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

矿井水害防治专家董书宁

董书宁(1961.2—),男,汉族,陕西蓝

田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

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优秀科技企业家,

西安市高新区2011年度十大创新人物。现

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

书记,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水害防治专

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

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陕

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兼召

集人、西安市水资源学会理事长、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委员会水文地质组副组长等职。

董书宁致力于煤矿带(水)压开采、突水预报及矿区水资源评价与优化管理及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了UNDP资助、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家工业性试验、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10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承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数十项,合著专著5部,其中外文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突水系数的灵活应用、突水危险区的计算圈定方法、比拟法在突水预报中的应用和“准三维”在矿区水文地质参数模拟计算中的首次应用等。

——————————————————————————————————————————————

煤与煤层气专家张群

张群(1958.7—),男,汉族,安徽巢湖人,

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煤炭

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

专家,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煤

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兼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

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煤炭标准

化委员会煤岩分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煤层

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张群长期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开发、

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和课题25项,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项目的负责人;主持完成重大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项目60余项。首次提出了煤吸附甲烷的温度-压力综合吸附模型,在煤吸附气体特征及其机理、煤层气损失气含量估算、储层数值模拟、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模式、侏罗纪低煤级低气含量煤层与石炭-二叠纪高瓦斯突出煤层的煤层气地面抽采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EI收录10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

矿井水害防治专家虎维岳

虎维岳(1963.3—),男,汉族,甘肃镇原人,

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现

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全国煤

矿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

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

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灾害学会滑坡专业

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水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曾获孙越崎青年地质科技奖、国务院国有资产管

理委员会知识型先进职工荣誉称号。

虎维岳先后主持完成及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项,开发和主持完成涉外技术项目3项,主持完成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等项目30余项,其中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译著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矿山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多处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成功实现了我国第一个煤矿地下水排供结合工程,在我国首次利用随机理论进行了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模拟与管理;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地下水资源评价、模拟和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我国深部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环境特征及井-震勘探模式,提出了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水害特征及级别划分。特别是随机地下水模拟与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完善了地下水模拟与管理的理论体系并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专家石智军

石智军(1955.5—),男,汉族,陕西富平人,

工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煤炭

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

家。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1997年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

石智军作为国家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领域

的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

探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我国煤矿井下钻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50余篇。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发改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井下水平长钻孔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开发”以及“十一五”油气重大专项“地面拐弯钻进技术与装备”课题。研制的井下定向钻进装备与技术为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煤矿井下千米水平定向长钻孔钻进技术与系统研制开发的空白,在煤炭行业中替代了进口产品。目前正在主持“十二五”油气重大专项“中硬煤层大功率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课题的研究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程建远

程建远(1966.10—),男,汉族,陕西乾县

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安科

技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煤炭系统专业

技术拔尖人才。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总

工程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

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协会矿井

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曾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

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

程建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973、重

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3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84篇,代表作有《三维地震资料微机解释性处理技术》、《矿井多元地质信息集成系统》等。

作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先后攻克了戈壁、沙漠、黄土塬、海上以及陡倾角地震勘探等技术难题,首次提出煤矿井下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和技术;创造性地采用三维地震、水上地震、横波地震等勘探技术进行活断层调查;创立了“煤矿采区三维地震信息地质动态解释技术”, 将“三维地震、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优势技术相融合,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他带领研发团队正在开展的随采地震、微震监测、巷道造影等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装备的研究,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学科前沿,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钻探设备专家殷新胜

殷新胜(1958.4—),男,汉族,陕西杨凌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导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

安研究院首席专家,2000年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

工程”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0年被聘为陕

西省“三秦学者”特聘专家。

殷新胜同志多年来致力于全液压坑道钻机的研

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 参与研制的4种型号的钻机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在MK全液压坑道钻机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创复合式夹持器,使其结构多样化,并在钻机设计上采用双杆油缸板式起重链组合的倍速机构,应用双泵开式串联系统并扩大副泵功能,使钻机性能明显改善;研制的煤矿井下履带钻机,采用先进液压系统及国际优质的液压元件将钻机的设计、使用提高到新水平;多年来不断完善检测手段,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条件,同时采用积木式设计法,在已有机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组织开发新机型,扩大钻机的应用范围。2006年起至今又致力于松软突出煤层中风压空气钻进装备研制与配套工艺开发的研究工作。

矿井水害防治专家靳德武

靳德武(1966.3—)男,汉族,陕西蓝田

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

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

长,主要从事煤矿防治水科研及技术咨询工作。

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首次提出煤层底板

突水预测泛决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并发

展了信息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突水预测方法;

提出了煤矿防治水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于

地质工程学的水害预防“五原则”—绕避、改

造、降势、适应及隔离原则,开发形成了基于光纤光栅通信和传感技术集实时采集、远程分析、警情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煤层底板突水监测预警系统,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建立了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相似指标和相似判据,完成国内首例斜坡冻融模型试验;推导并建立不同渗流条件下无限斜坡安全系数的统一形式,提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地质灾害形成的“滞水润滑效应”机理。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8项,其中4项获奖;取得5项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其释义起草人之一,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2名。

地质工程专家刘天林

刘天林(1954.11—),男,汉族,陕西合阳人,

理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建造师,长期从事矿井地质、灾害地质、岩土工

程领域的科研及生产工作。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

究院首席专家,地质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

成员。

刘天林同志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工程场地稳定性

评价、大型建(构)筑物下伏采空区防治技术研究等

方面具有较深造诣。首次进行了深埋、富水、多层急倾斜、断裂构造发育、井下正在生产的复杂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填补了国内在采空区成孔工艺、分段间隙式重复注浆工艺和工后质量检测标准的空白;提出的“小孔径钻孔注砂”采空区治理技术,成功实现了将粗骨料通过地面小孔径钻孔大量注入地下采空区,大幅降低了采空区治理工程成本。此外,在滑坡(高边坡)防治、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地质病害的超前预测、深大软岩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变形控制、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等领域取得颇丰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完成科研及生产项目100多项,获奖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撰写大型科研报告20余部,其代表作有《复杂煤矿采空区勘察设计、处治工程及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

煤与煤层气专家靳秀良

靳秀良(1960.11—),男,汉族,甘

肃兰州人,理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

研究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兼任中国地

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

会秘书长、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同行评议

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科

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等职。

靳秀良同志长期从事煤与煤层气勘

探开发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资助煤层气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和课题17项,曾任“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40项目“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一期)”的副项目长。先后完成了“无烟煤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煤层气开发利用经济评价及政策研究”、“典型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前期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等项目。在煤层气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煤层气井规划部署、煤与煤层气资源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三等奖3项。合作出版《中国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中侏罗世聚煤特征与煤的综合利用》等专著5部、译著1部,获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15篇。

矿井地球物理勘探专家冯宏

冯宏(1961.5—),男,汉族,陕

西西安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

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

院战略与发展处处长,兼任中国地球物

理学会理事、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

事长等职,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

代表大会代表,曾获煤炭工业部“优秀

青年科技知识分子”称号、中国地球物

理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国家煤炭工

业局“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探专业优秀

个人”。

冯宏同志长期致力于煤矿井开采地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和超前探测技术研发,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完成的“槽波数字地震仪国产化研制”、“防爆音频电穿透仪研制及探测工作面底板含水构造的研究”、“矿井超前探测仪研制及探测方法研究”、“煤矿导含水地质体超前80 m实时预测技术”、“老矿区深部煤炭资源井下综合勘探技术及装备”等项目,为我国煤矿井下地质预测提供了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起草了《矿井数字地震仪》等9项行业标准,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是我国煤矿井开采地质及灾害地质探测技术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发的带头人。

