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

合集下载

与思乡有关的诗句及鉴赏

与思乡有关的诗句及鉴赏

与思乡有关的诗句及鉴赏思乡诗句赏析(一) 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

这“欲”字颇可玩味。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
(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 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 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 意义上的鸟了。
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三、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课件35张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课件35张

颔联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 忆。
禅伏诗魔归净域,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 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 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颈联写仕途国运坎坷,唯有参 禅饮酒使心灵进入清静的境界。
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 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孟郊的《游子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流离孤苦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
却又、晚风寒。 溟濛(míng méng):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
译文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
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
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
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
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
景物特点 (常用术语):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 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 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
5、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诗人虽漂泊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韦庄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 写出了“江南好”?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 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抒的情纽带,是体什会么一下,这是景通和过情哪个联系意 生 4、下阕写了什么情? 象反 映出来的 也 ?
是联3中历、最来“星生传垂动诵平传的野神名阔的联,是。月哪你涌两认个大为无5字江、这2是一?是去流反比一、处因何”喻那悔可似桅的的阔老独等。为风些乎杆了病无作。孤里归不和而边人作者摇这宿堪孤单休,,用者摆的滚独吧是更、悲不沙滚心的!加愤里何定东鸥小荒用中的,流是,等言舟凉心了的”的比外。,渺漫情大喻愤这低江漫描小江老我意垂水懑长写、的,病是的汹夜了之压一:星涌这里空迫情排身空澎只阔是,斥、,湃。有天正一诗我一显、。孤地人下,生得命奔立间子运使都原流突的孤的涌的中在写野不出影了。照辞江的息更的。飘出官湖诗高,加零来人而中高月辽写、。联
表为”4这、现什两“手么名句法?岂话?(文什4传章分么达著)意了,思诗官?人应运怎老用样病飘诗阔舟了休的去辽乐,”泊 人叶出什,阔他。思,却景、深小孤么对出反望写无沉舟心比苦衬望哀处的的境了野鲜伶。出黯情的寄感孤明“、诗淡的身慨单意,”浩人的手的的。与比象孤未法自天渺喻寂的来。己地小贴一而和,作。。虽切,悲何者面以大江颠。突以愤处正对形,、的出是者茫象却灿心以自茫作无“孤境自己的结自烂”。然的宇,己星的归宙鲜安“,一辽,程明身心,沙的想阔?颔深之鸥想无怎刻处,是”象坎边不地,照的 坷反悲传景应的衬从达色“独过一中了辽夜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设想(对想)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本为虚写,但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更见怀念 之深。而后再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 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自己“倚阑”远望之时 的愁苦。曲折委婉表现了登楼凭栏,两地相思之苦。
(三)手法技巧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以景 结情; ②虚实相生(想象、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张籍《秋思》), 衬托 (反衬:以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渲染烘托; ③对比等等。
(四)思想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泊的苦楚,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凄凉,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思 乡怀亲之情,如孟郊《游子吟》。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乡怀亲之情,如柳中庸《征 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江落南乌,船深啼夜。半秋、钟,霜声客天到船寒客夜夜泊、、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 景情声色兼容。羁旅之 思,家国之忧,身处乱 世尚无归宿(仕途)的 身世之悲。
仕途无望 晚年漂泊 战乱频频 身世之悲 家国之愁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诗歌的鉴赏是重要的考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思想怀远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思乡怀人诗分类1、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愁思。

例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王建《十五夜望月》2、思亲念友。

例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例王涯《秋思赠远二首(其一)》4、闺中怀人、例沈如筠《闺怨》、李清照《一剪梅》、李白《子夜吴歌》(二)思乡诗情感表现及其寄托方式1、物象:月.、雁、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布谷鸟)鹧鸪、柳、笛等。

2、时空:黄昏、春秋、年关、佳节、乡人乡音乡景、梦等。

(三)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高中语文的送别诗的鉴赏方法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2羁旅思乡诗

2羁旅思乡诗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材」(2)羁旅思乡诗【必备知识】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典例精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

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

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羁旅思乡诗解析与强化专练考点:1.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3.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4.宋之问《度大庾岭》5.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6.杜牧《旅宿》【考点解读】一、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对接教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归纳]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常见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语言特点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 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 • 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 • 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
思 • 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
•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 的动荡年代。②指进入仕途为官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 • 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 • 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 • 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 • 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 • 子思乡。
•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 • 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 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 秋来风景异》等。
• 3、常用手法
•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 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 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诗的前两句”
•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 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
• 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
• 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
•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
• 羁旅之愁
•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 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 的啼叫声人手。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 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 思乡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 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
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夜的寂静,表现了诗 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情怀。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
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 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 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
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 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 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小试牛刀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 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 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小试牛刀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杜 • 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
年 • 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 • 《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

2.表达的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及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 山早行》等。
2
按题材来分类:可分为 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 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 爱情闺怨诗。
• 1、常见意象
•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 • 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
• 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
• 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
• 来格外凄恻动人。
教材链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找诗歌的标志 2、体悟诗歌感情 3、分析诗歌技巧
“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 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 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
• 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
• 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 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 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 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 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 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