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虎门即为其中之一。
虎门销烟的故事始于1847年,当时英国商船在虎门附近水域非法贩卖鸦片,而中国官方则严禁鸦片的贩卖。
中国广东巡抚林则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禁鸦片,并在虎门设立了海关,以严格查禁鸦片的走私。
然而,英国商人却置之不理,继续私自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商人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他下令在虎门设立了禁烟牌坊,并发布了“禁烟令”,宣布对走私鸦片的严厉打击。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英国商人的侵犯,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坚定地执行禁烟令,严厉打击鸦片走私活动。
中国的这一坚定立场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禁烟令,展开了一场全民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爱国热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虎门销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抵御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外敌侵略和不公正待遇时,我们应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守正义和良知,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外敌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_历史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导读: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公元1820xx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林则徐虎门硝烟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虎门销烟的课件

虎门销烟意义与影响
虎门销烟意义
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 神。
虎门销烟影响
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旗帜,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促使了英国政 府放弃鸦片贸易,转而发动侵略战争。
02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虎门销烟时间与地点
虎门销烟对后世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激励了后人的爱国热情
虎门销烟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决心,激励了后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04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虎门销烟在反侵略斗争中地位
虎门销烟
目录
•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 虎门销烟结果与影响 •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 虎门销烟相关人物介绍 • 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01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鸦片战争背景
01
02
03
鸦片贸易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中 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白 银大量外流,社会矛盾激 化。
虎门销烟遗址开发利用现状
1 2
旅游开发
虎门销烟遗址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旅游热点。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与虎门销烟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纪念活 动、讲座、展览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3
教育功能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实地教 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对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打击外国侵略气焰
近代史——虎门销烟

销毁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 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 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 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 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 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 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 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 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 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 徙,以避其毒也。”
收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 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 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 茶叶五斤。 缴烟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 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 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 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 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 (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 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 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39年6月3 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 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 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后来由中华民国 政府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虎门销烟》ppt课件

