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
3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 在于语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 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诗人 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将感 情深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 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 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 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
10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 疾为杰出代表。苏轼注重将慷慨 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 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 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典型的代表 作品。
.
11
9.雄浑开阔
这类诗歌骨力挺健,气势浩瀚,境界 辽阔。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 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 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如曹操的《观沧海》。
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 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14
真题再现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
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代表诗歌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
《使至塞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代表人物
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
有绝域,有孤城,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①《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垓下歌(gāi xià gē) 秦末汉初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④《出塞》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临洞庭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豪放(奔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 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2)悲慨。 特点: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
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 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 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①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②“何处住”,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 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二、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 风格。
答案: ①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 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 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②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 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 态美。 ③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 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 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9)奔放。 特点: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 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 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 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
(11)幽默讽刺。 特点: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
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 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豪放—-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夔、清照隽永—-煜、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朴素自然—-渊明、脁、灵运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商隐—-委婉含蓄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二、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渊明),王唯,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渊明。
如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商隐(朦胧晦涩),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一、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演变和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清丽脱俗为特点。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迷惘,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凝练和优美。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语言更加直白、真实。
现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碎片化、象征性的语言展现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例如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诗歌语言的魅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其语言更显得格外重要。
诗歌语言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远的意蕴,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文字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让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和传承,成为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诗歌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古代的清丽脱俗、现代的直白真实,都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悟诗歌中隐藏的深意和情感吧!。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诗歌的语言风格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 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 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 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 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疑瑶 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 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 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 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清幽:
清静而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远。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 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 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术语:悲壮慷慨、悲慨苍凉
(9)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 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 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 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相关术语绵细腻。如柳永、 李清照的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8)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 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 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 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 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 慨激昂。
语言风格题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1、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这首诗的特点是 (如“平实”),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 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 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 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 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yǔ]门:即龙六,古时以“鱼 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多用口语。
(3)绚丽(华丽)
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 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明快
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其特点是直接的, 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 一语破的。
•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 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 答案:诗句中“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 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 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宏大的境界,奇 特的想象,豪迈的情感,正是豪放词风的特点。
(2013江苏卷)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diàn]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所谓语言特色(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 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 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 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 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 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 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 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 (2011年北京卷)示秬[jù]秸[jiē] ① 张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
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答案:①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lěi], 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浅显(明特色)。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列例 证)。②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明特色)。 • 问: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 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空寂的景色(列例证),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 遇的同情和关怀(析感情).
(生动形象)
• ⑨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清新明丽 • ⑩《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雄奇豪迈 • ⑾ 《夜雨寄北 》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 雨时。 含蓄隽永 • ⑿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行 》(王昌龄) (豪迈雄奇)
关键:牢记语言风格术语及效果词。
课堂演练
春怨 金昌绪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平实自然、口语化 。 (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 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 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 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苏轼的旷达豪迈
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
• • • • •
宫廷诗、闺怨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补充】
• 1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 腻地描写想象。 • 2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诗歌语言的风格及特点
(1)清新
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其特点用语新颖,
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大部分山水田
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而陶潜的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 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 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làng]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 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 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 • 【参考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 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 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 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 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 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 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 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 析。(5分) 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 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 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浣溪沙》) (生动形象、婉约细腻) •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清新自然)
• ⑧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 平实质朴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相关术语:简练生动、生动形象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 万里《小池》) (清新自然 ) •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婉约细腻) 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 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竹 枝词》) (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13)《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 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 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平淡质朴而委婉含蓄) (14)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绚丽飘逸
小结: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
• 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 ②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 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 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 诗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 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 “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 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7)豪放(奔放、雄奇)
其特点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大,气势 恢弘,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 代表作苏轼、辛弃疾的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 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 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 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 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 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 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 厚,理趣盎然。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