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第2章-情绪理论
情绪心理学

简述情绪劳动的研究极其特征吴其0914040102前言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由于情绪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情绪的应用研究也就涉及到了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 直到20 世纪70 年代, 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才把研究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组织中的情绪问题上来。
最近几年,由于失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最终导致了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问题—情绪劳动或工作。
企业员工在工作时有一定的工作表现,这种情绪表现作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付出体力和智力的同时还得付出情感。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 于1979 年提出。
她在1983 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空姐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她们的工作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 而且更有情绪方面的要求: 必须时刻应付乘客和她们自己的情绪问题。
情绪劳动其实质就是员工与顾客的相互交往, 在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交往中, 员工都被要求表达适当的情绪。
例如, 上面提到的空姐就被要求即使面对傲慢无礼的乘客也必须表示友好; 护士和教师必须对病人和学生表示同情; 银行职员必须以好的情绪状态而不是板着面孔来显示对他人的信任; 商场营业员必须以微笑来面对顾客。
Gaffman 指出, 在所有的现实社会交往中, 人们都倾向于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努力产生某种印象, 这种印象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 表现出适当的情绪。
H 运用这一观点来解释情绪劳动, 把情绪劳动看作是组织中的社会互动。
她认为员工不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 付出精力和生理努力, 而且他们往往被要求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
Mo rris 和Feldman 把情绪劳动定义为员工必须进行努力、计划和控制, 在人际交往中按照组织的要求表现出情绪的活动。
由此可见, 情绪劳动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 情绪劳动在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互动中完成。
情绪心理学摘要

情绪⼼理学摘要总论(疑问:什么是语词意识、感情性反应?)情绪是⼀种多成分、多维度、多⽔平整合的复合过程。
情绪的每⼀次发⽣,都融合着⽣理和⼼理、本能和习得、⾃然和社会诸元素的交叠。
⼀、情绪、情感和感情(⼀)情绪的属性和定义1.情绪与认识不同。
情绪有两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其⼀是内在的状态或体验,其⼆是外显的表情。
情绪可以发动、⼲涉、组织或者破坏认知过程和⾏为;认识对事物的评价则可能发动、转移或者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
2.情绪的组织作⽤和情绪的“⼲扰”性质。
3.情绪的特性:①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
成分有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理激活。
认识的过程平淡⽆情,情绪则带有独观的主观体验⾊彩。
情绪过程的体验感受⽅⾯给⾏为提供动机,对认知和⾏为起着组织或者⽡解作⽤。
情绪有特殊的外显表现(表情和动作,主要是表情)。
情绪发⽣在⼀定⽣理激活⽔平上(神经系统为情绪提供能量)。
②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
冯特:情绪的三维学说。
维度分别是: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情绪维量量表);依扎德:快乐度、紧张度、冲动度、确信度;施洛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度;普拉奇克:相似性、对⽴性、强度。
③情绪是⽣理和⼼理多⽔平整合的产物。
情绪随着⼤脑⽪质的进化发展。
每⼀次情绪的发⽣都是多级神经⽣理整合活动的基础。
情绪还发⽣在⼼理多级⽔平上(⽐如不同类别的动物只能在它所处的⼼理进化梯级的⼀定⾼度上实现情绪整合)。
从认识⽔平上区分,有感知觉⽔平上的感情反应和认识⽔平上的感情反应。
从社会化程度上区分,有与本能需要相联系的感情反应和与⽣物-社会学时间相联系的感情反应。
从意识⽔平上区分,有语词意识⽔平下的感情和语词意识⽔平上的感情。
从情绪存在形式上,可以被区分为:(1)情感反应:⾯部、声调、躯体。
如快乐、悲伤、焦虑(2)感情状态:⼼境、兴趣或专注状态。
(3)情绪特质,情绪是个体⼈格结构的组成部分。
(⼆)情绪、情感和感情的概念分析⽆论是情绪、情感或感情,指的是同⼀过程和同⼀现象;在不同场合使⽤情绪或情感术语时,指的是同⼀过程、同⼀现象所侧重的不同⽅⾯。
2 情绪的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第三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情景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生理表现 (逃跑和心跳等) 对生理变化的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二、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和逃跑)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如因心跳而产生恐惧)
图2-1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图解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三、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 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 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 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 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 。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许远理 XUYL816@
第二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的情绪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的不协调理论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一、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情绪作为人类种族进化的证据,可能是人类行为 得以延续的机制。 表情在生物生存和进化中的具有适应价值和有用 性,情绪是进化的高级阶段的适应工具。
《情绪心理学》情绪理论课件ppt