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专家王勇

王勇(1955.2—),男,汉族,重庆人,

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物探仪器研究

所所长,兼任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

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等职,曾获陕

西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勇同志长期从事煤矿地球物理勘探仪

器及自动化监控监测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工

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研发了国内第一套

煤矿水文监测系统,并在华东、华北开滦集

团、淮北集团的防治水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首次利用岩体做通讯媒介,成功实现了灾害矿井条件下800 m长距离语音通讯,为矿井应急救灾提供了关键通讯技术装备;在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探测技术研究中,成功解决了近直流大功率发射的建场问题,实现了超前预测预报100 m 的能力,为抑制煤矿井突水灾害发生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同时带领科研团队开发各类物探仪器20多种,为煤矿井下防治水及瓦斯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装备支持。

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煤矿井专用仪器仪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起草行业标准5项,为煤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钻探工艺与设备专家龚城

龚城(1955.7—),男,汉族,江苏太仓人,

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钻

探机具研究所专家,兼任煤炭工业工程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获陕西省科技

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龚城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钻探机具的生

产、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是中国煤炭科

工集团西安院钻探工艺与设备的学科带头人,

在其带领下由其主要参与完成的重大科研成

果MK系列全液压坑道钻机及配套钻具已广泛

应用于全国煤矿、地质、冶金、铁路等行业的安全生产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还相继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井下水平长钻孔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开发》项目、“十五”攻关项目专题《煤矿井下瓦斯抽放长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的改进完善》项目、西安市重大科技产业化关于《15000 Nm坑道钻机试验台的研制》项目,共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863、973、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龚城同志不断研究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立足本职工作,长期坚守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院从事钻探技术与机具研发的主要技术骨干,为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煤田地质勘探专家李恒堂

李恒堂(1957.7—),男,汉族,内蒙古卓资

人,工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

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先后主持

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

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项

目30余项,有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

主参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

价”获煤炭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出版专著2

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恒堂同志多年来致力于煤田地质专业领

域的科研工作,在煤田地质、资源评价、矿井

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技术业务水平,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北的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开发有利区块和开发重点,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战略构想和应采取的对策。综合运用新的沉积理论和方法,对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盆地的成煤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含煤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和对比,提出了西北地区聚煤盆地的基本规律和聚煤模式。全面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煤田地质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所面临的任务及工作重点,对我国未来煤田地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钻探装备与技术专家姚宁平

姚宁平(1970.3—),男,汉族,甘肃泾川人,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

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

陕西省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及非开挖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

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瓦斯防治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曾荣获“首届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中

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

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等多项荣誉。

姚宁平同志长期从事煤矿井下钻探装备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科技成果在全国各大煤矿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先后主持或主参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有17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主参的“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井下近水平千米瓦斯抽采孔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和“松软突出煤层中风压空气钻进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研发的煤层顶(底)板“梳状”定向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与装备,为我国松软煤层瓦斯治理提供了新技术。

姚宁平同志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国家专业核心学术、技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6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代表作有《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放钻孔施工新技术》、《煤矿井下梳状定向孔钻进技术研究与实践》等。

煤矿防治水专家刘其声

刘其声(1961.8—),男,汉族,山西芮城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

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劳保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

会秘书长,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害防

治及设备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理事等职。

近年来,刘其声同志主持或参加完成数百

项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多

起煤矿重大突水灾害治理工作,以及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煤矿防治水技术工作,组织建设“矿井突水条件识别与鉴定技术装备实验室”和“矿山水害鉴定与治理技术模拟实验室”两个国家级中心实验室,率领西安院水文地质研究所获得2012年度“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称号。

刘其声同志长期从事煤矿防治水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项目、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工业性试验、国家973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3项专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制(修)定行业标准3项,参与起草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防治水手册》。目前正在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煤矿水害隐患探查与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课题的研究。

煤矿防治水物探专家王信文

王信文(1971.7—),男,陕西蒲城人,工程

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

全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现任中国煤

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磁法勘探研究所副所

长,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曾荣获“陕

西省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地质奖

“金锤奖”等多项荣誉。

王信文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田物探的研

究与开发工作,包括矿井槽波技术开发与应用、

地面及井下二维和三维地震、矿井物探仪器开

发及工程物探咨询等,精通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掌握地面瞬变电磁、矿井超前探测、瑞利波勘探、音频电透视、槽波地震勘探、无线电波透视、地质雷达等理论与技术方法。主持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磁法勘探研究所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在全国各地完成300余项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含水性探查、火区边界探测、基岩界面及古冲沟探查、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突水通道探查等技术服务项目,为煤矿安全生产快速提供物探成果,获得客户良好评价。

王信文同志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项,包括国家973计划、“十一五”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及横向科研等项目。参与编写著作2部。

煤与煤层气地质专家李建武

李建武(1956.10—),男,陕西礼泉人,理学

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

集团西安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煤

炭学会资深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

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煤层

气学组委员。

近年来,李建武同志主要从事煤与煤层气地

质学和开发工程研究工作。在煤成气地质理论、

煤层气成藏机理、煤储层描述、煤层气资源评价、

煤层气开发有利区预测、煤层气测试、煤层气技

术规范以及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先后主持或主参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国资助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中英技术合作项目、煤炭部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其他科研咨询与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其中《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预测》项目获陕西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特等奖,《我国主要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项目获原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学科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李建武同志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在国家专业核心学术、技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合著专著4部,合作译著1部,代表作有《中国主要煤田的浅层煤成气》、《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潜力》等。

钻探机具专家田东庄

田东庄(1970.10—),男,汉族,陕西富

平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钻探机具

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

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机具研究所所长。

田东庄同志作为钻探机具领域学科带头

人,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

攻关、发改委、科技部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

获奖成果9项,其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

步奖5项,“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

术与装备”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

等奖;主持起草行业标准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著专著1部。

田东庄同志重视科研创新和产业建设。主持建成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探放水、注浆、勘探等钻探施工的矿用钻杆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延米;同时,主持建成了用于地面煤层气开发、地质勘探和非开挖等工程施工的地质(石油)钻杆生产线;主持研制了钻杆摩擦焊接自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钻杆焊接的自动化生产;主持研制了随钻测量钻具,实现了定向钻进过程中信号的稳定传输;率先将相位摩擦焊接技术引进到矿用钻杆的生产中;针对我国松软突出煤层特点,研制了用于瓦斯抽采的螺旋钻具,促进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现正进行“十二五”重大油气专项课题的研究。

煤矿防治水专家南生辉

南生辉(1965.1—),男,汉族,陕西兴平人,

研究员,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

地质研究所专家,是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

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行业煤矿安

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害防治及设备分会委员。

南生辉同志长期从事煤矿防治水工作,承担

了多项煤矿重、特大突水灾害的抢险救灾与治水

复矿工程任务,形成了系统成套的“突水矿井巷

道阻水墙建造技术”和“突水陷落柱堵水塞建造技

术”,先后完成了邢台东庞矿突水陷落柱注浆封

堵工程、峰峰九龙矿陷落柱突水注浆堵水工程、神华骆驼山“3.1”突水事故抢险救援堵水与突水陷落柱封堵工程,特别是仅用54天就完成了骆驼山“3.1”突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堵水工程,创造了煤矿突水淹井巷道注浆堵水用时最短纪录。

近年来,南生辉同志主持完成的“隐伏岩溶陷落柱预测及突水快速封堵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千米隐伏微型陷落柱特大突水治理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撰写科研报告八份,具代表性的有《邯邢矿区奥陶系灰岩上部注浆改造技术》、《综合注浆法建造阻水墙技术》、《导水岩溶陷落柱堵水塞建造技术》等。

地震勘探专家张广忠

张广忠(1967.12—),男,汉族,山东曹

县人,工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地震勘

探研究所副所长。

张广忠同志主要从事地震勘探领域的

科研及生产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长期从事沙漠区、厚黄土区、复杂山区、

水网区、构造复杂区等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与应用工作,提出针对超浅层、采空区下

