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与边塞诗
诗歌赏析1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

初三语文复习诗歌赏析之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哲理诗咏物诗、思乡诗、送别诗一、边塞诗《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戍边疆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使.至塞上使:出使王维唐(诗佛)五言律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语言:慷慨激越、豪放雄浑意境;雄奇壮阔苍茫内容;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所见的风光以及听到侯骑报告前线情况。
主旨:以“蓬”“雁”自比,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愤激之情和思乡孤寂之情,以及被边塞雄奇壮丽之景的震撼之情。
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被排挤出朝廷去慰问边关的失意愤激的孤寂的诗人形象。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无边的沙漠里一束孤烟直冲云霄,蜿蜒崎岖的黄河上一轮红日壮丽浑圆。
“直”字将“孤烟”写的劲拔有力,突出了沙漠的苍茫空旷,而“圆”字给苍茫空旷的景色增添一些暖色,使大漠之景显得雄奇壮丽苍茫。
此句情景交融,把人物孤寂惆怅的感受巧妙融入在雄奇壮丽苍茫的景色当中。
语言:慷慨激越、豪放雄浑;意境;雄奇壮阔苍茫;格调高昂。
例1:【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练习:《新中考》134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归雁”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使:出使;征蓬:像飘飞的蓬草像北归的大雁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中国山水田 园诗的最高成就。闻一多先生说: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 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 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 然‛。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山水诗在谢灵运的笔下,往往追求 形似,写景繁富,而情与景两者则是 割裂的。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写意为 主,并不着力于景物的刻画。 王维吸收了两家之长,把写景与 抒情密切结合,熔抒情与写景于一炉,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 种玲珑剔透、不可凑泊的意境。
王维不是象谢灵运那样把山水景 物作为自己瞩耳流目的感官享受,而 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 的知音,当他写景时,景物就不是独 立于诗人主体之外的纯粹的客观对象, 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 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 合。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
意境平淡清远。写平静明丽的自然景物,总
是带着一种闲适清爽的心情。没有一般隐士 诗的远离人间的寂寞感,而是在宁静的环境 中表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因此,他的诗于宁 静的美中有生活的热烈和喧闹的气息。正因 为这种感情基调,其诗有一种外恬淡而内明 丽的风格。有的在宁静秀美中带壮逸之气。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所创造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的审美标 准和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美、生活 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THANKS
情感色彩
山水田园诗情感较为恬静、淡泊,而边塞诗情感较为激昂、豪放。
风格特点
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边塞诗则风格雄浑豪放,气 势磅礴。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文学价值
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思想启示
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思考,对后世的 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边塞诗的意境与情感
意境辽阔
边塞诗的意境通常非常辽阔,展 现了边疆的壮丽和雄浑。
情感深沉
边塞诗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包 括思乡之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
和平的渴望。
豪放与悲凉并存
边塞诗中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 悲凉的一面,展现了士兵们的英
勇和无奈。
对历史的思考
边塞诗常常涉及到历史事件和人 物,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通常表现为清新、优美、恬静、自然,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 放松。
情感
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包括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 的向往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03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的特点
地域特色
边塞诗通常以边疆地区为背景,描述了边疆的 风土人情、战争和边防士兵的生活。
历史感
边塞诗常常涉及到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历 史的沧桑和变迁。
豪放风格
边塞诗通常具有豪放、雄浑的风格,表现了士 兵的英勇和壮志。
代表诗人及作品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
与边塞有关的古诗

与边塞有关的古诗
边塞诗,是古诗中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精选了几首边塞诗: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于山水,思乡,边塞,咏物的诗

一、边塞诗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3、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4、征人怨严武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山水诗1、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思乡诗1、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3、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4、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四、咏物诗1、竹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3、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4、咏竹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 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
5、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山水田园+边塞)

•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 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 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 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 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 失事机。”帝深纳焉。贾充、荀勖陈谏以为不可,唯张 华固劝。又杜预表请,帝乃发诏,分命诸方节度。浚于 是统兵。
临古地、览今景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衰败残破 (植物茂盛衬出荒 凉)
历史上叱咤风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空 抒己情、言己志 英雄一去豪华尽, 唯有青山似洛中
繁华易逝 江山不改 世事易变
借 古 由盛转衰 讽 今
• • • •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 ——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 ——杜牧《台城曲》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 ——李商隐《隋宫》
怀古咏史诗
•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 伤心? • 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 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 此作简要分析。 • 高蟾: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 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 这种沉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的。 • 韦庄:通过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 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 败的伤痛之情。
三、读意象、意境
寒山 转苍翠 秋水 日潺湲 ——化静为动 ——化动为静
倚杖 柴门 外 ——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 临风听 暮蝉 渡头 馀 落日 ——环境清幽、内心安宁 ——自上而下、动静结合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
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其二,以禅入诗;
•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 悟。……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 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 穷。”(严羽《沧浪诗话》)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 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擘两雕 弧,
• (2)艺术特点: • 其一,“诗中有画”(苏轼);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 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三、王维及其诗歌
1、亦官亦隐、亦儒亦释的艺术通才
(1)廿一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陷 贼充伪职
(2)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 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后期呼啸山林,隐逸自适,耽于佛事。
(3)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神秀弟子) 三十余岁”——“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 衣不文彩”——“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能禅师碑并序》——“朝梵林未曙, 夜禅山更寂”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裴迪、储光羲、常建、祖咏
《河岳英灵集》评储光羲诗: “格高调逸,趣 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 浩然之气。”
盛唐诗坛 山水 边塞