2023/4/20
25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评价层次
初评价 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 对自身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涉及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 控制程度。
再评价 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2023/4/20
26
情绪与评价
2023/4/20
27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切除动物的全部丘脑,动物仍然有愤怒的情 绪反应。只有切除后部下丘脑,情绪反应才 会完全消失。
• 如果愤怒情绪的释放是丘脑摆脱皮层抑制 结果,那么愤怒情绪反应应是连续和持久的。 但实际上“假怒”反应是暂时的。
2023/4/20
13
情绪的认知理论
看到一位朋友你们 迎面走来 刚吵
过架
抬头微笑停下 交谈
2023/4/20
5
詹姆斯-兰格理论——主要观点
• 情绪是机体对外在刺激引起的自动生理反 应感知之后产生的,是能被意识到的主观体 验。
• 强调外界刺激引起的周围器官反应对大脑 中枢的反馈作用,强烈的情绪与骨骼肌的活 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密不可分。
2023/4/20
6
詹姆斯-兰格理论——理论图解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你们 是竞 争对
手
生气 尴尬 焦虑
妒忌+愤怒 自豪+尴尬
相同场景做出不同评价——认知决定情绪
2023/4/20
14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是情绪产 生的主要原因
阿诺德 评价—兴奋理论
沙赫特 认知—归因理论
拉扎勒斯 认知—评价理论
2023/4/20
15
心理学之情绪

1、你知道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有哪些? 2、当一个人的话语与表情发生矛盾时,你 相信他的话语还是表情? 3、你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吗? 4、你有过情绪失控的体验吗?你是如何调 整自己情绪的呢?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理论
•第三节 情绪的调控
一、情绪的概述
• (一)什么是情绪
• ②7分到15分: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但有时忽视它们,不知道这
对你的幸福是多么重要。你对下一步的提升和买一幢更漂亮的房子等诸如此 类事情的关心支配着你的生活。然而,无论实现多少物质目标,你仍然感到 不满足。试着去分析和理解你的情感,并且按照它去行动,你会更幸福。记 住,人们可能压制你,使你暂消沉,但是,你总是能够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重新创造你的优势。
(四)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 情绪理论
阿诺德(Arnold,1950)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 的作用,拉扎鲁斯(Lazarus,1968)将其扩展 为评价、再评价过程,因此这一理论称为认知评 价情绪理论。
研究对象:情绪与认知评价的关系 基本观点:承认情绪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
价值,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个体经验和 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 事物的认知评价中。即每种情绪均包括生理的、 行为的和认知的三种成分。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 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 和口部肌 肉的变化 来表现各 种情绪状 态。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第二节
• • • •
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二)坎农-博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三)沙赫特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四)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 论
情绪心理学研究方法

SMART CREATE
情绪心理学研究方法
01
情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
性
情绪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情绪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情绪及其相关现象
•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 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机制
• 情绪对认知、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
• 基本情绪研究:如喜、怒、哀、乐等
• 了解个体的情绪体验、态度与行为倾向
调查法与访谈法在情绪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 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区别与优缺点
• 情绪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访谈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
调查法与访谈法的优缺点
• 优点:具有较高的效率,能收集大量数据
• 缺点: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03
实验法在情绪心理学研究中的
• 在自然或实验室环境下观察个体的情绪表现
• 收集情绪现象的数据与信息
观察法在情绪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的区别与优缺点
• 情绪观察指标的选择与评估
• 观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调查法与访谈法在情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调查法与访谈法是研究情绪现象的重要方法
• 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个体的情绪数据与信息
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区别
•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数据
• 访谈调查通过访谈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优缺点
• 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可能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 访谈调查具有较高的深度与真实性,但可能受的设计与实施
情绪调查问卷的设计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情绪调查指标
情绪心理学知识点