组煤、障碍物覆盖区等不同复杂类型地区

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大大提高了采集效率及效果;提出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及解释的技术方法,特别是精细时深转换方法,有效提高了解释精度和准确性;提出的地震勘探综合解释方法在西部地区及老矿区外围找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城市活断层探测等工程勘探领域也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致力于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下地震勘探等方面的研究。

张广忠同志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翟镇煤矿复杂条件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新疆戈壁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等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和参加横向项目180余项,编写大中型地震勘探报告70余份,培养硕士研究生2 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具代表性的有《煤矿井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时深转换方法研究》等。

钻探技术与装备专家田宏亮

田宏亮(1969.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

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全

液压坑道钻机的研制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现任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与装备

研发中心副主任。

田宏亮同志主持或主参研制多种型号全液

压坑道钻机,推广应用于煤矿后取得显著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科研工作中,他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运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测定并

获取了影响钻机卡盘可靠性、影响钻机配油套结构间隙的关键因素及设计取值依据,澄清了产品设计中的模糊概念;将负载敏感和比例先导液压控制技术应用于钻机的液压系统设计,提高了新产品的综合性能;率先将动态设计理论用于钻机液压系统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田宏亮同志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部等重大科研项目18 项,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2008年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专著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主持或主参起草行业标准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电磁法勘探专家韩德品

韩德品(1962.6—),男,汉族,山东日照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磁法

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在煤矿防治水及矿井

突水救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任中煤科工集团

西安研究院电法勘探研究所专家。

系统研究了矿井音频电穿透法基本理论与

方法技术,提出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改

进了矿井直流电法探测工作面顶板、底板导含水

构造的解释方法,使矿井电法技术成为解决煤矿

井下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被原煤炭部

列为“八五”、“九五”期间重点推广技术。先后主持了广东梅州兴宁市大兴煤矿2005年‘8.7’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金牛能源东庞矿及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特大突水淹井事故等重大抢险救灾中的物探探测工作。

韩德品同志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9项,其中“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获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地下水控制、利用与环境保护”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井下直流电法透视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防爆音频电穿透仪研制及探测工作面含水构造研究”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专著1部,主持编写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大型科研报告10余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水文地质专家朱明诚

朱明诚(1962.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工

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水文所技术专家,长期

从事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水害防治研究工作。

近年来,朱明诚同志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了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

体系专业中心实验室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其中“井筒基岩冻结法施工解冻水害治理技术研

究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主持的“双液浆变配比注浆快速堵水工艺及配套设

备研究”项目获陕西省职工科技节金奖和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为解决彬长煤业集团胡家河井筒水害,朱明诚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有利地层施工环形措施巷道,治理立井井筒冻结孔水害的技术方案”并参与了项目的实施。

朱明诚同志作为第一起草人取得“立井工作面承压水流沙层保浆旋喷注浆工艺”、“具有钻孔控制注浆装置的组合式钻具”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水气害探治结合钻进防突装置”、“近水平旋喷钻喷一体施工钻具”、“具有前置胀管的高压注浆裸孔深孔的封孔装置”等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具有钻孔控制注浆装置的组合式钻具”发明专利参加法国举办的“巴黎列宾世界发明竞赛”获得巴黎列宾世界发明竞赛金奖。这些专利技术在行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煤与煤层气专家姜在炳

姜在炳(1970.3—),男,汉族,重庆市梁平县

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煤科

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煤层气开发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兼中国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非常规天

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陕西省优秀青年岗位

创新能手”和“优秀信息化工作者”称号。

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田地质、煤层气开发与瓦斯

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和主参各类项

目50余项,荣获省部级1等奖1项,2等奖1项,

三等奖2项,是国家“十二五”重大油气专项“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项目中“煤矿区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技术”课题负责人。

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将煤田地质、煤层气地质与石油工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低煤级、低气含量煤层具有地面工业性开发潜力的新认识,形成了一套适合低煤级、低气含量煤层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工艺技术,对我国西北侏罗纪低煤级、低气含量煤层的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具有示范、引导作用;提出了煤层气地面开发“4段5步”精细化排采工艺,主持了“十一五”重大油气专项“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项目在两淮复杂地质条件下构造煤地区的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在淮北芦岭井田取得了松碎煤层煤层气开发的突破。

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技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起草了行业标准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定向钻进技术专家郝世俊

郝世俊(1970.5—),男,汉族,内蒙古凉城

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荣获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中国科

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陕西省

“三五”人才,陕西省西安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站专家库成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钻井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郝世俊同志长期从事定向钻探技术与装备

研究、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建立了

坑道近水平定向钻孔的钻具力学模型,提出了

煤矿坑道小曲率半径穿层钻孔的钻进技术方

案,将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推广应用于煤矿瓦

斯抽采钻孔、探放水钻孔、定向注浆钻孔和地面煤层气抽采定向井的设计和施工,对地面煤层气定向对接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在鹤壁、晋城、陕西彬长、铜川、亭南等矿区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郝世俊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负责或主参完成工程设计、施工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其中他主参完成的“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00 m强力坑道钻机与大直径长钻孔瓦斯预抽放技术”获中央企业“中国铝业杯”青年创新奖银奖。

郝世俊同志目前主要从事煤矿坑道瓦斯抽采钻孔、定向注浆钻孔、煤层气定向钻井、大口径定向钻井等和定向钻探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研究工作。培养硕士生6名,博士生1名。合著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

水文物探专家曾方禄

曾方禄(1965.1—),男,汉族,湖南武冈人,

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

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法勘探研究所

专家,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隧道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曾方禄同志长期从事煤田水文物探技术的

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在煤田水文物探、金属资

源勘探等学科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

识与较高的技术业务水平,在老空区(老窑巷道)、

煤层顶底板含水构造、岩溶洞穴等隐蔽致灾因素地质体及金属盲矿体探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成功应用CT技术开发了矿井电法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提出了采用多频技术对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内水文地质异常进行空间定位探查、预报的技术思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为煤矿隐蔽致灾水文因素地质体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新技术。

曾方禄同志先后参加省部级、国家“97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8项,主持完成煤田水文物探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防爆音频电透视仪研制及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含水构造的研究”获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第一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

煤矿防治水专家牛建立

牛建立(1963.8—),男,汉族,山东肥城人,

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优秀留学

回国人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法勘探

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

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牛建立同志长期从事矿山水害防治科研、技术

咨询与治理工程,多次参加煤矿突水事故调查和抢

险救灾。针对水文地质勘探经常不能满足煤矿防治

水要求的现状,提出了“面向煤矿防治水的水文地

质补充勘探”理念,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查明矿井

开采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并运用矿井顶板水动态预

测法,实现了矿井顶板水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突破,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精度,还可以实现矿井涌水量的实时预测。他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采用构造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电法勘探技术成功找到深层岩溶地下水源;在浅埋煤层防治水相关的古冲沟探查、过沟开采、突水溃砂防治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在井下综合探放水技术方面经验丰富。

牛建立同志曾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工业性试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煤炭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负责或主参完成技术咨询与服务及工程施工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其中“煤矿区地下水控制、利用与环境保护”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编写著作1部,翻译著作2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地下水数值计算中断层处理的“切割—导通法”》。

煤与煤层气地质勘探专家贾建称

贾建称(1965.7—),男,汉族,陕西丹凤人,

理学博士,地质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

员,煤炭工业工程高级技术专业职务评审委员

会委员,长期从事煤与煤层气地质、煤矿安全

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

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家。

贾建称同志负责完成了获得资助的中国博

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

项目,主持或主参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煤炭和石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

32项。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了“萨嘎县幅、

桑桑区幅、吉隆县幅(国内部分)1:25万区域地

质调查”、“布尔台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涡北矿井地质构造发育规律与综合评价”等项目,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市(局)级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3项。

