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那么你知道2018高考语文要如何进行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呢?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一起来做做看这些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1-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共53张PPT)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孝宗、英宗、穆宗、神宗和 德宗 穆宗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高丽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同治帝无一不是 英年早逝。 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褒义,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 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清朝也不选 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 遭遇离乱。
祖: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 圣祖 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 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 罗·玄烨”五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 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 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 帝王的庙号。 在中国以“圣”为庙号的皇帝,还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 斤·察合台。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 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 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 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 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 司令员。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 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 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 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 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 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 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 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 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 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 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宋孝宗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
【配套K12】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2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含解析)

专题22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单独命题考查始于2014年大纲卷,到了2015年,课标全国Ⅰ卷、课标全国Ⅱ卷都单独设题,考查了“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古代男子的)字”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之后这一考点成为了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固定题型,如2017年课标全国Ⅰ卷、课标全国Ⅱ卷、课标全国Ⅲ卷都进行了考查,预计2018年高考仍是考查重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
甫入境,辽阳陷。
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
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
父丧归。
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三辞,不允。
崇祯元年四月还朝。
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
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
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
而御史袁弘勋等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
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
锦衣佥事张道濬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
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
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
”帝是之。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
帝怒,落弘勋职候勘。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题组一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1.2文化常识新人教版

文化常识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全国卷I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018高中高考文化常识包括答案、拓展.doc

2018 高考文化常识 ( 含答案、拓展)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Ⅱ)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 ·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古代文化常识一、考点针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解析:选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选C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选D “黔首”并不是“尊称”。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也。
年十四为诸生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
……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
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
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解析:选B “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
十四岁成为诸生。
御史到军队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
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九射九中,(向御史)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教场)。
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
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
……皇帝想到梅之焕先后在甘肃的功绩,又恢复了梅之焕原官,并荫庇到他的儿子。
但梅之焕最终没被召用。
第二年,病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
少笃学,工文辞。
宣和三年,上舍登第。
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
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
不报,出知舒州....。
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
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之.....。
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
宗尹言:“太祖收藩镇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
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
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
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
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
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时明堂①覃恩②,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
”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
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
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
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 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
②覃恩:广施恩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中“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解析:选B “藩”是“保卫”之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出,京官外调,“出知舒州”即出京任舒州知州;摄,兼任他职,“宗尹摄其位”即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
C.枢密院,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
其长官枢密使的权力高于宰相。
D.朕,古代帝王的自称。
“孤”“寡”“不毂”等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解析:选C “权力高于宰相”错,应为“与宰相相当”。
[参考译文]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
从小专心好学,擅长文辞。
宣和三年,考中进士。
经多次升迁任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王云出使金国返回,说金人一定要得到三镇。
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
张邦昌越礼建立伪国,恢复了宗尹的官职,派他同路允迪去见康王劝说他称帝。
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
不被答复,出京任舒州知州。
谏官论奏范宗尹曾接受过伪朝的任命,范宗尹又被责罚安置到鄂州。
不久,被召为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任参知政事。
吕颐浩被罢去相位,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
当时盗贼们占据州县,朝廷无力制服他们。
范宗尹上言道:“太祖收回各藩镇的权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是良策。
”当初,范宗尹参加廷试,详定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上把范宗尹放到乙科,范宗尹很感激他,赠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
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范宗尹拟定刑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刑焕是他的同乡亲戚,蓝公佐主管客省,而辛道宗又不懂军事,人们因此指责范宗尹。
枢密院计议官王佾与蓝公佐结交,范宗尹请求授王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弹劾他,皇上罢免了王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范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请求免职,皇上不答应。
魏滂担任江东通判,谏官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魏滂于是被罢职;李弼孺管领营田事务,谏官弹劾他谄媚事奉朱勔,李弼孺也被罢免:这二人都是范宗尹推荐的。
台州守臣晁公为日常储备丰富,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扰民之举,范宗尹暗中保护他。
适逢晁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被发觉,皇上罢免了晁公为,范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
当时明堂典礼完成广施恩泽,范宗尹请求举行评论功过之事,皇上亲笔书写札子说:“朕不想把过错归于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
”开始时,范宗尹提此建议,秦桧极力赞成他,等见到皇上态度坚决,就反过来排挤范宗尹。
皇上也厌恶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就罢免了他的相位。
沈与求上奏他的罪状,范宗尹被罢官,不久,任命为温州知州。
后退居天台,去世,终年三十七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
”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
后主践阼..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除.谒者。
丞相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
亮卒,为黄门侍郎。
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
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
”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比如文中“欲行酹”,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都有用酒祭奠之意。
文中句为“祭奠人”,苏轼词中句为“祭奠月”。
B.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
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亦作“践祚”“践胙”,代指即位登基。
如文中“后主践阼”,即“后主即位”。
C.本文中出现许多表示官职任免升贬的词语,比如“除谒者”,此“除”是授官的意思;“又拜南中都督”,此“拜”为“任命”之意;“迁监军翊军将军”,此“迁”则指“贬官”。
D.“后主”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人由此将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如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解析:选C “迁”,在古代应该指的是官职的改变、调动。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处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C.领,地位较低的官员兼理较高的职务。
“领建宁太守”即兼任建宁太守。
D.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解析:选C “领”是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参考译文]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
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