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2.0》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工智能”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工智能”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人教版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成为医生好帮手强薇①近年来,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并开始在许多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例如,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英国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近日共同发布研究成果,称人工智能算法在诊断眼部疾病的精准度上超越了人类医生。

②这款人工智能算法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眼部的3D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成像技术,简称(OCT)图像,诊断与老龄化致盲有关的黄斑部退化、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目前,这一算法已能检测出超过50种威胁视力的眼疾,并能给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最迫切需要治疗的人,错误率仅为5.5%,远低于8位人类眼科专家6.7%—24.1%的“误诊率”。

以往,不同的医生对同样的3D成像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款人工智能的高精确度相当于25个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会诊的结果。

③更重要的是,这款医用人工智能可以向人类“解释”自己的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在“阅读”扫描患者眼部后,人工智能第一步将OCT分解成数个区域,并进行标注,这时产生的原始数据人类还难以理解;第二步分析各个区域的成像,然后用另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分类识别系统,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灶迹象,这时的数据对于人类而言具有解释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了以往人工智能算法“暗箱操作”的问题,有利于医生和病人了解其决策过程,对人工智能建立信任感。

④一名再资深的医生,其职业生涯中所见的病例也是有限的。

人工智能却凭借其读取和筛选信息的卓越能力,可以接触到庞大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数据。

据称,IBM开发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在短短17秒内能阅读3000多本医学专著、4万篇论文,这可能是人类穷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

⑤虽然说人工智能的诊断精准度优于人类医生,但现在就预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医生这个职业还为时过早。

一名医生能否让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病痛,不仅取决于其经验多少,对患者的态度以及细微的观察问诊,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工智能语文阅读理解题

人工智能语文阅读理解题

人工智能语文阅读理解题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简单的日常助手到复杂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传统的阅读理解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探索,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辅助这一过程。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例如,它可以识别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语义分析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背景。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人工智能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者,人工智能在阅读理解题的自动评分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教师的评分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教师的评分过程。

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文本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这些往往需要人类的直觉和经验。

此外,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人工智能在语文阅读理解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人工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2.0》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工智能2.0》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2.0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例,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人工智能》阅读及参考答案

《人工智能》阅读及参考答案

《人工智能》阅读及参考答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6分)①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推断,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在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

②那么,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怎样一步步入侵人类职业的?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从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开始入侵。

根据牛津大学提供的数据,以下职业被取代的概率均为9026以上:收银员、信贷员、农民、导购、快递员等。

这些操作类工作通常可以量产和规模化,容易复制,而且不太复杂。

它们是人工智能最为青睐的。

④索引类工作虽然比操作类的工作更难替代,但是其中一些领域开始沦陷。

例如,医师、裁判、记者、财务人员、翻译等,这些职业多为标准化工作程序,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情感、价值判断和较少出现例外情况的职业。

⑤创新能力是人类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从人类的感情上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种能力受到威胁。

事实上,机器人可以学习创新,而且速度惊人。

同时,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模仿人类。

因此,从理论上说,人类可以做到的,人类的终极产品也可以做到,这就是说,创新类工作最后也会被(甲),只是时间稍晚。

⑥面对如此优秀的机器人,人类开始采取一种心理策略:认同,即把他们当作我们的一员,一(乙)是我们自己。

不过,虽然认同可以使我们心理上获得平衡,但是竞争仍然会撕下温情的面纱,我们无法回避职业和生存上遇到的困境。

人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自己,也许才是正确的方向。

10.根据文意填空。

(2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入侵人类职业的顺序是:操作类工作,11.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侵蚀甚至B.侵蚀或者C.挑战或者D.挑战甚至12.请依据文本,说说我们应怎样面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步步入侵。

(2分)参考答案:10。

索引类工作创新类工作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的能力。

《关于“人工智能+”》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人工智能+”》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猎豹移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傅盛说。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不断重塑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生活。

“过去40年,前加年的数字化进程改变了生产资料,后20年的网络化进程重构了市场关系,未来20年人工智能模糊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其使命是与传统产业嫁接,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力产生数量级的提升。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说。

据咨询公司埃森哲2017年6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3个行业。

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政府的很多管理方式都有必要从追逐式管理变成预侧式管理。

对个人而言,除了生活领域的改变,影响还将发生在职业领域—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I月29日)材料二:材料三:港媒称,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标是成为这一变革性技术事实上的全球领袖。

自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融资26亿美元,而美国的同类公司融资179亿美元。

但这种情况正在迅速变化,曾经被视为技术研发落后者的中国公司正在抓住以人工智能作为赶超外国同行的机会。

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出版的顶尖人工智能相关学术论文中,有超过40%的论文至少有一名或多名中国研究人员。

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在之010年到2014年间增长186%,比此前五年间显著增加。

而且,在过去两年,在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竞赛大规模图像识别挑战赛中,所有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都是中国人,一半的团队在中国工作。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全都旨在推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4)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不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读懂病历,理解患者病情并推荐临床诊断,准确度甚至超过医生、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今,这一幕极具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迈入现实。

据悉,目前,该AI系统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获取患者或家长口述文本,包括主诉、症状、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出粗略诊断,给出可能的疾病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医生当面问诊或互联网远程问诊,获取详细病情及鉴别诊断特征,模型据此重新运算,给出具体的精确诊断。

此外,如果有实验室检验或影像检查数据,AI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其诊断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

利用AI,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要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就会在线下单的商品,它还能帮着识别照片中的人物甚至花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应用面十分广泛。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增长率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节选自2019年2月13日《佯城晚报》,有删改》(数据来自德勤分享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议题相关报告)材料二:科幻感十足的AI形象,开始渐渐引发人们恐惧。

其中部分恐惧,可能源于机器竟拥有与人差别不大的认知。

另外,对AI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譬如2017年6月,“脸书”(Facebook)的AI研究人员称有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代码字。

而部分新闻报道甚至描绘成,研究人员为免事态失控,匆忙终止实验。

但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力,其纯粹的暴力破解法就被用于机器学习,在看似具有无数种招式的游戏中轻松获胜。

现在,AI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在认知能力方面已堪比人类。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条鸿沟。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格雷格·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AI前所未见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针对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人工智能2.0》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人工智能2.0》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3分)人工智能2.0(1)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3分)
人工智能2.0
(1)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
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

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和他的印象如何。

⑾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⑿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⒀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16.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
示他的能力?(3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会AI控制人类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6.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或大数据是能研究可以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展阶段;人脑与电脑联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17.不能删去。

“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期限制作用,
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如果删掉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8.举例子。

列举了多种疾病,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各种疾病起到预防或者阻断的作用。

(或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命的可能。


19.
例1:会控制人类。

如果不加以恰当管理,会思考的机器人
可能会违背我们人类的意愿,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干扰,甚至可能终结人类文明。

因此,我认为AI会控制人类。

例2:不会控制人类。

人类已经制造并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人类一定能有效的驾驭它们。

因此,我认为AI不会控制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