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国旅游地理》陕西八大怪

合集下载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 “油泼辣子” 看着红、闻着香、 吃着辣,既能用 来调面,又能夹 馍吃。人们常说 “油泼辣子 biang-bia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 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 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 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 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 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 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 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 歌谣为证: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 尖。一碗下肚撑得欢,老碗会上谝闲传。
七怪 姑娘不再“不对外”
• 那么,陕西姑娘为什么不嫁外地郎呢?这其中 的原委难道仅仅是距离近,有个照应吗?对此, 民俗专家梁澄清介绍,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 千百年来是风调雨顺,很少有大的灾荒,吃饭 一般不存在问题。而解放前,陕西周边的地区 却时常有灾荒发生。 • 陕西民俗专家梁澄清:外来的流民、难民 进入陕西,不管是东部的、南部的、西部的, 那个灾荒难民一进入陕西,陕西老百姓直接看 到的感性的东西呀,哎呦,这个外地人就是这 么生活的呀,这么不稳定的呀,他怎么放心把 姑娘嫁到那个地方去。 • 此外,陕西又是帝王建都之地,相对于外 地,陕西人骨子里有天然的自豪感。而交通、 通讯等因素也制约了陕西人与外界的交流,在 这种情况下,陕西人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姑娘不对外,本 村小伙娶本村姑娘大多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 前的事情了。如今,“姑娘不对外”的老观念 已经慢慢变成了老黄历。
十怪 睡觉枕石块
在陕西。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 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 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 且,陕西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 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 陕西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 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关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县城是农村,都随处可见 “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 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 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 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 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 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 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 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 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 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 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 史。
关中八大

第三怪:油泼辣子是道菜
说起辣子,很多人都认为是湖南、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湖南、四川人只是把 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儿八经的菜肴,可以调 面,又能直接夹馍吃。从陕西农村家家户户门前挂着得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就 可以得知。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 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 味。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 关中八大怪 不同。
第四怪:凳子不坐蹲起来
典故一:《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王,
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 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
典故二:东晋有个“身无长物”的典
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风俗。此风 尚的转变应在晋以后,关中地区基本 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 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 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 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谢谢观赏~
素材:来源于网络 PPT制作:yellownancy
关中八大

第一怪:面条像腰带
陕西面的做法有五十多种,除 了这里说的八怪之biangbiang 面,还有麻食面(麻食面还分为 懒麻食和搓麻食)、旗花面、洋 芋面、雀舌面、削筋面、龙须 面、韭叶面、恰铬面、摆汤面、 烙面、大刀面、翡翠面、宫廷 罐罐面等等,可谓面面俱到, 不胜枚举。就口味来说,还有 油泼面、躁子面、西红柿鸡蛋 面、牛肉面等等。说其像那腰 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 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 面只有一根面条,一根面条宽 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一米 左右。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 薄时却如同蝉翼。而对大饭量 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 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陕西八大怪活动设计理念

陕西八大怪活动设计理念

陕西八大怪活动设计理念陕西八大怪是陕西省的八个著名景点,包括华清池、秦始皇陵、华山、咸阳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西安城墙。

这八大怪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景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以展现陕西八大怪的魅力和吸引力。

首先,我们将举办一场名为“探秦寻宝”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游客将有机会参观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同时参与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

通过寻找隐藏在景点周围的宝藏,游客将有机会了解更多关于秦朝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其次,我们计划举办一场“华山挑战赛”。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组织一场登山比赛,鼓励游客挑战自我,亲身体验华山的壮美风光。

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一场“大唐文化体验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游客将有机会参观大雁塔和西安城墙,同时参与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将更深入地了解大唐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最后,我们将举办一场“陕西美食文化节”。

陕西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如肉夹馍、凉皮、臊子面等。

在这个活动中,游客将有机会品尝到正宗的陕西美食,并参与一场美食制作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将更全面地了解陕西的美食文化,感受到陕西美食的魅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现陕西八大怪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陕西八大怪将会更加璀璨夺目,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陕西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这种面叫 “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 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腰带一样,一根面 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根面条就 足够吃一顿饭。“biangbiang面”很筋道,可口又耐饥, 当地人吃一碗这样的面,干五六个小时的活也不觉得累。 关于这个“biang”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 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弓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 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座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车走咸阳。

由来:
也称“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 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 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 (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 为“陕西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 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 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佐料,陕西 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 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惟独不能没 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到:“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 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 嘟嘟囔囔”。一根红辣椒,一口咬半截来下饭,直辣得 龇牙咧嘴,唏唏嘘嘘,大汗淋漓,觉得这样才过瘾。
陕西的男子们吃饭都喜欢蹲在一起边聊天边吃, 叫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久而久 之就养成了陕西人爱蹲的习惯。据说当年文革期间, 北京的干部下放来到我们陕西农村,他们听说我们陕 西的农民能蹲,就想恶作剧试一试,在麦场给农民开 会时,他们坐在主席台上泡杯茶,故意马拉松式的轮 流讲话,你讲完了他讲,谁知他们坐都坐累了,而农 民居然蹲在那没事。

