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世界陆上最大的断裂带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1234
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 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 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 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 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 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
解题过程
第(1)题 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碰撞挤压 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 超过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
第(2)题 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 断裂 之间的关系,在 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 破碎 ,更容易在流水 侵蚀 下形成河谷, 发育河流。
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4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情境来源 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知识载体
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能力与素养
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 板块交界处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同步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澳大利亚一、选择题1.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A.英国B.新西兰C.澳大利亚D.巴西答案:C解析: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创汇行业,采矿业是澳大利亚经济中的支柱性部门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故本题选C。
2.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②地形分三部分:东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地③农牧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④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大平原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形分三部分: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农牧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3.关于甲、乙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两国都位于西半球 B.两国人口都超过1亿C.两国都位于北半球 D.两国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澳大利亚、俄罗斯的相关知识。
甲为澳大利亚,乙为俄罗斯,都主要位于东半球,俄罗斯人口超过1亿,澳大利亚没有,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两国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4.暑假,芳芳在网上与网友珍妮聊天,得知她那里正值一年中最冷时。
她家养了很多羊。
你觉得珍妮的国家最可能是下列哪张图片代表的()答案:C解析:根据聊天内容,可知该国位于南半球,畜牧业发达;A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B 是埃及的金字塔,C是悉尼歌剧院,D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
5.在学习《澳大利亚》这节内容前,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谈谈你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下面是同学们谈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位于北半球 B.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C.澳大利亚靠近南极洲,气候寒冷D.澳大利亚是一个岛国,位于印度洋上答案:B解析: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惟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世界10大奇迹,不出国门就能看3个!

世界10大奇迹,不出国门就能看3个!1、中国长城中国长城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绵延了近6500千米,途径高山峡谷,地市险峻。
它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社会,作为中国历史的一座实物丰碑,金戈铁马、逐鹿中原、改朝换代等都在长城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长城始终是一条纽带,把生活在它两边的人民联系在一起。
2、东非大裂谷位于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被称为"地球脸上最大的伤疤"。
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3、维多利亚瀑布瀑布位于津巴布韦与赞比亚的接壤地区,瀑布从108米的高度垂直跌落,与地面碰撞后水雾升腾,20公里以外可见,每逢新月升起,水雾中映出光彩夺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
瀑布声如雷鸣,为世界著名瀑布奇观之一。
4、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约3700米,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
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5、印度的泰姬陵印度的泰姬陵,是一座为爱而生的建筑。
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已故皇后而兴建此陵墓,其通体用白色的大理石建造,用了22年时间,是印度建筑史上的奇迹,日光下它晶莹如玉温婉宜人;傍晚的夕阳仿佛给它披上轻柔的面纱,而月光下它又敛目低眉静若斯人,被评价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
6、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其中包括8000多名军士、130余架战车和670余匹马匹泥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成为了轰动全球的奇迹。
7、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
大教堂历经了战争和地震的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是伊斯坦布尔曾经动荡历史的见证。
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为什么会形成“东非大裂谷”

为什么会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指一条东西走向,长约6400公里,宽度四十至八十公里,深度达三千米的裂谷系统。
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的地壳在多次断裂和下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据研究,大约两亿年前,非洲大陆与印度洋地壳相互碰撞,形成了高山和山峡,其中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巨大断裂中心在今天的从坦桑尼亚开始,向北逐步扩展。
裂谷的两旁,逐渐出现了东非山脉和高原,即安哥拉高原、喀麦隆高原、哈伊格朗揽山脉和乞洛高原等,由此形成了今天的东非大陆。
从形成的过程来看,裂谷的形成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地壳性质改变过程。
地球上的地壳是由许多板块拼接而成,而这些板块相对运动,会导致地形的变化。
板块之间由于地壳变形、断裂等作用,边缘产生张应力和剪切应力,如果张应力作用超过地壳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就会发生断裂,经过多次断裂会形成地壳的裂谷。
在东非,地球板块的运动形成了一个热带地震带,因此在这个地区地震活动非常频繁。
而这些地震更进一步造成地壳的断裂、下沉和抬升,从而推动了裂谷的形成。
另外,东非裂谷地区地热能很丰富,裂谷附近常常喷出热气和热泉,这是由于地下热液侵蚀引起的。
