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亚欧大陆上的中国和英国)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1.材料和图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中国英国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迅速崛起具体表现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确立了先进的资本本主义制度外交闭关自守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中英贸易状况(正当贸易)贸易顺差(出超)贸易顺差(入超)4.教师过渡: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中英鸦片战争教案(精选4篇)

中英鸦片战争教案(精选4篇)中英鸦片战争篇1教学目的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关天培虎门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葛云飞定海牺牲;陈化成吴淞牺牲;19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二、学生应从思想上认识:1.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蓄谋己久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中国军民奋起抗英,显示出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清政府要妥协屈服,丧权辱国,进一步暴露出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培养学生揭示历史现象的实质和理解中国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设备1.抄写历史材料三则:《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摘录、《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摘录、中英《虎门条约》摘录2.历史地图:《鸦片战争形势图》3.投影片: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掠夺中国的手段?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导入新课〕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
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
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中英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第6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板书)(提问)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林则徐禁烟,英国想报复”,或“因为英国政府要保护鸦片走私”等。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鸦片战争》教案县优质课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在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为《南京条约》,因为《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定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
难点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每年从6月3日开始,我国就会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禁毒宣传月”活动,以宣传毒品危害,打击毒品犯罪等。
之所以选在这天,是因为它有一个不平凡的来历——虎门销烟运动。
导入新课。
虎门销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
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
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提问:二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多媒体出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及背景。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历史事件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成因的复杂性,掌握事件的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视频呈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15分钟)1. 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介绍英国对中国进行贸易的情况。
2. 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鸦片输华、中国贸易失衡、英国侵略行为等。
三、探讨鸦片战争的过程(20分钟)1. 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等。
2. 讨论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探究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和英国的侵略行为。
四、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5分钟)1. 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埠通商等。
2.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长远影响:带来社会变革、触动国家命脉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事件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启示和教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读后感。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也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角度思考,拓展视野,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__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__;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校名称:东关中学教师姓名;魏星《鸦片战争》教案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本课主要叙述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体字精选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上述过程。
它少而精,简而明,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
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理解一个“沦”字,沦者,淹没,沉沦、没落之意,中国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国强盗的炮火下受伤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开始下沉。
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仔细观察五处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
清政府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
“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随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国)仍保留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其腐朽统治。
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阴险和凶残的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形式上虽然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来干涉,紧闭的大门已被打开;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由一元趋向多元。
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教材叙述这一内容时,“逐步”一词要特别注意。
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的进程:开始──加深──完全沦陷。
(二)教学方法 1.师友互助,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1.“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为我校东关中学课题组学习山西即墨二十八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的新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七八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2.教学渗透点。
①学生分小组研读“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归纳成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②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致于受欺凌的认识。
③分小组讨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历史材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学会从内容中分析影.响。
(三)教学资源“课标”内容标准。
1.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
3.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
4. 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若干三、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展示鸦片的图片和吸食鸦片的人们图片,出示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疏,展示《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重点是要学生说出他的危害来。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友1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19回答]1[师友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
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
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
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
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
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
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友2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师友2补充]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二环节:师友互助交流展示问题一: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学友3展示]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
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师友3补充]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
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
[学友4补充]: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师友4补充]我认为还应该补充削弱军队战斗力这一点。
教师归纳: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展示得出以下结论:1.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2.腐蚀统治机构,官员腐败3.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4.削弱军队战斗力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投影显示]问题二: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学友5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阅读教材]……[师友5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问题三: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要求:以二人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交流展示)[学友6回答]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师友6补充]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
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
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