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展开议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模式

纵向层递式议论文结构模式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一)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二)模式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论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1)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是什么)(2)理想能调动积极的心理预期,使人奋发向上。
(为什么)(3)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者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怎么样)(三)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论点:美德不可丢摆现象:列举社会中很多老年人摔倒无人扶等现象。
析危害:长此以往,中国人性冷漠,将进入“陌生人社会”。
挖根源:(1)中国医疗费用太高,生病受伤成了老人痛苦的噩梦;(2)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缺失,很多老人家庭地位低下,急于抓住救命稻草;(3)社会保障体系不作为,形同虚设。
指办法:(1)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风尚;(2)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制度。
层进式结构例文模式一谈自立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1)分析

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
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
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
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
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
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联系现实 思考怎样做)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
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
的“闸门”控制情感。
(形象的语言回扣中心论点)
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生命的旅程需要书香的引领。世界中充满了奋斗和信心,你用双肩担起 了散花使者的重任,让人们去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伟大,去品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凛然,去领略“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警策。人生虽短,历史漫漫,“书香”啊,这 世界怎么能没有你?
你,让世界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 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书香气息的幽远与舒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 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书是人们心灵的家园。“书香”啊,这世 界怎么能没有你?
看下面例文,思考层进式的论证思路。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⑴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提出问题】 【是什么】 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⑶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分析问题】 【为什么】 ⑷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 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 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 【怎么样】
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结构

格式二: 立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论证部 分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不 能颠倒。
《谈风度》
中心论点:人要有风度。 分析论证: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 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 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 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 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 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 的光彩。
•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 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 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 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 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 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 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 镇。
• •
• •
•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 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这种仅 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 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 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 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 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 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 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 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 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 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 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 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 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 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 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 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 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 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 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 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 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 遥远。并ຫໍສະໝຸດ 式议 如何克服立意的平面化
?
论
的
什么是“对手”?
基
本
结 1.对手可 2.对手也 3.对手还
构 以是在斗 可以是在 可以是存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 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 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 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 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 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 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 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 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 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 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 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 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 前进发展的动力。
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
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
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 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 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 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 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 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 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 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
议论文之层递式结构