其他相关人物角色定位
1 2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积极支持和配合林则徐的禁烟措 施,共同打击鸦片贸易和走私活动。
邓廷桢
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禁烟运 动,并在虎门销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琦善
钦差大臣,对禁烟运动持消极态度,甚至与外国 势力勾结破坏禁烟运动,成为林则徐等人的对立 面。04 虎门销源自在文学艺术中表现电视剧作品
以电视剧的形式,详细讲述虎门销烟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人物性格命运,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历史事 件的丰富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当代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文化创意产品
以虎门销烟为题材,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元素的文化产品,如纪念币、邮票、书籍、音像制品等 ,以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求和审美需求。
03 虎门销烟中人物形象分析
CHAPTER
林则徐坚定决心和果断行动
严禁鸦片
林则徐深知鸦片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坚决主张严禁鸦片,采取果断措施 打击鸦片贸易。
虎门销烟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展 示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有 力地震慑了鸦片贩子和外国势力。
民众觉醒和积极参与
民众觉醒
虎门销烟事件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人们开始认识到鸦片的危 害,并积极参与到禁烟运动中。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相关历史文献
《清朝野史大观》、《鸦片战争史》等,这些文献可以提供更多 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细节信息。
影视作品推荐
电影《林则徐》、电视剧《鸦片战争》等,这些影视作品可以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和人物形象。
网络资源
推荐一些相关的历史网站、学术数据库等,方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 学习和探索。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背后涉及到中国的烟草贸易、外国势力以及中国社会的反抗情绪。
在19世纪末,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动荡。
当时,中国
政府对于烟草贸易实行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烟草贸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
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在中国市场上获取更大的利润。
于是,一些外国烟草商人开始从东南亚地区走私烟草到中国,绕过中国政府的
赋税。
虎门镇,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成为了这个非法贸易的主要节点。
当地居民利用他们的熟悉地理环境和渔民身份,帮助外国烟草商人进行走私活动。
然而,这种走私行为逐渐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1894年,中国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并指派了一位叫李鸿章的官员负责阻止虎门销烟。
李鸿章通过派遣军队和设立防线的方式,严厉打击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
随着中国政府的努力,虎门销烟的活动逐渐减少。
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人们开始认识到外国
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并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注入了新的力量,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反侵略的运动中。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
团结和勇敢。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外来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抵制外国商品的壮举,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
在英、法等国的推动下,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价的洋烟,对当时中国的烟草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也导致了中国烟农生活的严重困难。
虎门作为当时南方的一个烟区,烟农们深受洋烟影响。
他们意识到,外国烟草的流入将进一步冲击中国烟草产业,威胁到自己的生计。
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抵制外国烟草的运动,即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运动从小范围逐渐扩大,最终成为遍及广东乃至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运动。
在全国范围内,人们集体烧毁了大量外国烟草,并且刻有“抗洋烟”的石碑立于各地。
这一壮举激励了整个中国人民,成为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标志。
虎门销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抵制洋烟,更在于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抵御外敌的决心。
这场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守卫自己的文化和利益。
这段历史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道路,抵制外来商品的冲击。
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本国产业,使自己的国民经济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不受外来侵略的干扰。
其次,虎门销烟运动也告诫我们要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
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外敌,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民族文化,骄傲自豪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不让外国文化侵略我们的内心。
最后,虎门销烟还对我们提出了爱国的呼唤。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用行动诠释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来侵略的无尽力量,也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发扬虎门销烟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销烟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虎门销烟这件事,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它的意义呢?
3、课文的1、6自然段写了这部分内容
4、出示: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精讲
同学们,在这两段中用哪两个词形容了虎门销烟这件事?(板书:值得纪念、伟大壮举)值得纪念是什么意思?伟大壮举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语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的2到5自然段,,找找看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壮”呢。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a、人多而广
出示“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1、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来的人很多?
2、“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词语是写人多?人山人海,人流如潮。
3、来的都是哪些人?是呀,老百姓一大早就从各地赶来了,可来的仅仅只有老百姓吗?
4、那些文武官员,他们——(身着朝服),从这个“身着朝服”中,你又体会
到了什么?(朝廷派文武官员来参观虎门销烟,可见他们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禁烟的决心之大!)
可是为什么还要请外国商人呢?
对!我们就要挫挫他们的锐气,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好好地警告他们一下,让
他们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让我们一起读(出示&2齐读)
我们继续交流
b、仪式隆重
出示:“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
丽。
”
师:为什么一样的天,一样的水,可今天却能把虎门寨装点得格外壮丽?让我们
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人们的。
满怀喜悦与激动吧。
课文中还有哪个地方也体现场面壮丽?什么叫彩旗林立?什么时候我们学校也
会彩旗林立?
是的,总是在重要的日子,校园里才显得格外的壮观。
那场面是热烈而隆重。
谁
来把这一段场面读出来。
(出示&2齐读)
场面壮观读出来了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全体女生来读。
男生也一齐把这
壮观的场面读出来。
男生读。
&3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板书:场面隆重壮观),可见虎
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在大家的等待中,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箭步登上了礼台,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写出了硝烟事件的“壮”,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3)集体交流
①下令销烟
出示“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随即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
是呀,这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时刻,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他们怎能不激动?老师就请你来读出他们那种积昂的心情。
指读,齐读。
C、方法彻底
是分几步销烟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步:撒盐巴。
第二步、抛鸦片。
第三步:倒石灰)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销烟过程写清楚的呢?
师:作者就是用了先、再、然后这三个词把这个过程写具体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些词,把过程写清楚。
我们一齐来把这个过程读好。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要知道,以前销毁鸦片是把桐油洒在鸦片上,然后架锅燃烧,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大量的用这个方法不能彻底销毁。
后来林则徐就到民间去调查,知道鸦片最怕水、盐巴和生石灰,就用了这样一个好办法于是(引读)……就这样,鸦片被销毁了。
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好吗?方便吗?
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销烟的具体过程吗?“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________,先________,再________,然后________。
”
民工们把一箱箱鸦片抛入了销烟池中,同时把他们心中的仇恨一股脑儿抛了出去,把留在他们身上多年的耻辱也一股脑儿抛了出去!(读)
引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而此时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
出示&4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师:鸦片害人不浅啊,来看看鸦片对人们的毒害。
(看课件)(补充资料)
此时老百姓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我们中国人又重新站起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又来到了,怎能不激动呢?(再读)
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欢呼,在跳跃,这声势撼天动地,力量震惊中外,场面异常壮观。
人们沸腾了,整个虎门寨也沸腾了,让我们再次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d、销毁鸦片数量多
同学们,你还从课文的那些句子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壮哪?
出示“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
”
简简单单的两个数字,显示的却是辉煌的战果,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振奋人心的话。
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远去了。
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是呀,同时,它也带走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带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留下的只有中国人的决心、中国人的坚强!所以课文的结尾处这样说。
读&6
人们为了纪念林则徐,为他塑了像,看,这就是林则徐的像,看看那咆的大海,看看那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倾诉吧。
交流。
林则徐成功禁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只要我们坚强起来,我们的国家也会强盛起来。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全中国人、告诉全世界、同时也激励自己吧: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让我们永远记住记住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终生难忘的日子:1939年6月3日。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销毁鸦片,为民造福的人:林则徐,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伟大壮举:虎门销烟。
(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