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共40页
新生儿正常生理特点

新生儿正常生理特点
新生儿具有以下几个正常生理特点:
1. 呼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60次。
他们常
常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这是正常的一种现象。
2. 心跳:新生儿的心脏跳动速率较高,每分钟约120-160次。
3. 皮肤:新生儿的皮肤普遍较红,常常伴有暗淡的色斑,如毛
细血管扩张造成的“酒渣鼻”或“火山斑”。
此外,新生儿的皮肤可
能出现轻度脱皮,这是胎儿皮肤适应外界环境的正常过程。
4. 头部: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据整个身体的1/4。
他们的头骨由多块骨头组成,之间以软间隙连接,便于顺利通过产道。
这些
软间隙被称为“韧帽”。
5. 眼睛:新生儿的视力不成熟,主要能够感知高对比度和运动。
他们的眼球常常会偏斜或不协调运动,这是正常的一种现象,通常会
在几个月内得到纠正。
6. 吞咽和排便: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全发育,所以他们吞
咽和排便的频率较高。
吞咽时可能会听到咕咕声,这是食物通过食管
的声音。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而言,每天3-4次的黄色大便是正常的。
7.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每天大约需要16-18个
小时的睡眠。
他们的睡眠呈现出分段和轻深交替的特点。
请注意,每个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您对新生
儿的某些生理现象感到不确定或担忧,最好向儿科医生咨询。
1.2新生儿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孕母情况
•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 情绪和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 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 孕母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
体格省长以及脑的发育迟缓; • 孕母受到某些药物、放射线辐射、环境毒物
③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水肿,水肿多发生在手、 脚、小腿、眼窝等处,约2~3天后消肿。
④色素斑和毛发 ⑤皮脂腺分泌旺盛,新生儿鼻子上可有一些黄白色
的小点,头皮上也可有厚厚的痂皮。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四)呼吸
①腹式呼吸。
②呼吸道狭窄,一旦感冒或发生炎症时容易 造成呼吸困难。
③呼吸浅,速度快(40次/分钟)
⑤肠:新生儿胎便粘稠,呈棕褐色或黑绿色,无臭味。喂母乳 后,2—3天内粪便便逐渐变成金黄色或棕黄色。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七)泌尿和生殖器
①排尿:最初几天,每天仅排尿4—5次,生后一
周可增至20次左右。 ②肾脏:新生儿的肾脏尚未发育完善,对钠盐的
排泄能力有限。 ③尿道:新生儿尿路短,容易被粪便污染。
味觉和嗅觉
• 一出生,婴儿就有味觉和嗅觉,并且很发达。在与母 亲建立关系上味觉和嗅觉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第三节 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 用以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 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功能的成熟。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从胎儿到成人身体比例的变化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二点 五十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3.假月经 部分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称假月经。这是因来自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 断所致,无需处理。 4.乳腺肿大 在生后3~5天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多于2~3周内消退。由于母体内激素(孕酮)刺激乳腺但随着胎 儿娩出而突然中断所致。不可挤压,以免感染,不需特殊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及大小便的排出,出现体重 下降,但不超过10%(一般3%~9%),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 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 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延至3~4周消退,血 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婴儿 一般情况良好,无需治疗。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概念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身长 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一)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5.“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上常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斑点, 俗称“马牙”。 新生儿口腔两颊部各有一脂肪垫,利于吸吮乳汁,俗称“螳螂 嘴”。 6.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生后1~2天,在新生儿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形状各异的 斑丘疹,称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因皮脂腺堆积在鼻 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他们有许多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头部: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约占体重的四分之一、头骨骨板未完全骨化,骨缝间有软韧的膜,使头骨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此外,新生儿的头发通常稀疏,皮肤薄嫩,头颅骨骼较柔软。
2.面部:新生儿的面部通常较圆,眉毛和睫毛稀疏。
眼睛通常较大,下睑游离以露出眼白,上睑下垂。
鼻子较扁平,鼻孔较小。
嘴唇较红,嘴角常常微笑。
婴儿舌头较大且常常伸出。
3.颈部:新生儿的颈部相对较短,由于颈椎尚未完全发育,颈部活动能力较差。
4.胸部:新生儿的胸腔较圆,并且呈躯干两侧逐渐凹陷的三角形。
乳房通常肿胀,男女婴儿乳房均有。
5.四肢:新生儿的四肢相对短而柔软,手指和脚趾的关节较为灵活,尚未完全发育。
指甲较薄,手掌和脚板常常呈红色。
6.消化系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充分发育,胃容量较小,仅能接受小量的食物。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抗体,促进消化吸收。
此外,新生儿肠道内的肠道菌群还未成熟,消化能力较差。
7.排泄系统: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尚不完善,尿液排出量相对较少。
新生儿的尿液通常呈酸性,有时呈红色或橙色,这是由于尿酸结晶导致的。
8.呼吸系统: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是不成熟的,肺泡尚未充分发育。
由于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新生儿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来维持呼吸。
此外,新生儿还常常出现间断、浅而快速的呼吸。
9.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较小,心跳频率较快,约为每分钟120-160次。
血管脆弱,血液流速较慢。
10.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
母乳中的免疫因子能够提供初生免疫保护,但新生儿在抵抗感染方面仍然脆弱。
11.神经系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反射活动是他们主要的行为表现形式。
例如,拇指抓握反射、跟随反射、刺激反射等。
12.肌肉控制:新生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较差,运动反应较为有限。
他们通常呈现弯曲的姿势,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张力较低。
正常新生儿身心特点及表现

➢ 由于新生儿的代谢高,氧的需要量大,呼吸浅快,可能有 鼻翼扇动、气喘等,呼吸频率一般在20~40次/分,但可 能有节律不规则和强弱不一的现象。
3、消化系统
➢ 新生儿的胃容量为60~90ml。 ➢ 由于刚出生新生儿的胰酶、脂肪酶、淀粉酶的缺乏,使
(1)心脏与心率 心率随着呼吸的变化而不稳定,当呼吸快时,心率也会增加,反之其心率也变