这也说明了裂谷形成的过程受热液和地热的影响。
此外,东非大陆位于撞击带之上,也是地球最活跃的火山区之一。
由于板块运动,地壳巨大的能量不断释放,因此导致大量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从而有利于裂谷地区的形成。
在发展的过程中,裂谷经历了浅酸性山火成岩作用,发生了火山喷发、地震、石英脱胶、岩浆升腾等复杂过程。
在这些作用下,石英、长石、方解石等深层结构向上瓦解,沉积层裂解、坍塌,使岩层下沉,最后形成了今天的裂谷地貌。
总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地热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
这一景观令人震撼,也是了解地球演化历程的最佳体现之一。
“东非大裂谷”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也是现代地质学理论的重要验证。
除了具有科学价值之外,大裂谷也是一个自然景观,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旅游爱好者。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name=image_operate_99361409523614327 alt="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src="/DownloadImg/2014/09/1 112/45165088_1" width=493 height=530real_src="/DownloadImg/2014/ 09/1112/45165088_1"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2F001oxmCEzy6LGSE0Brkf2%26690"action-type="show-slide"src_cetemp="/DownloadImg/20 14/09/1112/45165088_1">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后分为东西2支: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
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
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
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
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东非大裂谷成因高中地理

东非大裂谷成因高中地理
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条长达6000多公里、宽度从30到100公里不等的断裂带,它从红海南部开始,经过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等国,最终延伸至莫桑比克。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非洲大陆的裂谷构造有关。
据科学家研究,非洲大陆上的地壳运动受到地幔柱的影响。
地幔柱是一种高温、高压的岩浆上涌现象,它会在地壳下方形成一个热点,使地壳上方的地壳板块发生上升和分离。
这种地壳板块的分离和上升造成了地壳的断裂,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裂谷的拉伸阶段,地壳板块开始分离和上升,形成了一个断裂带。
接着是断块下降的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下沉,裂谷逐渐扩大。
最后是断块抬升的阶段,裂谷两侧的地壳板块开始上升,形成了裂谷两侧的山脉。
总的来说,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所致。
这一地质现象不仅是地理学上的重要景观,也对周边地区的地质演化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一种很有名的地理位置,那你知道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吗?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东非大裂谷形成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东非大裂谷形成原因地质学家们考察研究认为,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东非大裂谷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为什么东非大裂谷称作地球的伤疤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
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
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
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地主,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咖啡、水果、除虫菊、剑麻等。
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而剑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
地球的伤痕指什么?

地球的伤痕指什么?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给人以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
地球表面最大裂谷的一部分。
从约旦向南延伸,穿过非洲,止於莫桑比克。
总长6,400公里(4,000哩),平均宽度48∼64公里(30∼40哩)。
北段有约旦河、死海和亚喀巴(Aqaba)湾。
向南沿红海进入衣索比亚的达纳基勒(Danakil)洼地,继而有肯亚的鲁道夫湖、奈瓦沙(Naivasha)湖和马加迪(Magadi)湖。
坦尚尼亚境内一段东缘因受侵蚀已不太明显。
裂谷后经希雷(Shire)谷到达莫桑比克的印度洋沿岸。
西面一岔裂谷从尼亚沙湖北端呈弧形延伸,经过鲁夸湖、坦干伊喀湖(世界第二深湖)、基伏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
裂谷湖泊多深而似峡湾,裂谷附近高原一般向上朝裂谷倾斜,有些湖底大大低於海平面。
至谷底平均落差600∼900公尺(2,000∼3,000呎),有些地段达2,700公尺(9,000呎)以上。
据推测,裂谷形成於上新世和更新世,一些地段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火山活动,因而形成吉力马札罗山(5,895公尺…19,340呎‟)和肯亚山(5,199公尺…17,058呎‟)等山峰。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后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裂谷带: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非大裂谷—世界陆上最大的断裂带秦为胜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上最大的断裂带,被人们称为“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疤”。
这条总长度达6500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从卫星上看,宛然一个巨大的“之”字形,从北向南延伸。
如果乘飞机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从机窗向下俯视,这条大裂谷则像嵌刻在地面上的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疤”,让人感到惊异与神奇,心中顿生敬畏之情。
据美国宇宙飞船测量,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
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洋。
一、东非大裂谷地理位置与范围东非大裂谷南起约20°S的赞比西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约旦地沟附近,它是一条纵贯非洲与西亚,绵延6000公里的南北向断层陷落带,为巨大的地堑构造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裂谷带: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
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
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
从纬度位置看,东非大裂谷南起约20°S的赞比西河河口,向东北延伸至35°N附近死海附近,合计跨纬度55度多,这就造成裂谷带穿越了丰富的气候与自然地带,这一裂谷带自赤道向北延伸依次穿越了热带草原气候区,高山高原气候(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其自然景观也一路从风景壮美的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热带稀树草原灌木丛、绵延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最后到尼罗河口高大的油橄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从经度位置看,东非大裂谷狭长分布在25°E—30°E之间,正好全部处在东半球西部。
