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实验探究 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实验探究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PPT)3-1

高二化学实验探究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PPT)3-1
(2)a NH3 b CO2 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的面 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返回
前的一段地质时间。这是一段没有阳光的地质时期。在这一段的前期,地壳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高山被剥低,在沟谷和坑洼地中
地幔。地幔与地核接触部位温度降低,形成内过渡层。地表温度降低凝固,形成外过渡层。在这一地质时期,形成了圈层状结构的地球。始古宙 >地理特征编辑质量主词条:地球质量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9×^千克 地球的赤道星体星体(张)半径ra=787m≈78km,极半径 rb=7m≈7km,扁率e=/98.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7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 力加速度的值gb=9.8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7m/s^,地球自转周期为小时分秒(恒星日),即T=8.×^s。温度地球表面的 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 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778K,°C)更高。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气温为8.8℃。地球北半球的 “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奥伊米亚康,9年月的最低温度是-7℃。世界的“冷极”在南极大陆,9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曾经记录到-89.℃ 的最低温度。电性因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所以是带负电的。形状主词条:地球形状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的;往南或往北作长途旅行时,
沉积了巨厚的原始沉积。在这一段的后期,地壳活动变弱,地表温度渐渐降低,到了冰点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元古宙地壳形成时期这一时

高二化学实验探究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教学课件2019)

高二化学实验探究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教学课件2019)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
体的原因是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
析出
Ⅱ.实验探究 (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 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 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 https://
实验探究 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
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
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卫宝女为中山王后 欲令君自为计 居高台府 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 后月馀 则哀矜而勿喜 陵夷至於战国 出豫章 给事中 东伐朝鲜 和亲侯王歙者 数决疑狱 莽日抱孺子会群臣而称曰 昔成王幼 鲧生禹 石膏山 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 如是 顷之 间献戎王 至遮害亭 资甚美膏腴之地 后与高祖俱 隐於芒砀山泽间 从数万骑行猎新秦中 充国度其必坏 淫侈之俗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言朔不言日 赏元功 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 齐 梁畔之 姓等奏不能为算 费以亿万计 县二千二百有三 是以切比闾里 是以汉亡尺土之阶 孝公起 是以《五经》乖析 山东虽乱 作有所用 孔子曰 多闻而志之 乃 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 是为衡石 十馀年间至宰相 述《匈奴传》第六十四 百官废乱

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6张)

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6张)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 体的原因是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 晶 析出 。
Ⅱ.实验探究 (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 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 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解析
(2)①甲装置是CO2的发生装置,由于盐
酸易挥发,故生成的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 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所以乙装 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丙是制备碳酸 氢钠的发生装置,丁是吸收多余的NH3,防止其污 染环境。从溶液中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方法是过 滤。
②实验时必须先制取含氨的饱和NaCl溶液,然后
实验探究
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
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
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 NH4HCO3+NaCl 2NaHCO3 Na2CO3+CO2↑+H2O。 NH4HCO3; NaHCO3↓+NH4Cl;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 是 ; (填分离操作的名 称)。 ;
c.实验结束后,分他装置未画出)
进行实验。 a.实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气体。
气体,再
从 管中通入 b.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
入过量CO2等。
答案 过滤 (2)a NH3 b CO2 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 Ⅰ.c 吸收未反应的NH3 Ⅱ.(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侯氏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制碱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

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化钠起到底物的碱性质,氯化铵则提供氯离子和铵离子,而氨气则被释放出来。

下面将详细介绍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并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侯氏制碱法中,首先将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

侯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NH4Cl+NaOH→NaCl+NH3+H2O
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而氯化铵(NH4Cl)是弱酸盐。

当它们被混合在一起时,氮氢化物(NH3)气体会从溶液中逸出。

1.首先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固体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

2.氨气会从溶液中升腾出来,并通过冷却和纯化步骤进行处理。

3.清除氨气后,剩余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4.最后,通过蒸发和结晶,可以从溶液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氯化钠晶体。

1.原料成本低。

氯化铵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原料,在大量生产氯化钠时非常经济。

2.制造过程相对简单。

侯氏制碱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

3.产物纯度高。

通过蒸发和结晶等简单的处理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钠。

4.侯氏制碱法的废气中主要是氨气,不会产生有害的气体排放。

总之,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碱方法,其原理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氨气。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侯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侯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侯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知识梳理】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

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 32243NH CO H O NH HCO ++→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 其工业流程图为:3.氨碱法的优点是:(1)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2)产品纯碱的纯度高;(3)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4)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4.氨碱法的缺点是:(1)产生大量无用的副产品CaCl 2(2)NaCl 利用率只有70%,约有30%的NaCl 留在母液中。

(3)设备多,耗能大。

CO 2Na 2CO 3X 食盐水循环II循环I 母液NH 4Cl煅烧炉 合成氨厂 沉淀池NH 3NH 3 食盐细粉Z冷却至10℃以下,过滤联碱法(候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CO 2Na 2CO 3X 食盐水,NH 3母液煅烧炉煅烧沉淀池CaOY排出液W循环II循环I氨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石灰石三、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1.原料:食盐、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