陕西八大怪(共12张PPT)

陕西八大怪(共12张PPT)
主要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 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 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 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 话),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 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 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 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面,也为 了更好的通风。
第6页,共12页。
四怪----帕帕头上戴: 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
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 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
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 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 习惯。
第7页,共12页。
五怪----面条像腰带:
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 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关中豪爽, 爱吃宽面,厚面。
第8页,共12页。
六怪----锅盔像锅盖:
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 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 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 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 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80公分以上, 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第9页,共12页。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
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 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五怪----面条像腰带:
第5页,共12页。
三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 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 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 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 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 结婚,这也和当时的娃娃亲有关系(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岁左 右就会相亲找对象)
第10页,共12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

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面条既粗又厚,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

陕西扯面“宽得像裤带”。

在陕西,扯面也叫棒棒(读biang,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读音)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棒棒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有一定区别。

正宗的棒棒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面条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筋道,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陕西八大怪 - 锅盔像锅盖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烤成饼。

如此算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陕西八大怪 - 辣子是道菜说到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窗上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人们常说:“油泼辣子棒棒面,吃着燎(好)乍咧!”陕西八大怪 - 碗盆难分开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陕西八大怪 -帕帕头上戴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会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典故一:《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

民俗(5张)典故二:晋朝有个“身无长物”的典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风俗。

此风尚的转变应在晋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关中“蹲景”“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

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

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

“蹲”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偶尔会在西安、咸阳等站牌前看见部分“蹲”下来等车的关中人。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

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凳子不坐蹲起来的。

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

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贫穷。

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

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

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

”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

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长大了,摇篮破损了。

裸露的黄土地少了绿装,虽有南山秦岭,也无法满足千万居民的家住、厨房、储藏等需求用房。

聪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盖起厦子房,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房子半边盖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

陕西八大怪教案反思

陕西八大怪教案反思

- 1 - 陕西八大怪教案反思 陕西八大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这是关中的地方特色,由其做法决定的,而在这里还不止一种吃法呢!除汤外,还可以加入菜或肉丝;另外也有炒制的、凉拌的等。这道菜是将面粉用水和成硬团状,擀成饼状,切为细长条,然后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备用。调味料主要是食盐、香油、葱花及蒜苗末,还有醋汁等。煮好的面条上浇上各种配菜、调味料即可食用,喜欢辣椒者还可加些油泼辣子。这种特殊的吃法非常简单但却很美味。 我班学生对于古老的民俗、民风了解甚少,因此在活动中发挥了自身的作用。本次活动,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从人文精神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陕西八大怪”的含义,深刻理解“陕西八大怪”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并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报刊杂志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陕西八大怪”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心田。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月15日—3月31日)组织全班同学收集资料;了解陕西八大怪。第二阶段(4月1日—5月10日)在已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并把它改编成小品。第三阶段(5月11日-6月20日)学生排练节目。最后通过讲座和演出等方式交流感受。评选优秀节目参加学校艺术节汇演。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学生对陕西“八大怪”又有新的看法和感悟。有的说只有有趣才能吸引人去关注;有的则提出了应该如何保护“陕西八大怪”;有的问是否可以把每个景点介绍一下;有的 - 2 -