二、东非大裂谷沿线多火山、湖泊成串分布,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
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湖泊成因为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形成断裂湖盆。
东非大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多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
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
在结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
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动植物天堂虽然东非大裂谷十分狭长,但它的总面积大得惊人,总面积约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非洲面积的六分之一。
这里海拔很高,在两千多米以上,主要为东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却是平坦的平原,两侧的陡崖峭壁高达几百米至2000米,犹如刀削斧劈一般。
很多人或许以为,既然是裂谷,应该就是幽暗、深邃、环境恶劣的,其实,恰恰相反,东非大裂谷算得上是非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疤”,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东非大裂谷的火山,有死的也有活的。
裂谷西支就有80多座,其中30座是活火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原本也是一座火山,山顶上还保留有一个直径约为2公里的火山口,只是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爆发的记录。
如今,这座山峰形成了奇特的风景,因为它位于赤道附近,日照充足,但由于它的海拔在5800多米,使得它“一山有四季”,山顶终年都被冰雪覆盖,如果攀登此山,登山的路上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着实令人惊叹。
而东支肯尼亚段亦有多座火山口,集中在谷底奈瓦沙湖、纳库鲁湖和巴林戈湖附近地带。
奈瓦沙湖风景秀丽,湖中有大量的河马和水鸟,和兀立在谷底的隆戈诺特火山锥遥遥相望,其间数座活火山口扬起薄薄的烟柱,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库鲁湖背靠门南盖依火山口,是世界火烈鸟最集中的栖息地,数量最高达600万只,停似一片飞雪,飞如漫天红霞,蔚为壮观。
东非大裂谷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不愧是动植物天堂。
这里湖泊众多,一共有三十多个,仿佛一串宝石项链,从北往南连续分布。
其中,著名的坦噶尼喀湖,由于它南北长度超过670千米,而东西宽度只有40—80千米,长宽相差悬殊,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除此之外,它还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这里的平均水深1130米,最深处1470米。
坦噶尼喀湖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
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鱼鸟故乡”。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湖泊”—“熔岩湖”,其实它只不过是火山口而已。
由于东非大裂谷所处地带地壳运动强烈,火山众多,频繁的、连续的火山喷发常常使得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洼地内保持液态,就像一个沸腾的“湖泊”一样,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尼拉贡戈火山,自从1884年以来,它已经至少喷发过20次,所以,尼拉贡戈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热带稀树草原是裂谷带的归重要自然景观。
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马塞马拉和塞伦盖蒂两个国家公园是热带草原上天然动物园的典型代表,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
主要动物有猎豹、非洲象、黑犀牛、河马、斑马、长颈鹿、野牛、牛羚、羚羊、狮子、斑鬣狗、山地小苇羚、豺狗、瞪羚、蝠耳狐、蜜熊、獴、河狸、疣猪、狐狼、红鹤、秃鹫和7种灵长类动物。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到雨季到来的时候,会有140万只角马和20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向北迁徙到马塞马拉。
隆隆的蹄声象闷雷一样此起彼伏,壮观无比。
四、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演变根据相关地质历史资料显示,东非大裂谷大致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断裂抬升和和下陷分离两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断裂抬升阶段: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
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
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其次是下陷分离阶段: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
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研究发现,东非裂谷带具有明显的地质异常:第一,这里是火山多发区;第二,这里是地热异常带,目前已经在东非裂谷带沿线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家都发现了热储温度高达200℃以上的地热田;第三,这里正在进行着现代成矿作用,红海海底深约2000米的凹地中存在着温度为34-57℃、盐度高达240‰的海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钻、锰、铜、铅、锌、金、银等金属元素。
种种迹象表明,东非裂谷带正处于剧烈活动期。
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为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东非大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而且,肯尼亚的测量机构在东非大裂谷地区进行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毫米的速度下沉。
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沙漠发生一次火山喷发,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面上出现了无数裂缝,其中最大的一条有60公里长、8米宽。
如此快速的地壳张裂速度,让人们惊讶不已。
2006年11月2日,来自英、美、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观测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这将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第五大洋!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岩石圈板块彼此分离、断裂,形成了许多裂谷带,总长度约1万公里,东非裂谷带只不过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条。
由于地壳运动,东非地壳在3000万年前抬升形成高原,但抬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地壳中的脆弱部分发生张裂,从而断陷而成为裂谷带。
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断进行着,导致东非大裂谷如今仍在继续扩张。
未来的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这将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洋。
附下图:板块扩张形成裂谷,进一步扩大后,可形成海洋如红海与大西洋等。
这个第五大洋的形成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目前的阶段,只是一条裂谷带,中间很多火山、湖泊等;第二阶段,扩张成新的洋盆,也就是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目前的红海就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成熟的大洋,就像现在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大西洋仍在继续扩张。
虽然,我们在有生之年肯定无缘看到新的大洋诞生,这也不是几千年或几万年能够形成的。
但是,地壳运动的力量却是无法阻挡的,海陆变迁将有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