议论文之层递式结构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议论文之层递式结构写作目标: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纵向模式。
2、进行纵向层递式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纵向模式展开议论。
写法指导:一.议论文纵向层递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层递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一般说来,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原因、现状的原因和将来的原因,探讨这些原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
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
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议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
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
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二、纵向层进式结构的三种基本格式与运用举例模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一层深似一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应用范例】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应用范例】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方式(一)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 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 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 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 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 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 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 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三、总分式
• 写作步骤: •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 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 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 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 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 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 “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 出结论”。
四、并列式
(二)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 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 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 例如: • 广东优秀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一文 中,作者先在文章开头阐释了天使的内 涵,接着提出观点:“现实生活中须要 雕刻天使”,然后作者分析“为什么要 雕刻天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昔 日的和睦和信任,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雕刻天 使”——用真善美来雕刻。这种结构使 文章更显深刻。
2、相关比较
• 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是利弊、 得失的比较。例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本 论部分可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 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 析其原因。还可以先论证近墨者不黑,并指出 这是时代的主流,然后以少量篇幅说明近墨者 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方 面。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 避免了片面性。一般的说,本论部分需要辩证 分析时,常采用此布局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0
5我又想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邓稼 先与杨振宁一同从西南联大赴美留学,并在各自 的学术领域取得了过人的成绩。新中国成立时, 国家积贫积弱,邓稼先毅然驾起生命的小舟调转 船头,越过太平洋,驶回了祖国的怀抱。他钻进 大山,隐姓埋名,搞起了中国的核弹。如果没有 这一次转折,也许诺贝尔奖的得奖名单上会多一 个中国人的名字,但我们的祖国将在核武大国的 淫威下遭受更多的屈辱。
学会纵向展开议论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层进式结构
ppt课件
1
什么叫“纵向议论”?
•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 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 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 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
• 如模块四教材P74中《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 提出观点后,分层阐述:
• 作为总分结构里的递进式,是最能体现立 意构思和文章深度的一种。其实方法很简 单:确定好大的观点,从某一个逻辑顺序 由浅入深地选出三四个分论点进行分述评 析,即可。可以有这三种顺序:
• 1、由点到面 • 2、由表及里 • 3、由浅入深
ppt课件
7
由点到面纵向深化法
• 事物是由个体组成群体,由小群体构成大 群体的。我们看待问题,要有意识将视野 放大,由一人一物一现象联想到逐层加大 的群体。如常见的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举例论证:海尔集团/广州丰田凯美瑞/国美/苏宁) 3、只有懂得居安思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举例论证:商纣灭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
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杜牧《阿房宫赋》/清政府闭关锁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三、怎么办,总结全文。
ppt课件
6
如何让分论点纵向深化?
1-美可以是一种天生丽质;[列举各种自然美貌]
•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 “病”。)
•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 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 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ppt课件
5
•
一、提出观点:我们应懂得居安思危 二、论证分析(为什么) 1、只有懂得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常备不懈。 (举例论证:刘翔/刘璇/比尔盖茨等) 2、只有懂得居安思危,一个集体才能更有竞争力,才能
个人——集体——国家民族——人类——地 球所有生命
如“放弃”话题,大致可说 个人——民族— —国家——人类 对追求不可放弃。
ppt课件
8
转折
1黄河,是一条雄伟壮丽的河。它震撼我,是 因其在晋、豫、陕三省交界处那极为有力的一次 转折。尽管它在上游几经周转,但就此一折,它 调头向东,一泻千里,直奔大海。这伟大的转折, 滋养了悠久的中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画出了一 条壮丽的折线。
2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类的生命之河,想到了在四 通八达的水系中航行的人的生命之舟。
ppt课件
9
3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这 是鲁迅人生航程中最自觉的一次转折。如果 他按赴日时既定的航向做一名医生,完全可 以避开“围剿”与通缉的狂风恶浪,驶进平 静的小河。但面对饥寒交迫的同胞,他毅然 调头,驶向了民族解放的激流。鲁迅人生的 这一转折,使中华民族生色,让反动势力胆 寒。
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
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
还能使人向善避恶,高雅正义。[逐层深化]
ppt课件
2
• 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 要求是:
1、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2、在论证过程中要有分论点
3、分论点之间是层层深入、步 步推进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 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ppt课件
3
基本格式的运用
8我深知,为萨哈罗夫的人生转折领航的,是人类的 前途与真理的光辉。
ppt课件
12
9伟大的转折,成就了伟大的生命。透过这 些转折激起的水花,我看到的是良知与责任感; 看到的是追求真理的执著与坚贞。我更在这些 伟大而有力的转折中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柔 软”,那就是对祖国和人类的挚爱。正因如此, 生命显出了他的高贵;正因如此,人类的航船 才搏浪而不覆,历尽艰险而终将向前。
•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 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
•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 • 过渡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况且”等.
ppt课件
4பைடு நூலகம்
• 《严于解剖自己》
•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 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 指任何事物都有其表象一面和本质属性一 面,我们看待它们,就要透过事物表面现 象去探究和把握它的本质。通过披文入里 的分析,把握现象的本质,有利于正确认 识和掌握事物。
• 许多作文题目和论点都是表象性的,在理 解时可以深入。如“美”
ppt课件
15
•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由美可分外在美和 内在美,后者是深化的方向。比如分论点可 设为——
6我深知,为邓稼先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祖 国的命运。
ppt课件
11
7我还想到了前苏联的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他本可以 在科研的航道里把勋章挂满胸膛,享尽荣华富贵。但为 了人类、为了真理,他毅然调转了生命之舟的航向,冲 向了反抗专制的政治旋涡。他毅然上书苏联当局,要求 终止军备竞赛和核试验,并向那些因“自由言论”而被 关进集中营的作家伸出了援手。于是,他的生活发生了 巨变,当局将他流放到偏远的高尔基市,克格勃像苍蝇 一样聚集在他的门外。为了人民的自由他失去了自己的 自由,为了人类减少战争的苦难,他自己承受了苦难。 为此他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对萨哈罗夫 人生转折的最好的评价。
10今天,我们自己生命的小舟也已起锚,让 我们透过这些伟大的转折,去参悟生命,参悟 历史,在人生的河流中划出壮丽的航线。
ppt课件
13
以“容”为文的题纲:
• 个人能容,是一种为人的素质;关系和睦 • 集体能容,是一种团体的成熟;凝聚力强 • 国家能容,是一种民族的自信。更加强大
ppt课件
14
由表及里的纵向深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