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2.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

二、教学重难点1.鸦片战争起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鸦片战争起因及经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国情。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预习在课前通过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预习教学内容。

例如:- 鸦片战争的起因有哪些? - 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当时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样子?3.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围绕英国、中国、鸦片等关键词展开思考,探究鸦片战争的起因。

(2)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经过,让学生了解此次战争的全貌。

(3)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启迪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深入思考。

(4)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介绍当时中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4.课堂小结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并安排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的看法。

2.课后收集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资源1.教具:黑板、白板等。

2.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七、教学延伸通过课外阅读、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选题进行研究。

八、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讲解要点明确,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教材内容可适当增加拓展,、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部分:战争前的中英关系、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鸦片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2.历史资料: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书籍、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讨论:提前准备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教学设计6: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6: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讨论导致这一位置特点(位于东南沿海)的原因;若条件许可,可组织讨论这些地区的开放和今天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初一年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了解到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盛极一时,处于世界头号强国的行列,特别是在唐宋时期。

而我们也介绍到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康乾盛世,但是我们说它是相对于前代而言,那对于处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各国而言,中国已经是怎么样了?(落后于其它各国)特别是清朝又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政府统治腐败日益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统编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统编版】

科目历史年级八年级上册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讲授主备人审核人把关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根据中英两国社会的差异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并分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概括,理解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卑劣与血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内容及过程(含教学方法及手段)二次(三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中国梦”这个词语我们在街头小巷随处可见。

2012年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而这个“中国梦”却是随着另一场梦碎开始的。

古代中国曾经盛极一时,曾以“天朝上国”自居,但在1840年,英国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国人、打破了美梦,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的美梦是如何破碎的,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依据课本和材料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英——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产品,掠夺廉价原料。

中——危机四伏,贸易出超。

2、清前中英贸易情况—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什么办法?——鸦片贸易。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揭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清朝的兴衰、中华民族的起源等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努力奋斗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历史图片: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4.教学道具: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小道具,如鸦片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
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

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巩固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