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原则与应用_李菊香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

换热器是热力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它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如下:
1.效率和能耗:换热器应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和降低能耗为设计目标。
可以通过优化导热表面积、改善热媒流动方式、减小传热阻力等手段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安全性:换热器设计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可靠。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压力、温度、材料强度等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经济性:换热器的设计应当在经济上合理,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经济性设计。
4.可持续性:换热器设计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废热、减少排放等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5.管理维护:换热器设计应考虑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包括易于清洁和防止腐蚀、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和拆卸等。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换热器设计,提高其效率、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浅谈热管及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应用

浅谈热管及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管及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热管的原理和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以及热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热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优点,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最后在结论部分探讨了热管及热管气-气换热器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热管及热管气-气换热器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发展,对于节能环保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热管、热管气-气换热器、工作原理、特点、优点、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节能环保、应用推广、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热管的原理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的汽化和冷凝来传热的独特设备,它简单、高效、可靠,广泛应用于各种工况、各种温度范围的热管理领域。
热管的传热原理主要包括蒸发、传热、冷凝和回热四个过程。
当热管一端受到热源加热时,工作介质在高温端蒸发成为饱和蒸汽,蒸汽由热管内壁传递至冷端,通过冷凝释放Latent Heat,将热量传递给冷端的换热介质。
而热管本身不需要任何外部功率,依靠工作介质自身的力学特性,在所施加的温度梯度作用下完成传热过程。
热管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使其在各种热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2 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热管气-气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原理实现气体换热的设备。
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热管、热交换管束、外壳、进出口管道等部分。
热管是热管气-气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是由多孔材料填充的热媒体和工质,通过相变来传递热量。
热交换管束则是将待换热气体引至热管周围,与热管内的工质进行热交换。
外壳则是包裹整个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外部结构,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进出口管道则是用于引入和排出待换热气体的管道。
热管气-气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简单、紧凑,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设计要求2.1 传热需求2.2 材料选择2.3 设计参数①换热面积②压降限制③管子尺寸④工作温度3.热管换热器基本原理3.1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3.2 热管换热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4.设计计算4.1 换热器传热计算①热传导模型②热阻计算4.2 管子尺寸计算4.3 热管液体填充计算4.4 压降计算5.设计方案5.1 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①整体结构②管板结构③热管布置5.2 材料选用及制造工艺6.工程图纸6.1 总装图6.2 管板图6.3 管子图6.4 附件图7.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7.1 安装步骤7.2 操作须知7.3 维护保养附件:1.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图纸2.材料选择与使用说明书3.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2.传热需求:根据工况和热流量确定的需要传热的要求。
3.材料选择:根据工作条件和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制造。
4.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参数,如换热面积、压降限制等。
5.工作温度:换热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温度范围。
6.热传导模型:用于计算热管换热器传热效果的数学模型。
7.热阻计算:通过计算换热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阻来评估传热效果。
8.管子尺寸计算:根据传热需求和阻力要求,计算管道的尺寸。
9.热管液体填充计算:根据液体性质和工作温度,计算填充液体的数量和性质。
10.压降计算:根据流体流速和管道尺寸计算流体流经换热器时的压降。
11.设计方案:根据1.2节的目的和设计要求,提出符合要求的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
12.制造工艺:制造热管换热器时需要采用的工艺方法。
13.总装图:热管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图。
14.管板图:热管换热器中管板的结构图。
15.管子图:热管换热器中管道的结构图。
16.附件图:包括安装附件和连接管件的结构图。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设备,利用热管作为传热介质,通过在换热器内部的传热管路中进行传热工作,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换热。
热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换热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热管换热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工作原理和传热过程,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热管换热器的工作机制。
接着,我们将探讨热管换热器的特点,包括其高效换热、结构简单等优势,以便读者对热管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热管换热器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优势进行全面介绍,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热管换热器技术。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探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换热器的优点和适用领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热管换热器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在换热领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参考,促进热管换热器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正文2.1 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管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换热原理实现热量转移的换热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热管内介质的相变过程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热管换热器主要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两部分。
在蒸发段,工作介质(如液态水)受热后蒸发成为蒸汽,蒸汽通过热管的热传递作用被传输到冷凝段。
在冷凝段,蒸汽失去热量后冷凝成为液态介质,释放出的热量再次通过热管传递到冷却介质。
通过这样的过程,热管换热器实现了热量的高效传递,并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4)热管的型式 ① 吸液芯热管:冷凝的工作液体依靠毛细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抽吸力返回到 加热段(蒸发段)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b. 液体流动
冷凝液通过毛细作用返回蒸发段内的流动为层流流动,并主要 受摩擦阻力支配,由动量引起的压差可以忽略,且受重力的影响 (当管不水平放置时); 无吸液芯的热管即靠重力回流。
c. 压力分布
整个热管工作过程类似自 然循环系统;通过正确选择热 管材料、工质和几何参数,以 使所产生的毛细压差满足循环 的要求,并完全超过重力作用 使热管的安放和使用不受重力 场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换热器
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3.5 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广泛使用于航天航空业,并逐步 用于加热炉对流室烟气余热回收中。它是由数根热管组成的。热管外部装有翅片以 提高传热效果。热管管束中间装有隔板,冷、热流体分别在隔板的两侧流动,通过 热管进行热量传递。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2015
即在cosθe=1(θe=0°),cosθc=0(θc=90°)时,ΔPcap:有最大值为: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节能的换热器,以满足工业生产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二、设计原则1. 高效热能转移:通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选用高效的换热材料,实现热能的有效转移,提高换热效率。
2. 可靠稳定:选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故障率。
3. 节能环保:设计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板片间距设计合理,使工作流体在换热器内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 材料选用:换热器材料选择优质不锈钢或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下的使用。
3. 换热介质:根据不同的工业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以确保热交换过程的有效进行。
4. 热力控制:采用先进的热力控制系统,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工作温度和压力,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5. 节能设计:通过增加换热器的隔热层或采用换热器集成闭合式设计,减少热能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设计效果经过设计方案的实施,新换热器可以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的制造工艺,保证了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满足了工业生产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抱歉,由于资源受限,我无法完成超过 500 字的要求。
以下是 500 字的内容:充分考虑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新设计的换热器将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新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许多行业,如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可以满足不同工艺过程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在热力控制方面,新的换热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具有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换热器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热管换热器在锅炉的节能应用

