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课题名称《虎门销烟》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鸦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 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激情对话导入1.开门见山入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

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是怎么销烟的?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二)交流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出示句子: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虎门销烟说课稿《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课时目标:学问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实力目标: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情感目标:造就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造就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打算:投影教学过程:一、干脆导入。

二、学习其次自然段1、范读其次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3、学生沟通,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喧闹、场面的隆重,风光的壮美。

4、小结段意:其次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1839年6月3日的虎门不寻常的场面,示意了重大的历史事务即将发生。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来读好其次自然段呢?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3、学生自读自划。

(1)(指读)(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忽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3)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4、请大家看看图画,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些民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做这些动作的呢?四、导读第四自然段1、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2、你能想象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呢?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丽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3、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

他们打着同等经商的旗号,把多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

林那么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说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板书)4、看录象。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1、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完林那么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宏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2、讲解并描述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3篇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3篇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一、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虎门销烟》教学实录1《虎门销烟》教学深思这堂课的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颇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

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未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

最后我决定重心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

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

显得过渡不自然。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整体。

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当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

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

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

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未有回答出来的。

每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

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

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

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好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

要做到因材施评。

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百般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的。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虎门销烟事件。

(2)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2)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2. 虎门销烟的过程(1)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决心(2)虎门销烟的实施及成果3. 虎门销烟的意义(1)打击鸦片贸易,捍卫国家主权(2)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2. 辅助材料: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史料、视频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史料分析(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2)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2)强调虎门销烟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与虎门销烟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六、教学拓展1. 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对后世的反响和启示。

2. 虎门销烟与民族精神(1)探讨虎门销烟事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一qi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板书:百姓外国商人开心喜悦狼狈不堪大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侵略者威风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

(出示画面)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②销烟时的情景:③围观群众的表现:④销烟的数量:3、指导朗读。

四、总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理解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介绍;2.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3.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详细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

包括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背景、事件的具体过程等。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虎门销烟事件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整合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深入分析。

步骤四:扩展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并通过案例、文献等扩展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步骤五:综合评价•布置综合评价任务,包括写作、发言、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

五、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的活跃程度;•学生综合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六、教学延伸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堂讲解的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此事件的相关内容,并展开写作或研究项目,以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

课文紧扣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语言简练、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

文本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已经进入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学习的四年级学生。

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他们崇拜英雄人物,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也喜欢与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场面的壮观、隆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感悟销烟场面的壮观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把“感受场面的壮观”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深入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时,我力图从“言”“意”两个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以“创设情境法”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热烈氛围;以“朗读理解法”突出“品味语言、感受气势”的教学重点;以“主问题引领法”简化教学头绪,引领航向;以“品读想象法”突破“体会销烟的伟大意义”的教学难点。

同时将感情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激情的朗读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销烟的理解和感悟。

学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下,以品读想象法学习课文;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品、写;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充分进行语文实践。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他是谁吗?(林则徐)在一百多年前,外国烟商大肆把鸦片运往中国,给中国带来无尽的灾害。

清政府惶恐不安,委派林则徐到虎门销
毁鸦片,救民于水火之中。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销烟事件,去感受它的伟大壮举。

(板书课题),咱们来读一读课题,这个事件中主要写的是什么?(销烟)那么销烟就要读得重一些,我们再来读!读了课题,你又有哪些疑问和新的思考?
归纳梳理:为什么要虎门销烟?(师板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选择适中的速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梳理:课文描绘了哪些时候的销烟场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时、后)
2、文中出现了几个词语很值得我们注意,咱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你来)出示词语:水泄不通、震惊中外、虎门销烟、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伟大壮举(小组内读)
3、引导字词:跟“销”相近的字还有哪些?能说一个词吗?
4、看来这些词都会读了,同学们再找找这些词分别描写了销烟的哪个场面?(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过渡:课文写了销烟前、时、后三个场面。

只要认认真真读书,总会把书读出味道来!咱们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读书的?先勾画出重点的句子,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写读后的感受、体会,这就叫批注。

(出示图片示范)下面请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场面展开探究学习。

出示合作要求:
(1)细读选择的自然段,勾画描写场面的词语、句子。

(2)这样的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向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1)销烟前的场面给你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汇报)
从哪儿看出来?出示句子: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①人多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水泄不通)
②形容人多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如: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熙熙攘攘……)
③除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来了哪些人?课件出示句子2:礼台下,一侧
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这些人为什么一大早就来呢?(人们怕错过了,很高兴。

)(板书:高兴)
④带着高兴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
听到这个消息,男人们高兴啊!”于是……(男生读)
听到这个消息,妇女们高兴啊!于是……(女生读)
听到这个消息,老人们更是高兴啊!于是……(全班读)
(2)销烟时的场面给你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汇报)
从哪儿看出来?出示句子1: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①当礼炮轰鸣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兴奋)
②销烟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指名说)
③过渡:这样的场面持续了几天呢?(出示句子: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时间长、数量多)
④销烟不仅持续了23天,还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咱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3)销烟后的场面给你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汇报)
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句子: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板书:跳叫欢呼)
②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激动)
③(引读)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
想到同胞们可以脱离毒害,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男生读)
想到亲人们可以免受痛苦,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女生读)
看到害人的鸦片化为渣土,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全班齐读)
④(回顾板书)看了销烟的人多、壮观、激动的场面后,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段)让我们自豪的读一读。

⑤总结: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板书:伟大壮举)
⑥(课件出示第1段.)师情境引读(手势示意):
这样的日子,我们怎能忘记?(齐读);
这样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还是齐读);
课件出示:“国际联盟”也把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⑦正因如此,虎门销烟被刻在了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浮雕上。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8—10分钟)
1、升华情感: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创了禁毒先河,至今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出示一组图片)可见其先见之明!此时此刻,站在林则徐塑像前,我想说……(1)可以写感谢、赞美、学习林则徐的话。

(2)可以写禁毒宣传标语。

在写在课本插图旁,待会儿来分享。

(先写再汇报)
预设一:哦,原来毁掉的是鸦片,带来的是幸福!
预设二:嗯,坚决抵制毒品。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预设三:对,生活不一定是天堂,毒品一定是地狱!
预设四:林则徐爷爷,感谢您销毁了鸦片,要不是您销毁了鸦片,中华人民现在已经被英国侵略者害得惨不忍睹了。

您是我们的骄傲,您是拯救中国的民族英雄!
2、课外拓展:(影视推荐)《鸦片战争》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道光年间,英国的鸦片贸易给大清帝国造成严重威胁,道光皇帝委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但鸦片贸易情况复杂,林则徐的禁烟行动面临重重困难。

大家可以课外留意来看一看,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3、总结课文:让我们牢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大声齐呼: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八、【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为什么?前:水泄不通(高兴)
1839 .6 .3 时:礼炮轰鸣(兴奋)
伟大壮举后:跳叫欢呼(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