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情绪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情绪行为和情绪感受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情绪的形成、表达、调节和影响等方面,对于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情绪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情绪的定义与分类情绪是人类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通常包括愉快、痛苦、惊讶、恐惧、愤怒和厌恶等。
根据情绪的基本属性,情绪可以分为原始情绪和复杂情绪。
原始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具有遗传基础,如婴儿的笑容和哭声;而复杂情绪则是在成长和社会经验中逐渐形成的,如爱、憎、喜、怒、忧、思等。
二、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认知、价值观、社会和文化背景等。
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个体对特定刺激做出评估,并产生对应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来实现。
人们可以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如寻求社会支持、情绪表达和保持身体健康等,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情绪积极的人更容易获得心理健康,并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而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则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和管理情绪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情绪调节技巧和心理干预等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表达、应对和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不仅对个体的情绪健康有益,还对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和职业成功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情绪培训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
五、情绪与注意力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具有显著影响。
在情绪激动或焦虑的状态下,个体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偏向。
情绪与注意力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情绪会影响注意力的分配,而注意力的集中或分散又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因此,理解情绪与注意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六、情绪与记忆情绪对记忆有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体验能够增强记忆的编码和存储过程,并改善信息的检索。
情绪心理学笔记(孟昭兰主编)

情绪心理学笔记1.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2.情绪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论据:1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2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3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4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3.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4.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主张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5.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观1情绪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和表情2开始重视情绪行为产生的外因,如对外界刺激的知觉3动机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4知觉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是情绪的引发源,但不是决定因素5注意到意识层中的内容6丰富了对情绪各成分的认识,承认情绪不只是能量,还包括表情,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的组合物6.探索情绪基本性质和机制的途径包括心理学的,神经学的和行为学的7.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1一类水平反射性感情反应2二类水平一级情绪3三类水平高级情感8.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前额叶皮层,包括眶额回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下丘脑,杏仁核,腹侧黑质,隔区和中脑边缘核团等部位。
9.丘脑-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小路”,或称捷径,丘脑-皮层-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大路”或称为“绕行路”双通道作用在于1“捷径”通道保证更快地检测来自环境的威胁刺激;对低等动物检测环境有重要作用2“捷径”对信息的评价是初步的,它对大声刺激在细胞水平上就足以惊醒杏仁核预示危险3双通道像是一个干扰装置,通过杏仁核-皮层投射使皮层转移并集中注意于外界的危险刺激。
10.情绪环路的路径是:情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粗略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情绪产生的过程(阿诺德)
• 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进行评定,形成态度)—交感神 经—内脏、血管—感觉—反馈到大脑皮层(获得情绪)
• 例如:某个刺激,如果个体认为对自己有利,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体验,相反,如果有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2020/1/18
17
