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环境保护措施
弃土场工程治理方案

弃土场工程治理方案引言:随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废弃物处理以及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弃土场(也称废弃土壤堆场、废土场)就是用于堆置、储存、处理各类污染土壤、矿山尾矿、建筑垃圾等固废物的场地。
然而,弃土场工程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于弃土场工程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弃土场工程治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弃土场工程的治理目标是保护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原则:在弃土场工程治理中,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安全环保”的原则。
二、弃土场工程治理的技术方案1.前期调查与评估:对弃土场工程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成分、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评估弃土场工程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2.土壤污染治理:根据弃土场工程所面临的具体污染问题,采取适当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物理修复:采用物理方法,如蒸汽渗透、超声波清洗等,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化学修复:采用化学药剂,如高效吸附剂、固化剂等,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通过植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3.渗滤液处理:弃土场工程中的渗滤液是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溶出后的液体,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渗滤液的处理。
-物理处理: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悬浮颗粒和悬浮物质。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沉淀、吸附等方法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4.弃土场工程修复与恢复:对于已经治理的弃土场工程,需要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包括:-还原工程:通过填充新的土壤或添加改良剂等手段,恢复弃土场工程的地貌和景观。
-植被恢复: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从而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水体恢复: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恢复水体功能。
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_secret

成乐线新增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一、编制说明3号弃土场原为农田及山地,现已堆积了高差最高30m的弃方,场内弃方经过风一吹尘土飞扬。
对内,严重影响通行人员身体健康;对外,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植被。
为改变这一现状,特编制本方案。
二、工程简介3号弃土场位于本合同段线路K46+850左侧山坳内,场内还需弃土石2万余方,上游是一块山谷,会有季节性雨水汇集,四侧为高山,下雨后四侧山坡的雨水也直冲弃土场内,植被水源为大气降水,年降水量~577mm。
山坡坡度较陡,表层土已风化固结,不易冲蚀。
弃土场为路堑土石方外弃地,弃方主要为红砂岩,部分为岩夹土,颗粒细,还有少许粉状砂。
当弃土堆积后,表层土质水分极易蒸发,风干较快,形成颗粒极细的尘土,外界稍微扰动,便飘散于空中,形成扬尘;一旦下大雨,便形成泥浆,被雨水冲走。
三、方案内容1、在下游弃土线外砌筑一道高12m长22m挡碴墙,挡碴墙具体要求按照挡碴墙技术交底尺寸施作(后见附图)。
挡碴墙必须在弃土前砌筑。
2、弃土石时,先弃在下游,弃方紧挨挡碴墙,当弃方高出挡碴墙,放出1:的缓坡逐步上弃,弃方不得高出挡碴墙10m。
3、对高差30m的高弃方,先按1:修整10m高的上边坡,然后填筑出12m宽度的缓冲平台,按1:放坡至底面,表层应进行平整,植被覆盖、绿化弃土场顶面。
4、做好沉降观测,必要时需埋设观测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在弃土场底部上下游低谷段利用弃方全部填平,上游填平标高不得低于下游标高,以免雨水汇集。
6、弃土坡面要求夯实,再进行绿化。
7、弃土场四周坡脚处修建60cm*60cm的纵向矩形浆水沟,弃土场顶面、坡面及缓冲平台上修建60cm*60cm的横向矩形浆水沟,以保证弃土场排水通畅。
(后附K46+850左侧弃土场平面布置图)四、弃土场工作流程图五、弃土场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六、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弃土场工程治理方案

弃土场工程治理方案背景:弃土场工程是指因各种工程需要产生的废弃土壤经过合理处理后重新使用或安全处置的过程。
由于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如果不加以处理和管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生态破坏。
在实施弃土场工程时,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以确保废土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1.弃土场位置选择:应尽量选择远离城区和水源的地方,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
2.土壤质量检测:对废土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测,确定废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
3.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如密闭、覆盖、喷洒固化剂等。
4.监测系统:建立废土场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废土的运移和排放情况。
二、治理方案:1.前期准备:(1)制定管理方案:编制废土场管理方案,明确工程的治理目标、工期和具体措施。
(2)技术筛选:选择合适的废土处理技术,如填埋、填土、焚烧、固化等。
(3)环境评估: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对废土的处理方案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处理方案的安全可行。
(4)法律依据: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废土处理的要求和责任。
(5)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废土处理:(1)分级分类:对废土进行分级分类,根据其监测结果和性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置地点。
(2)资源化利用:对废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用于填充、回填和修建坝体等。
(3)固化处理:对化学污染较重的废土进行固化处理,包括喷洒固化剂或混凝土固化等。
(4)填埋处理:对难以处理和废土量较大的废土进行填埋处理,需将其投放到合格的填埋场进行安全处理。
(5)焚烧处理:对有机废土进行焚烧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监测:(1)监测设施:建立废土场的监测设施,包括传感器、监测井、监测仪器等,用于监测废土场的水质、土壤、大气等指标。
(2)监测范围:在废土场及其周边设立监测点,监测范围应覆盖废土场的全部区域,其周边环境和水源地等。
弃土弃渣环保措施