还有《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永愿拯刍荛, 孰云干鼎镬!
• (3)果敢坚毅的尚武精神。如《塞上》:
•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 《东平留赠狄司马》: •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 (4)冷峻深沉的忧患意识。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
2、诗歌内容
• (1)感叹身世、赠答友朋与山水之景。出塞以前其诗仍循
常规。其中山水诗则新奇隽永。
• (2)边塞诗。约有70余首。不仅数量在盛唐最多,成绩也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 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 晚泊浔阳望庐山
• 挂席几千里, • 名山都未逢。 • 泊舟浔阳郭, • 始见香炉峰。 • 尝读远公传, • 永怀尘外踪。 • 东林精舍近,
• 日暮空闻钟。
2、题材贴近现实生活(与陶相近)
皮日休评:“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如《过故人庄》。
3、伫兴而作,追求意境浑融。 王士源序孟诗:“每有制作,伫兴而就。” 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 (他)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 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之中,淡到看不见诗了。
(1)以山水为知音。
(2)静以观物。
• 2、“诗中有画”。
• (1)绘画的构图手法用之于诗。《送綦毋潜落第还
乡》: •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 《唐宋诗举要》评:“带字、当字极佳,非得画中三 昧者,不能下此二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战争诗
比较
代表人物
盛唐:高适、岑参、 王昌龄 中晚唐:李益。 宋代:范仲淹
类别 比较
山水田园诗
边塞战争诗
A、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田园、山水、林木、庄稼、 如旗、鼓、干、戈、弓、 家禽、家畜 金甲、号角、战车、辕门、
意象
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 径、古木、荆扉、柴门、 空林、空山、鸾鹤(仙灵 之鸟,超凡脱俗)、孤云 (孤高傲世)、禅房、古 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寺僧、道人、林叟、樵夫、 幽人
类别 较
山水田园诗
边塞战争诗
(1)写景:衬托、 比喻、夸张、用典 动静结合、远近高低、对比、渲染、烘托 表现手法 绘形绘声绘色、白描 直抒胸臆,比兴 拟人、五觉(感觉、 听觉、视觉、味觉、 触觉) (2)抒情:借景抒 情 情景交融 (乐景 写哀 哀景写乐)
类别 比较
山水田园诗
边塞战争诗
风格
平淡质朴、清新自然、 或雄壮豪迈(豪放 旷达、雄奇壮美、 恬静淡雅 雄奇悲慨、苍凉悲 (语言特点:明快、清新、 壮、雄浑豪放), 简洁、质朴、洗练) 或豪壮悲慨(悲凉 伤感、慷慨悲凉)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 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烽火等; B、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 人、事、物,如楼兰、阴 山、大漠、朔风、黄沙、 瀚海、凉州、长城、胡骑、 受降城、玉门关,单于、 吐谷浑 C、乐器及乐曲,如羌笛、 胡笳、琵琶,《折杨柳》、 《落梅花》、《关山月》 (多写征戍离别之苦)等。
类别 比较
山水田园诗
边塞战争诗
主题
(塞外风光、卫国豪 ①术语: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 情、思念之苦、征战 之苦、反战情绪) 泊,悠然自得;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 (集中体现在统治者、戍 山; 边将士、思妇、友人<惜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 别感伤、壮别感奋>这几 调,表达自己鄙视名利,决不 类人) 矛盾: 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慷慨从戍——久戍思乡 ④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 卫国激情——艰苦生活 主要抒发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 痛恨庸将——献身精神 活情趣
学习目标:
1、回顾所学诗歌,比较并掌握山水田园诗和
边塞战争诗的特点;
2、学会古典诗歌分类别鉴赏的方法
回顾所学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饮酒》 《鸟鸣涧》 《鹿柴》 《山居秋暝》 《归园田居》
边塞战争诗
《从军行》(杨炯)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渔家傲》 《从军行》两首 《书愤》
类别 比较 概况 代表人物 意象 主题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⑵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 的妙处。
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 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 精神的反衬。 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 杨柳”,自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 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诗人用战士的思乡 之情来反衬出战士戍边为国的情操。(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3)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 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山水田园诗 边塞战争诗
表现手法
风格
类别
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点:自然 风光、农村景物、 田园生活、隐居 生活 山水:风光优美 田园:生活恬然
边塞战争诗
盛唐:豪迈奔放; 中晚唐:昂扬向上 (悲壮、惋伤) 宋代:报国无门的 愤懑、压抑以及归 家无望的哀伤 (凄厉、惆怅)
比较
概况
类别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 诗先河,东晋陶渊 明开田园诗先河, 发展到唐代,有山 水田园诗派,代表 人物是王维、孟浩 然。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 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2)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