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案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历史《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和林则徐的英勇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难点(1)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2)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现代禁毒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禁毒吗?”(2)引出今天的主题——虎门销烟。
2、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1)在清朝时期,英国等西方国家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2)解释鸦片是什么,以及它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危害。
(3)讲述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比如白银外流、人民身体虚弱、社会动荡等。
3、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1)介绍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强调他坚决禁烟的决心。
(2)详细描述虎门销烟的具体场景,如如何收缴鸦片、如何销毁鸦片等。
(3)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壮观。
4、分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1)让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坚强意志。
5、联系现实,进行禁毒教育(1)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为什么还要禁毒。
(2)强调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鼓励学生积极宣传禁毒知识,远离毒品。
6、总结(1)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讲虎门销烟的故事。
(2)画一幅关于虎门销烟或者禁毒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来讲述历史。
虎门销烟教案(勿删)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 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
4. 图片展示法: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虎门销烟吗?它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 讲解虎门销烟的过程: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
3. 讲解虎门销烟的意义: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决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如林则徐的坚定决心、不畏强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禁烟运动对我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对禁烟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后作业2. 调查家族中是否有参与禁烟运动的历史,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虎门销烟纪念馆,实地感受虎门销烟的历史氛围。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

初中历史虎门销烟的教案1. 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虎门销烟的过程和结果。
3. 能够简单描述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
2. 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分析。
2. 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教师备课资料。
3. 教学素材:有关虎门销烟的文献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事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虎门销烟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讲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过程,重点介绍林则徐的主持下,中国政府为了禁绝鸦片贸易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2. 分析虎门销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虎门销烟的意义和影响。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虎门销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虎门销烟事件的相关知识和意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在下节课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见解。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学难点2.1体会林则徐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自主查阅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则徐英勇事迹的认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锻炼表达能力。
5.2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文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拓展作业2.1学生收集关于林则徐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分享。
2.2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对林则徐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案虎门销烟

初中历史教案虎门销烟
教学内容: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教学目标:学习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
教学准备:教学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虎门销烟事件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
二、讲解与学习(15分钟)
1. 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介绍中英关系的背景、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2. 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详细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讲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影响: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
1. 提问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2. 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反思和思考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份关于虎门销烟事件的读书笔记或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起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虎门销烟》教案之五

