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狐假虎威》是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篇故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让学生认识到弱小者也有自保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主人公的性格与行为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关爱弱小者2.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
问一下学生记住了哪些关键词,如“狐狸”、“虎”、“羊”等。
2.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即将发生的事情。
讲解环节(20分钟)1.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狐假虎威》故事的文字和图片,并讲解文中生词和词语,如“假装”、“气势汹汹”等。
2.教师带领学生详细描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并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启示的道理。
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狐狸为什么要假装自己是虎?•狼和老虎对狐狸的气势是否有所怀疑?•羊为什么敢出来讲话?小组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故事中的细节,并思考引导学生表述故事的核心思想。
2.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教师可以采用“轮流发言”的策略,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反思(10分钟)1.请学生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哪些思想?2.让学生了解下一堂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1.故事题目:《狐假虎威》2.要点内容:狐狸假装自己是虎狼和老虎对狐狸的气势怀疑羊敢出来讲话3.思想:弱肉强食,正义保护弱小者教学评估1.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们的讨论,以此来了解是否达到了知识目标。
2.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提问,以此来检验是否达到了能力目标。
3.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寓言故事等,以此来检验教学效果。
部编版《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两课时(公开课详案)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兴 趣。
课堂氛围
评估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和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存在问题诊断
教学内容难度
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事寓意和角色特点理解不够深 入,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呈现方式。
教学方法有效性
部分教学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需要针对 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部编版《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两课 时(公开课详案)
contents
目录
•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 第一课时:导入与初读感知 •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与拓展延伸 • 板书设计与课堂小结 • 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01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及特点
教材内容
《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 讲述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 物的情节,揭示了权力与威势的滥用 以及弱者如何应对强权的主题。
课堂组织形式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 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师 生互动交流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 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 的教学支持和辅导,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 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紧凑、有趣, 适合儿童阅读和理解。同时,文章所蕴 含的深刻道理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2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成语的意思,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丰富有趣。
3、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表演故事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丰富有趣。
2、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体会“虎之威"1、复习巩固。
通过“狐狸过河”、“生字开门"两个小游戏复习第一课时生字。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大森林里看一看,好吗?(2)狐狸过河:有一只小狐狸也想和我们一起去,但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路,正确读出河面上的词语,就能帮助小狐狸过河。
生认读词语。
(3)生字开门:小狐狸终于来到了森林的入口,可是,两个生字宝宝又把它拦住了。
谁能正确、工整的写出这两个生字,森林大门就能开启啦!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生字。
展示评价。
2、图片导入。
(1)过渡:小狐狸终于来到了森林。
你看!发生了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
(2)导入课文:课文中那段话描述了这幅图,请找一找。
(3)用三角符号标出老虎的动作。
读一读,体会老虎的凶猛。
(二)读出品味,感受“狐之猾”1、过渡:老虎真可怕,如果你是狐狸,这时,你会想什么?2、课文中的小狐狸想了什么办法呢?画一画: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把狐狸说的话用“——"画出来。
生汇报。
3、出示狐狸第一次说的话。
(1)请学生带表情动作试读。
(2)在读中、评价中体会“扯着嗓子”。
(3)对比“你敢吃我?"、“你不敢吃我”、“你别吃我"三句话,体会狐狸的狡猾与虚张声势。
(4)多种方式朗读。
4、出示狐狸第二次说的话。
(1)过渡:狐狸还说了什么?指名答。
(2)小组讨论:你相信狐狸的话吗?为什么?小组代表汇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狐假虎威》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狐假虎威》。
教材分析:狐假虎威》是第三单元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分清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狐假虎威》是一个传统的寓言,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
成语“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理念: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演结合,把文本的内容演绎成情感丰富的角色对和情境表演,让语文课堂洋溢快乐,充满情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
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学习方法: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
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动物头饰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这两个动物你们认识吗?他们是谁?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眼、爪”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并试着把“神气活现、大摇大摆、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3.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玩一个木头人的小游戏情境导入师:老虎,你还饿吗?在森林里继续接着走,碰见了一只狐狸。
老虎和狐狸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读一个小故事《狐狸分奶酪》。
(板书课题)初读课文,纠正字音(一)老师范读,深入情境过渡:请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注出这个故事的自然段。
师:本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是否标对了?(二)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过渡:这个小故事全文都有拼音,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划下来,多读几遍,注意:要读正确。