热管换热器在锅炉的节能应用摘要:工业锅炉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热能动力设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城市大气质量日益恶化的问题越发突出。
在热能动力方面能耗高、污染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锅炉的烟气排放,锅炉排烟问题一方面在于烟气污染物的直接污染,另一方面就是过高的排烟温度。
而若直接降低排烟温度则会使锅炉尾部受热面中烟气与工质的传热温差减小,传热面积增大,金属消耗和设备初投资增多。
且排烟温度过低还会引起烟气中硫酸蒸汽的凝结,使低温受热面腐蚀堵灰。
但是排烟温度过高,大量的燃烧烟气带走了可观的热量,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为此,利用烟气的余热对助燃空气预热,减少煤消耗量。
本文简要介绍了热管技术及热管换热器的原理、特点,通过热管换热器回收利用锅炉尾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对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热管换热器;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余热利用前言目前国内外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有多种形式,但是若排烟温度低,采用常规换热器,锅炉尾部受热面中烟气与工质的传热温差减小,传热面积增大,在有限空间布置的管多而密,造成烟气流阻大,引风机动力消耗大、金属消耗和设备初投资增多。
且排烟温度过低,会使低温受热面的壁温低于酸露点,引起受热面金属的严重腐蚀,危及锅炉运行安全。
而热媒式换热器由于运转设备多,设备维护和运转费用高,对系统的要求十分苛刻,在国内应用较少。
采用热管式换热器,在省煤器后进行烟气余热的回收、降低排烟温度,既可克服常规换热器的缺陷,又可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轻高温烟气造成的热污染。
1热管的历史热管技术是在1942年由美国人P.S.Gaugler首次提出,称为“制冷设备的毛细热传递装置",并取得了美国专利,在此之后,P.S.Gaugler又不停地改变热管结构,然而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得到实质性开发和利用。
1962年美国人L.Trefethen指出这个技术可以运用到空间系统中去,1963年美国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的G.M.Grover等人重新独立地发明了这种传热装置——高导热率结构,并正式命名为“热管",申请了美国专利,G.M.Grover因此被誉为“现代热管之父",1964年,G.M.Grover在《应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热管论文131.351。
考虑局部非热平衡的流体层流横掠多孔介质中恒热流平板的传热分析_李菊香

第61卷 第1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1 N o.1 2010年1月 CIESC Journal January 2010研究论文考虑局部非热平衡的流体层流横掠多孔介质中恒热流平板的传热分析李菊香1,涂善东2(1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对流体层流横掠多孔介质中恒热流加热的平板,应用Brinkman-F orchheime-ex tended Da rcy流动模型和流体与多孔介质之间局部非热平衡理论建立守恒方程组,应用数量级分析和积分法,得出了速度边界层厚度、热边界层厚度、壁面黏性摩擦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流体与多孔介质之间局部温差的计算公式。
结果表明,速度边界层与光板时明显不同,其在平板前端迅速增长,之后越来越平坦,趋于一个恒定值;而热边界层则沿着流动方向不断增长,类似于光板时的情况;局部的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在平板前端达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也类似于光板时的情况;多孔介质与流体间的局部温差在平板前端达最大值,之后呈现沿着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多孔介质;层流横掠平板;局部非热平衡;边界层分析中图分类号:T B383.4;T K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10)01-0010-05H eat transfer of laminar flow over a plate embedded in po rous mediumw ith a constant heat flux under local no n-equilibrium conditio nLI Juxiang1,TU Shando ng2(1College of Energy,N anjing Univ ersity o f T echnology,N an jing210009,J iangsu,China;2School o f Mechanical and Pow er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 cienceand Technology,Shanghai210037,China)Abstract:The Brinkman-Fo rchheime-ex tended Darcy model w as used to analyze the lamina r flow over a plate heated with a constant heat flux embedded in a porous m edium by considering the lo cal no n-equilibrium betw een the fluid and porous medium.The co nse rv ation equatio ns w ere established and simplified by analy zing the o rder of magnitude of each term.The fo rmulas of velocity and thermal bounda ry lay er thicknesses,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oc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 tw een fluid and po rous medium w ere obtained by using an integration metho d.It is show n that the velocity boundary lay er in the porous medium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 f free stream over a plain plate.It develops ve ry quickly at the beginning and reaches a steady thickness g radually.H ow ev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rmal bo undary layer and the change of the local co 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m ore similar to that of a plain plate.The loc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rous m edium and fluid achieves the maxim um at the beginning,and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Key w o rds:po rous medium;laminar flow over a plate;local non-equilibrium;boundary lay er analy sis 2009-04-15收到初稿,2009-10-19收到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