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来源:未知时间:2017-02-28玫瑰糠疹是一种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的,这就需要大家在生活之中患上之后要重视起来,要积极的就医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工作,从而早点远离疾病的危害,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玫瑰糠疹的中医治疗具体都有些什么方法呢?中医治疗玫瑰康庄镇疾病一、辨证选方1、风热治法: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消风散加减。

生石膏30g,生地30g,当归10g,赤芍10g,紫草15g,荆芥10g,桃仁10g,蝉衣6g,白蒺藜10g,知母10g,生甘草3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热毒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凉血解毒汤加减。

银花30g,连翘12g,大青叶10g,板蓝根30g,山豆根6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1、寒水石洗剂外擦(寒水石60g,炉甘石粉60g,青黛粉20g,冰片4g,甘油40g,蒸馏水加至400ml)。

2、颠倒散洗剂外搽(硫磺、大黄各7、5g,石灰水100ml)。

3、青黛清凉膏外搽(青黛粉5g,清洁膏95g)。

4、苦参汤外洗(苦参30g,蛇床子30g,浮萍30g,白芷15g,野菊花15g,石菖蒲9g,地肤子30g)。

三、专方验方1、紫草15~30g(小儿6~15g)每日1次水煎服,10日1疗程,可连服几个疗程。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桑白皮、连翘、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枣)。

风偏重者加刺猬皮、稀莶草、蕲蛇;热偏重者,加生地、丹皮、栀子、紫草、甘草;湿偏重者加苡米、苍术、土茯苓、茵陈、蝉衣、甘草;血虚重者加当归、白芍、熟地、白蒺藜、白术、甘草。

3、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迁延性玫瑰糠疹。

生地30g,白芍12g,丹皮10g,银花30g,桑叶15g,紫草10g,白鲜皮12g。

每日1剂水煎服。

犀角粉每日3g分2次冲服。

四、针灸取合谷、曲池、大椎、肩井、血海、足三里,宜泻法,留针10~15分钟。

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47-2012)。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季常见。

皮损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颜面及四肢远端一般不发生。

风热疮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母斑中央有自愈倾向,而边缘有活动性。

母斑出现后2~21天(多数在1~2周)继发斑(子斑)成群发生,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颈部等衣服遮盖的部位。

皮损具有多发性、对称性的特点。

典型者的皮损为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鳞屑性斑丘疹。

经典的继发斑有两种主要类型,并可同时存在:①类似母斑的皮损,但比母斑小,最大直径<2cm;②红色丘疹,较小,表面常无鳞屑,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并向周围扩散。

风热疮的继发斑一般可持续2~10周。

中心先自愈,边缘红斑上覆以鳞屑,称为领圈状脱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很少复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本病好发于10~40岁,春秋季多见。

(2)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

(3)少数病例发疹前1~2周可有全身不适、头痛、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4)皮疹初起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略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常为1个,多位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

(5)母斑出现1~2周,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相继出现大批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较小的继发斑。

特征性继发斑的直径是0.5~2cm的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6)口腔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等。

(7)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母斑缺乏或出现2个以上的损害;继发斑缺乏或呈不对称分布;有丘疹型、水疱型、紫癜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等。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

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玫瑰糖疹多发中医治疗有妙法

玫瑰糖疹多发中医治疗有妙法

玫瑰糖疹多发中医治疗有妙法作者:戴秀娟,周国秀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5期文/戴秀娟周国秀河南省中医院"玫瑰档案"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春末和秋天两季,中青年人发病较多,女性稍多于男性。

之所以称为玫瑰糠疹,是因为它的皮疹呈玫瑰红色,微微高出皮肤,大小不一。

有的像小钮扣大小,有的像钱币大小,呈椭圆形,上面覆盖着一层糠状的薄皮,称为糠状鳞屑。

西医疗法玫瑰糠疹是一种自限性炎性皮肤病,一般来说,玫瑰糠疹6~8周就会自行消失,因此发现这样的玫瑰色红斑时,不要自行乱买药和乱涂药。

西医在治疗上一般可用抗组织胺、抗病毒药物及外用药类固醇来帮忙止痒。

严重时可增加口服类固醇加速斑疹愈合。

有瘙痒者,可酌情口服维生素B 类、维生素C 及钙剂等来保护血管,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和弱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

中医处方中医治疗以清热、凉血、消风止痒为主。

处方:白茅根30 克、生地15 克、丹皮10 克、紫草根15 克、防风15 克、蝉衣10 克、荆芥10 克、地肤子15 克、白藓皮15 克、刺蒺藜15克、苦参10克、甘草3克。

将上药水煎内服,每日一剂,小儿减半使用。

此外可配合UVB激光照射患处,效果更佳。

糠疹病因目前认为病因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此类患者往往先有感冒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后于躯干、四肢近端出现蚕豆大或核桃大小的、玫瑰红色的斑疹。