贾建称同志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以来构造变形系统,提出了煤矿小构造对开发地质条件的约束理论和矿井构造综合预测理论及评价方法。发表学术论文51篇,出版专著3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主持撰写大型科研报告8部,代表作有《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煤矿小构造对开采地质条件约束》等。

地质工程专家徐拴海

徐拴海(1963.5—),男,汉族,陕西宝鸡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

册岩土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安全工

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

徐拴海同志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防治、工程

地质、岩土工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科研、

咨询、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他将

管棚技术引进到煤矿井巷松散破碎体、断层带

和复杂地质体支护施工中,成功解决了开滦东

欢坨、彬长大佛寺等井巷工程问题,取得理想

效果;将地质灾害及边坡治理的成熟技术应用到露天煤矿人工高边坡勘探和稳定性评价中,提高了优化开采工程设计的水平和安全;在注浆堵水设计、材料、施工工艺、设备配套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成功解决了多个矿井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徐拴海同志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部委和企业技术研究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5 项,其中近年完成的“井筒基岩冻结法施工解冻水害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双液浆变配比注浆快速堵水工艺及设备配套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专著1部,完成各类大型科研、技术研究报告30余部,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煤矿防治水专家王新

王新(1963.2—),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学士,

研究员,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

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

业委员会委员。

王新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顶

板突水机理与防治技术、华北型煤田底板带压开

采条件探查与评价技术以及煤矿井下特殊工程技

术等,做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出了顶板离

层涌水的机理与预防技术,完善了现场底板破坏

深度探查技术,研发了井下掘进通过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构造区的管棚支护技术,提出了奥灰顶部利用与改造的技术途径。

王新同志先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行业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主参完成煤矿技术咨询项目70余项、煤矿防治水工程15项、孟家拉国等涉外项目3项。其中,“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一部。

近几年,作为煤矿防治水专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对河北、内蒙、山西、陕西、黑龙江鹤岗以及安徽新集等150多个煤矿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专家会诊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煤与煤层气地质勘查专家雷宝林

雷宝林(1961.9—),男,汉族,陕西耀县人,

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

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专家。

雷宝林同志长期从事煤与煤层气地质、计算

机绘制煤矿地质图、煤矿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及

煤与煤层气勘查工作。最早将煤层气勘查技术应

用于煤炭资源勘查,对我国煤与煤层气综合勘查

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最先提出了图元组合、“单

层剪纸”等计算机绘制地质图方法,为我国计算

机绘制地质图件工作做出了贡献;提出了煤矿地

质保障的“多元信息集成技术”。在煤与煤层气地

质、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方面经验丰富。

雷宝林同志先后主持、参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煤炭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负责或参加技术咨询与服务及工程施工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其中“煤矿地测信息系统-地质及绘图系统研制”获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地质勘查报告16部,代表作有《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杨家坪井田煤及煤层气勘探报告》等。

电磁法勘探专家石显新

石显新(1966.11—),男,贵州湄潭人,工

学博士,研究员,《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编委。

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球物

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专家。

石显新同志在电磁法勘探方法技术数值模

拟、解释等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的工作。通过

改进常规工作方式及更新资料处理解释方法,

在应用电磁法探测煤田自燃火区、老窑采空区

方面有一定突破,在探测精度和分辨率上都有

较大提高;首次将时域有限差分法应用于瞬变

电磁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我国华北型煤田普

遍存在的低阻覆盖层对瞬变电磁场的屏蔽作用规律;证明了瞬变电磁法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延迟时间决定;统一了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与中心回线装置的理论公式,改进了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计算方法,消除和避免了大回线的边缘效应影响,提高了中心回线装置的解释精度。对我国华北型煤田开展瞬变电磁法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对进一步提高瞬变电磁法的探测精度和分辨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石显新同志多年致力于电磁法勘探方法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主持或主参完成煤炭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Geophysical Exploration、Safety Science、Disaster Advances、《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19篇、CPCI-S收录5篇。

钻探工艺技术专家叶根飞

叶根飞(1973.7—),男,汉族,陕西榆

林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

年被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授予“陕

西科技系统十杰青年”,2010年被国资委授予

“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现任中煤科工集团

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叶根飞同志长期从事煤矿井下钻探工艺及

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及相关技术咨询,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钻探机具及物

探仪器销售及产品研发、推广管理工作。在国家核心学术或技术期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6篇,参编著作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 起草行业标准1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叶根飞同志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项目30余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煤矿井下近水平千米瓦斯抽采孔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等5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工业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山西省优秀新产品奖, 是我国煤炭行业钻探工艺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煤矿防治水专家黄选明

黄选明(1962.6—),男,汉族,陕西临潼人,理

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

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黄选明同志长期从事煤矿防治水、水文地质与

工程地质科研、施工与技术咨询工作,在矿井防治

水、水文地质勘探设计与施工、矿井涌水量预测等

方面有独到建树。解决了带压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涌

水量计算方法问题,使涌水量计算的准确度大大提

高;提出了以孔隙裂隙水为主的矿井水量预测新思

路,引入静储量的概念作为影响矿井涌水量预测的

重要因素。

黄选明同志先后负责、参加完成了平沟煤矿、利民煤矿、棋盘井煤矿等水文地质补勘,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电厂水源地勘探设计与施工,巴基斯坦国杰鲁克煤田水文补勘与水源地评价等多项重大煤矿防治水项目;主持完成了桌子山煤田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骆驼山陷落柱突水通道快速封堵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卓有成效地促进了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为西安院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全面技术合作树立了典范。

黄选明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6项,3项成果获奖,其中2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 主持或主参起草行业标准2项。

地震勘探技术专家何文欣

何文欣(1971.12—),男,汉族,陕西渭南人,

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

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震勘探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何文欣同志一直致力于煤田地震勘探技术

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

意识。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和属性分析技术,准

确圈定煤矿采空区和井下巷道。针对复杂地表条

件,组织编制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软件。在长期技术实践中,针对沙漠、戈壁、山

区、黄土区等地震勘探复杂条件,提出合理选择激发参数,优化观测系统,高保真处理关键技术方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取得理想地质效果。

何文欣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新疆戈壁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老矿区深部煤炭资源井下综合勘探技术及装备研究》等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技术》、《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等。

目前,他带领地震勘探技术研发团队,正在进行煤矿井下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致力于为矿井生产提供更精确可靠的地震勘探成果。

煤层气勘探开发专家张培河

张培河(1969.1—),男,汉族,山东胶南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煤科工

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曾

获“陕西省煤炭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张培河同志长期从事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勘探

开发技术研究工作,将技术需求和工程实践相结

合,系统研究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各种地质因素

及关系,提出了基于产能分析的多因素加权煤层

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在分析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特

点和要求的基础上,丰富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

署、工程设计技术;基于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

气井产气特征和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工艺,提出了

煤层气勘查和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方法,建立了煤层气开发气井产能分级方案;并开展煤矿区煤层气产出机理研究,进行煤矿区煤层气产能预测,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张培河同志主持或主参完成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中英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交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九五”优秀成果奖1项。合著专著3部,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地球物理探测仪器专家张仲礼

张仲礼(1956.2—),男,汉族,陕西白水人,

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安全

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专家。

张仲礼同志长期从事煤矿安全探测与探测

设备研发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

经验;熟悉国内、国际煤矿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需

求和前沿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应用专业知

识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在矿井物

探设备研发技术方面有所建树,培养了数名矿用本安设备研发的技术骨干,带动了物探装备研发团队;主持研发矿用物探设备9台套,其中矿用直流电法仪、矿用音频电透视仪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使用的主流物探装备之一。主持研制的“DYSD-Ⅲ型槽波数字地震仪”出口印度,对西安院物探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仲礼同志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20项,发明专利1项,获奖成果5项,其中“防爆音频电穿透仪研制及探测工作面底板含水构造的研究”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煤矿区地下水控制、利用与环境保护”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论文15篇,编制行业标准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矿井水害防治专家郑士田

