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2017-2018).pdf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附答案)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2019—2019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高考备考: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高考备考: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高考备考: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2)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2)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2)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41.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4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会怎样考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一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作者:————————————————————————————————日期:ﻩ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2018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A《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B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C 《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D 《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的文化常识,全国卷五年真题告诉你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的文化常识,全国卷五年真题告诉你

⾼中语⽂:⾼考语⽂的⽂化常识,全国卷五年真题告诉你中华⽂化常识浩如烟海,如何备考?哪些知识考得多?哪些知识基本不考?下⾯⼩编将近五年的⽂化常识题汇编在⼀起,并进⾏分析,发现以下关键词屡次出现:由上图可知,有关“皇帝、京都、官职、礼仪、称谓”的内容占⽐最⼤,这是因为⽂⾔⽂选段多为史传类⽂本,⼏乎每⼀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然成为命题的⾸选内容。

以下就是全国卷中近五年的⽂化常识试题。

2019年三套全国卷◆(2019·卷I)下列对⽂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诸⼦百家是先秦⾄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乐,古代帝王常常⽤兴礼乐作为⼿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领地居住并进⾏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诸⼦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农”,故选A。

◆(2019·卷Ⅱ)下列对⽂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贤⾂,使国⼒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均以善于⽤⼈⽤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变⾰,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种刑罚,在犯⼈脸上刺上记号或⽂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易·⾰》中说“汤武⾰命,顺乎天⽽应乎⼈。

”汤武⾰命是指商汤与周武王以武⼒推翻前朝的⾰命。

商汤王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举灭夏。

商纣王时的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成功。

后⼈把夏商周之间的两场⾰命称为汤武⾰命。

故选B。

◆(2019·卷Ⅲ)下列对⽂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高中语文资料精目录第一章精编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点 (3)一、年龄称谓二、主要节日三、纪年法四、刑罚五、官职的授、升、降、免、调、代六、六部职能七、地理及行政区划八、汉代的察举与征辟九、明、清科举制十、学校称谓十一、风俗礼仪十二、其他第二章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8)第三章2017年高考国标1-3古诗文题及答案 (18)附录:文言文阅读解题法:倒读反推第五章高考语文攻略 (31)一、新考标新题型新对策二、作文(一)总纲 (25)(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三)思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四)审题立意拓展训练(五)概念泛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六)关于“正能量”“美德”及其他………………第六章考场作文范文选评 (49)第七章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及范文 (58)第八章语用专题病句、成语 (64)……前言语文是高考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高(150分,未来可能达到180分),而且,它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深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还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后几科的发挥。

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客观题分值达到创记录的58分(比2016年增加11分)。

这个变化的结果是:高考语文区分度明显提高(语文优生和差生得分差拉大)。

从全省统计来看,2016年我省语文平均99.6分,2017年不到92.5分。

语文越好的学校平均分降得越少,全省的高分段和往年一样在130到140分。

也就是说,2017年高考中我省语文高分段并没有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说明语文尖子的高分优势明显放大!因此,说语文是如今高考全局的重中之重,绝不为过。

除了客观题58分明显拉开分差,作文得分也是语文成败的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考生作文偏题(得分很可能低于40),甚至离题(不及格)。

而近几年我省作文平均分在45~46分。

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专心研究所得的部分成果汇集精编而成这本资料,希望它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