老师巡视:学生朗读、借助拼音识字情况。
(三)指名学生范读,评价正音过渡:谁愿意尝试读一读故事?1名学生:第1自然段1名学生:第2-6自然段1名学生:第7-9自然段师:其他人都是小老师,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互评,老师正音,比较难的句子可以反复请不同学生来读一读。
(四)全班齐读课文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过渡:哇塞,你们读得那么整齐、流利,是不是真的?我也愣住了,要半信半疑地要考考你们!(一)巩固生字,读准轻声出示PPT:狐狸、扯着嗓子、爪子、尾巴师:你发现了什么?要怎么读?学生开火车读。
出示PPT: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
师:你可以带着动作来读一读,注意把轻声的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把词语回归课文,反复进行朗读练习。
讲解多音字“转”。
(二)巩固生字,读准字音过渡:轻声读准了,可有更难的词语等着你们!PPT出示:逮住、违抗、走一趟、神气活现、野猪、纳闷、受骗学生开火车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的第二课时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章,即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二是让学生能够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三是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生字卡片、课文文本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动物森林的动画片,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狐假虎威》。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节。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狐假虎威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5. 生字卡片游戏:通过生字卡片游戏,让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狐假虎威》和生字词,以及狐假虎威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狐假虎威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对动物森林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内容上,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第二章,而是对整篇《狐假虎威》的故事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我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还能够领会到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成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2《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扮演感受狐狸的狡猾;2.分角色扮演“狐假虎威”的故事片段,进一步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成语“狐假虎威”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传达的道理。
教学重点:1.能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2.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明白其中传达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获得了一张森林广场的剧场票。
但是我们要帮两位小演员到达剧场才能观看演出,你有信心吗?师:狐狸被字词丛林难倒了,请你齐读字词,帮助它穿越丛林吧!师:大家的声音可真响亮!老虎可佩服你啦,它来求助你了,快来开开小火车,帮帮老虎搭起字词桥吧!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这里开。
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两位主演终于登上了森林剧院的舞台,他们是——?生:狐狸和老虎(贴板书)师: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一起来欣赏狐狸和老虎演的这出好戏吧!请大家跟着我书空课题。
二、细读课文,品读词语1、虎逮狐狸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99页。
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狐狸和老虎谁厉害?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老虎。
师:从哪里动词看出来的呢?生:窜、扑、逮。
师:你非常细心!是呀,狐狸窜得这么快,老虎却还是能扑过去,逮住它!说明老虎速度非常的——?生:快。
师:也说明了老虎非常地——?生:凶猛。
师:天呐,狐狸现在的心情肯定非常的?生:害怕。
师:老虎现在可是能一口把狐狸吃掉的,狐狸现在处境非常地——生:危险。
师:是啊,心中警铃大作的狐狸,想出了什么方法呢?是要逃跑吗?生:不是的,要欺骗老虎。
2、狐狸骗虎师:狐狸是怎么欺骗老虎的呢?请你自由读2~6自然的,分别找出狐狸和老虎说的话。
师:森林电台发来了现场报道,请你看狐狸和老虎第一处说的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积累。
我们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生字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能够通过故事情节,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积累,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生字词,并简要回顾故事情节。
2. 生字词学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4. 朗读练习:分组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狐假虎威狐狸老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狐假虎威的意思造句。
答案:他经常狐假虎威,欺负别的同学。
2. 作业题目:请写出课文中你还不懂的生字词,并查字典弄明白。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在课文讲解环节,我注重讲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在朗读练习环节,我分组让学生进行朗读,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布置了实际操作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整体来看,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积累情况良好,对狐假虎威的理解和运用也有一定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归类读词语,知道哪些词语是写哪个动物的。
2、通过朗读,表演,把握语气读好狐狸与老虎的对话。
3. 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有关动作的四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归纳出狐狸的形象,读懂“狐假虎威”的意思。
4. 课外拓展《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感受狐狸的形象。
教学重点:
1. 通过揣摩、品读,把握语气读好狐狸与老虎的对话。
2、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有关动作的四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归纳出狐狸的形象,读懂“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有关动作的四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归纳出狐狸的形象,读懂“狐假虎威”的意思。
2.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像狐狸一样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教学准备:PPT、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朗读词语并归类:
(1)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师问“这组词写谁的?顺势贴图:狐狸)
(2)扑过去逮住松开跟着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师问“这组词写谁的?顺势贴图:老虎)
(3)纳闷撒腿就跑(这粗词又是写谁的? 顺势贴图:百兽)
2.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狐假虎威》讲的是______借_______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的故事。
(张贴板书:百兽写:吓跑)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2—6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狐狸的机智狡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狐狸被凶猛、饥饿的老虎逮住了,生命危在旦夕。
那么它会甘心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生:不会!)狡猾的狐狸是用了哪些花言巧语蒙骗老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请你在2-6自然段中用“_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老虎说的话。
指名一个学生汇报读,没说全的找人补充。
狐狸:(1)“你敢吃我?”