郑士田(1963.7—),男,汉族,工学学士,高级

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

文地质研究所专家。

郑士田同志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防治的科研、咨

询、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工作。近年来,

参加了60余项各类矿井水害治理项目,多次受到表

扬和表彰,在注浆堵水、煤矿水害治理工程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在业内享有极高的知名

度。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任楼矿、桑树坪矿、

黄沙矿、桃园矿、申家庄矿、中国黄金太平矿等重

大堵水项目20余项,对“陷落柱治理”、“高压大流

量动水注浆”、“采空区及烧变岩帷幕注浆”等方面具

有独到的技术与方法;参与了“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并完成总报告,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郑士田同志参与或主持了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项,企业技术研究项目60余项,获奖项目8项。其中“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煤矿陷落柱治理技术”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开滦矿务局范各庄隐性导水构造探查与治理技术的研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桑树坪煤矿大断面大流量过水巷道和采空区快速封堵关键技术研究”获厅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环境保护专家顾广明

顾广明(1954.3—),男,安徽寿县人,工学学士,

研究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

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研究所专家、国家环

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

顾广明同志长期从事煤田地质构造、资源评估以

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煤矿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中

应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方法和地下水资源评估方法,

完善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技术手段,率先将“3S”技

术应用于管道工程环评中的生态评价中,在线性工程、矿区规划及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顾广明同志先后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资源评估项目5项,主持完成国家级矿区规划、项目环评30余项,省级项目环评80余项,涉及煤矿区规划、采掘、火电、建材类项目和天然气、市政、水电工程等等,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近些年,作为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参加陕西、内蒙、新疆、贵州、云南、甘肃、安徽、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的煤矿区规划技术评审项目100余项;作为中心讲师为环评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授课8期。

地震勘探专家张孝文

张孝文(1962.10—),男,汉族,甘肃民勤

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

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震勘探研究所专家。

张孝文同志多年来主要从事矿井地质、煤

田地震勘探领域的科研与生产管理工作,通过

在戈壁沙漠区、厚黄土区、复杂山区、构造复

杂区等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

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内首次

将基础地质理论与地震勘探技术相结合应用

于新疆戈壁地区,并取得极大成功,奠定了该

技术在戈壁地区广泛应用的基础,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也荣获“哈密煤业集团名誉矿工”称号;将计算机制图技术引入到地震资料的成果解释工作中,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工作效率及成果精度,缩短了勘探周期。目前正致力于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西部地质空白区煤炭资源普查和矿井超大工作面构造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张孝文同志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综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技术综合评价》、《新疆戈壁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等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完成百余项技术咨询项目,编制大中型技术研究、勘探报告60余份,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发表论文1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维地震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复杂条件下地震采集质量的量化评价技术》等。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2012年第21号公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时间:2012年06月01日】【来源:审计署办公厅】【字号:大中小】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11年对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集团)201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范围内涉及的重大事项追溯相关年度。 一、基本情况 中煤集团2009年4月由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改制成立,注册资本155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41家,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机制造、煤矿建设、煤层气开发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等。据中煤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10年底,中煤集团资产总额1725.61亿元,负债总额706.8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018.77亿元;当年营业收入960.17亿元,利润总额121.23亿元。 二、审计评价意见 本次重点审计了中煤集团本部及所属6家企业,涉及资产量占中煤集团资产总额的50%以上。审计结果表明,中煤集团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较好地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也存在多计利润、未按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中煤集团2010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资产18669.28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11%;少计负债2896.24万元,占负债总额的0.04%;多计利润5513.7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0.45%。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中煤集团予以整改。此外,本次审计发现所属单位涉嫌经济违法案件线索1起,已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10年,中煤集团及部分所属企业存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完整、关联交易事项抵销不充分、未及时将长期挂账的往来款结转收入、未确认房租收入等问题,造成少计资产18669.28万元、少计负债2896.24万元、少计所有者权益15773.04万元、多计利润5513.76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煤集团及相关企业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在2011年决算中将之前未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4家企业纳入合并范围并上报国资委审核备案,对内部交易作了充分抵销。 2.2008年至2010年,中煤集团通过煤炭回购、重复交易等方式,多计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各14.03亿元,其中2010年多计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各2.67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煤集团已停止此类不规范做法,制定了《煤炭物流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炭外购资源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外购贸易行为。 3.2010年,中煤集团及部分所属企业存在费用跨期入账、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记账凭证与原始发票不符等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中煤集团和部分所属企业规范了发票的填制要求,完善了审批程序和内控审核流程,并督促各部门和职工及时报销。 4.2010年,所属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少结转半成品成本差异等936.61万元;未将2010年4月收到的商标奖励款30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2003年以前年度减免的教育费附加371.06万元长期挂账。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企业已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 5.2008年至2010年,所属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使用北京中煤机械装备公司办公楼未缴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_办公室初审_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巩固和提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行业科技进步的引领地位,加快主导产业建设,培育新型科技产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全面提升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特设立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基金)。为加强科技创新基金的管理,提高科技创新基金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基金应遵循“引导扶持、重点突出、管理规范、务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三条科技创新基金的资金来源于集团公司专项资金,资助对象是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及其科技人员。 第四条科技创新基金以项目的方式予以支持,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奖励基金。 第五条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负责项目审批。 第二章重点项目 第六条重点项目优先资助范围: (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理论和新兴产业的前瞻性研究; (二)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三)新技术产业化的中试研究。

第七条重点项目要求研究目标明确、创新性突出、研究基础好。项目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发明专利分析报告,对可能形成的发明专利提出预测。 第八条重点项目采取前补助方式进行支持,资助力度为50~200万元,按项目实施情况分期拨付。获得资助的项目承担单位自筹配套经费比例不应低于1:1。 第九条重点项目负责人应具备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项目应在3~5年内完成。 第三章面上项目 第十条面上项目优先资助范围: (一)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二)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 (三)设计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开发; (四)软科学研究; (五)国际技术合作开发; (六)实验室建设; (七)战略联盟合作开发; (八)其他。 第十一条面上项目要求研究目标明确、创新性较强、研究基础较好,与现有产业有一定的相关性。项目申报时宜提交相关专利分析报告,对可能形成的专利提出预测。 第十二条面上项目采取前补助方式进行支持,资助额度为

建设集团公司与中青国能签订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报道)

建设集团公司与中青国能签订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 12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中煤大厦,建设集团公司与中青国能(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全面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受中国煤炭协会党委书记、第一副会长濮洪久委托,中青国能首席煤矿科技综合专家、原煤炭科技总院院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德仁教授主持了签约仪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黄毅,安全科普办公室副秘书长、煤炭信息研究院工会主席姚嵬,煤炭信息研究院经营处处长张大孟,新汶矿业集团节能环保处处长、中国煤炭协会煤炭综合加工利用环保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房建国;北京建筑科技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学会电气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青国能首席节能科技专家洪元颐,世界银行中国节能促进项目首席节能专家许飞,中青国能总裁杨劲伟,执行副总裁李桐,市场副总裁、山东同方总经理彭永红,技术副总裁黄德洪;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树德,总经理宋世宏,党委书记薄庆田,总经理助理张宝峰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合作双方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基本状况,对长期战略合作表示赞同,对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世界银行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煤矿工业节能、

新矿集团节能成果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法司黄毅司长,安全科普办公室姚嵬副秘书长分别代表与会嘉宾致辞。随后,双方正式签订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是为了贯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响应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节能降耗的目标,合作范围包括双方合作领域的技术体系研发、行业标准制定、重点项目推广、市场资源整合开发、产业基地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国内国际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等。双方将充分发挥高科技节能公司和建筑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推广和提升传统基建行业附加值实现共同成长为目的,以长期合作为原则,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重庆地区建筑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年度)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 技术规定 (2017年版)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一七年六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 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 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 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 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 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 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 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 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 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 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 刘四明 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

