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高考40年 2004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
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15.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 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 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 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A .t 1 <t 2 <t 3B .t 1、>、t 2、>t 3C .t 3 > t 1、>t 2、D .t 1=、t 2、=t 316.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 N A = υρm ② ρ= μ N A Δ ③ m = μ N A④ Δ= υN A其中A .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 .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1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1s 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β α β β α α F E G H S R Q P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A .x=0处的质元B .x=1m 处的质元C .x=2m 处的质元D . x=3m 处的质元18.图中电阻R 1、R 2、R 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
2004全国高考试题上海卷理综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一、李斌,中专毕业后进入上海液化压泵厂工作。
23年来,他在工人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成为高级技师和公认的数控机床专家,被誉为“知识工人的楷模”。
1.李斌现象说明了,在什么是人才的表述上,下列最恰当的是()A.人才是指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B.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得过奖的人C.人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D.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2.由于李斌的品牌效应,上海液压泵厂近年来接到了大量定单,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相继找上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加12.6%。
这说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①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③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要素④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结合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A.②④B.③④C.①④D.①③3.李斌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
为此,我们一定要()①考上名牌大学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成才方向③选择热门专业④把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机遇联系起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C.俄国 D.德国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6.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
历程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发展.

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发展历程高考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
上海自1985年单独命题,至今已有十多年,经历了上海和全国的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发展,本文就上海单独命题以来的物理试卷做一简单回顾。
一、第一阶段:1985年——1986年,总分为100分,试卷的试题结构为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分值如表格所示。
1987年上海采用全国高考试卷。
第二阶段:1988年——1994年,试卷的总分调整为150分,试卷题目的顺序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试卷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每年在实验题中有微小的分数调整,因此也影响到计算题的分数。
这段时间,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选择题的总分数为57分,题目为13小题。
填空题分数有32分,8小题。
客观题的总量占总分的89/150,月60%。
实验题的分数最多为25分,占总分的1/6, 而且上海试题在实验部分设置了设计性实验的试题,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装置或回答指定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
计算题的分数基本在38分左右,题目数量在3道题。
第三阶段:1995年——1996年,这段时间根据上海市一期课改的需要,针对当时实际存在的一个课程标准(大纲,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中学中同时使用的现状,即考虑到两种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存在的不同知识点而采取的过渡措施,称为一纲两分叉,因此在填空题中出现了3小题的分叉题目,共12分。
试卷其他部分基本相同。
第四阶段:1997年——1999年,试卷的结构做了一个调整,即将单选题题目的数量减少,增加了实验题的分数,和计算题的分数。
单选题的分数由原来的32分,、8小题,调整为24分,6小题。
多选题没有调整,还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的风格。
实验题由原来的的24分增为29分,并且在1999年增为30分,占总分的20%。
填空题由原来的32分调整为24分,在1999年调整为20分,题目数量由8小题减少为6小题在到5小题。
2004全国高考卷4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重庆、吉林、黑龙江等地)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15.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 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16.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与初态相比,A .气体内能一定增加B .气体内能一定减小C .气体内能一定不变D .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17.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长可能是8mC .周期可能是0.5sD .波速一定是24m/s 18.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 .l 2>l 1B .l 4>l 3C .l 1>l 3D .l 2=l 4 19.一直升飞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
该处地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的长度为l ,螺旋桨转动的频率为f ,顺着地磁场的方向看螺旋桨,b a 0 FF①② ③ ④B螺旋桨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螺旋桨叶片的近轴端为a ,远轴端为b ,如图所示。
如果忽略a 到转轴中心线的距离,用ε表示每个叶片中的感应电动势,则A .ε=πfl 2B ,且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B .ε=2πfl 2B ,且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C .ε=πfl 2B ,且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D .ε=2πfl 2B ,且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20.如图,一绝缘细杆的两端各固定着一个小球,两小球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2004年高考大综合理科试题(上海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理科使用)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一、李斌,中专毕业后进入上海液化压泵厂工作。
23年来,他在工人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成为高级技师和公认的数控机床专家,被誉为“知识工人的楷模”。
1.李斌现象说明了,在什么是人才的表述上,下列最恰当的是()。
A.人才是指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B.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得过奖的人C.人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D.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2.由于李斌的品牌效应,上海液压泵厂近年来接到了大量定单,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相继找上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加12.6%。
