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理之地名篇
浅议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关隘

浅议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关隘关隘,是古代人们在地势险要的地方或者是在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它常常因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学语文、历史、地理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诸如函谷关、潼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关隘名,这时候,弄清关隘的具体地理位置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如果坐火车沿陇海线路过陕西宝鸡,沿途你会多次看到“大散关旅游”的巨幅广告,不由让人立即联想到陆游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说起陕西,人们自然会首先想到关中地区,提到关中地区必然要涉及到著名关隘——潼关。
因为人们常说的关中地区又称“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其位置就在渭南市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大体范围在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带。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古人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典出《晋书·姚兴载记》。
在甘肃省也有几处重要的关隘。
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为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玉门关、阳关。
作文魅力陕西范文

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它不仅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还有着许多人杰地灵、文人墨客的故事和传说。
陕西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观光,而陕西的作文魅力更是无穷无尽,让人叹为观止,不可挡。
陕西的作文魅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陕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古至今,她涌现出了数不清的文化巨匠和名家名篇。
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陈寿、司马迁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陕西的文化宝库是最为璀璨夺目的。
因此,陕西的作文中无论是描写历史、文化还是风景、民俗等方面,都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陕西的作文魅力体现在其多彩的地域特色。
陕西位于中国中西部,地理位置独特,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和商贸中心。
她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风景,还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比如陕北的黄土高原地貌和壮观的关中平原,孕育了陕北民歌和关中古风的创作,诞生了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苏颋等,形成了以“壶口瀑布、悬空寺、云冈石窟、宝鸡石窟”为代表的旅游风景。
这些特色都可以被融入到陕西的作文中,让作文更加丰富多彩,魅力十足。
陕西的作文魅力也在于其灵活多变的文学风格。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陕西的文学风格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
如唐代文学以“清新俊逸、明快坦率”为主要特点,宋代文学以“细腻深婉、含蓄朴实”为主要特征,明代文学注重表现民族英雄和民间英雄,清代之后则出现了一批以“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新文学派别。
而在现代的陕西文学中,也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文学风格和角度,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实验性文学等,充分展现出其灵活多变的文学风格,极具魅力。
陕西的作文魅力更在于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
陕西地区的文化风情多样,作家们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用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细腻的刻画和鲜活朴实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坡羊·潼关怀古朗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朗诵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搞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眺望古都长安,思绪起伏不定。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怜悯;一朝覆灭,百姓还怜悯。
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抒发了对社会各界人民的同情。
“启,百姓痛:亡,百姓痛”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阐明了统治者压制人民的本质。
赏析张养浩前往陕西途中驻跸潼关古塞,怀古恩今,写出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下驻跸潼关所见到,由远至近,既就是写景也就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共聚”和“怒”写下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壮丽与水的B90之势勾勒出,有力地衬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痛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直面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进行充份的想象,注重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衰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衰的对照里,作者把人民的凄惨命运阐明出,既就是历史的归纳,也就是现实的充分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想到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看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就是西京长安,从秦汉至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安设都。
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显露出来一座座巍峨壮丽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果时,剩去的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真叫人迷茫远不止啊!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
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
川陕古道上的七盘岭和七盘岭诗

川陕古道上的七盘岭和七盘岭诗孙启祥【摘要】There are four Qipan Ridges alongside the ancient Chuan - Shan Road,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are the Qipan Ridge near Baocheng City, the Qipan Ridge on the east coast of Jialing River ( in the Tang Dynasty) , the Qipan Ridge northeast of Guangyuan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Qipan Ridge near Wulian. Since ancient times, many people have confused these Qipan ridges, especially by the east coast of Jialing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 for the Qipan Ridge northeast of mistaking the Qipan Ridge on Guangyuan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ases are Mr. Zhang Bangyan in the Qing Dynasty, who wrongly argued for the poetry Wupan Ridge (also named Qipan Ridge) on the east coast of Jialing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ang Appreciation Dictionary, which also mistook the Qipan Ridge near Baocheng City for the Qipan Ridge in Guangyuan.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m. Poems about the Qipan ridges are good, unique and colorful in expressing one's emotion and desire, chanting the Nature, recording the world, being bold or deep, eulogizing one ridge in one poem, or eulogizing two ridges in one poem.%川陕古道上有4座山岭名七盘岭,自北向南依次为褒城七盘岭、嘉陵江东岸七盘岭(唐宋时)、广元东北七盘岭(明清以后)和武连七盘岭。
终南文化的概念

