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_砂和砂石换填工程_技术标准

地基处理_砂和砂石换填工程_技术标准
地基处理(砂和砂石换填工程)技术标准
1 适用范围 2 编制依据 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3《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7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 版 3 主要材料、品种、规格与型号 3.1 砂: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 加粒径 20~50mm 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5%,含泥量应小于 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 3%。 砂石: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 50mm 以下, 其含量应在 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 5%。 4 砂及砂石垫层构造要求及工艺流程 4.1 垫层的构造既要求 4.1.1 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厚度 z 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 自重压力(标准值)与附加压力(设计值)之和大于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 基承载力标准值(图 1),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b'≥b+2ztgθ(2) 式中 b'——垫层底面宽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 3 采用;当 z/b<0.25 时,仍按表中 z/b=0.25 取值。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 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经 验的要求放坡。大面积整片垫层的底面宽度,常按自然倾斜角控制(图 2)适当 加宽。
图 2 砂或砂石垫层 (a)柱基础垫层;(b)设备基础垫层 1-柱基础;2-砂或砂石垫层;3-回填土;4-设备基础 α-砂或砂石垫层自然倾斜角(休止角);b-基础宽度
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 4 选用,并验算下 卧层的承载力。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5.1 基本规定5.1.1在垫层工程施工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参照本施工技术标准。

5.1.2垫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5.1.3垫层工程所采用拌合料的配合比或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5.1.4垫层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垫层工程的施工。

5.1.5垫层的铺设,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

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5.1.6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的规定执行。

5.1.7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垫层;(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5.1.8垫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5.1.9垫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处理。

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主编部门:江苏省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 6 月 1 日目次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层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基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灰土垫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工艺标准6.1 基本规定6.1.1在垫层工程施工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参照本施工工艺标准。

6.1.2垫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6.1.3垫层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垫层工程的施工。

6.1.4垫层的铺设,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

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6.1.5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的规定执行。

6.1.6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垫层;(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6.1.7垫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6.1.8垫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处理。

6.1.9垫层工程完工前、后、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地面与楼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

地面与楼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

地面与楼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本章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采用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工程。

2.1 材料要求2.1.1 砂;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

2.1.2 砂石:应采用天然级配材料,用强度均匀、未风化的砂石,粒径一般为5~40mm,其中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易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3%。

2.1.3砂和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2.2 主要机具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机动翻斗车、蛙式打夯机、人力夯、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靠尺、铁锹、铁耙、喷水用胶皮管、小线、钢尺、楔形尺、级配筛、振捣器等。

2.3 作业条件2.3.1 施工前,对砂和砂石进行材料进场检验,检查原材的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3.2 当地下水位高于垫层底面标高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和降水措施进行降水,达到垫层以下无积水。

2.3.3 与垫层有关的电气管线、设备管线及埋件等已经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并已办理各种验收手续。

2.3.4根据设计要求,已经进行了必要的压实试验,已选定的砂或砂石料,确定了铺设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

2.3.5 已经放好控制地面、标高水平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准。

2.3.6按照有关规定对操作者进行施工交底。

2.4 操作工艺2.4.1 工艺流程:2.4.2铺设砂或砂石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2.4.3砂石垫层的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m,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 的细砂石填补。

2.4.4铺完一段,压实前应洒水使表面保持湿润。

小面积房间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其轮距搭接不少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且碾压不少于四遍,夯实后的砂石垫层表面应平整密实且无松动石子。

0301010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检验批

0301010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检验批

填写说明
一、填写依据
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
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检验批。

三、GB50209-2010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4.4.3 砂和砂石不应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一般项目
4.4.5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4.6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1.7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

砂或砂垫层施工技术

砂或砂垫层施工技术

2-2 砂或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持力层比较软弱的地基加固。

1、材料要求:1.1垫层材料使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砂的含泥量控制不超过5%,含淤泥不超过5%。

1.2当采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和粒径20-50mm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

采用自然级配的砂砾中的混合物,粒径应在50mm以下。

其含量不应大于50%,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物,含泥量不应超过5%,如作排水垫层含泥量应不超过3%。

2、主要机具设备:2.1机具一般采用平板振捣器,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HZ-50型),蛙式打夯机、立式震动夯(冲击能力),人工制作夯,压路机(8-10吨)等。

3、作业条件在验槽合格后;施工前,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等清除干净;底层地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状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米,且注意充分捣实;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入土层,防止被溅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

当地下水位交底火灾饱和的软入低级上铺设点层时,应加强及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垫层泡水引起滑坡,包之基坑边坡稳定,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垫层铺设完毕,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行人在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4、施工操作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槽(坑)清理基槽(坑)定位放线基槽(坑)砂或砂石分层铺设基槽(坑)夯实、碾压施工准备施工前准备符合设计要求的砂或砂石;施工前准备所要施工机械,并试运转良好。

基槽(坑)清理清理基槽(坑)内浮土、淤泥;在基槽(坑)周围挖排水沟和排水井。

基槽(坑)定位放线基槽(坑)清理干净后,用经纬仪定出砂或砂石所铺设的范围;用水准仪设5米×5米网格标桩控制铺设高度。

分层铺设分层铺设厚度一般为200-250mm;砂或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见表1:砂或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表1基(槽)坑分层碾压基槽(坑)分层铺设后,用振捣器往返振捣密实为易(往返振捣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度合格为准);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三分之一,以防振动面积不搭接; 防止漏振、漏压。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一、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砂垫层或砂石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2)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颗粒级配应良好;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3)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二)材料要求(1)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2)级配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物,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3)在缺少中砂、粗砂的地区,可以用细砂代替,但宜同时掺人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主要机具设备(1)根据砂石和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蛙式打夯机、柴油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等;工程量较大时,大型机械有: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及翻斗车等。

(四)作业条件(1)填砂石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施工前应采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

二、施工工艺(一)工艺流程检验砂石料→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分层铺砂石→洒水→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二)操作工艺(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砂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级配是否符合要求;(3)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地面工程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技术规范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
3.0.22条的规定检查。

条文说明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 、本条规定了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最小厚度的限值,以便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相一致。

2 、本条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Ⅰ主控项目
3 、本条规定了垫层的材料要求和检验方法、检查数量。

4、本条规定应检查垫层的干密度,可采取环刀法测定干密度或采用小型锤击贯入度测定,并提出了检验方法、检查数量。

Ⅱ一般项目
5 、本条提出应检查垫层表面的质量情况和检验方法、检查数量。

6、本条提出了垫层表面质量的允许偏差值和检验方法、检查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