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频率较快: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逐渐减少到婴儿阶段的每分钟30-40次,再逐渐减少到3-6岁每分钟25-30次。
相比成人的呼吸频率,小儿的呼吸较为急促。
2. 呼吸深度较低:小儿的呼吸深度一般较成人为浅,呼气末余容积也较小。
这是由于小儿肺容积较小,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所导致的。
3. 呼吸模式较浅而不规律:小儿的呼吸模式较成人为浅且不规律,呼吸幅度较小。
这是由于呼吸中枢在小儿时期尚未充分发育完善所致。
4. 呼吸困难:小儿的呼吸困难较成人更为常见,因为小儿的呼吸道较窄,容易受到堵塞的影响。
此外,小儿鼻腔和喉部的组织松弛也容易导致呼吸困难。
5. 呼吸节律变化:小儿的呼吸节律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例如哭闹、运动等会导致呼吸加快。
此外,小儿的呼吸节律也与睡眠状态相关,往往在入睡时呼吸减慢。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的呼吸生理特点与年龄有关,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同时,小儿的呼吸生理特点也与个体差异有关,不同儿童的呼吸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
平时观察小儿的呼吸情况时,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年龄变化。
如出现异常的呼吸表现,请及时就医。
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病因分析及检查方法

婴幼儿生理特点之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2019.4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1)鼻。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容易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幼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绝吮乳。
(2)鼻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
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流入右侧支气管。
气管及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极柔弱,富于血管。
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
(5)肺。
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
婴幼儿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瘀血等。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
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
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助),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关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叙述

关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叙述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是一个脆弱而复杂的系统,在离开母体后尤其需要关注和谨慎照顾。
呼吸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呼吸机械部分,主要由肺部、气管、鼻腔、口腔形成,另一部分是呼吸生理部分,以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及腺体组成。
一、婴儿呼吸机械特点(1)比成人小。
新生儿肺部及气管比成人相对较小,肺活量也相对较小,整体上比成人小约1/4左右。
(2)肺部各部分不能分离。
新生儿肺部的气管、支气管、肺泡的气道是不能从肺部分离的,可以统一看做是一个大的空腔。
(3)气管总体上更细。
新生儿的气管比成人的细2.7倍,更易阻塞,且很多营养物质及毒素也可以更容易进入到肺部。
(4)肺泡容易进水。
新生儿肺泡的毛细血管容易失活,不能够有效阻止水分穿过肺泡壁,容易造成肺泡充水。
(5)有低压系统。
胸腔内有低压系统,可以帮助新生儿完成自主呼吸。
二、婴儿呼吸生理特点(1)肺泡空气吸入。
婴儿呼吸的姿势主要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但这两种呼吸只能帮助肺空气吸入,不能帮助肺泡空气吸入。
(2)低氧血症。
由于婴儿呼吸机械部分较小,在同样状态下,新生儿比成人有更低的氧合度,容易患上低氧血症。
(3)容易抽搐。
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脆弱,当接受的刺激过大时,便容易出现抽搐症状。
(4)容易窒息。
新生儿的气道较细,容易被异物堵塞,尤其是抽烟的家庭更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
(5)抗病毒能力较弱。
婴儿的身体抵抗力比成人差,尤其是病毒抵抗力比较差。
三、减轻婴儿呼吸不良的措施(1)预防窒息。
新生儿床上应当避免有太多的被子、枕头、玩具等,并且在抽烟的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预防气管堵塞。
多喂奶,母乳喂养时可将婴儿放高一点,使气管更紧凑,减少食物进入气管的可能性。
(3)增强抗病能力。
可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即睡眠、饮食、运动均衡,注意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婴儿有呼吸不良的症状,及时处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呼吸道之邯郸勺丸创作一.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人体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成,以喉下部的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含鼻、咽、喉;下呼吸道包含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和喉部的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则被称作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组成小儿呼吸道的各器官分别有以下特点:(一)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缺乏,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几乎无下鼻道。