赞扬我国的民族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的直言不讳的告诉我这么漂亮的环境竟然是靠砍树破坏的……我当场表示肯定和赞赏,并且鼓励他们以后继续探索研究!我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需持一颗宽容之心,能够正确面对批评才能逐渐进步,那怕是暂时落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才会达到真正的完善。 他们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创造力十足,想象无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陕西的面食文化
教学难点
陕西独特风俗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法、设问教学法、情景扮演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时间
备注
一、开课仪式
课前准备,上课铃响,整队上课。
下达指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 队
上 课
1分钟
二、导入
(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乘坐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为您打造的冲上云霄头等舱旅行航班,我是你们陕西之行的导游——老袁,飞机上的一个半小时,将有老袁提前带你去领略一下丰富有趣的陕西八大怪。
2.掌握摩陕西八大怪中的四大饮食风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片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官上了解陕西的风俗特色。
2.通过讲解讨论,揭开陕西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3.通过情景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体验陕西风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做内外兼修的绅士和淑女。
秦腔大戏吼起来
姑娘一般不对外
(师)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咱们陕西的名风名俗那是相当的特别,都说民以食为天,我这几怪里,有好几怪都跟吃有关,有没有哪位游客能找出来?
(生)找出与吃有关的习俗。
(师)找的很好,以下四怪: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像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
板凳不坐蹲起来
展示地图,向学生提问,念顺口溜
2.锅盔大得像锅盖
咱们陕西是面食之都,那除了面还有好吃的锅盔和肉夹馍,我们这的馍馍,可是很特别哟。
饼大直径二尺外
又圆又大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
里酥外脆易携带
(尺码展示)什么叫做饼大二尺外。锅盔是咱们陕西人吃了数千年的干粮,每当外头家(丈夫)出去的时候,屋里头(妇女,妻子)都会提前烙好锅盔让带着,一个大饼十天半个月不腐不霉。饿了拿出来啃,干吃,泡水,顶饱耐饥。咱们陕西人吃了千年的饼,就是最早的压缩饼干。
(3)巧媳妇要会做面食
(问)咱们陕西人爱吃面,那对巧媳妇的要求就很高啦?请问同学们,你们家乡一般怎么评比好媳妇呀?
(生)回答
(师)咱们陕西的好媳妇不是先看小脸蛋也不是先看身材,我们先看这白案功夫。一般男子端着自己媳妇做的面条就会互相攀比,我家那位面食功夫那是了不得,外头家(丈夫)就会很骄傲,婆婆也很喜欢。
教学课题
陕西八大怪之饮食四怪
授课教师
小兔兔
教研室
综合教研室
教材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16K5
授课地点
1223
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于东北财经大学版《中国旅游地理》第五章——华北旅游区旅游区。陕西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厚重,秦地风俗代代相传,丰富有趣的“陕西八大怪”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掌握该区域民风民俗相关知识,对丰富民航员工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biangbiang面也是陕西裤带面,因制作过程中发出biangbiang声而得名。(挥舞粗裤带演示)。
(1)biang字来源传说:
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疾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秀才为店家写出了这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问)究竟是个什么字呢?这是一个由43画,10个偏旁合成的字,至今无法输入电脑,有秘密口诀
随口诀演示
一点飞上天
黄河两边弯
八字大张口
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
西一长,东一长
中间加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了车车走咸阳
我们陕西人吃这裤带面号称“吃一根,顶一天”我们碗盆不分家,一般的一份biangbiang面,是你们家乡两倍那么大,一会下飞机后,去吃面,各位旅客可别惊讶。
(师)话说“五千年历史看长安”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很多电视连续剧都有提到“长安”这个城市,有没有哪位游客知道“长安”究竟是哪里呢?
(生)学生回答
(师)长安就是咱们今天飞行的目的地陕西西安,西安就是古之长安,陕西省的省会。
提问
总结
展示图片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浏览图片
3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陕西概况
(师)咱们陕西省从西周到唐一直都是古都,历史文化厚重,亭台楼阁,寺庙寺院遍布,秦地风俗代代相传,名胜古迹处处皆是:
(展示图片)
兵马俑的粗拙
华清池的雍容
黄帝陵的寂寥
(黄帝与皇帝的区别)
华山的险峻
秦始皇陵的威严
钝重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最后的融合在了陕西人的民风民俗里,最生动有趣的就是这“陕西八大怪”了。
究竟是哪八大怪呢?
(方言顺口溜全班齐读)
老婆帕帕头上盖
家家房子半边盖
板凳不做蹲起来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像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
3.油泼辣子一道菜
这biangbiang面和锅盔都少不了一样美味的伙伴。话说吃一碗biangbiang面喜气洋洋,不调辣子嘟嘟嚷嚷。有了油泼辣子,这才是“老陕”们最形象和生动的生活。
特别的是,我们的辣子不是调料,是一道菜,这几天的陕西之行,大家记得点份辣子吃哟。
思考并回答问题,做笔记
8分钟
2.饮食四怪
1.面条宽得像裤带
八百里秦川城土飞扬
三千万人齐吼秦腔
吃一碗比biangbiang面喜气洋洋
不调辣子嘟嘟嚷嚷
来到咱们陕西,您是有口福啦,吃面,舌尖上的老陕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咱西安是面的天下,一天三顿,保准样样不重复,眼观耳闻,全是面的馨香。
虽说都是吃面,但是我们老陕把每一种面都做得不同,都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陕西的历史一样。咱来说说这陕西最有特色的面食biangbiang面。
(1)懒人套饼的笑话
有个非常懒惰的人,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懒得动。妻子回娘家小住,专门给他脖子上套了一锅盔,以便他张口就能吃,足够应付十天半个月了,几天后,妻子回来了,只见懒惰的丈夫已经死了多日,原来他胸前的馍馍已经吃完了,脖子后面的馍馍他懒得动手转一转,所以饿死了。
(2)乾县锅盔来源
关于锅盔还有一些传说,比如说乾县修乾陵,民工很多,造饭误工,有士兵情急之下,抓面丢进自己的头盔里烘烤。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空乘学院大二的学生,作为即将踏上岗位的当代的民航工作从业人员,掌握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知识十分重要。同时,大二的的学生也正处于充满活力,充满体验和挑战精神的阶段,本课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比较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陕西省的民风民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