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字词及〈春〉《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

合集下载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 ,高兴起来了, B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为文中横线处补写原句: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描写了一幅□□ 图,第②段描写了一幅□□图。

3、第①段中闹字用得好,选出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着,显示出春天的热闹。

B、突出蜜蜂之多,群蜂之乐,衬托花开之艳。

C、突出蜜蜂之多,衬托花朵繁茂。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虫数量多、阵容大。

4、第①段文字抓住了□□□、□□□、□□□这三个特征描写,是按照从□□→□□→□□的顺序来写的。

5、第②段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____时代的__________的《绝句》一诗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1、A处应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B处应为: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D3、春花春风4、花儿多花儿艳花味甜,树上→花下→地上5、南宋志南和尚《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乐游原【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曲江春望【唐】唐彦谦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汉苑花。

【注】①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

抒情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抒情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1、生命中的碧伞红灯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

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个情景。

而那一日,侍奉左右的丫鬟撑碧伞,执红灯,在细雨的暮霭中,款步走过小桥。

就是这一碧伞,一红灯,使整幅画面意境顿生,平添了无限情趣。

②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逃避不了,就想着为它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

我们改变不了生活的境遇,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

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碧伞红灯,它可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到富有趣味的闲适,在枯燥的内心中安享盎然蓬勃的恬淡。

③2005年“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邰丽华,两岁的时候就双耳失聪。

舞蹈,是她与世界沟通和对话的桥梁。

在人生的舞台上,她用自己的双臂诠释着生命的蓬勃,勾勒出人性的高洁。

她说,假如上帝给她三天听力,她将仔细聆听伴随她这么多年的舞曲和父母关爱的声音。

这个世界上,只有时时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

④一片云彩随风飘了过来,在大地上投射下一块阴影。

一位在田间干活儿的老农,备感清爽。

他说,多好的一片云彩,如果总待在天上该多好啊。

在池塘里玩耍的一群孩子,却感觉到一阵的阴冷。

他们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想,云彩啊,你什么时候才会走呢?⑤又一阵风来,云彩散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老农的舒适以及孩子们的苦闷。

⑥同样,时间的风一吹,什么也都会散去的。

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不尽的痛苦,有的只是永恒的精神和创造。

⑦有些东西是挽留不住的。

这正如落在春天的雪。

初看那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遮蔽得漫天都是。

可一落到地上,很快就春色三分,一分泥土,一分流水,一分烟女了。

⑧财富留不住,千金终有散去的时候;容颜留不住,美人终有迟暮的时候。

不要把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留不住的东西上,那可能会让你的人生颗粒无收。

⑨然而,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留得住,你给人传诵的口碑可以留得住,你给人留下的温暖可以留得住。

【2019最新】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试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9最新】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试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试题及答案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

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

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这些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

我在这里收集整理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胡同我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刚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这些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

我在这里收集整理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胡同我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刚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曲曲的、瓦棱上长着青草的胡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

上海的弄堂,我觉得最欠妥的就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断了与泥土的联系。

北京的胡同却不是这样。

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树。

我有一阵子几乎每天经过西城的笔管胡同和新文化街,每次从那几棵伞盖般的古槐荫庇下走过,心中就不免涌起一种恬适的感觉。

逢到夏季开一树的白花,土地上落满了纤巧的花瓣。

浓郁的清香,飘荡在卖菜的小推车上,飘荡在跳橡皮筋的小妞、依杖而立的白发长者的身上,给人一种说不尽的宁静与惬意。

小小的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似乎每一扇破旧的、刻着已无法辨认的对联的木门都是一部古老的历史,给人一种神秘感。

人们每每在门前摆一张小桌,或扯闲白儿,或对弈下棋,或二胡悠扬,或京剧清唱,自有一番人间的乐趣。

我有一次经过揽杆市,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的小屋主人的雅兴叫我吃惊。

门前青砖上放着几十盆花卉——月季、米兰、朱顶红,低矮的屋檐下一溜排开竟有六七只竹丝鸟笼,雕以花纹,曲线弯得那么有神韵的青铜鸟笼钩,仿佛音乐的滑音一般,给人一种和谐的美。