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
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
粘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引起呼吸困难。
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
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衄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
蝶窦生后即存在,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
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
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
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容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含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
腭扁桃体为最大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至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
故扁桃体炎是在1岁以内婴儿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
扁桃体具有生产、供应和贮存抗原反应前驱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御、免疫功能,对单纯性扁桃体肥大者主张勿须手术摘除,如果腺窝处有细菌隐伏形成慢性感染病灶,不容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其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临床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4.耳咽管:婴儿的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新生儿呼吸系统特点

动脉管壁上 的平滑 肌对血 氧含量 特别 敏 吸抑制和心血管反射抑制 ,当刺激喉部 时
感 ,在 生 后 2周 内肺 循 环 还 不 稳 定 的情 况 可 引起 呼吸暂停 ,甚至心跳骤停 。
下 ,易受到缺氧 、酸中毒 、炎症等因素影 响
化 学调 节 :CO 对 呼 吸的调 节 ,当新
后 出 现肺 动 脉 高压 。
临 床
C H IN ESE c o M M UN I『Y D 0 C TO RS
新 生 儿 呼 吸 系统 特点
翟 奕 庶 张 嫂 467300河 南 平 顶 山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关 键 词 新 生 儿 呼 吸 特 点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呼 吸 系统 防 御 功 能 特 点 气体温度和湿度 的调节 :新生儿鼻 咽
部 黏膜 血 液 供 应 丰 富 ,富 含 黏 液 腺 ,吸 人 气体被 充分加热 和湿化 。气 道表 面异 物 的清除 :新生儿无鼻毛 ,鼻腔短小 ,空气 中 颗粒物质 的过滤作用差 ,依靠黏膜层纤 毛 细 胞及 分 泌 细胞 把 颗 粒 异 物 运 往 咽 部 ,而 过 多 的 黏 液 从 口 腔 排 出 ,表 现 出 口吐 白 沫 。
呼 吸 系 统 解 剖 特点 鼻部 :新生鼻 腔狭 窄 ,鼻黏膜 富于 血
管和淋 巴管 ,易炎性 充血 ,甚 至发生 呼吸 窘 迫 。
咽 部 :扁 桃 体 一 般 到 1周 岁 才 可 见 。 喉 部 :新 生 儿喉 部 较 软 ,易 变 形 ,气 管 插管时易损伤 。
呼 吸调 节特 点 中 枢调 节 :新 生 儿 呼 吸 的 中 枢 调节 是
生 儿缺 氧 时反 应 是 双 相 的 ,最初 肺 通 气 可
关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

关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的描述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上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也影响了疾病的表现和治疗方式。
以下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一些主要生理特点:1. 呼吸频率较快:婴幼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快,新生儿的正常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30-60次,1岁以内婴儿约30-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至接近成人的水平(约12-20次/分钟)。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需要更快的呼吸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2. 呼吸主要靠膈肌:婴幼儿的呼吸更多依赖膈肌的上下运动,而胸廓的运动相对较小。
这种呼吸模式称为腹式呼吸,与成人的胸腹混合式呼吸有所不同。
( - 婴幼儿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
所以,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3. 气道较窄: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和鼻腔相对较狭窄,且管壁支撑组织发育不完全,容易因炎症、分泌物或异物堵塞而导致呼吸困难。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性组织,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黏液分泌不足,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且分泌物不易排出。
- 右侧支气管较左侧短、粗且直,异物更容易坠入右侧支气管。
)4. 肺泡数量少且肺功能未完全成熟:婴幼儿的肺泡数量少于成人,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一种减少肺泡内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的物质)的产生量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
这使得他们的肺部更容易发生萎陷和过度膨胀。
- 婴幼儿的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导致肺含气量少,易发生肺部感染。
)5. 免疫系统不完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6. 易发生呼吸道过敏: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的特性,更容易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如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
