小客车6x1.8x2,大型客车13x2.55x4,铰接客18x2.5x4,载重汽车12x2.5x4,铰接列车18.1x2.55x4 20 三级 120 100 5.0 3.75 3.75 ≥4 0.75 0.75 3(2.5) 0.5 3(2.5) 0.75 3.75 3.75 80 100 20 三级 80 5.0 3.75 ≥4 0.5 0.6 集散 0.75 集散 0.25 0.75 集散 0.5 0.75 0.50 75 ------85 115 125 135 150 1500 1900 6 1200 1000 800 600 ------------1400 1000 50 110 220 550 125 220 250 270 300 2500 3350 5 1100 900 700 500 ------------3000 2000 70 1/50 ≥95 ≥95 ≥95 75 150 350 85 115 125 135 150 1500 1900 6 1200 1000 800 600 ------------1400 1000 50 40 80 200 50 ---60 60 65 600 800 7 ---1100 900 700 500 300 ------450 450 35 1/25 ≥94 ≥94 --30 60 150 35 ---30 35 40 350 450 8 ---1100 900 700 500 300 200 ---250 250 25 30 60 150 35 ---30 35 40 350 450 8 ---1100 900 700 500 300 200 ---250 250 25 20 40 100 20 ---15 15 20 150 200 9 ---1200 1000 800 600 400 300 200 100 100 20 1.5 3.5 3.75 2 ---0.75 ---0.75 0.75 0.5 0.25 0.75 0.5 0.75 0.5 0.5 双车道0.25 单车道0.50 ---60 80 5.0 3.5 3.5 2 ---15 四级 60 40 4.5 3.25 3.25 2(1) ---15 四级 30 30 4.5 3 按实际 --20
3(2.5)
干线 3 干线 3(2.5) (2.5) 集散 1.5 干线 1.5 0.75 0.75 1.00 0.75 160 ------85 360 400 440 500 4000 5250 4 1000 800 600 干线 1.5 集散 0.75
1.5 0.75 0.75 1.00 0.75 160 ------180 360 400 440 500 4000 5250 4 1000 800 600 ---------------6500 3000 85 1/100 ≥96 ≥96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