中国央企煤炭集团名录

中国央企煤矿名录 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共有生产、建设煤矿279处,年产能9.30亿吨。2010年,央企所属煤矿原煤产量7.11亿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1.9%。全国年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煤矿中,央企所属煤矿有33处,占89%。 《中央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年度报告(2010年度)》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投资经营煤炭开采的企业有16家,除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外,有电力企业6家,投资、房地产、钢铁、科研、铁路、军品贸易、化工、农业企业各1家,共涉及8个行业。其所属煤矿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 除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以外,其余14家涉煤央企中,2010年原煤产量超过千万吨的有6家,分别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5392万吨、华能集团4886万吨、国电集团2653万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2582万吨、国家电网公司1752万吨、大唐集团1140万吨。规划年产能超过千万吨的则有8家,其中华能集团、中电投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建设矿井总产能均超过了7000万吨。

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矿山数字化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畅通、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流矿山的重要内容。锡林浩特矿业公司高度重视矿山数字化建设,将矿山数字化建设列为今年重点科技项目。2009年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门户系统、Biee报表综合查询系统、EAM资产管理系统、GPS卡车调度系统、FMIS财务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CCS基建管理系统等。该项目已同多家信息系统公司合作,项目顺利进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计划2012年全部系统投入使用。 大唐煤业有限公司甘肃庆阳天俊能源公司刘园子煤矿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隶属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矿山工程总承包特级等九项资质,主要承建大中型矿山建设、煤炭生产运营、地铁隧道、机电安装、冻结注浆、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爆破拆除、桥涵桩基、钢结构及大型土石方工程。公司总资产19亿元,下属10处、31处、49处、63处、特殊凿井处、机电安装处、矿业公司、建材厂、机械总厂、物资管理中心、职工医院等单位,现有职工10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2009年以来公司围绕打造“四大板块”、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制定了“1234”工作思路,提出了“一年跨大步、两年翻一番、三年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到2012年末,公司矿土安板块产值将达到38亿元,煤炭生产运营板块达到10亿元,非煤建设板块达到8亿元,经济实体板块达到10亿元,确保提前两年实现五年发展规划目标。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73年4月。30多年来,始终弘扬“勇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块牌子,交一批朋友,赢一方市场”的施工宗旨,竭诚为业主服务,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业绩赢得了业主赞誉,赢得了“第一”品牌。先后参加了全国20余个省(区)的矿井建设,所建煤矿年总产量超过3亿吨,为我国的煤炭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施工了全国最深的立井、全国井筒直径最大的立井和亚洲表土冻结深度最深的冻结井,拥有雄厚的施工实力和领先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在矿山施工中曾19次打破全国纪录,立井快速施工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仍保持着立井基岩段最高月成井220.6米、全井平均月成井146.25米两项全国纪录。先后荣获第四批、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第十三批、第十四批“中国企业新纪录”。承建的山东唐口副井、风井等超千米深立井均实现一年到底,创造了超深立井施工的“奇迹”。在土耳其国家硬煤公司(TTK)卡拉洞(KARADON)新副井施工中,打破了土耳其煤炭建井月成井全国纪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发来贺电表示祝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坚持优质高效建一流工程,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先后有90多项工程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9项产品获省、部优产品,1998年通过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整合型管理体系证书。承建的河北东庞矿井、安徽刘庄矿井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金奖,施工的山西晋城寺河矿井、山东阳城矿井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荣获4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奖和13项全国煤炭建设系统工程质量最高奖——“太阳杯”工程。坚持科技兴企,有9项科技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光爆锚喷技术”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人工冻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千米埋深矿井建设技术及应用”、“600米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工法获国家级工法。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首批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AAA级企业、中国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建筑百强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煤炭先进施工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AAA级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东路52号 邮编:056022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715910507.html, E-mail:zmccfcc@https://www.360docs.net/doc/2715910507.html,

中煤科工能源投资(陕西)有限公司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中煤科工能源投资(陕西)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煤科工能源投资(陕西)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57065062XB 工商注册号:610000*********组织机构代码:57065062X 法定代表人:王振锋成立日期:2011-03-01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1506号 营业期限:2011-03-01 至 / 营业范围:项目投资、管理(投资限以企业自有资产);资产(金融性资产除外)、企业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金融、证券、期货、基金咨询、服务等除外)、技术推广服务、技术工程承包;经济信息咨询(金融、证券、期货、基金投资咨询等专控除外);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产品、五金交电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管理体制提升设计能力 促进院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稳步提升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能力是企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体制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2012年,我院在继续抓好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团队能力提升力度,积极思考并改进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质量把控的管理体制,院建筑节能设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重视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管理,积极探索体制创新 (一)成立了独立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至2010年实施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以来,我院建筑节能自审管理一直由院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成员以节能自审小组形式构成。随着院的快速发展,以建筑节能自审小组形式存在的管理形式逐步表现出了一些弊端,如项目过多,审查人员组织繁琐,难以实现每个项目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监管。鉴于此,院研究决定成立建筑节能管理的独立机构(绿色建筑技术中心),将建筑节能管理与其他各专业设计质量管理独立出来,加大建筑节能管理力度。 (二)实施两级化的节能管理模式。院级管理由绿色建筑技术中心负责,各所成立所级节能自审小组。院级层面重点对初步设计节能和施工图阶段节能变更进行审查管理,从源头(即初设)阶段控制好节能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节能技术体系、材料的选用适宜合理;同时对后期施工图设计变更进行审查,防止随意变更。施工图阶段的节能自审,原则上由所及层面管理机构组织自审,院绿色建筑技术中心定期组织抽查。通过这种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突出、适当放权的两级化管理模式,使管理更为灵活、有效。

(三)探索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管理机制。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推行即将施行,如何提高院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和对设计文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院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归口管理,采取培训、技术支持与审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短期内绿色建筑设计质量问题,在审查管理上同样采取审查与出图盖章挂钩的原则。与建筑节能不同的是,将院级审查管理前置到方案阶段,从方案阶段严格控制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经济系、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后期得以贯彻实施。 二、积极参与建筑节能相关工作,注重能力的提升 (一)重视市城乡建委牵头组织实施的相关标准图集编制工度。积极承担了《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等8本新材料技术标准的编制和《难燃型膨胀聚苯板建筑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等9本新材料构造图集编制工作,为全市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支撑。通过参与这些标准图集编制,设计人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扩大了院和设计人员在行业的影响力。 (二)重视建筑节能设计质量检查。除按照《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管理办法》对院出图文件进行审查外,还定期对院施工图组织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给予一定处罚。同时,院高度重视住建设部和市城乡建委开展的建筑节能大检查,一方面积极派遣院内专家参与检查工作,同时也借此机会加强自检工作。通过两级层面的检查,院建筑节能设计文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视培训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实施院内建筑设计培训和质量剖析活动,不断给设计人员注入新鲜知识,普及设计经验;二是积极参与全市建筑节能培训和建筑节能考试,提升院设计人员整体水平。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管制部1.doc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管理部1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管理部 工作人员公开招聘面试通知 根据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管理部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安排,现将面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管岗 1.面试时间: 2017年3月19日(周日)上午9:00开始面试,当天结束。 2.面试地点: 面试:中煤大厦三层313会议室 二、处长岗 1.面试时间: 2017年3月20日(周一)上午9:00开始面试,当天结束。 2.面试地点: 面试:中煤大厦三层313会议室 3.详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黄寺大街1号(鼓楼外大街与黄寺大街交叉口西北角) 三、考生须知

