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灌溉模式的选择及设计(讲)

合集下载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开展工程灌溉设计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个地区,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由于地处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无法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进行工程灌溉设计,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灌溉系统设计1.水源选择考虑到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故应选用经济性较好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灌溉用水。

通过勘测,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丰富,水质较好,因此决定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

2.灌溉方式考虑到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干燥,应选用滴灌和喷灌方式进行灌溉。

滴灌和喷灌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并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灌溉工程规划农田灌溉工程应依据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势和农田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灌溉管网和灌溉设施,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农田。

同时,应考虑到农田面积较大,可以采用分区控制的方式进行灌溉,使水分更加均匀地覆盖整个农田。

4.土壤改良针对地区干燥、土壤贫瘠的特点,可以在灌溉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元素和肥料,为土壤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四、灌溉系统设备选型在遴选灌溉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稳定性、节水性和耐用性等因素,尤其要考虑设备在干燥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需要选用高效节水的滴灌和喷灌设备,以确保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的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灌溉系统管理灌溉系统的管理可以采用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的方式。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灌溉水位和土壤湿度情况,从而精确控制灌溉量和频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

智能浇灌系统的策划书3篇

智能浇灌系统的策划书3篇

智能浇灌系统的策划书3篇篇一智能浇灌系统的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自己的花园和草坪。

然而,传统的浇灌方式往往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均匀的水分供应。

因此,设计一款智能浇灌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化的浇灌系统,实现对花园或草坪的自动、精准浇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

三、项目内容1. 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和降雨量。

根据花园或草坪的布局,设计灌溉管网,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喷头等。

选用水泵、阀门、电源等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搭建硬件平台,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连接起来。

2. 软件设计开发智能浇灌系统的控制软件,实现对灌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编写数据处理算法,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最佳的浇灌时间和水量。

设计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记录灌溉历史数据,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网络连接考虑将系统与互联网连接,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和控制灌溉系统。

设计安全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

4. 系统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场景下进行实地测试,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第 1-2 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制定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2. 硬件开发与测试(第 3-4 月):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元器件,进行电路板设计和制作。

完成硬件设备的组装和调试,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3. 软件编程与调试(第 5-6 月):根据硬件接口和功能需求,编写系统软件程序。

进行软件集成和联调,优化算法和界面设计。

4. 系统集成与测试(第 7-8 月):将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搭建测试环境。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 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若科学用水,严格控制灌 水定额并采用先进的节 水灌溉技术,使得灌溉 造成的深层渗漏损失减 至为零,即D=0,则I 即为净灌水定额In。 对降雨量,仅考虑对作物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Pe,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Pe+In+G=ET +ΔSw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4)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 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 至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 作物利用的水量,其大 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 作物需水强度、计划湿 润土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可达到耗水量的 20%。
h1时段初田面水深; m时段内灌溉; E时段内蒸发量;
c
p时段内降雨; c时段内排水; h2时段末田面水深
s
河南农业大学
(2)参数确定
表中水层为:适宜水层下限(hmin);适宜水层上限 (hmax);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HP)
河南农业大学
(3)平衡推算
h1+P+m-C-E=h2

滴灌设计实施方案

滴灌设计实施方案

滴灌设计实施方案
其次,在确定了滴灌系统的设计方案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滴灌设备和管道,进行系统的布置和安装。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装的准确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滴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滴灌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对系统的灌溉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

最后,滴灌系统的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节能环保的因素。

在选择滴灌设备和管道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能耗和材料的环保性,以及系统的节水效果。

同时,在系统的运行管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系统的能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滴灌设计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实施、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植物的灌溉需求,同时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实施管理,滴灌系统能够为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基于plc的自动浇灌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自动浇灌系统设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题目基于PLC的自动浇灌系统设计系名称电气工程系专业及班级机电S2012-1班学生姓名学号44指导教师摘要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之中。

传统的浇灌方式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能适时适量的浇灌,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极不协调。

传统浇灌设备大多采用继电器控制,调试与维护苦难,灵敏度不够高,不能实现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控制浇灌。

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提高可靠性、增加灵活性和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运行等优点,并且在系统硬件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更改软件设置来适用多种运行方式的需要、是传统继电器控制的理想替代品。

本课题以PLC为核心,外围由温度、湿度传感器及必要输入输出设备电路、水泵等组成。

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获取外界环境参数,经过一定的逻辑运算后控制水泵的启动或者停止来进行自动的浇灌。

为防止水泵过于频繁的启停,应在控制逻辑决策时加入一定的简单控制策略。

本系统能够在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

该系统能够提高灌溉效率,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同时,能减轻浇灌人员的劳动负担,将科学的浇灌经验固化在控制器中,降低了对种植经验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PLC,温度、湿度传感器,水泵。