终南文化的概念终南文化是指中国西北地区终南山地区所孕育和承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终南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内涵内容,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终南山地区位于陕西省境内,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终南山以雄奇险峻的山峰和奇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不仅给人以宏伟壮丽之感,也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终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终南山得以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以及这里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
终南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既包括对自然景观的表达与崇拜,也包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包括了人们对于生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山水文化、诗词文化、书法文化等都是终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因素在终南山地区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南文化现象。
终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对自然的尊崇、人文的关怀和真理的追求。
终南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流传,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融,强调道德伦理的尊重和实践。
同时,终南山地区也是佛教和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讲究“人即佛,佛即人”,强调人的超越自我、互相关爱,所以佛教思想也对终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则强调“虚无即道,无为而治”,提倡并追求天人合一和心灵的宁静。
这些思想与价值观在终南山地区的文化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包容、和谐、开放的文化氛围。
终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绘画艺术。
终南山地区的山川秀丽、自然风光独特,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以山水为题材,以终南山的美景为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以景物的写实、墨色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为特点,充分展现了终南山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山水诗情。
终南文化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是诗词创作。
终南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文人墨客来这里寻找诗意和灵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浅谈陕北文化

陕北旅游与文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或者具体来说是一个陕北人,我有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豪爽,讲义气,能歌善舞,他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不拘小节,他们骁勇善战,。
虽然他们曾经被当局鄙夷的称为蛮夷之族,但不可否定的是他们确实是中华大地上少有的英雄儿女。
下面就请跟随我的讲述走进陕北这个贫瘠的土地所孕育的富有神秘传奇的文化中吧。
希望您对陕北的解读不仅是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窑洞这么浅显简单。
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是革命老区。
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一·初识陕北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
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陕北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绳结区域”。
在陕北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
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
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大部分是地名。
”因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陕西简介

陕西秦腔
秦腔,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位 置为今宝鸡市的凤翔与岐山,称“西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 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 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 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 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四、华清池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 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 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 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 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 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 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 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 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 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 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 凝脂”。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五、华山
• 华山,又称西岳,为五岳之一,位于中国陕 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秦、晋、豫黄河三角洲 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扼西北进出 中原之门户。华山共有五峰,即东峰朝阳, 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 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 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等十 分险峻之地,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
在西周时成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 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长治久安”之意,设立长安。丝绸之 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朝时期,因隋文帝杨坚曾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 兴城” 唐朝时复称长安。 元称“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朱元璋更名为西安,取名“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 得来。
03
地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描述自然方位的、
歌功颂德的、 寄托思想感情的
为什么许多城市的名字中有“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咸阳
咸阳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咸阳地址九岐山之南、渭河之北, 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 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土的陶
文,以为商鞅在此置“咸亨”、
“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
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下面考一考大家,猜猜下面城市的具体方位
江阴 汉阴
沈阳 衡阳
渭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宝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延安
榆林
铜川
安康
汉中
商洛
周至
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 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 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 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 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 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 周至县
CONTENT
01
中国行政区划图
为什么有山东、山西地名起源
据记载,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
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 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 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
陕西在口语中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 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 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为防止他北 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咸阳为中心的观 众地区。这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大家猜一猜,还有哪些省份得名与陕西相似?
02
你知道陕西有多少个市吗?
西安、咸阳、延安???
其实有9个哦
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
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 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 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简称为“秦”的起源 秦最初指代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 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 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立秦国,从 此,陕西开始有“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