黄雀、画眉、红蓝靛颏吟唱其间,不知忧愁为何事。

我喜欢北京的胡同,因为它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一种爱。

灰墙,青瓦,默默的小石狮。

斑驳的古老的木门,一切似乎是那么平淡而无奇,然而你推开门一走进去,拐过影壁,你立时会被一种难以名状的、似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所包围。

"大哥,您来了,有日子没见啦。

"他们在房门外火炉上用被煤烟熏燎得漆黑的小壶烧水,冲上一杯碎末子茉莉花茶。

《老北京的小胡同》基础检测和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基础检测和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
检测
一、《老北京的小胡同》选自作者
二、《老北京的小胡同》生字
羊倌褡裢潮汕一阕
锔盆嗞啦发怵秫秸
三、《老北京的小胡同》按拼音写字
guān dālián shàn què
羊潮一
jūzīchùshú jie
盆啦发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解词
1、褡裢——
2、发怵——
3、屁股帘——
4、秫秸——去
答案: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
(一)选自《萧乾散文》作者萧乾
(二)、注音
guān dālián shàn què
羊倌褡裢潮汕一阕
jūzīchùshú jie
锔盆嗞啦发怵秫秸
(三)解词
1、褡裢——是中间开口、两端可装钱物的长口袋,搭在肩上,小的也可以系在腰间。

2、发怵——感到害怕。

3、屁股帘——课文中指形状像屁股帘的一种简易风筝。

4、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理解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理解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理解一、背景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老北京的小胡同是北京城独特的景观之一,代表着古老的北京风貌。

在这些狭窄的巷道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社交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北京的小胡同,带您逐一了解其特点、历史和魅力。

二、小胡同的定义和特点1.小胡同的定义:小胡同即窄巷,是古老城市中狭窄的巷子。

在北京,小胡同通常指的是胡同的一种形式,胡同是一组相互平行的巷道,由房屋和院落围合而成,而小胡同则是指胡同中宽度较窄的巷道。

2.小胡同的特点:–狭窄:小胡同的宽度通常在2米至5米之间,有的甚至更窄。

这种狭窄的巷道使得人们在行走时必须相互配合,增加了互动的机会。

–弯曲:小胡同蜿蜒曲折,错落有致,往往使人感觉迷路,增加了探险的趣味。

–建筑风格:小胡同旁边的房屋多为传统的四合院,具有北京独特的建筑风格。

红墙灰瓦、斗拱檐门、青石板路等元素构成了老北京的特色景观。

三、小胡同的历史1.起源:小胡同作为一种城市巷道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为了方便交通和组织居民,古代城市开始划分为一系列胡同和小胡同。

2.建设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胡同逐渐发展为老北京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北京的大小胡同不断增加,形成了独特的胡同街区。

胡同中兴建的四合院逐渐丰富了北京城市的建筑风貌。

3.变迁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小胡同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

然而,鉴于小胡同对于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政府开始加强对小胡同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通过保护与改造,一些小胡同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了旅游景点。

四、小胡同的魅力1.厚重的历史氛围:小胡同作为古老城市的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狭窄的巷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2.独特的社交文化:小胡同是北京人民生活的场所之一,人们在这里生活、交流和互动。

在小胡同里,我们可以看到邻里间的小聚会、街坊之间的打招呼,感受到北京独特的社交文化。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老北京胡同名称①〔传承继承〕着历史的文脉。

过去,老北京“庙宇甲天下”,各种各样的寺、庙、阁等,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于是便有了【甲】、法源寺街等。

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以官衙官爵命名的胡同是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比如定阜街原名定府大街,得名即缘于明代街中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

而【乙】、双槐树胡同,那么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花草树木命名的,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

还有如【丙】、北月芽胡同是以井或胡同外形命名的,真是既形象又生动。

在数百每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受着各式各样的变迁。

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

东城区有条胡同叫礼士胡同,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

直至清末宣统年间,这儿废除了牲口市场,人们才奇妙的依谐音改称之“礼士胡同”。

“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优雅的名称,这就是胡同名称的雅化。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②〔镌刻雕琢〕着时代的烙印。

