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力的作用效果
描写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压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压力,S代表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1N/m²),表示物体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为了增大或减小压强,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包括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包括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压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例如,在车辆行驶中,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会受到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影响,如果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压强就会较大,容易对地面造成损坏。
因此,车辆设计中通常会采用增大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以保护地面。
此外,在机械工程中,压强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会影响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寿命等方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意思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意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经常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
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压力的定义压力是指外部环境对于个体的一种诱发紧张感的刺激,使其有挑战需要克服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各种艰难困境和繁重任务常常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1.激励作用: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促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压力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和努力,以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
2.影响健康:但是,如果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压力引起的失眠、消化不良、焦虑等问题,甚至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3.心理影响:大量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如情绪低落、焦虑、压抑等,甚至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压力还会影响人际关系,使人们更易发脾气、对他人不耐烦,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应对压力的方法1.调整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减少过度的自我要求。
2.合理规划: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促进身心健康。
4.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困扰,寻求支持和理解。
结语总的来说,压力作用效果之所以具有正反两方面,取决于个体的心态和处理方式。
合理的管理压力,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 必考实验练习05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专题05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
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和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5)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害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图中的。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P丁(选填“>”“<“或“=”)3.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该同学通过观察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
(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4.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该同学通过观察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可初步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

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
一、压力的概念及种类
压力是一种在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引起单位面积上的力的物理量。
它可以分为静压力和动压力两种,静压力是物体表面上的力,而动压力与物体的动能有关。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1. 生理效果
压力在生理上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长期受到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人的身体改善适应能力,增强免疫力。
2. 心理效果
心理上的压力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3. 社会效果
在社会中,压力可以促使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竞争,达到自身发展和提高的目标。
但如果压力过大,会导致人陷入恶性竞争和压力中,影响社会和谐。
三、减轻压力的方法
1.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中的紧张和压力,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2. 放松
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紧绷
的神经和身体。
3. 寻求帮助
当压力过大时,可以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求助,
寻求支持和建议,解决压力问题。
四、总结
压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适度的压力能够促
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但过度的压力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寻找适当的方法来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压力的作用效果怎么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怎么表示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常常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压力,并对其作出反应。
压力的作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表示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是在个体面临挑战或需求超过其应对能力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压力的来源可以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关系、学习压力等多种因素。
当个体感受到压力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应对这种状态。
压力的作用效果生理效果•激素分泌增加:压力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心血管系统受损:长期的压力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和心脏病。
•睡眠质量下降: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失眠和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心理效果•情绪波动:压力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使个体变得易怒、焦虑或沮丧。
•注意力不集中:长期的压力会影响个体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认知功能受损:过度的压力会影响个体的思维、记忆和决策能力,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行为效果•社交障碍:压力会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导致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出现问题。
•逃避行为:个体可能倾向于逃避面对压力的挑战,选择逃避、消极的方式来减轻压力。
•饮食和运动变化: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会改变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导致不良的健康影响。
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对于个体而言,有效应对压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1.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倾诉自己的压力和困扰。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可以帮助缓解压力。
3.放松技巧:学习放松技巧和冥想有助于调节身心状态,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4.设定目标:与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个体更加有目的地面对挑战,减少压力的产生。
结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现象,但如何应对和管理压力却是可以控制的。
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 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
掌握压强的概念,明白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4。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
教学难点:压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2、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气球、铅笔、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精美的图片。