目录1、总则2、弃渣场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4、防治措施布局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则1.1.为有效保护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公路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本项目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1.2.本项目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所有施工单位,以施工用地为界,范围包括全线主体工程占地(含路面、路基边坡、桥梁、涵洞、隧道)、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土场、弃渣场等。
1.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由省指挥部统一领导,各工作站派专人督促落实,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专人、专岗、专职负责该项工作。
1.4.全线环保与水保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树立“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力求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的恢复”的环保理念,彻底改变“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建一条精品路,修一条绿色大道。
1.2.在全线推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各施工单位务必增强环保与水保意识,强化环保措施,组建环保领导小组,建立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责到人。
1.6.各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主动配合地方行政机关和环境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保与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落实到位,力争各项环境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2、弃渣场2.1弃渣场的选址需经过严格的规划勘测设计,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不得超出设计规模增加用地数量、更改弃渣场位置或随意改变其他设计内容。
任何渣场的设计变更需报原设计单位同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弃渣场场址及扩大占地。
2.2因本项目弃渣以石方为主,为便于绿化、复垦,在弃渣之前需保存表土。
弃土场防护及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

弃土场防护及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弃土场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暂时或长期存放废弃土方的场地。
弃土场施工方案是针对弃土场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施工方案、使用方案、监测方案等。
一、施工方案1.确定地点: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文化古迹等敏感区域的合适地点建设弃土场。
2.土方开挖:按照工程需要,确定土方开挖的范围和深度。
应避免过度开挖,以免对地下水、地质情况等造成影响。
3.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确保弃土场内的雨水及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以防止水积聚和渗漏。
4.覆盖措施:对弃土场进行覆盖处理,防止土中有害物质和气体的扩散。
可以采用草坪、覆土、防护壁等方式进行覆盖。
5.弃土处理:根据土方特性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当的弃土处理方式,如填埋、回填、利用等。
6.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安全措施,保障工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安装安全通道、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7.施工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二、使用方案1.弃土场管理:建立弃土场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人和权责,规定弃土场的使用要求和管理细则。
2.弃土场巡查:定期对弃土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弃土场的安全和环保。
3.弃土监测:对弃土进行监测,包括土质分析、水质监测、气体监测等,确保弃土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周边环境保护:加强周边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弃土场周边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5.废弃物管理: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负荷。
三、监测方案1.建立监测系统:对弃土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包括地质监测、水文监测、气体监测等。
2.监测周期:根据工程需要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监测周期,定期对弃土场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明确监测指标,包括土质指标、水质指标、气体指标等,确保监测结果可靠。
4.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弃土场整改实施方案

弃土场整改实施方案一、背景。
弃土场是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壤的集散地,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并实施弃土场整改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改目标。
1. 清理整治,对弃土场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废弃土壤和垃圾,恢复场地原貌。
2.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弃土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弃土场的监管和日常管理工作。
3.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弃土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合理利用,推动弃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三、整改措施。
1. 制定整改方案,成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整改工作组,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和时间表。
2. 强化监管,加大对弃土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3. 清理整治,对弃土场内的废弃土壤和垃圾进行清理,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确保场地的清洁和整洁。
4. 完善设施,对弃土场的设施进行完善,包括围墙、标识、排水系统等,提高场地的安全性和环境整洁度。
5.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固化覆盖、植被恢复等,减少弃土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合理利用,推动弃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开展弃土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整改效果。
1. 环境改善,通过整改,弃土场周边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整改后的弃土场将能够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再生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生态环境保护,整改后的弃土场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4. 社会效益,整改后的弃土场将成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支持,为城市发展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五、总结。
弃土场整改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协作,切实落实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弃土场环保的措施