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评价过程
• 记忆是评价的基础,情感性记忆是过去评价与体验的再现,也会不 断先修正现在的判断。
• 评价链上的最后一环是想象,即对未来作出某些臆测。 • 整个评价的过程相当复杂,而且是瞬时发生的。
2020/1/18
18
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实验支持
• 赫斯(1960)的图片研究
画面的类型
孩子 带着孩子的母 亲
2020/1/18
Stanley Schachter,1922-1997
20
沙赫特的认知—归因理论——理论图解
• 个体根据经验和情景线索对生理唤起加以解释,由此产生特定情绪。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情景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生理表现 (逃跑和心跳等)
对生理变化的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路遇暴徒)
情绪体验 (恐惧感受)
2020/1/18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心跳、冷汗)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7
詹姆斯-兰格理论——研究支持
温度效应 热室(33℃) 冷室(7℃)常温室(20 ℃ )
回答问题、评价、电击考官
all
sometime never
2020/1/18
(路遇暴徒)
2020/1/18
躯体感受器 受到刺激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神经兴奋传 到大脑
大脑将兴奋 传到丘脑
内脏和身体 反应(心跳)
11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研究支持
• 坎农的实验
• 被剥除自主神经的猫对狗仍有情绪反应; • 切去大脑皮层(丘脑保留)的动物表现出过分的愤怒反应。丘脑切除后,
反应消失。
不能解释的身体反应
2020/1/18
21
实验依据
甲组
肾
上 腺
乙组
素
丙组
会出现心悸、 颤抖、发烧等 现象
身体会发抖、 手脚有点发 麻,不会产 生别的反应
不作任何说 明
2020/1/18
22
实验依据——讨论与结论
• 甲组被试知道引起生理唤醒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药物作用,环境因 素——无论愉快或愤怒,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他们没有任何 情绪反应。
8
詹姆斯-兰格理论——不同的声音
• 不同外周反应差异的知觉是否导致个体 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 没有外周生理反应的反馈,情绪照样出 现,但反馈量与情绪强度有关。
• 外周生理反应不是情绪的唯一来源。
2020/1/18
9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主要观点
• 情绪反应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 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控 制。
• 皮层通常控制并抑制丘脑,但当丘脑发出某 种信息时,皮层会放松控制。丘脑就能将情 绪信息向两个方向传达(神经系统和皮层后 部),形成情绪感觉。情绪体验及其内脏症 状是丘脑信息平行的效应。
2020/1/18
10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真正的最初原因。”
2020/1/18
5
詹姆斯-兰格理论——主要观点
• 情绪是机体对外在刺激引起的自动生理反应感知之后产生的,是能 被意识到的主观体验。
• 强调外界刺激引起的周围器官反应对大脑中枢的反馈作用,强烈的 情绪与骨骼肌的活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密不可分。
2020/1/18
6
詹姆斯-兰格理论——理论图解
2020/1/18
12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不同的声音
• 切除动物的全部丘脑,动物仍然有愤怒的情绪反应。只有切除后部 下丘脑,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
• 如果愤怒情绪的释放是丘脑摆脱皮层抑制结果,那么愤怒情绪反应 应是连续和持久的。但实际上“假怒”反应是暂时的。
2020/1/18
13
情绪的认知理论
看到一位朋友你们刚 迎面走来 吵过架
抬头微笑停下 交谈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看到一位朋友 迎面走来
你们是 竞争对
手
生气?尴尬? 焦虑?
妒忌+愤怒? 自豪+尴尬?
相同场景做出不同评价——认知决定情绪
2020/1/18
14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是情绪产生的 主要原因
阿诺德 评价—兴奋理论
沙赫特 认知—归因理论
• 乙丙两组被试体验到的发抖、心跳、发热等生理反应没有合理的解 释,把生理唤醒同愉快(或愤怒)联系起来,得到了新的解释,表 现了相应的情绪行为。
• 结论:在环境作用(刺激因素)和生理唤醒(生理因素)的基础上, 有认知因素的参与,才能决定情绪。
2020/1/18
第二章 情绪的理论
本章内容
情绪的经典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的理论进展
2020/1/18
2
2020/1/18
3
你的反应?
• A. 立即逃跑,然后感到害怕
• B. 感到害怕,同时逃跑
—詹姆斯-兰格理论
• C. 认为熊对自己有威胁,才逃跑—坎农-巴德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归因理论
2020/1/18
4
詹姆斯-兰格理论
• 威廉·詹姆斯(1884) • 观点:
• “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 • “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 卡尔·兰格(1885) • 观点:
• “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情感就不存在了。” • “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
赤裸的男性 赤裸的女性
自然景色
瞳孔大小的改变(%)
男性
女性
+0.2
+17.0
+5.5 +7.0 +18.0 -7.0
+24.5 +20.0 +5.0 +1.6
2020/1/18
19
沙赫特的认知—归因理论——理论观点
• 情绪的产生归结于三个因素
– 刺激因素 – 生理因素 – 认知因素
• 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 些反应的情境进行的认知评价。
拉扎勒斯 认知奋理论——理论观点
• 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刺激—评价— 情绪)。
•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兴奋
是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情绪产生的过程
• 评价补充知觉,并产生做某种事情的倾向。
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