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缺憾。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爱护建设的力度,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爱护。

【材料二】长安街成长记1953年,长安街“诞生”,从东单至西单,共长3.8公里,始有“十里长街”之称。

后来东西延至建国门、复兴门,与二环路“接轨”,全长6.7公里。

之后,继续延长至大北窑和公主坟,与三环路“接轨”。

2000年开始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进行整体政治,宽度加宽,除全线翻修路面外,路面的材质也发生了改变。

全长延至47公里,已经接近百里,出了东西五环路。

如今,长安街不仅要直出东西六环路,长长..到55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长街”。

同时还将完善长安街沿线景观,市民站在街边能看到的`全部市政设施,都将按统一方案进行设计、改造、更换,连井盖图都出自故宫。

16、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为【甲】【乙】【丙】处选择恰当的胡同名称。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精选多篇)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精选多篇)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学习知识无论怎样学都学不到尽头,但我们不能以学无尽头为由而放弃了学习。

我们要先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再多多开阔视野。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北京的小胡同(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册1单元字词一、《春》1、注音: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 )、应和.(h a)、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鸟巢.(cháo)。

2、解词:①朗润:明朗,润泽。

②舒活:舒展,活动。

③抖擞:变得精神旺盛或生动活泼。

④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俏丽,引人注目。

⑤应和:用声音、动作相互呼应。

⑥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⑦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⑧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⑨黄晕:昏黄不明亮。

⑩”一年之计在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3、作者:本文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系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三、《春风》1、注音:褒.贬(bāo)、飘拂.(fú)、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乍.暖(zhà)、靸.鞋(sǎ)、莽莽..(mó)( gu)。

..(mǎng)、蘑菇2、作者:林斤澜,生于1923年,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

二、《听潮》1、正音正字:窗棂.(líng)、云汀.(tīng)、眼睑.(jiǎn)、芳醇.(chún)、汩汩..(gǔ)、罅.隙(xià)、嗥.叫(háo)、深黯.(àn)、琼.台(qióng)、慵.懒(yōng)。

2、解词:深黯:黑暗。

慵懒:懒。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罅隙:裂缝。

暮烟:黄昏时的炊烟。

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危楼:很高的楼。

酣梦:甜蜜的梦。

壁垒:一种防御建筑物。

(或某种起障碍物作用的无形的东西。

)3、作者:鲁彦(1901——1944),即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有《鲁彦全集》,节选自《驴子和骡子》。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1、作者:萧乾(1911——2001),蒙古族,北京人。

作品有长篇小说《梦之谷》,短篇小说《篱下集》、《创作四试》等,散文特写小品集《落日》、《小树叶》等。

2、生字注音:褡.(dā)裢.(lián)坑、一阕.(qu a)、锔.(jū)盆、发怵.(chù)、萦.(yíng)绕、饽饽..(há)(má)、..(bō)、潮汕.(shàn)、蛤蟆秫秸..(shú)(ji e)、弄堂(lòng).3、解词:发怵:感到害怕。

阕:曲终。

这里指一曲为一阕。

14册1单元阅读试题一、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一)“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酝酿”原意是造酒,本文中指。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

2、这段文字突出表现春风和的特点。

3、春风本身是无形无色的,它的特点是很难从视觉角度来写,因此作者还从、、等方面来描写春风。

4、“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

它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这首绝句的顺序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B、沾衣欲湿杏花雨C、古木阴中系短篷D、杖藜扶我过桥东(二)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浅析文中加点字“钻”运用得准确的原因:2、句中画线句子的顺序排列得好,其原因是:3、选择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蜜蜂多而繁忙飞舞的词语,将字母填写在横线处:A、飞B、叫C、闹D、唱(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6.选文从、、春雨三个方面描绘了春天。

(2分)17.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每个1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18.选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两句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说说它们的妙处。

(3分)19.选文第三段描绘出春雨哪些特点?(3分)二、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完成第15—19题。

(15分)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

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

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

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

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

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

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

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

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

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

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

它叫起来可优雅啦。

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

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

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

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

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

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

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

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

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

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

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

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5.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