1.参加主管岗面试的考生请于2017年3月19日(周日)上午8:30在中煤大厦一层大厅前台办理登记手续后,到三层301会议室凭身份证进行签到;参加处长岗面试的考生请于2017年3月20日(周一)上午8:30在中煤大厦一层大厅前台办理登记手续后,到三层301会议室凭身份证进行签到。 2.请在参加考试时提供以下材料: 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信网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 (全日制及后续学历,打印时间为近1个月内)、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及《中煤集团社会公开招聘报名表》本人签字版原件。以上材料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应聘人员应对提交的信息或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中煤集团承诺对应聘人员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保密,恕不再退回。 3.面试主要内容为竞职演讲(简要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求职动机、个人优势及专长等)和考官自由提问。完成面试人员可自行离开,严禁与其他人员谈论关于面试有关话题。 4.面试期间请将移动电话等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关闭或 调到静音状态,并与其他物品放到指定位置,保持安静,禁止吸烟和随意走动。 5.违反考场有关规定和纪律者,取消考试资格。 四、有关事宜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

矿井水害防治专家董书宁 董书宁(1961.2—),男,汉族,陕西蓝 田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 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优秀科技企业家, 西安市高新区2011年度十大创新人物。现 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 书记,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水害防治专 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 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陕 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兼召 集人、西安市水资源学会理事长、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委员会水文地质组副组长等职。 董书宁致力于煤矿带(水)压开采、突水预报及矿区水资源评价与优化管理及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主参完成了UNDP资助、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家工业性试验、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10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承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数十项,合著专著5部,其中外文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突水系数的灵活应用、突水危险区的计算圈定方法、比拟法在突水预报中的应用和“准三维”在矿区水文地质参数模拟计算中的首次应用等。 —————————————————————————————————————————————— 煤与煤层气专家张群 张群(1958.7—),男,汉族,安徽巢湖人, 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煤炭 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 专家,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煤 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兼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 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煤炭标准 化委员会煤岩分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煤层 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张群长期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开发、 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和课题25项,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项目的负责人;主持完成重大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项目60余项。首次提出了煤吸附甲烷的温度-压力综合吸附模型,在煤吸附气体特征及其机理、煤层气损失气含量估算、储层数值模拟、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模式、侏罗纪低煤级低气含量煤层与石炭-二叠纪高瓦斯突出煤层的煤层气地面抽采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EI收录10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

2020年深井潜水泵厂家报价前十名企业排名

1.上海阳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阳光泵业是集设计/生产/销售泵、给水设备及泵用控制设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泵业集团,是中国泵行业的龙头企业。总资产达38亿元,在上海、浙江、河北、辽宁、安徽等省 市拥有7家企业,5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上海阳光获 得了“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科技百强企业”、“上海市名牌产品”、“中国质量信用AAA级”、“全国合同信用等级AAA级”、“质量、信誉、服务三优企业”、“中国最具竞争 力的商品商标”、“五星级服务认证”等荣誉,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机械500强。高端人才和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阳光发展的动力。集团现有员工45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0多名,主要由国内知名水泵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组成,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的梯队型人才结构。科技创新,是阳光基业长青的生命之源。集团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上海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每年以销售总额的5%,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2.天津双河泵业有限公司 天津双河泵业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泵业公司。位于天津市津南区,交通便利,人才聚集。企业以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引进国内外的研发设计系统,生产装备,管理理念。产品广泛用于工矿企业、城镇供水、海水提升、污水处理、地热供暖、水利建设、农田灌溉等诸多领域。 主导产品有:潜水泵系列;QJ深井泵;QJR温泉泵;QJH耐腐蚀潜水泵;QJW卧式潜水等系列 产品。 3.上海丹天泵业有限公司 上海丹天泵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泵类,给排水设备及相关电气控制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丹天泵业在中国。企业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通过iso9001、14001、18001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流的测试中心,全面引进德国技术,充分实现丹天泵业公司“技术+资本”的优势,为中国及世界各地用户提供一流品质的泵类产品资源,为高速增长的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并进一步致力于实现为国内用户提供随需应变的水处理解决方案。 丹天泵业主营产品:wq排污泵,qw排污泵,jywq排污泵,污水排污泵,通过项目合作、 技术专家支持各类工程师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等多种手段,实现专业技术上的领先水平。不同

2019年一季度重庆中标50强

重庆市2019第一季度建筑企业中标50强 (数据来源于建设库)2019年第一季度,重庆市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积极参与。第一季度中标前三强分别是: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以下是建设库统计的2019年第一季度重庆市中标前50强企业,快来看看。 序号建筑企业名称中标数量 1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3 2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 3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17 4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6 5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12 6重庆和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1 7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1 8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10 9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10 10重庆新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0 11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 12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10 13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10 14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9

15重庆市恒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9 16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9 17重庆顺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 18重庆凯弘工程咨询有限公司9 19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9 20重庆市建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 21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8 22重庆市宏贵建设有限公司8 23重庆市实力公路开发有限公司8 24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8 25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8 26重庆兴达建设监理有限公司8 27重庆黄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 28重庆市设计院8 29重庆华筑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8 30重庆市能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8 31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8 32重庆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7 33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7 34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 35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7 36重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7

首批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附件五: 首批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煤矿井工开采专家委员会(46人) 主任 王金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经理 副主任 康立军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总经理 王家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 杨景才神华集团总工程师 王继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 殷作如开滦集团总经理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念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系教授 勾攀峰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安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总经理 申宝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发展部主任 刘东才铁法煤业集团总工程师 刘纯贵大同煤矿集团总工程师 刘雨忠中煤大屯煤电公司董事长 华心祝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院长

孙春江新汶矿业集团总工程师 宋子安山东龙口矿业集团董事长 宋建成郑州煤业集团总工程师 岑代全萍乡矿业集团总工程师 张志平庄煤业集团总经理 张东升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副院长 张华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特殊采煤与环境治理研究所所长 张宏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张保连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公司所长 张党育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旭辽源矿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李建胜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公司董事长 杨晓峰重庆集团松藻煤电公司副总经理 杨裕官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启文黑龙江龙煤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单智勇焦作煤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教授 郑行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金智新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姚建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所技术委员会主任 赵庆彪河北金能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钟亚平开滦集团公司原总经理

灵巫洞索道及滑道维修改造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模板

巫溪县灵巫洞索道及滑道维修改造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发包人:重庆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承包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合同谈判、澄清内容 (1)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6) 第二部分廉政协议书 (9) 第三部分安全生产合同 (13) 第四部分通用合同条款 (18) 1.一般约定 (18) 2.发包人义务 (30) 3.监理人 (31) 4.承包人 (34) 5.设计 (44) 6.材料和工程设备 (48) 7.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 (51) 8.交通运输 (53) 9.测量放线 (54) 10.安全、治安保卫和环境爱护 (56) 11.开始工作和竣工 (60) 12.暂停工作 (62) 13.工程质量 (65)

14.试验和检验 (68) 15.变更 (70) 16.价格调整 (74) 17.合同价格与支付 (77) 18.竣工试验和竣工验收 (86) 19.缺陷责任与保修责任 (93) 20.保险 (95) 21.不可抗力 (98) 22.违约 (100) 23.索赔 (106) 24.争议的解决 (109) 第五部分专用合同条款 (111) 1.一般约定 (111) 2.发包人义务 (114) 3.监理人 (115) 4.承包人 (119) 5.设计 (121) 6.材料和工程设备 (122) 7.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 (123)

8.交通运输 (123) 9.测量放线 (124) 11.开始工作和竣工 (124) 12.暂停工作 (126) 13.工程质量 (126) 14.试验和检验 (128) 15.变更 (128) 16.价格调整 (132) 17.合同价格与支付 (133) 18.竣工试验和竣工验收 (138) 20.保险 (140) 21.不可抗力 (141) 22.违约 (141) 24.争议的解决 (142) 25.合同的解除 (142) 第六部分工程质量保修书 (143)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暂行)0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规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有失职或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事故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条凡涉及二级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处理,由集团公司决定。对其他人员的责任追究由集团公司二级企业做出处理决定的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四条事故等级划分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标准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含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独资、控股的企业。 第二章事故责任追究 第六条按照生产规模、管理跨度、安全风险程度、安全管理难度,将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分为A、B、C、D四类。 A类企业:煤矿和矿建施工企业,包括平朔公司、大屯公司、