目录第1章绪论 (5)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5)1.2 课题研究现状 (5)1.2.1 国外研究现状 (5)1.2.2 国内发展现状 (6)1.3 目的和意义 (6)1.3.1 研究目的 (6)1.3.2 研究意义 (7)第2章系统器件选择设计 (8)2.1 PLC的选型 (8)2.1.1PLC机型的选择 (8)2.1.2PLC容量的选择 (8)2.2电动机启动方式 (9)2.2.1电动机启动方式的选择 (9)2.1.2电动机电气控制电路 (10)2.2.3电动机的PLC控制程序编写 (10)2.3温度、湿度传感器的选型 (11)2.3.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11)2.3.2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13)2.4模块的选择 (15)2.4.1模块的认识 (15)2.4.2 EM235配置 (17)2.5系统所需电源的选择 (18)第3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19)3.1常用PLC程序的设计方法 (19)3.2温度监控程序的设计 (19)3.3湿度监控程序设计 (22)结论 (26)参考文献 (27)基于PLC的自动浇灌系统设计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水浪费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农业高效灌溉技术手册

农业高效灌溉技术手册

农业高效灌溉技术手册第1章绪论 (3)1.1 灌溉技术概述 (3)1.2 农业高效灌溉的意义与现状 (4)第2章灌溉水源与水质 (4)2.1 灌溉水源的类型与特点 (4)2.2 水质评价与处理技术 (5)2.3 灌溉水源合理利用策略 (5)第3章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5)3.1 灌溉制度的确定 (5)3.1.1 分析气候条件 (5)3.1.2 研究土壤特性 (5)3.1.3 了解作物水分需求 (6)3.1.4 制定灌溉制度 (6)3.2 常见灌溉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6)3.2.1 地面灌溉 (6)3.2.2 喷灌 (6)3.2.3 微灌 (6)3.2.4 滴灌 (6)3.3 灌溉技术的选择与优化 (6)3.3.1 地块特点 (6)3.3.2 作物类型 (6)3.3.3 水资源状况 (6)3.3.4 经济条件 (7)3.3.5 技术管理水平 (7)第4章灌溉系统设计 (7)4.1 灌溉系统类型及组成 (7)4.1.1 地表水灌溉系统 (7)4.1.2 地下水灌溉系统 (7)4.1.3 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7)4.1.4 喷灌系统 (7)4.1.5 微灌系统 (7)4.2 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7)4.2.1 设计原则 (7)4.2.2 设计步骤 (8)4.3 灌溉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8)4.3.1 灌溉设计保证率 (8)4.3.2 灌溉水量 (8)4.3.3 灌溉水利用系数 (8)4.3.4 输水管道设计参数 (8)4.3.5 喷灌和微灌设备参数 (8)4.3.6 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8)第5章灌溉设备与材料 (9)5.1 灌溉设备选型原则 (9)5.1.1 适应性原则: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性质、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

(9)5.1.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灌溉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投资回报期短的设备。

(9)5.1.3 可靠性原则:选择功能稳定、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设备。

(9)5.1.4 安全性原则: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人员、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滴灌工程设计规范

滴灌工程设计规范

滴灌工程设计规范 篇一:滴灌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1)节水工程管网建设 地下塑料管道采用直径140mm的聚丙烯(pp)管材,壁厚,工作压力,每根长度为6-10米。

项目区平均每亩地铺设塑料管米以上。

立水杠采用钢管套接塑料管方式。

钢管直径5吋,壁厚,长度不低于1米,下端两侧各焊接1个15cm长的横担,以强化稳定作用。

然后用同径(厚)聚丙烯管套接在立钢管和地下塑料三通上,长度不足部分用套接塑料管找齐。

立水杠长度米。

立水杠每间隔50米埋设一根。

立水杠钢管刷两遍防锈底漆。

将立水杠安装在池埂上,给水栓上面平行。

地下三通等地埋管件采用与立水杠同径、壁厚4mm的聚丙烯(pp)塑料材质。

每侧套管插接长度20厘米。

给水栓采用同径(厚)铸钢材料的防盗型双向栓,每侧套管部分长度10厘米,一个螺栓堵头。

将给水栓直接焊接在立水杠上,使出水方向与三通平行,并刷上天蓝色防锈漆。

给谁栓要高出地面30cm,且井房附近10米以内安一个带给水栓的立水杠。

在地面立钢管上与给水栓横管下方15公分垂直焊接一个直径75mm的旁通,有拧盖,以便接微灌街头。

井、泵和塑料管连接不下卧,用“倒U型”钢管,一头接井泵,另一头扎入地下与塑料管相连接,纯钢管长度米。

钢管上方弯头上安装吋排气阀。

开挖管道沟宽度米,深度米。

井管道施工安装完试水后回填,首先人工回填松散土米,再用机械回填至高出地面30厘米。

(2)打井与配套建设 下井管采用水泥井管,每节管内径为30cm、外径为40cm、壁厚5cm、长度为100cm。

钻打深度平均80米。

每米深度用河砂不低于立方米。

打完井要洗井。

提水动力机采用带有防水电线的两级提水潜水泵。

型号为QJ80-33型,扬程33米,流量80t/h,电机为11kwh。

吸水泵管采用每节3米长的φ110铁管。

(3)井房建设 井房外型:砖墙与彩钢板“人字架”屋顶组合的欧式结构,彩钢板采取全包式安装的地面井房,彩钢板上下长度255厘米,向下突出墙面20厘米。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ppt课件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ppt课件