1~2周后逐渐出现大量类似斑疹,呈散发或密集。

有的自觉发痒,痒感轻重不等。

个别病人有低烧、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因此要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饮食方面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

玫瑰糠疹在中医学中又叫"风热疮",属"风癣"范畴。

中医认为该病是因内有血热,复感风邪,热毒凝结,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玫瑰糠疹的中医疗法

玫瑰糠疹的中医疗法

玫瑰糠疹的中医疗法玫瑰糠疹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常发于春秋交替季节,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睡眠质量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医学上,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玫瑰糠疹的中医疗法,供大家参考。

玫瑰祛风散药物组成:生地30g ,土茯苓30g,知母10g ,黄芩9g ,栀子8g,紫草12g ,白附子25g ,马钱子5g ,荆芥穗6g ,透骨草10g ,蜈蚣3条,冰片15g。

制剂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醋:酒比例3:1,调稀擦患处,1日6次,7日为1疗程,1—3疗程即愈。

适应病证:玫瑰糠疹。

药方点评:玫瑰糠疹,中医认为因肺胃风热、肝气郁结,随阳气上升而成。

宜疏风清热。

本方中生地、土茯苓、知母、黄芩、栀子、紫草、冰片、白附子清热解毒;马钱子、荆芥穗、透骨草、蜈蚣疏风通络。

本方可清热解毒、疏风祛湿、调节阴阳,以平为期,用以治本。

玫瑰祛风汤药物组成:当归l0g ,蝉蜕15g,浮萍15g ,二花30g ,茅根20g ,紫草20g ,红花l0g ,苦参l0g ,甘草6g。

制剂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适应病证:玫瑰糠疹。

药方点评:玫瑰糠疹多由于肺经有热,复感外邪所致。

肺脏有热,宣散于皮毛,加之风邪外袭,风热相合,热不外达,郁于肌肤,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治当清热祛风。

方中蝉蜕、浮萍辛凉解表;二花、茅根、紫草清热解毒;苦参清热燥湿;当归、红花活血补血;甘草调和药性。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两种治疗玫瑰糠疹的中医疗法,希望能对您病情的改善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中,引发玫瑰糠疹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治疗期间,请您按照医生叮嘱,坚持用药,相信您的病情在不远的明天定会痊愈。

玫瑰糠疹分型论治

玫瑰糠疹分型论治

玫瑰糠疹分型论治
*导读:玫瑰糠疹,中医称之为风热疮,古代医药书籍中的风癣、血疳……
玫瑰糠疹,中医称之为风热疮,古代医药书籍中的风癣、血疳、紫疖、母子癣等也属于玫瑰糠疹的范畴。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内有血热,外感风邪或风热所致。

好发于躯干或四肢近端,多见于年轻人。

可有轻微先驱症状,如低热,头疼,咽喉痛,淋巴结肿大。

笔者在临床将玫瑰糠疹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血热风燥型:发病之初,皮损呈鲜红或玫瑰红色,上覆细薄糠枇状鳞屑,瘙痒或不痒,伴发热、恶风、头疼、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玄数。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用:生石膏30克,板蓝根、生地各15克,赤芍、苦参、荆芥、防风、木通、知母、牛蒡子各10克,蝉脱6克。

血虚风燥型:发病已久,皮损不再发展,疹色淡红,微痒,表面白屑较少,部分皮损可呈淡橘黄色,舌淡红,脉弦细。

治宜润燥养血,消风止痒。

方用:生地20克,黄芪15克,当归、赤芍、白蒺藜、何首乌、川芎、荆芥、防风各10克,生甘草5克。

上述处方用法: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注意事项:患者需忌食辛辣、油腻之食品,尽量避免风邪或风热侵袭。

减少热水沐浴。

(朱时祥)。

玫瑰糠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玫瑰糠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玫瑰糠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损色红,有糠秕状脱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的近侧端。

古代文献称“风热疮”、“风癣”、“子母癣”等。

中医认为玫瑰糠疹初起因血热内蕴,复感风邪,致风热客于肌肤,腠理闭塞,内外合邪,营卫失和而致发病。

日久风热之邪蕴郁肌肤,化热生燥,灼伤阴血、津液,阴火内热,肌肤失养而致发病。

1 辨证论治····1.1 风热犯表证起病急,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斑疹,常有相互融合的倾向,形如地图,鲜红色,上覆较多的糠秕状鳞屑。

自觉中度瘙痒感,可伴有轻度发热,咽疼不适,轻微咳嗽,口渴欲饮,舌质微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浮微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2]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绿豆衣、牛蒡子、桔梗、荆芥、防风、生甘草、生地黄、牡丹皮、连翘、大青叶、沙参等。