慢。新生儿的正常心率在120~140次/分,当哭闹、活动增加时,心率可暂时增 加至160次/分,熟睡时心率可下降至100次/分。 出生的最初几日,可在新生儿的心前区听见心脏杂音,这与集中在躯干和内脏,肝、脾可触及,容易引 起新生儿的四肢发冷,出现发绀。 ➢另外,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容积比成人高。
消化脂肪、淀粉的能力受到限制; ➢ 再者,由于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括
约肌发育较好,新生儿容易出现溢乳和呕吐。 ➢ 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大便叫胎粪。 ➢ 胎粪呈墨绿色黏稠状,内含肠黏膜上皮细胞、羊水、消
化液及胎儿皮脂、毳毛等。
4、泌尿系统 ➢ 由于新生儿肾的浓缩功能不好,尿的颜色清澈无味,新
齿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齿,称新生儿齿,不需要处理。
(二)心理特点
➢ 新生儿对饥饿、不舒适、寒冷等表现不安、啼哭,并能 对照顾者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爱做出反应。
➢ 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提出: 信任-不信任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初阶段,此阶段始于新 生儿时期。
➢ 满足需要,使新生儿感受良好和愉快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相反不信任感就会带到今后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中,影 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亲子互动在新生儿社会心理发展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特殊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新生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本文将从新生儿的体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介绍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体型特点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2~3.5公斤,平均身长为50~52厘米。
新生儿的头部相对于身体较大,占整个身体的1/4,颅骨骨缝未闭合,方便头颅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皮肤较薄,表皮下层脂肪较少,皮下血管丰富,皮色红润,皮肤上有细小的毛发和乳头。
新生儿的四肢较细长,手指脚趾短而柔软,关节活动范围大,可以做出各种奇特的姿势。
二、神经系统特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反射和感觉能力。
新生儿的大脑皮质还未完全发育,只有一些基本的功能区域,如运动区、感觉区和视觉区等。
新生儿的脑电图呈高电压、低频率的状态,表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
新生儿的眼球可以跟随移动的物体,但视力较差,只能看清距离自己20~30厘米的物体。
新生儿的听力灵敏,能够听到各种声音,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较差,只能分辨高低音。
三、消化系统特点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同样处于发育阶段,需要逐渐适应母乳或人工奶的喂养方式。
新生儿的胃容积较小,每次进食量约为30~60毫升,但进食频率较高,每日可进食8~12次。
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肠道内缺乏有益菌群的保护,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因此,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四、呼吸系统特点新生儿的肺部是在胎儿期内发育的,但直到出生后才开始正式运作。
新生儿的呼吸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为40~60次。
新生儿的肺泡表面张力较大,需要通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此外,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对外界刺激较敏感,如吸入异物、刺激性气体等,容易引起呼吸困难。
五、免疫系统特点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
新生儿通过母体抗体的传递来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但这种保护只能维持短暂时间。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在胎儿时期,胎儿通过胎盘获得氧气,因此,一旦出生,新生儿需要适应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其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高,通常为每分钟40-60次,而成人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
此外,新生儿呼吸道较窄,因此容易受到感染和阻塞的影响。
2.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结构与成人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
它们的心脏由四个房间和两个心室组成,与成人相比,心室之间的分隔较不完善。
此外,新生儿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周期较短,心率正常范围为每分钟120-160次,高于成人的心率范围。
3.消化系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需要适应进食,并将食物消化和吸收为营养物质。
新生儿的消化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的消化速度较慢,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母乳或奶粉喂养。
4.泌尿系统:新生儿的肾功能较不完善,无法有效排泄尿液中的废物。
因此,他们的尿液浓度通常较低,并且他们的尿量比较少。
5.皮肤:新生儿的皮肤较薄且脆弱,通常呈现粉红色或稍带红色。
他们的皮肤通常比成人更敏感,并且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的影响。
此外,在出生后的前几天,新生儿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轻度脱皮,这是正常的。
6.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模式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他们通常有较长的睡眠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可达16-17个小时,但他们的睡眠周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小时。
此外,新生儿往往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光线和触摸所唤醒。
7.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在抵抗感染和疾病方面相对较弱。
为了提供额外的保护,胎儿会从母亲处获得一些免疫物质,如抗体,通过胎盘传递。
这些抗体可以帮助新生儿抵抗一些疾病。
8.运动系统:新生儿的运动系统较不发达,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他们会逐渐掌握头部抬起、手臂和腿部运动的能力。
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总体来说,正常新生儿具有上述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大部分是与母体内胎儿发育的特点相对应的。
正常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主要有生理性黄疸、马牙、乳腺肿大以及假月经、新生儿红斑或者粟粒疹等,具体如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血红蛋白破坏过多,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相对比较差,容易导致血清中游离胆红素增加,从而出现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
大部分可以自愈,可以暂时观察。
2.马牙
新生儿牙龈上皮细胞过度堆积,在口腔上腭和齿龈部位可出现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或者是出现早熟牙的情况。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早熟牙需要及时拔除。
3.乳腺肿大以及假月经
新生儿受到母亲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容易出现乳腺肿大以及假月经的情况,可以自愈。
但需要加强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4.新生儿红斑或者粟粒疹
新生儿受到激素水平变化,可出现皮肤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或者鼻尖、鼻翼出现的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皮疹。
一般需要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弄破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