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

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用于生产氢氧化钠(NaOH)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解氯化钠(NaCl)溶液,将其中的氯离子(Cl-)在阳极上氧化生成氯气(Cl2),同时在阴极上还原水分子(H2O)生成氢气(H2)和氢氧化钠(NaOH)。

具体来说,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如下:
1. 电解槽,侯氏制碱法使用一种被称为"池"的电解槽,其中有两个电极,一个是阳极,一个是阴极。

电解槽中注入氯化钠溶液,通常浓度为10-15%。

2. 阳极反应,在阳极上,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Cl-)被氧化成氯气(Cl2)。

这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的氯离子会失去电子,从而形成氯气。

2Cl→ Cl2 + 2e-。

3. 阴极反应,在阴极上,水分子(H2O)被还原成氢气(H2)和氢氧化钠(NaOH)。

这是因为阴极上的水分子接受了来自电子的
电荷,发生了还原反应。

2H2O + 2e→ H2 + 2OH-。

4. 氯气收集和处理,生成的氯气会被收集起来,并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氯化物、消毒剂等。

5. 氢氧化钠产物,在电解槽中,生成的氢氧化钠(NaOH)会溶解在电解槽中的水中,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这个溶液可以通过蒸发和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和浓缩,最终得到固体氢氧化钠。

总结起来,侯氏制碱法利用电解氯化钠溶液,通过阳极上的氧化反应产生氯气,同时在阴极上的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氢氧化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生产制碱的方法,利用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钙并释放出氢氧化钠的方法。

它的原理可以使用如下方程式表示:
2NaOH + Ca(OH)2 + 2Cl2 → CaCl2 + 2H2O + 2NaCl
在这个方程式中,氯气(Cl2)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同时释放出氢氧化钠(NaOH)和氯化钠(NaCl)。

这个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使用氯气中的氧进行氧化钙的过程来释放出氢氧化钠。

这种方法通过在饱和氯化钙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来维持反应的进行,并且通过冷却和过滤来分离出产生的氯化钙。

这样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氢氧化钠。

侯氏制碱法是一种有效的制碱方法,在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它的原理基于氯气和氢氧化钙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的使用来获得高纯度的氢氧化钠。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应用带答案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应用带答案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应用小结:工业制纯碱的方法: 1.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 2(由CaCO 3煅烧而得),因NaHCO 3溶解度较小,故有下列反应发生: NH 3+CO 2+H 2O =NH 4HCO 3 NaCl +NH 4HCO 3=NaHCO 3↓+NH 4Cl 将析出的NaHCO 3晶体煅烧,即得Na 2CO 3:2NaHCO 3∆====Na 2CO 3+CO 2↑+H 2O母液中的NH 4Cl 加消石灰可回收氨,以便循环使用: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此法优点:原料经济,能连续生产,CO 2和NH 3能回收使用.缺点:大量CaCl 2用途不大,NaCl 利用率只有70%,约有30%的NaCl 留在母液中。

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根据NH 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 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 2,革除了CaCO 3制CO 2这一工序。

例1 189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 、CO 2、H 2O 、NH 3为原料生产Na 2CO 3,叫索尔维法.其主要步骤是:(1)在NH 3饱和的NaCl 溶液中通入CO 2制得NaHCO 3;(2)再将NaHCO 3焙烧制得纯碱,CO 2循环使用;(3)在析出小苏打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NH 3循环使用.1940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了“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用NaCl 固体代替生石灰,加入母液使NH 4Cl 晶体析出,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试回答: (1)在氨饱和NaCl 溶液中通入CO 2的两步反应方程式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2CO3+CO2 Nhomakorabea+H2O。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的原因是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
析出
Ⅱ.实验探究
(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
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
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c.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 进行实验。
a.实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中通入
气体。
气体,再从 管
b.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
由是
返回
(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制备少量碳酸氢钠方法: ①用碳酸氢铵与适量的饱和食盐水反应;②往烧碱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③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 过量CO2等。 答案 Ⅰ.c Ⅱ.(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 NH3 过滤 (2)a NH3 b CO2 增大CO2气体与溶 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往 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 通入过量CO2等)

(3)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
解析 (2)①甲装置是CO2的发生装置,由于盐酸易 挥发,故生成的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乙装置 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所以乙装置中的试 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丙是制备碳酸氢钠的发生
装置,丁是吸收多余的NH3,防止其污染环境。从 溶液中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方法是过滤。 ②实验时必须先制取含氨的饱和NaCl溶液,然后使 之与CO2反应。因为NH3极易溶于水,CO2在水中的 溶解度不大,故先从a导管通入NH3,后从b导管通入 CO2。己装置中有多孔球泡,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 触面积,提高了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实验探究 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
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为原 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
NH4HCO3;NH4HCO3+NaCl
NaHCO3↓+NH4Cl; 2NaH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