1.2 血热风燥证皮疹呈片状,圆形或椭圆形,色泽鲜红,上覆糠秕状鳞屑,分布上身为多,发病急骤,或伴有心烦,口渴,口干,大便干燥,小便微黄,瘙痒明显;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微数,治宜:清热凉血,散风止痒,方用凉血消风汤[3]加减;常用药物:白茅根、生地黄、紫草、白鲜皮、当归、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牡丹皮、赤芍等。

1.3 血虚风燥证病程较长,皮疹范围大,色暗红或淡褐色,皮肤干燥,鳞屑较多,伴有口干咽燥,瘙痒剧烈;舌红或淡红,苔少,脉细数或弦数,治宜: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用沙参麦冬汤合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生地黄、玄参、白芍、白蒺藜、防风、白鲜皮、当归、首乌藤、鸡血藤、炙甘草等。

2 中成药····2.1 百癣夏塔热片功效: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适应症:风热犯表证、血热风燥证;2.2 复方青黛胶囊功效:清热解毒,消斑化瘀,祛风止痒;适应症:血热风燥证;2.3 丹参酮胶囊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养阴;适应症: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2.4 肤痒颗粒功效:祛风活血,除湿止痒;适应症:风热犯表证;2.5 皮敏消胶囊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消肿散结;适应症:风热犯表证、血热风燥证;2.6 消银颗粒功效: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适应症: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2.7 雷公藤多苷片功效:祛风解毒、消肿舒筋、通络活血;适应症:风热犯表证、血热风燥证之皮疹泛发周身,瘙痒剧烈的重症患者;3 外治疗法····应根据皮疹表现形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外治疗法。

中医怎么治疗玫瑰糠疹

中医怎么治疗玫瑰糠疹

中医怎么治疗玫瑰糠疹推荐文章中医怎么治玫瑰糠疹热度:中医玫瑰糠疹怎么治疗热度:康复治疗毕业生自我鉴定热度:支付宝推“相互保”:不限药品不限治疗手段热度:肠结核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热度:玫瑰糠疹怎样好得快呢?玫瑰糠疹是一种炎症的皮肤病,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要及时治疗。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1、治疗玫瑰糠疹的食物1、玫瑰糠疹患者要重视日常的护理,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平衡,不偏食、不挑食,适当吃一些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纤维素的绿色蔬菜,如地瓜,胡萝卜,山药,芦笋,莲藕,山茼蒿等。

2、玫瑰糠疹患者除了要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外,还要远离一些食物,尤其在治疗期间,要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蒜、花椒、韭菜、桂皮、洋葱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吸烟喝酒及咖啡、浓茶、可乐等。

3、玫瑰糠疹患者除了在生活习惯上注意外,还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疾病,不要过于紧张和害怕,同时要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治疗玫瑰糠疹的偏方1、鱼腥豆带汤配方: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饮汤食豆和海带。

每日1次,连服7日。

2、绿豆百合薏米粥配方: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3、苋菜蕹菜汤配方: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饮服,每日1次。

4、土茯苓大枣煎配方: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饮汤,每日2次。

玫瑰糠疹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患者,可有发烧。

3、其它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1、擦洗疗法:精选生地、苦参、蛇床子、白芷、地肤子、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多味地道药材入伍,清热解毒、凉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能够快速止痒消疹,祛除残留皮表的暗沉色素,中药散剂苦参祛疹汤煎水外洗,药效更安全可靠,药性更温和无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47-2012)。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季常见。

皮损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颜面及四肢远端一般不发生。

风热疮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母斑中央有自愈倾向,而边缘有活动性。

母斑出现后2~21天(多数在1~2周)继发斑(子斑)成群发生,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颈部等衣服遮盖的部位。

皮损具有多发性、对称性的特点。

典型者的皮损为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鳞屑性斑丘疹。

经典的继发斑有两种主要类型,并可同时存在:①类似母斑的皮损,但比母斑小,最大直径<2cm;②红色丘疹,较小,表面常无鳞屑,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并向周围扩散。

风热疮的继发斑一般可持续2~10周。

中心先自愈,边缘红斑上覆以鳞屑,称为领圈状脱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很少复发。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本病好发于10~40岁,春秋季多见。

(2)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

(3)少数病例发疹前1~2周可有全身不适、头痛、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4)皮疹初起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略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常为1个,多位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

(5)母斑出现1~2周,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相继出现大批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较小的继发斑。

特征性继发斑的直径是0.5~2cm的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6)口腔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等。

(7)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母斑缺乏或出现2个以上的损害;继发斑缺乏或呈不对称分布;有丘疹型、水疱型、紫癜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等。