- 鼻黏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容易发生感染和肿胀,导致鼻塞和呼吸困难。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4、泌尿:肾单位数和成人相同,发育 不成熟,过能力和浓缩功能差,尿 多一天10次左右,清亮,淡黄。
5、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 兴奋性低,处于抑制状态,睡眠20 小时以上,以后随着大脑发育而逐 渐缩短。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温觉发育良好。 ☺护理过程中,反复刺激其感觉功能, 尽早开发潜能。
6、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 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极易发生 脱水热和硬肿症。因而对环境的温 度要求较高。 ☺护理过程中,注意环境温度调节适当。
7、皮肤:出生时新生儿皮肤覆盖有一 层灰白色的油脂性物质,是皮脂腺 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组成,为胎脂, 具有保护皮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
8、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胆:2—4天出现黄胆(皮 肤,粘膜),5—6天高峰,14天内逐渐 消退。早产儿3—4周逐渐消失。黄疸过 早,过重,消失延迟,消失后又出现应 引起重视。 病理性:a、新生儿溶血;b、感染和败 血症;c、病毒性肝炎;d、先天性胆管 闭锁;e、母乳性黄胆
1、保暖:室温24-26度,湿度55%- 65%,出生时体温剧降,4-12小时 后稳定在36-37,2次/日。
2、皮肤护理: • 面部清洁-面部黄疸和口周发绀 • 沐浴:室温28-30,水温38-40,1/日。 中性的浴液或香皂 • 顺序:头——脚爽身粉 • 胎脂 • 全身观察:皮肤颜色,皮疹,脓疱疹, 头皮,血肿脐部的情况
2、循环:新生儿脐带结扎,建立自己 的循环,血液多分布于躯干,内脏, 四肢较少,故肝脾常可触及,而四 肢易发冷或青紫。脉博快120—140 次。
3、消化: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较薄, 适合较大量的流汁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吸吮和吞咽功能完善,消化道运动较快, 吞下的空气3-4小时就能到直肠。胃显 水平位,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 发育好,故易溢奶和呕吐。新生儿的唾 液分泌及淀粉酶少,除淀粉外,肠内消 化蛋白质,糖,脂肪能力强。 ☺护理过程中,应尽早开奶,提倡母乳喂 养。
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婴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引言婴儿的呼吸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以适应外界环境,满足氧气的需求。
婴儿的呼吸系统与成人相比存在一些生理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特点。
1. 呼吸道结构1.1 鼻腔婴儿的鼻腔较短而窄,鼻腔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加湿和过滤空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1.2 喉部婴儿的喉部软骨较软,弹性较差。
这使得他们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如哭闹时出现声门痉挛。
1.3 气管和支气管与成人相比,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较小而软。
这种结构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支气管痉挛等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1.4 肺泡婴儿的肺泡数量较成人多,但单个肺泡的大小较小。
这使得婴儿的肺部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呼吸机制2.1 膈肌婴儿的膈肌发达,呼吸主要依赖膈肌运动。
与成人相比,他们的胸廓较小,呼吸时更多地使用腹式呼吸。
2.2 呼吸频率和容量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高,每分钟可达30次以上。
然而,由于其肺容量相对较小,每次呼吸量也相应减少。
2.3 呼气力量由于胸廓和腹部肌肉力量不足,婴儿在呼气时通常没有成人那么强劲。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清除呼出空气时需要更多时间。
3. 呼吸调节3.1 神经调节婴儿的呼吸主要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呼吸中枢来维持呼吸的稳定。
3.2 化学调节婴儿的化学调节系统相对不成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敏感度较低。
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呼吸反应。
3.3 呼吸反射婴儿的呼吸反射相对较弱。
他们在面对窒息等紧急情况时,可能没有成人那样迅速而有力地呼吸反应。
4. 呼吸系统发育4.1 胚胎期在胚胎期,婴儿的呼吸系统开始形成。
原始肺泡出现,并与气管和支气管相连。
4.2 出生后出生后,婴儿开始进行肺通气。
通过第一次呼吸,肺部充满空气,并开始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4.3 发育过程随着婴儿的生长和发育,他们的肺泡数量增加,并且肺组织逐渐变得更加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顺应性 = 胸廓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总顺应性
1 / C总 = 1 / CL + 1 / C chw •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肋骨为软骨,胸廓极易变 形,上述公式中的1/ 胸壁顺应性接近于零 • 可认为新生儿的总顺应性和肺顺应性相等
静态和动态顺应性
• 静态顺应性 代表肺和胸壁的弹性阻力 测定操作较烦琐 • 动态顺应性 根据吸气峰压(PIP)和呼气末压(PEEP)之间的压差, 计算出的顺应性 反映肺和胸壁的弹性阻力外,还包括克服气道阻力 通常动态顺应性比静态顺应性小10~20% 新生儿肺的动态顺应性约为1~2ml/ cmH2O.kg,俯卧可 达到3.38±0.16ml/ cmH2O.kg 机械通气过程中连续监测顺应性,有助于早期识别肺过 度扩张,指导呼吸机参数适时调节,可避免引起气压伤
新生儿呼吸生理
柳国胜主讲
呼吸的概念: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呼吸 • 呼吸是维持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活动所 必需的基本过程之一
