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学生能够理解虎门销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技能与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虎门销烟的原因和后果。

学生能够开展简单的历史调查研究,如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历史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对于现实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虎门销烟时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在虎门发生销烟事件?”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 知识讲解讲述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情况和政治局势。

详细介绍虎门销烟的过程,包括销毁鸦片的具体方法、参与人员及其角色。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案例分析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如鸦片贸易的减少、民众意识的觉醒等。

讨论销烟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潜在问题。

5. 课堂总结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主要历史意义,强调其对后世的启示。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虎门销烟的感想或分析报告,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选择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和林则徐的英勇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难点(1)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2)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现代禁毒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禁毒吗?”(2)引出今天的主题——虎门销烟。

2、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1)在清朝时期,英国等西方国家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2)解释鸦片是什么,以及它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危害。

(3)讲述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比如白银外流、人民身体虚弱、社会动荡等。

3、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1)介绍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强调他坚决禁烟的决心。

(2)详细描述虎门销烟的具体场景,如如何收缴鸦片、如何销毁鸦片等。

(3)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壮观。

4、分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1)让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坚强意志。

5、联系现实,进行禁毒教育(1)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为什么还要禁毒。

(2)强调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鼓励学生积极宣传禁毒知识,远离毒品。

6、总结(1)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讲虎门销烟的故事。

(2)画一幅关于虎门销烟或者禁毒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来讲述历史。

虎门销烟教案(勿删)

虎门销烟教案(勿删)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 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

4. 图片展示法: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虎门销烟吗?它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讲解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讲解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如林则徐的坚定决心、不畏强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对禁烟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后作业2. 调查家族中是否有参与禁烟运动的历史,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虎门销烟纪念馆,实地感受虎门销烟的历史氛围。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1. 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虎门销烟的过程和结果。

3. 能够简单描述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

2. 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分析。

2. 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教师备课资料。

3. 教学素材:有关虎门销烟的文献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事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虎门销烟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讲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重点介绍林则徐的主持下,中国政府为了禁绝鸦片贸易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2. 分析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虎门销烟的意义和影响。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虎门销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虎门销烟事件的相关知识和意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在下节课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见解。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学难点2.1体会林则徐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自主查阅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则徐英勇事迹的认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锻炼表达能力。

5.2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文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拓展作业2.1学生收集关于林则徐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分享。

2.2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对林则徐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课题名称《虎门销烟》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鸦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 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激情对话导入1.开门见山入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

【K12学习】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

【K12学习】虎门销烟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8篇

虎门销烟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由整理]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述。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样样你明白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必须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许多。

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超多走私鸦片赚取白银。

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

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潜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

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超多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好处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3篇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3篇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一、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执教人:北海国际学校李秀锦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师生问好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请同学开小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书后)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1893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

为什么“沸腾”了?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从哪些词语看出人们高兴?
4、说一说人们的表现。

5、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很壮观、隆重?
(2)谁来说说?
读后交流。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四、品读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销烟的经过。

1、一边读一边思考:分几步销烟的?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4、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6、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学生“我来试试”
五、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告诉大家你注意到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2、虎门销烟,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最后一段。

3、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

他们打着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林则徐收缴了他们的鸦片,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鸦片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鸦片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我们要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2、结束语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林则徐,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虎门销烟。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