(8)多有轻度或中度瘙痒,少数剧痒或不痒。

(9)病程自限,一般为4~6周,少数可半年以上,很少复发。

(10)病理呈非特异性皮炎改变。

(二)证候诊断
1.风热蕴肤证: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上覆细薄鳞屑,发病急骤,轻痒或剧痒。

伴心烦口渴,尿微黄,大便干。

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2.血热风盛证:皮损色泽鲜红,上有糠秕样鳞屑,瘙痒较剧,伴有抓痕、血痂,发病较急,病程较长。

伴心烦易怒,口燥咽干。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3.血虚风燥证:主要见于病程已久,皮损暗淡,上覆少量鳞屑,伴瘙痒。

舌质淡或暗淡,苔薄,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热蕴肤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牛蒡子、竹叶、荆芥、生地、薄荷、淡豆豉、芦根、甘草等。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2.血热风盛证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推荐方药:消风散加减。

生地黄、紫草、荆芥、蝉蜕、苦参、白蒺藜、知母、石膏、生甘草等。

中成药:一清胶囊、复方青黛丸等。

3.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等。

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当归丸等。

(二)外治法
1.中药湿敷:皮疹初起,色鲜红,伴瘙痒明显者,可选用马齿苋、黄柏、连翘、白鲜皮等中药水煎,置凉后予冷湿敷以清热解毒,每次治疗约30~60分钟,10分钟更换一次,2/d,7d为一疗程。

2.中药熏洗:风热蕴肤证、血热风盛证,可选用马齿苋、连翘、黄柏、黄芩等清热凉血的中药进行熏洗;血虚风燥证,可选用当归、鸡血藤、丹参等养血活血润肤的中药进行熏洗、泡浴,每次20~30分钟,1/d,7d为一疗程。

3.中药涂擦:根据皮疹情况选用解毒、润肤、止痒的中药软膏涂擦皮疹处。

(三)针灸疗法
1.毫针:主穴:曲池、血海、风池;根据辨证分型予以配穴,风热蕴肤证配风门、尺泽以疏风清热;血热风盛证配委中、耳尖以清热凉血;血虚风燥证配膈腧、足三里、三阴交以养血润燥,留针20~30分钟,1/d,7d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情绪烦躁者,或瘙痒明显、夜寐欠安者,选神门、心、肝、内分泌等腧穴埋耳针,或以王不留行籽行耳穴贴压以安神止痒,2~3d治疗1次。

3.放血疗法:初起皮损色红,瘙痒明显者,可在耳尖行放血疗法以清热泄火,1/d,7d为一疗程。

(四)其他疗法
1.半导体激光(红光治疗):初起周身红斑疹,伴瘙痒明显者,可选用半导体激光治疗,2/d,5~10d一个疗程。

2.窄谱紫外线(黑光治疗):周身暗红斑疹,鳞屑明显,浸润厚者,进行全身窄谱紫外线治疗,隔日一次,7次一个疗程。

(五)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室内通风,适宜湿度;保持皮肤清洁,忌搔抓皮肤,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宜穿着宽松浅色棉质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以避免刺激皮损;夏季避免日光暴晒皮肤。

2.饮食调理:嘱患者清淡饮食,勿食辛辣刺激及油腻等食物,光疗期间勿服用光敏性食物。

3.情志调摄:玫瑰糠疹患者多以青壮年为主,多存在焦虑情绪,及时与患者沟通,疏导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参照Pityriasis Rosea Severity Score PRSS)(Antonio A.T.Chuh and Henry H.L.Chan.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ityriasis rosea:is it associated with rash severit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5,44:372-377。

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临床痊愈:皮疹基本消退,无新发皮疹,瘙痒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皮疹,瘙痒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
有效:皮疹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疹,瘙痒略减轻,疗效指数≥50%;
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仍有较多新发皮疹,轻至中度瘙痒,疗效指数<5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PRSS积分一治疗后PRSS积分)/治疗前PRSS积分〕×100%
2.评价方法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RSS评分
首先根据皮损数量多少按4级记分:O级无皮损,l级1~9个皮损,2级10~19个皮损,3级≥20个皮损(躯干部皮损数量记做Nt,四肢皮损数量记做Ne);再根据皮损红斑(E)、浸润(I)、鳞屑(S)、瘙痒(P)在各部位的严重程度分别按4级记分:0级无皮损、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

计算公式:PRSS=Nt(Et+It+St+Pt)+Ne(Ee+Ie+Se+Pe)。

PRSS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见表1:
表1 PRSS评分参照表
评分皮损数量
(N)
红斑(E)浸润(I)鳞屑(S)瘙痒(P)
0 0 无无无无
1 1-9 轻度(粉色)轻度(可见)轻度(可见)
轻度2 10-19 中度中度中度中度
3 ≥20 重度(明显)
重度
(丘疹或斑块)
重度(较厚)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