这说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③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要素④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结合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3.李斌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
为此,我们一定要()。
①考上名牌大学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成才方向③选择热门专业④把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机遇联系起来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6.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上海市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物理抽查试题

上海市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物理抽查试题(用卷时间120分钟)一二三四总分19 20 21 22 23说明:1.本卷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共23题,第19、20、21、22、23要求写出解答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
2.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二大题填空题及第三大题实验题中均有分叉题,考生只能选三大题中A组的全部或B组的全部完成。
若混选,则计A组成绩。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其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现象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光的衍射现象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光电效应现象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弱.(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3.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正确说法有()(A)根据grV=,可知V A<V B<V C(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A>F B>F C(C)向心加速度a A>a B>a C(D)运动一周后,C先回到原地点4.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正电荷Q,分别置于A、B两点,DC为A、B连线的中垂线,D为无限远处(见图),现将一正电荷q由C点沿CD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q的电势能逐渐减小(B)q的电势能逐渐增大.(C)q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D)q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5.在照明用电的电路中,如果在白炽灯电路上并联一只电炉后,发现电灯变暗,这是因为( )(A) 电路中的总电阻加大(B) 电路中总电流加大,输电线上电压降增大(C) 电炉两端电压比电灯电压大(D) 电路中总电流未变化,电炉从电灯中分出了电流A组:6.如图是一个圆筒形容器的横剖面图。
2004上海高考物理试题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 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每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
得0分。
填写在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 .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
C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0×108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 .卢瑟福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 .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 .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3.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
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 小时39分。
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 ) A .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
B .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 C .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
D .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4.两圆环A 、B 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 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 为导体环,当A 以如图 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 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
则( ) A .A 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B .A 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
C .A 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 .A 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5.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 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 A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 受到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11九、磁场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11九、磁场71.电流的磁场2006年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第一大题2小题4分2A.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b两点与两导线共面,a点在两导线的中间与两导线的距离均为r,b点在导线2右侧,与导线2的距离也为r.现测得a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则去掉导线1后,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1. 选择题 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一大题 4小题 4分考题:4.初速为v的电子,沿平行于通电长直导线的方向射出,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初始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A.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不变B.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改变C.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不变D.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改变2. 选择题 2001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6小题 5分考题:6.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C线路接通。
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
则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B.由于B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C.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无延时作用D.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延时将变长3.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10小题 5分考题:10.如图(a),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P 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A.1t时刻N>G。
B.2t时刻N>G。
C.2t时刻N<G。
D.4t时刻N=G。
4. 选择题 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 4小题 5分考题:4.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