(2)“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3)“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
老虎:“为什么不敢?”
2、交流第一句:“你敢吃我?”
(1)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那是狐狸在……?谁会表演咕噜噜一转?(2)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故意装的很凶,用气势来吓住老虎)。
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请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读出狐狸的霸气,挑衅的语气,语调上扬)。
过渡:这时候,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儿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愣就说明了老虎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狐狸就是抓住老虎这一特点来蒙骗它的)谁来学着老虎说一说这句话?“为什么不敢?”
狐狸见老虎一愣,但是还没有松开爪子,更是计上心头,继续说——(出示课件第4自然段)
3. 课件出示:“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这是真的吗(不是),狐狸怕老虎,而老虎怕老天爷,老天爷在神话里权利最大,狐狸是在借老天爷壮自己的胆来吓老虎,它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派”说明狐狸和老天爷的关系很近;“管”说明狐狸比百兽高级。
原来狐狸是这样蒙骗老虎的,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
过渡:老虎原来是紧紧抓住狐狸的,现在他已经被狐狸蒙住,松开了爪子。
(谁知道“蒙”的意思?——骗)。
(出示课件)这时候,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当时老虎还不太相信狐狸,要是马上逃走,谎言会被识破,会被老虎抓回来马上吃掉。
)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狐狸淡定的摇了摇尾巴,继续骗他说——
4. 课件出示:“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
②狐狸为什么说“我带你”而不说“我跟你”?(我带你说明我更厉害,可见这只狐狸很——狡猾。
谁能读出狐狸的威风,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
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
老师读旁白,学生读第2-6自然段。
(好霸气的狐狸啊)。
(二)默读第7-8自然段,通过表演体会狐狸的狡猾
这时候老虎是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狐狸的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就是——半信半疑。
过渡:于是,老虎半信半疑地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学习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狐狸动作的词语,用“~~~~~”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
1. 学生汇报。
2. 课件出示词语:狐狸: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老虎:东张西望
(1)老师找出了这些词语,我们一起读一读。
指名表演动作。
(2)我们一起将它们送回课文里,加上动作读一读吧!(全班齐读第7、8自然段)。
(3)老虎跟狐狸到森林走一趟,结果怎么样了?(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
四、理解“狐假虎威”,体会狐狸形象。
(1)现在老师来读,你们来表演。
(左边: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右边百兽)。
(2)老师采访:你为什么害怕得撒腿就跑?你害怕的是谁?(分别问野猪,小鹿,兔子)。
(3)采访狐狸:你为什么要借助老虎吓唬百兽?(因为我并没有真本领)。
(出示第9自然段: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齐读。
这个故事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
“假”就是——(借的意思)。
五、活学活用,温故旧知,拓展延伸。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
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
那你们喜欢狐狸吗?现在老师再来采访一次。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
(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
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
(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5)师小结:《狐假虎威》是寓言故事,我们不要仗着别人的气势来欺压他人。
六、展延伸、小练笔。
总结学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学习寓言故事的呀?
1.找出狐狸和老虎的对话,读一读,感受狐狸的聪明狡猾,这叫品读语言。
2.抓住狐狸的动作词,演一演,感受狐狸的狡猾形象,这叫动作表演。
3. 推荐阅读:《狐狸和马》、《狐狸和山羊》、《狐狸和鹤》、《狐狸买手套》等等。
作业: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续写《狐狸再次和老虎相遇》(开始练习)。
七、板书设计:
假/借
狐狸——————→老虎品读语言
吓跑动作表演
百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