《虎门销烟》教案之五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3.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品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分析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件中的英勇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虎门销烟》这一课。
请大家谈谈你们对虎门销烟的了解。
2.讲解背景1839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大量鸦片输入我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当时的道光皇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3.讲述过程(1)林则徐到达广东后,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收缴鸦片。
(2)在收缴鸦片的行动中,林则徐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4.分析人物(1)请同学们谈谈对林则徐的评价。
(2)从林则徐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5.图片展示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一事件。
6.讨论环节(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的危害有哪些?(2)讨论结束后,请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勇事迹。
虎门销烟不仅是一次禁烟运动,更是一场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林则徐身上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忠诚担当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篇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虎门销烟》教学实录1《虎门销烟》教学深思这堂课的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颇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
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未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
最后我决定重心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
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
显得过渡不自然。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整体。
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当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
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
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
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未有回答出来的。
每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
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
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
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好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
要做到因材施评。
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百般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鸦片对人的危害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同学们,在170多年前,发生了一件长中国人民志气,灭洋人威风的历史事件,那就是——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如百姓十分兴奋,对销烟很拥护;销烟的步骤;销烟的意义等。
)
3、刚刚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把它说完整了?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
二、直奔主题,提纲挈领
1、课文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怎么评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并勾画出来。
(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勾画。
)
2、生读,出示“这一壮举,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
3、质疑:回答的非常正确!针对这句话,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称这是“壮举”?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这个问题就是本课的重点。
三、细读品味,探究问题
这一壮举,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去勾画语句,寻找问题答案。
(学习小组内交流)。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壮举”呢?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
(要求:生先读相关语句,再谈体会。
)
(1)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跟随老师一起回到1839年前的6月3日,看看那一天,在广州城发生了什么?谁来用书上的话说说?(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
)(第一、二、三自然段。
)
A、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此时,广州城很热闹,人很多,人们的心情很高兴、很喜悦…)
B、可是,当时的广州城为什么会那么热闹,人们心情为什么又那么喜悦呢?(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布告,读一读)
C、你对布告中提到的鸦片有什么了解?(抽生答,学生谈粗略的了解)请大家读课后的“学习链接”,看看鸦片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我们再看屏幕。
(播放当时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的画面补充资料)
D、同学们,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
(鸦片你蚕食了多少人的生命啊!赶快消失吧;可恶的外国侵略者才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把你们赶出中国去!吸食鸦片的人们啊,你们醒醒吧!等等)
E、是啊,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削弱中国人的斗志,现在要当众销毁鸦片,人们怎能不欢欣鼓舞?怎能不拍手称快,那么谁能读读这段话。
(指导朗读,理解体会“赞口不绝”“洋鬼子”,读好老人的笑呵呵,青年人的兴奋,同学们的叫喊)
F、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
(读1---3段)(2)销烟过程的壮观。
五自然段
①虎门销烟是谁亲自督战的?(出示林则徐像)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林则徐?(根据收集的资料或预习谈)
②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林则徐督战的销烟场面。
请同学们看插图,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你眼中的销烟场面。
(注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如:人们光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有的正扛着装鸦片的箱子走向池边;有的正将箱子里的鸦片往池子里倒;有的手持长竿使劲将
鸦片往下按……白色的烟雾四处弥漫,他们个个脸上都是笑意盈盈,销毁了鸦片,他们心里多高兴啊!)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场面吗?
(热火朝天、兴高采烈、挥汗如雨、群情振奋、烟雾缭绕、惊心动魄等)
②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勾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销烟场面的壮观?
A、一袋袋海盐一担担生石灰(倒入池中的海盐、石灰数量多)为什么需要到倒那么多的海盐和石灰,销烟池到底有多大?
两个十五仗见方(一个池子就有学校半个操场那么大,两个池子就有学校整个操场那么大)
多庞大的销烟池啊,它的整体构造是什么样的?(前面…后面…周围…)
导读:在这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销烟的民夫先…然后…又…再..
B、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销烟分了哪几步?
灌上水---倒海盐---切烟土---倒石灰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又..再…复述销烟的这几个步骤
C、接下来的销烟场面又是怎样一番壮观的情景?
翻来滚去(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象煮开了的废水)
一团团白色烟雾蒸腾(白色烟雾从十五丈见方的池子里向上腾空而起)
弥漫(整个虎门滩上空都漂浮着白色的烟雾)
齐读虎门滩烟雾弥漫的壮观场面
D、看到这一场面,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 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导读:此时的人们多么激动,多么喜悦.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
E、同学们,整个这样的过程就是课题中的——销烟。
④播放销烟视频:让我们再去看看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
过渡:这样销毁鸦片仅仅是一天吗?(不是,销毁了二十三天)二十三天销毁了多少箱鸦片?(近两万箱)是啊,二十三天!这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那一团团白色的烟雾蒸腾、弥漫虎门滩整整二十三天!老百姓欢呼雀跃整整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销毁的鸦片全部被卷入咆哮的大海!
同学们,这销毁的仅仅是鸦片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外国侵略者的威风)你从哪一段知道的?
(3)研读第六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
②同学们,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让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我们看看他们的罪恶行径吧!(补充资料: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文字介绍。
)
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插图,今天他们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林则徐在官兵的簇拥下挥着手,义正严词地给洋鬼子训话,几个洋人给林则徐脱帽鞠躬,垂首恭听,样子狼狈不堪。
)
当时林则徐又说了些什么呢?找到林则徐说的话多读几次。
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欺,谁要是违反禁令,都将严惩不贷。
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惩治外国侵略者!)
抽生读(读出强硬的语气)
男生读(读出中国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④从文中找出描写外国侵略者当时表现的词语。
(恭恭敬敬、躬身弯腰、垂首恭听、连声称是)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⑤昔日趾高气扬的外国侵略者现在可是俯首称臣呀!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咱们一起来齐读第六自然段。
(4)导读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
(这次销烟数量之多,近两万箱,规模之大,人山人海的围观群众,以及官兵洋人,时间之长,经过23天才全部销毁。
老百姓更是欢呼雀跃,扬眉吐气,像过节一样。
而外国侵略者往日不可一世的威风也一扫而光,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慑,给林则徐鞠躬敬礼,既尊敬又畏惧,只有垂首恭听,连声称是,狼狈不堪。
)
③反复诵读,提升感悟: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四、升华情感,拓展训练
1、林则徐为了销毁鸦片,倡导禁烟运动,内有昏庸的反对派,外有横行霸道的外国侵略者,历经了重重困难。
请看补充资料。
2、可以说这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曾说过“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现在,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出示林则徐像)
3、抽生交流。
4、小结全课。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伟大的名字——林则徐,记住这伟大的一天——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附: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1939年6月3日)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