煤气化公司、进出口公司、中煤龙化公司、一建公司、五建公司。 B类企业:煤焦化和土建安装施工和煤机装备企业,包括焦化公司、建安公司、中煤装备公司、中煤建公司。 C类企业:地面生产和设计企业,包括、综合利用公司、煤层气公司、西安设计公司、邯郸设计公司。 D类企业:其它企业。

党委书记交叉任职的,比照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没有交叉任职的矿处级党委书记的责任追究,由二级企业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第八条非死亡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依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划分标准,一般责任事故由二级企业进行追究,报集团公司备案;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由集团公司追究。 第九条特殊时期发生或性质严重事故的二级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由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第三章事故的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015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015年度 薪酬信息披露公告 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国企薪改办发[2016]1号)文件要求及国资委考核分配局工作安排,现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015年度薪酬信息披露如下: 姓名职务任职起止时间2015年度从本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情 况(单位:万元) 是否 在股 东单 位或 其他 关联 方领 取薪 酬 在关 联方 领取 的税 前薪 酬总 额(万 元)应付薪酬 (1) 社会保险、 企业年金、 补充医疗 保险及住 房公积金 的单位缴 存部分(2) 其他 货币 性收 入(3) 合计(4)= (1)+(2) +(3) 王金华董事长、 党委书记 2013年8月- 至今 31.9200 14.5056 0 46.4256 否0 吴德政董事、总 经理、党 委副书记 2012年11月至 2016年11月 41.6700 14.3082 0 55.9782 否0 王一玫 职工董 事、党委 副书记、 纪委书记 2008年4月至 2015年7月 21.8768 12.6182 0 34.4950 否0 赵玉坤党委副书 记、副总 经理 2014年5月- 至今 37.5030 14.0711 0 51.5741 否0 宁宇 党委常 委、副总 经理 2008年4月 -2016年6月 37.5030 14.0396 0 51.5426 否0 郑友毅 党委常 委、副总 经理 2008年4月- 至今 37.5030 14.0396 0 51.5426 否0 蒋占华 党委常 委、总会 计师 2008年4月- 至今 27.1320 13.9734 0 41.1054 否0 王虹副总经理2008年4月-37.5030 13.9406 0 51.4436 否0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公开招聘公告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是国内唯一具有煤矿设计、煤矿建设、煤矿装备制造、煤炭开采及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煤矿坑口发电、煤炭及化工产品贸易等全产业链的企业。中煤集团现有煤炭产能亿吨年,生产及在建矿井余座,煤炭资源储量近亿吨,资产总额亿元,从业人员万人。由中煤集团独家发起成立的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股份公司)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集团销售公司)为中煤集团公司重要二级企业,主要负责中煤集团(中煤股份公司)煤炭产品集中销售、煤炭产品销售监管,以及物流网络投资建设等。销售网络覆盖国内主要煤炭消费区域以及日、韩、中国台湾等亚太市场,下设家区域性销售机构和个驻外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煤炭产品销售。 根据中煤集团煤炭营销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发展要求,中煤集团销售公司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属区域公司管理人员。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人数及岗位主要职责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本次共招聘中煤集团销售公司所属区域公司副总经理人,分别为:

江淮公司副总经理人,任职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 山东公司副总经理人,任职地点在山东省日照市; 华中公司副总经理人,任职地点在湖北省武汉市; 广东公司副总经理人,任职地点在广东省广州市。 (二)岗位主要职责 主要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及销售业务管理。任职岗位由销售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 二、招聘人员范围 本次公开招聘面向社会及中煤集团所属企业。 三、应聘人员基本条件及资格条件 (一)基本条件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较强的执行力; .德才兼备,为人正派,群众公认,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作风形象和职业信誉好; .遵纪守法,勤勉尽责,担当有为,廉洁从业; .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较为突出的工作业绩,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素质。 (二)资格条件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共党员; .煤炭、电力、物流、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院项目设计方案

中煤科工集团项目设计 方案 1.1系统设计标准 本方案依据的标准为: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 《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 《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 《煤矿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型电气设备》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矿井通风及安全装备标准》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规》 《安全技术防规工程程序技术规》 《煤炭调度信息化装备技术规》 《KJ90NB型煤矿监控系统产品标准》 AQ 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 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1.2监控系统选型 KJ90NB安全监控系统是在保留传统的KJ90NA系统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作为矿井信息传输平台,整个系统利用工业以太网平台和多主并发通讯技术,使系统在通讯速率、可靠性,稳定性、反应时间、扩容接入能力、故障自恢复能力等方面性能较现有传统监控系统有质的提高。 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是从地面局域网技术发展而来,其采用的技术标准和通讯协议都是当今网络应用中十分成熟的通用标准。并针对工业应用恶劣环境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在实时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通讯抗干扰、系统容量等性能方面较传统的技术有显著提高,并能很好适应煤矿井下恶劣的生产环境。 KJ90N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自配套能力强,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及监控软件均由煤科院一家研制、生产。产品性价比高,售后服务有保障,能很好的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质量和性能,控制产品的生产加工周期,对日后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可靠保障。 1.3瓦斯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总线传输的方式,系统容量受限,通讯平台只能运行特定的系统,反映速度慢,不具备通讯冗余和自恢复功能;易受干扰,运行不稳定;兼容性差;无法实现故障自我诊断,自成系统,数据孤立且重复布线,使用维护工作量大,不能进行综合分析,预警,应急联动。 根据各矿近年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还将在矿井原煤生产过程各环节装备一些新的系统。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通讯方式,势必又将采用各自独立安装运行方案,造成矿井监控设备布线越来越复杂、系统维护成本越来越大。 针对传统系统的缺点,我方以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平台的KJ90NB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作为此次投标设备。与传统的系统比较具有相当巨大的优势和在传输速度、质量上的质的飞跃。并能方便实现各系统监测监控数据的综合集成。以直观形象的各种图形方式显示全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也将方便显示其它诸如矿井瓦斯、矿井人员、矿井抽放、矿井设备运行状况等分类信息。这对提高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章程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章程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立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和行为准则,保障集团公司的合法权益,规范集团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和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集团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在境内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和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集团公司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所出资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第三条集团公司的中文全称: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英文名称:ChinaNational Coal Group Corporation。 集团公司的法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乙88号。 第四条集团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国家利益,自主进行各项经营活动。 第五条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集团公司接受国资委派出监事会的监督,支持监事会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集团公司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 第二章注册资本、经营宗旨和经营范围 第六条集团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53728.2万元。 第七条集团公司的经营宗旨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保值与增值,依靠科技进步,深化企业改革,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实

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着力发展煤炭生产与国内外贸易、煤焦化、煤层气、煤电铝和煤矿装备、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等产业,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八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范围为:组织所属企业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煤炭焦化和制气、煤层气开发、电力生产、电解铝生产和铝材加工、煤矿机械设备制造、科研、勘察、设计、工程和设备招投标、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包括煤炭出口,其他国家规定的专营进出口商品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等特殊商品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开展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煤炭经营;矿产品和机械设备的国内销售;焦炭、煤炭制品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集团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集团公司设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根据集团公司章程的规定和总经理的委托履行相应的职责,协助总经理工作,并对总经理负责。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由国资委管理。 第十条总经理负责集团公司的全面工作,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国资委的决议,向国资委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请示、报告工作。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制定和实施年度经营计划及其他重要生产经营决策。 (三)组织制订和实施集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 (四)组织制订集团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五)召集并主持总经理办公会议。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以下重要事项: (一)集团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市场策划、技术开发、业务规章、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调整及内部机构设置等重要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