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历史《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1. 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虎门销烟的过程和结果。
3. 能够简单描述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
2. 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分析。
2. 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教师备课资料。
3. 教学素材:有关虎门销烟的文献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事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虎门销烟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讲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重点介绍林则徐的主持下,中国政府为了禁绝鸦片贸易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2. 分析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虎门销烟的意义和影响。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虎门销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虎门销烟事件的相关知识和意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在下节课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见解。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虎门销烟》教学实录1《虎门销烟》教学深思这堂课的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颇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
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未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
最后我决定重心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
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
显得过渡不自然。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整体。
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当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
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
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
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未有回答出来的。
每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
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
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
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好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
要做到因材施评。
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百般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的。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虎门销烟事件。
(2)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2)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2. 虎门销烟的过程(1)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决心(2)虎门销烟的实施及成果3. 虎门销烟的意义(1)打击鸦片贸易,捍卫国家主权(2)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2. 辅助材料: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史料、视频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史料分析(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2)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2)强调虎门销烟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与虎门销烟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六、教学拓展1. 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对后世的反响和启示。
2. 虎门销烟与民族精神(1)探讨虎门销烟事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虎门销烟》教案 第二课时

虎门销烟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理解虎门销烟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掌握虎门销烟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解19世纪末的中国,地理位置及种种原因,带领学生了解这期间中国的局势和影响,引出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 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及影响针对虎门事件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讨。
3. 虎门销烟的词汇介绍虎门销烟中涉及的词语,如大清国、销烟、霸权、海关、赔款等,让学生熟悉相关词汇。
4. 学生讨论在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讲解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对外影响和现实意义,开展小组讨论并展开思辨。
5. 总结回顾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问等方式,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以确保学生对于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四、教学难点•对于虎门销烟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讲授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组成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主动参与和表述。
•小组讨论的表现。
七、课程扩展•带领学生实地探访虎门销烟相关地域,了解更多关于虎门销烟事件的知名及现实意义。
八、参考资料•《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1900年反洋救亡运动承接与昱帝传奇》。
8虎门销烟(附教案)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 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 分外壮丽 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 水泄不通 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搭起的礼台 彩旗林立 身着 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 朝服 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 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 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 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 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一声令下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 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 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 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 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 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我 站 在 林 则 徐 塑 像 前
„„
中国人民是不 可欺侮的!
(附教案)
8 、虎门销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绿线内的 7 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 内容,认识 虎门销烟的 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 爱祖国、 御外侮的精 神和拒绝 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三、教学难点: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四、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 值得纪念 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 △ 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 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 是不可欺侮的!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一qi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板书:百姓外国商人开心喜悦狼狈不堪大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侵略者威风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
(出示画面)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②销烟时的情景:③围观群众的表现:④销烟的数量:3、指导朗读。
四、总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理解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介绍;2.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3.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详细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
包括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背景、事件的具体过程等。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虎门销烟事件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整合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深入分析。
步骤四:扩展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并通过案例、文献等扩展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步骤五:综合评价•布置综合评价任务,包括写作、发言、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
五、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的活跃程度;•学生综合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六、教学延伸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堂讲解的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此事件的相关内容,并展开写作或研究项目,以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介绍鸦片和鸦片战争背景,介绍林则徐。
2、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段意。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点拨较难的字。
三、学生试学
(看看、做做)
课前预习任务:
1、你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吗?你听说过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吗?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泄不通 欺侮 销毁 虎门寨”的意思。
(三)第5自然段
结果如何?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二、进一步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再读1、6自然段,你想说点什么?
抓住课文重点小结: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吸“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
一、精读课文。
(一)第3自然段
1、哪个段落直接描写了“销烟”的过程?朗读。
2、用“先……再……然后”这些词语,把销烟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3、“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们的眼前一样。
4、读一读,看看头脑里有没有清晰形象的“销烟”图。
5、说说你头脑里的“销烟”图是怎样的?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伟大壮举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
意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教后反思
课题
8、虎门销烟
课型
阅读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2、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3、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课时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有关鸦片和鸦片战争的资料,教师制作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认识多音字“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分外(fēn fèn) 应邀(yīnɡyìnɡ)
身着(zhuó zhe zháo)朝服(zhāo cháo)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难闻的( ) 伟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沉重地( )
嚣张的( ) 宽阔的( ) 迅速地( )
三、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七、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摘抄课文中形容人多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形容人多的,请写下来。
六、当堂训练
按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林则徐一声令下,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下盐巴,再把缴来的鸦片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这段话中工人们销毁鸦片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学习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自主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观看《鸦片战争》影片。
教学环节
环节内容
二备修改
一、揭示课题
1、谈谈对电影《鸦片战争》的印象。板书课题。《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销”是生字,跟着写一写。读课题。
2、这里的“烟”是指什么(
大烟,鸦片)
3、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题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第二组:分外一担石灰收缴烟渣嚣张(“分”“担”的读音。)
第三组词语:壮丽闻讯应邀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脊梁咆哮健步一声令下伟大壮举(理解词语。)
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二)第2、4自然段
1、第2段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画出有关句子,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2、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场面壮观、隆重。
(1)人多,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2)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二、理清条理:
(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
提示:以时间独立成段的,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读好这一节。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3、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和鸦片的危害。
4、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课堂自学
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
四、课堂同学
(反馈、讨论)
一、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销毁历史虎门寨水泄不通赤着双脚盐巴欺侮林则徐短斤缺两(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说对词语的理解。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写生字。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然后交流要注意的字,板写,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五、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六、当堂训练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虎门销烟教案
课题
8、虎门销烟
课型
阅读
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3、小结。第3段是直接描写销烟的,第2段是写的什么(
写人的心情,侧面描写)
4、还有哪一段也是描写人心情的(第4段)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人们真是太激动了,太高兴了。从“激动地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看出来的。
读一读,体会一下人们的激动之情。朗读,读中体会。
用“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说。
6、“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仿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想一想要写的动作,写具体、形象,又有条理。
7、交流练笔情况。
过渡:再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写销烟过程的(课文的第二、四、五节。)
读一读,比较一下,在写法上和第三节有什么不同?
销毁的数量多
教后反思
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你还想说点什么呢(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都应该联合起来,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
五、课堂小结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伟大的名字——林则徐,记住这伟大的一天——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环节
环节内容
二备修改
一、揭示课题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2、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教师导学
1、指导学生了解销烟步骤,销烟经过。
2、指导学生按照“先再然后”仿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并进行点评。
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布置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彩旗( )( )、( )( )中外
水泄( )( )、( )千( )万
2、读课文,回答问题:
老百姓看到鸦片被销毁了,激动得跳啊,叫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人多
虎门销烟—伟大壮举隆重——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3、指导学生对比2、4、5和第3段,抓住“人多”“隆重”感受销烟的壮观、隆重。
4、联系生活,教育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进行品德教育。
三、学生试学
(看看、做做)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四、课堂同学
(反馈、讨论)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再读第六节。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2-5段)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