2、观察教材中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能够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能够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师问:从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大伙儿会想到什么问题不?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指导学生自学、1、什么叫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叫压强?压强的单位是什么?压强的计算公式如何写?4、如何减小压强?如何增大压强?三、自学检测:教师提问,小组交流。
四、教师解惑:(一)、压力:(1)、通过往墙上按图钉,理解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依照压力的定义作出压力的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压力。
(3)、结合图片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压力不是重力,压力能够由重力产生,也能够由其他力产生。
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二)、压强:(1)、观察和体验:A、展示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B、观察:用手指压气球。
C、体验: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压强》学习设计和指导

1压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目标】1. 研读文本,说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能准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示意图。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总结比值定义法的特点。
3. 解释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原因,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严冬时节,在寒冷的北方,很多同学会在结冰的湖面上玩耍.但有时一不留神踏上了冰层较薄的湖面,就会陷进冰窟窿中。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要施救者立即展开救援,正确的救援方法是施救者采用俯卧的方法在平面上匍匐前进,一点点靠近事故发生地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救援呢,其实这与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压力压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通过下面问题,区分压力与重力,为压强学习打好做一做请你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想一想这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
如若不是,请举例说明做一做请画出物体对斜面、人手对图钉的压力议一议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压强想一想茫茫白雪中的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而一个陷下去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不只跟压力有关,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做一做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右图所示,用两手指顶住一支铅笔,比较笔尖和笔尾给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加大用力手指的感觉又有何变化?猜想和假设:根据你的体验,猜想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时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实验中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2.实验中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3.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数据整理:保持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结论分析:分析实验现象可得结论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2.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想一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请给“压力的作用效果”下个定义;如果用“压强”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你能否写出压强的表达式呢?压强的单位呢?做一做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_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压强:㈠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公式: P=F/S4、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例
生:课前展示。
师:倾听而后点评主持人和同学们的表现,并合理给各小组加分。
生:认识
教师设疑引入:感谢照相机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生活中还有哪些仪器上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在这些仪器上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关注的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师:通过白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阐释。
生:倾听并明确。
师:公布今天学习活动的加分标准。
生:倾听并明确。
师:布置任务◆自学一(时间:约5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1快速阅读教材94页第一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哪个光学元件?
2.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现在的照相机比早期的照相机便于观察?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自主学习。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要求2:有秩序的用照相机模型观察窗外景物,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物体和像哪个到镜头的距离大?(简述理由)
2.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后,成像的倒正、大小情况是怎样的?
3.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利用桌上的照相机模型自主探究。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生:归纳总结本环节自学内容的知识点。
师:倾听、引导、点拨、给小组加分。
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为: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位与镜头的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师:播放照相机的相关视频,对照相机的知识进行拓展。
生:观看,拓宽知识面。
师:布置任务◆自学二(时间:约6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3快速阅读教材95页“投影仪”部分的第二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投影仪上哪部分构造相当于凸透镜?
2.投影仪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3.结合图5.2-3思考物体和像哪个到镜头的距离大?(简述理由)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自主学习。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引导、给小组加分。
◇要求2:认真观察教师演示过程,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物体通过投影仪镜头后,成像的倒正和大小情况是怎样的?
2.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3. 平面镜的作用?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师: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利用准备好的投影片演示投影仪的工作过程。
生:观察并思考自学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引导。
生:归纳总结本环节自学内容的知识点。
师:倾听、引导、点拨、给小组加分。
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为: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像和物位与镜头的异侧,物距小于像距
师:布置任务◆自学三(时间:约2分钟)
◇要求1:用桌上的凸透镜看教材上的字,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放大镜是哪种透镜?
2、放大镜成像的倒正、大小情况各是怎样的?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自主学习。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引导、给小组加分。
◇要求2:在透明塑料板上滴一滴水,然后观察课本上的字, 思考并回答:
自学指导:
你看到的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主探究。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引导、点拨、给小组加分。
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为: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比所学的知识。
生:说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凸透镜的成型情况的异同点。
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达标检测。
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基础题(时间约3分钟)基础题完成的同学可以继续挑战能力题。
生:按要求完成达标检测题单。
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生:交流答案并讲解。
师:点评。
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从知识、过程、方法多方面进行总结。
生:交流收获,表达困惑。
师: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能力培养76页的1-7题.(8-10题有余力的同学选作)
2、按照能力培养77页的【自学过程】预习第3节。
教学困惑、归因分析、思考与实践
教学困惑一: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
思考与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整教材。
教学困惑二: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
思考与实践:倡议上级教育部门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
教学困惑三: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思考与实践:合理有效的展开自学。
教学困惑四:如何调动学生全员有效的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