肺通气
肺与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 肺通气的结构基础 呼吸道 肺泡 胸廓 (二)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功 (三)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气道阻力
• 主要存在于主支气管等大气道 • 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尽管口径很小, 但数量极多,因而总阻力很小
在疾病情况下细支气管对气道阻力影响很大
细支气管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 和交感神经 双重支配
影响气道口径的因素
(1)跨壁压:指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 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增大 管径被动扩大,阻力变小 (2)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小气道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对气道壁的牵拉作用 保持没有软骨组织支持的细支气管的通畅
• 肺内压:
指肺泡内的压力 平静呼吸:±5cmH2O左右
• 胸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形成:
胸内压 = 肺内压 - 肺回缩力 =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65%
肺通气的阻力
非弹性阻力35%
1.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compliance)
• 吸气运动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等收缩 • 呼气运动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减 小,肺依自身回缩力而回位
用力呼吸运动过程:
吸气运动 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收缩。
呼气运动 呼气肌: 肋间内肌收缩 腹肌收缩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
新生儿胸廓的特点及呼吸肌的发育 均影响其呼吸运动
2.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 R ∝ 1 / r4
气道阻力:
用维持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所需的压力差表示。
压力差 气道阻力 大气压-肺泡压(cmH2O) ———————————— 流速(L/S)
= ————— =
流速
• 正常新生儿总气道阻力为20~40 cmH2O/L.S • 流速可用流速仪测知 • 压力差为口腔与肺泡的压差,要在呼吸过程中以气流 阻断器短暂阻断气流的瞬间测量 • 应用呼吸机的患儿带有气管插管,所测得的阻力值还 包括气管插管阻力在内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动力
(1)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2)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推动气体进出肺,是肺通 气的直接动力
(3) 胸膜腔内压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呼吸功:克服呼吸阻力推动肺通气所作功包括弹 性功、气流阻力功和惯性功
平静呼吸运动过程:
压力-容积曲线(P-V Loops)
• 压力—容量曲线为测定动态顺应性时,实 时动态显示每次呼吸周期吸气和呼气时测 得的压力和容积变化点相连成线,得到的 一闭合环曲线 • 该曲线肺容积变化包括:起始、转折、上 升、平移、下降、滞后 • 目前有些呼吸机配有描绘出压力-容量曲 线 的功能
压力-容量曲线
肺顺应性: CL
用单位跨肺压的变化所导致的肺容积变化。
CL=
△V
△P
( 0.2 L/cmH2O)
△V:肺容积变化
△P:跨肺压
(肺内压-胸内压)
压力变化
(1)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及表面张力,足月新生 儿约为19-39 mmHg/L.S 表面张力: 在液-气界面上,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 力大于气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使表面 积趋向于缩小的力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
肺顺应性 比顺应性= ——————— 功能残气量 • 顺应性不仅与肺与胸壁的弹性阻力有关,而且与 肺容量大小密切相关 • 成人动态顺应性的绝对值约为9.47~12.8ml/ cmH2O, 而新生儿仅约为2.63 ml/cmH2O;动态比 顺应性,则分别为34ml/ cmH2O.L和31~33ml/ cmH2O. • 真正反映肺的弹性阻力 ,去除了肺容量增减的因 素
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的结构基础
呼吸道 呼吸道粘膜(下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还有纤毛) 呼吸道平滑肌(迷走-M型,交感-β型 肺泡 肺泡膜 表面活性物质 胸廓 胸膜腔 呼吸肌
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分泌部位: 肺泡II型细胞分泌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2. 防止肺水肿 3. 降低吸气阻力, 减少吸气做功
• • • • 胸廓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 胸部呼吸肌发育差,不利于吸气运动 主要靠膈肌收缩产生呼吸运动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胸壁柔软,吸气时下部肋 骨被拉向内,不利于产生较高的吸气负压 • 膈肌组成中耐疲劳纤维仅占25%,而成人则占 50%~55%,故更易于疲劳 • 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新生儿,由于可能发生一定程 度废用性萎缩,更易疲劳,使撤机困难
1) 静态肺顺应性曲线
2)弹性阻力的来源:
①弹性回缩力1/3 ②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2/3 Laplace 定律 P = 2T / r
P : 肺泡内压力 T :肺泡表面张力 r :肺泡半径
影响新生儿肺弹性阻力的因素
• 新生儿弹性阻力增大的情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肺水肿,肺 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等,其顺应性小,故 机械通气时所需吸气峰压(PIP)较高 • 弹性阻力变小的情况 多见于肺气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