弃土场环保的措施弃土场是指在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未继续使用的土石材料的集中储存地。
由于弃土场储存的土石材料大多是废弃物料,因此常常方便了土地污染的发生。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回收资源,弃土场环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弃土场环保的几项措施。
弃土场生态修复弃土场的建设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生态修复就是指修复弃土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生态修复的具体内容包括植物覆盖、草复盖、树木种植等措施。
其中植物覆盖和草复盖是恢复土地土壤功能和固化土壤的关键步骤。
因为草本植物生长快,能够快速覆盖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土保持效果。
而树木的栽植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
弃土场垃圾清理在弃土场垃圾清理方面,可以采用保洁车、手工清理等多种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
清理弃土场垃圾是环保的必要措施,因为弃土场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危害。
坚持弃土场垃圾的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将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
弃土场水利工程建设在弃土场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降雨径流沉淀池、洪水拦沙坝等设施来减少弃土场对周边土地和水体造成的影响。
在储存过程中,弃土场的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垃圾会随着雨水流向下游,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损失。
而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雨水资源,减少洪水对周边土地的危害。
弃土场限批措施弃土场限批措施是指对弃土场的开发、建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弃土场采取限批措施,对弃土场建设、储存、运输和处置实行从源头、过程、末端的全环节风险管控和现场监测。
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弃土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要求所有的建设单位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
弃土场资源化利用在弃土场环保中,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对于弃土场储存的土石材料,可以利用其再加工成砖块、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利用处置中重复利用,降低了弃土场二次污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和资源。
弃土场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

弃土场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1. 弃土场概述弃土场是指储放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土方料或拆除的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的场所,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弃土场的管理与处理往往涉及环境保护与安全等重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门的方案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环保性。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弃土场的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确定弃土场选址,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针对弃土的种类和数量,调配相应的施工人员和设备。
3. 施工过程控制3.1 弃土场布置与标识•合理布置弃土场,确保通风良好,便于管理和监测;•标识明确,确保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遵守规定。
3.2 弃土场污染防治•弃土场要及时清理,避免灰尘、废水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采取防尘措施,包括洒水、覆盖等,有效控制污染。
4. 安全管理4.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和安全措施;•督促施工人员穿戴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手套等。
4.2 设备安全•设备必须定期检修维护,确保安全可靠性;•使用设备时需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操作。
5. 环境保护5.1 弃土场周边环境保护•弃土场周边植被要保持完整,避免土壤流失;•严禁乱倒废弃物,确保周边环境的清洁。
5.2 废弃物处理•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分类处理,合理利用资源;•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需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6. 施工后整理施工结束后,必须对弃土场进行整理清理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检查设备和工具,及时修理整理。
结语通过以上的弃土场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希望在未来的施工中,可以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弃土场环境保护措施
弃土场是人工土坡,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护以及扬尘和噪声控制、水域污染防治。
1.沿沟堆弃应按1/50洪水位及有关水文参数设置施工期排水措施,预防水土流失
弃土场弃土填筑施工前,必须在山腰位置依照山势条件设置一定数量的汇水沟渠,将降雨时的地表水流通过汇水沟进行汇流,做好拦排水,防止雨水在新弃土表面形成径流,对新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弃土场下方造成污染;在弃土过程中,严格按照摊铺、碾压程序施工,严禁未经碾压直接摊铺新土层。
土层摊铺过程中,依照施工进展形成内高外低的坡势,在汇流沟渠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流槽,将水流中的泥土进行沉淀;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当地汛情,提前做好排水沟与集流槽的清淤工作,完善排水沟等设施。
2.植被保护
施工作业前,将弃土场地表林木进行移植,地表土清理到用地边界,清表时,严禁烧荒,避免引发火灾。
弃土完成后,对弃土场进行全面环保处理,坡面进行植草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及绿地、耕地的损坏。
3.防尘降噪
施工时,定期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降尘,防治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土石方,运输车辆应装料适中,并采用篷布覆盖;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限时作业。
少数高噪音设备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须在夜间施工的应先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
4.水污染防治
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5.便道及施工场地
便道及施工场地边坡下坡面及时种草;旱季应对施工便道适当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及时将生活垃圾烧掉、埋掉或运出山区;冬春干燥季节注意防火;减少压埋、铲除及挖掘土壤;在指定的活动范围活动,减少破坏植被。
6.隧道弃碴场水保绿化措施
隧道弃碴完毕对碴顶进行平整、压实,修砌排水通路,用作复垦的回填熟土摊平,保留相关便道,提供耕作条件;其余碴场需进行绿化,绿化前对碴顶进行平整、压实,修砌排水通路,回铺弃碴前保存的表层熟土,一般需客土不小于10cm厚,然后进行植草绿化。
7.施工场地、便道水保绿化措施
对施工完毕后废弃的施工便道、场地要采用植草恢复植被,在施工完毕后进行清理、平整,对压实地表进行疏松,必要时应客土,然后进行植草绿化,便道也可永临结合,后期交地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