2、田间工程
农渠以下的毛渠、灌水 沟、畦,分水口及量 水设施等均属田间工 程,主要发挥调节农 田水分状况的作用。
排水系统、田间道路、 土地平整等也是田间 工程。
3、灌溉渠系建筑物
分水闸:在上下级渠道之 间,控制和调节向下 级渠道配水。
节制闸:建在渠道上,用 于抬高上游水位作用。
泄水闸:在重要渠段上游 设置泄水闸,与节制闸 配合使用,排出多余水 量。
一、地表水取水方式
(一) 无坝引水
应用条件: 河流流量、水位均满足灌区取
水要求;即:
Q1≤30%Q0; H1<H0
Q1、H1分别为渠首取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Q0、H0分别为河流流量和水位。
组成: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
导流堤
进水闸
冲沙闸
(二) 有坝(低坝)引水
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闸、冲沙闸 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桥梁:渠道与道路交叉,水 面低于道路,流量较大时 采用桥梁交叉。
有压力管道
无压力管道
量水建筑物 巴谢尔槽:
量水堰:
二、灌溉渠道规划布置原则
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及原有设施,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自流灌溉 (2)由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区划紧密结合,适当照顾行
政区划:可将灌区划分若干分区,并分区规划;与公路、 机耕道、林带等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3)与灌区排水沟布置结合,统一布局:灌排分开,各 成系统,互不干扰;渠系布置不切断排水出路,尽量不 打乱原有天然排水系统,平原区渠道布置往往要服从排 水沟的布置。 (4)尽量使总的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为此,要对骨 干渠道和规模较大的渠系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 从中选优。
率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受轮灌区面积限制,一般每条水带都安装一个开关, 可以根据系统提供压力的大小在现场增加或减少水带 的条数,操作非常方便。在生产中,当采用膜下喷水 带时则相当于滴灌,目前这种膜下水带的灌溉模式在 大棚蔬菜、大田西瓜、草莓、哈密瓜等作物上应用相 当普及。在铺喷水带时将出水口朝下,变成类似滴灌 湿润作物,这种灌溉形式不仅具有喷水带灌溉本身的 主要优点,同时也具有滴灌的优点,如灌水均匀,不 伤害作物,并保持良好的土壤性状等。
喷水带知识介绍
喷水带灌溉系统的田间布置模式
作物 内 容 每带覆盖的行数 小麦 带间距(米) 带长度(米) 首年投入(元/亩) 带覆盖的行数 玉米 带间距(M) 带长度(M) 基本数据 18~20行 2.2~2.4 50 350 4-6行 2.2~2.4 50
带直径:32mm。流量:80L/M/H
小麦田应用喷水带
喷水带的常见规格
喷水带介绍
• 喷水带也称为水带或微喷带,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 种灌溉设备。其原理是在末级管道上直接开0.5~1mm的 微孔出水,在一定的压力下(3~10米水压),水从孔口 喷出,高度几十厘米至一米。 • 喷水带规格有φ25、φ32、φ40、φ50四种,单位长度流量 为每米50~150L/H。喷水带简单、方便、实用。只要将喷 水带按一定的距离铺设到田间就可以直接灌水,收放和 保养方便。对灌溉水的要求显著低于滴灌,抗堵塞能力 强,一般只需做简单过滤即可使用。工作压力低,能耗 少。
大型喷灌机可用于 玉米小麦马铃薯牧草等
微喷灌适用于树型较大的果树、温室育苗、温室 花卉等不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密植型作物
滴灌适合果树如柑橘、苹果、荔枝、龙眼、梨、桃、 葡萄、猕猴桃、香蕉、西瓜等;蔬菜如番茄、辣椒、 各种瓜类、袋栽盆栽的各种蔬菜;袋植、盆植、畦 植的各种花卉。大田畦植的作物如玉米、棉花、草 莓等。是设施灌溉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式。
滴灌管
春玉米膜下滴灌
甜玉米滴灌
喷水带适合起垄覆膜栽培 的各种作物,相当于滴灌
小麦玉米适宜灌溉方式的选择
选择依据:
浅根密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适合用 喷灌和喷水带。小麦属于浅根密植的 作物,可以用喷水带及喷灌。玉米起 垄种植,如单独种可以用滴灌。但与 小麦连作时可以用喷水模式的选择
张承林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
喷灌的适用范围 喷灌主要用于密植浅根系作物,如小麦、玉 米、大豆、花生、油菜、烟草、叶菜类蔬菜、 块根类蔬菜、菠萝、草坪、牧场等。 不适合疏植深根系作物,如木本果树、林木、 果菜类、易受雨滴伤害的花卉等。
缺点:投资大,受风影响 ,与耕作机械有冲突
不同管径的输水管的流量
在经济流速情况下(1.0-1.5m/s), 不同管径的 PVC管的流量大致为: φ32 3-4m3/h φ40 5-7m3/h φ50 7-11m3/h φ63 11-16m3/h φ75 16-25m3/h φ90 25-35m3/h φ110 35-50m3/h φ160 55-85 m3/h
如一次开10条50米长的水带,需用110毫米的输 水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