则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200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大C.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0?108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3.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为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A.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4.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5.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6.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则( )A.在0-x1之间不存在沿x方向的电场B.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C.在0-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D.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 方向的非匀强电场7.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处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正方形一边平行,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某一边的中点,以垂直于该边的初速度方形区域。
当小球再次运动到该正方形区域的边缘时,具有的动能可能为A.0 B.12112mv2 C.20?qEl2mv0 8.滑块以速率v1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
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变为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A.上升时机械有减小,下降时机械能增大B.上升时机械有减小,下降时机械能也减小17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 )I B ?A ),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B AC U U0 0x1 x2 x v0进入该正( )D.12mv2?203qEl v2,且v2<v1,( )如图C.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D.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实验仪器及线路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系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
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
若v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
11.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O v0 E 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白炽灯L1和L2的U-I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L2的额定功率约为_______W;现将L1和L2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此时L2的实际功率约为________W。
13.A、B两波相向而行,在某时刻的波形与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图中标尺每格长度为l。
在图中画出又经过t=7l/v时的波形。
三、实验题14.(5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m/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4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A 电压表量程为15V,B 电压表量程为3V,A变阻器为(20?,3A),B变阻器为(500?,0.2A)。
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AB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
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计可在底座上移动,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
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现有一个发光强度I0的灯泡a和一个待测灯泡b。
分别置于底座两端(如图)(1) 怎样测定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 一根长约为30cm、管内截面积为S=5.0?10?6m2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球形小容器,管内有一段长约1cm的水银柱。
现在需要用比较准确的方法测定球形小容器的容积V。
可用的器材有:刻度尺(量程500mm)、湿度计(测量范围0-1000C)、玻璃容器(高约为30cm,直径约10cm)、足够多的沸水和冷水。
(1)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2) 说明如何根据所测得的物理量得出实验结果。
18.(10分)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I (A) U (V)(1) 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10?)、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0.12 0.20 0.21 0.40 0.29 0.60 0.34 0.80 0.38 1.00 0.42 1.20 0.45 1.40 0.471.60 0.49 1.80 0.502.00 (2) 在右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3) 如果第15题实验中测得电池的电动势是1.5V,内阻是2.0?,问:将本题中的小灯泡接3在该电池的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写出求解过程: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第(2)小题方格图中)四、计算题(60分)19.(8分)“真空中两个整体上点电荷相距10cm,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9?10?4N。
当它们合在一起时,成为一个带电量为3?10?8C的点电荷。
问原来两电荷的带电量各是多少?”某同学求解如下: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地:q1?q2?3?10?8 C?a (1)(10?10?2)2r2根据库仑定律:q1`q2?F??9?10?4C2?b 9k9?102以q2?b/q1代入(1)式得:q1?aq1?b?0解得q1?11(a?a2?4b?(3?10?8?9?10?16?4?10?15)C 22根号中的数值小于0,经检查,运算无误。
试指出求解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20.(12分) 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薄壁玻璃管开口向下坚直插在装有水银的水银槽内,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水银槽的截面积上下相同,是玻璃管截面积的5倍。
开始时管内空气长度为6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50cm。
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管口末离开槽中水银),使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成60cm。
(大气压相当于75cmHg),求:(1) 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2) 水银槽内水银面下降的高度。
21.(12分) 滑雪者从A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经一平台水平飞离B点,地面上紧靠着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
求:(1) 滑雪者离开B点时的速度大小;(2) 滑雪者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22.(14分)水平面上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为L,一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见右上图),金属杆与导轨的电阻不计;均匀磁场竖直向下。
用与导轨平行的恒定力F作用在金属杆上,杆最终将做匀速运动。
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相对应的匀速运动速度v也会改变,v和F 的关系如右下图。
(取重力加速度g=9.8m/s2)C h/2 B h L A H 2h 4(1) 金属杆在匀速运动之前做作什么运动?(2) 若m=0.5kg,L=0.5m,R=0.5?,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3) 由v -F图线的截距可求得什么物理量?其值为多少?23.(14分)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伸缩拉杆秤。
结构如图,秤杆的一端固定一配重物并悬一挂钩,秤杆外面套有内外两个套筒,套筒左端开槽使其可以不受秤纽阻碍而移动到挂钩所在的位置(设开槽后套筒的重心仍在其长度中点位置)。
秤杆与内层套筒上刻有质量刻度。
空载(挂钩上不挂物体,且套筒未拉出)时。
用手提起秤纽,杆杆秤恰好平衡。
当物体挂在挂钩上时,往外移动内外套筒可使杆秤平衡,从内外套筒左端的位置可以读得两个读数,将这两个读数相加,即可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
已知秤杆和两个套稠的长度均为16cm,套筒可移出的最在距离为15cm,秤纽到挂钩的距离为2cm,两个套筒的质量均为0.1kg。
取重力加速度g=9.8m/s2。
求:(1) 当杆秤空载时,秤杆、配重物及挂钩所受重力相对秤纽的合力矩;(2) 当在秤钩上挂一物体时,将内套筒向右移动5cm,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向右移动8cm,杆秤达到平衡,物体的质量多大?(3)若外层套筒不慎丢失,在称某一物体时,内层套筒的左端在读数为1kg外杆恰好平衡,则该物体实际质量多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