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设计

软件测试基础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流程。
3. 学生了解软件测试工具及其在测试过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方法对简单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2. 学生能够使用软件测试工具进行测试用例的执行和缺陷跟踪。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评估软件测试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软件质量的重视,树立质量意识。
2. 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
3. 学生培养勇于面对挑战、持续学习的积极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软件测试基础,旨在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
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后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2.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实验项目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执行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和课后反思,激发学生对软件质量的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与重要性- 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的关系2. 软件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 白盒测试:逻辑覆盖、路径覆盖等- 灰盒测试:原理与应用3. 软件测试过程- 测试计划与策略-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缺陷跟踪与管理4. 软件测试工具- 常用测试工具介绍:Selenium、JMeter等- 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应用案例5.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程序的测试用例-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执行和结果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软件测试概述第2周:黑盒测试方法第3周:白盒测试方法第4周:软件测试过程第5周:软件测试工具第6周:实践项目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第1周:对应教材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第2周:对应教材第2章“黑盒测试方法”第3周:对应教材第3章“白盒测试方法”第4周:对应教材第4章“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第5周:对应教材第5章“软件测试工具”第6周: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实践项目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重要性以及测试方法的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软件测试系统课程设计

软件测试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软件测试,提高软件质量。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类型、过程和方法;掌握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熟悉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软件测试理论、方法和工具,独立完成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测试报告撰写等任务;具备一定的软件测试项目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软件测试工作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软件测试观念;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严谨、团队协作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目标、软件测试原则等。
2.软件测试类型: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3.软件测试过程: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报告等。
4.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静态测试等。
5.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等。
6.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等。
7.测试项目管理:测试计划制定、测试团队管理、测试进度控制等。
8.软件测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软件测试案例,了解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软件测试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软件测试工程师实战教程》。
2.参考书:《软件测试的艺术》、《软件测试实践》。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软件测试案例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自动化测试工具。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掌握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软件测试方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3. 学生能够了解软件测试流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评估。
4. 学生能够熟悉常见的软件测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软件测试方法编写测试用例,对实际软件进行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3. 学生能够分析测试结果,找出软件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关注软件质量,对软件测试工作充满热情。
3. 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软件测试技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对软件测试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包括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目的、软件测试类型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软件测试概述2. 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软件测试方法3. 软件测试流程: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软件测试流程与策略4. 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5. 常见软件测试工具:Selenium、JMeter、QTP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化测试工具6. 测试管理工具:禅道、JIRA等。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

软件测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技术和流程。
3. 学生能了解自动化测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对软件进行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2. 学生能够编写测试用例,并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
3. 学生能够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简单的测试脚本编写和执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必要性,树立质量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积极参与测试项目。
3. 学生能够关注软件测试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软件测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际测试技能,提高软件质量意识。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软件测试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测试目的、测试类型、测试层次。
2. 测试方法与技术: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3. 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决策表。
4. 测试流程与管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5.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原理、工具选择、测试脚本编写。
6. 性能测试与兼容性测试:性能指标、测试工具、测试方法;兼容性测试标准、测试环境搭建。
7. 教学案例与实践: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执行及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测试目的和类型。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高职)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我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探讨软件测试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目标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背景,熟悉软件缺陷是什么,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和
基本概念。
应用性知识目标:
1. 软件测试背景
2.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3. 软件开发过程
三、考核与评价方式
理论课程过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期未理论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成绩、教师、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等。
过程评价权重为30%,期未理论考核权重为70%,。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软件测试》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企业的JavaWeb开发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具备移动APP 和Web网站的测试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软件测试》课程通过与城铁查询测试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软件测试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软件测试方法,熟练掌握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的方法, 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方法的运用,熟悉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移动APP和Web网站的测试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法律意识,养成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养成勇于奋斗、乐观向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从事移动APP和Web网站的测试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4.知识目标(1)理解软件测试的背景,软件缺陷和故障的概念;(2)掌握软件测试相关概念;(3)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与策略;(4)掌握黑盒测试方法并设计测试用例;(5)掌握白盒测试方法并设计测试用例;(6)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7)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8)熟悉各个阶段的软件测试文档。
2.能力目标(1)能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撰写测试计划;(2)能应用各种白盒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并用各种测试工具进行测试;(3)能应用各种黑盒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并用各种测试工具进行测试;(4)能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综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并进行测试;(5)能书写各个阶段的软件测试文档。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完整版

6.6 场景法
6.6.1 场景法
6.6.2 场景法实例分析
6.7 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
6.8本章小结
4
4学时
上机内容:
使用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
第7章 接口测试基础
7.1 HTTP工作原理
7.2 用Firefox浏览器抓取报文
7.3 URL
7.4 报文
7.4.1 请求报文
7.4.2 响应报文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软件测试
课程编号
总学时/学分
68学时/2学分
理论学时38
上机学时30
先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WEB开发、网络基础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授课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专业
考核方式
考试(80%)+平时成绩(20%)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基本流程、主流测试技术,会用常用测试工具,了解测试框架、测试体系等。软件测试的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测试设计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测试项目的能力。
5.2.3 基本路径测试法示例
5.3 本章小结
4
4学时
上机内容:
使用白盒法设计测试用例
第6章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及应用
6.1 等价类划分法
6.1.1 等价类划分法的定义
6.1.2 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6.1.3 划分等价类的规则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 文 献
【】 民. 件测试 方法和技 术[ . l 朱少 软 M] 北京: 大学 出版 社, 0 . 清华 2 5 0 【1 2姜大源 . 于工作 过程系统 化课程结 构 的理论基础 l. 教通讯 , 0 , 关 J职 1 2 61 0
2 课程 目标 本课程 的教学 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 、测试流程 、测试 工具和测试 总结分析报告等技术 ,具备软件测试员岗位所需 的技能 ,为 今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打下 良好 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 的团队合作 、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 的能力和 自 学等能力 。
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 的分析 ,确定了 《 软件测试 》课程为软 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经过 与企业专家研讨 ,确定了本课程 的教学项 目,教学项 目的设计 以学生 已具有的专业技能为人 口,同时为后续课程 打下 良好基 础 。 本门课程达到学生能力培养 目标 的参考学时为9学 时 ,参考学分为 6 6 分。 学 整体设计思路 : 1. . 1校企 合 作 2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实施 “ 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 共建丰富课程 开发资源 :案例库 ,实践技能测试题库 ,特 色教材 ,测试
蔫 霸 禚
教 育 科 学
l 3 7
《 件测试 》课程 标准 的研究 与探索 软
于 艳 华 ,吴 艳 平
( 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吉 林 长 春 1 0 0 长 3 0 0)
摘 要 结 合笔者多 年的教学 经验 ,分 析了软件测 试课程 的定位与设计 思路 ,课程 目标 ,教学 内容 ,教学设计 ,考核与 评价 ,并对 其进行
考 核与 终 结 性考 核 的权 重 比为 4 。 :6
通过对软件测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以软件测试员职业 岗位能力培 养 为主线 ,我们将教学 内容分为两个 项 目:网上购 物系统 的测试 活动 和超市管理系统 的测试活动 ,本课程 主要 围绕这两个项 目展开教学和训 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 ,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 的方式来 展现教学内容。其 中网上购物系统 的测试为教学项 目,是本课程的核心 内容 ;超市管理系统 的测试活动为拓展项 目,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 l _ 学 内容 的组 织 -3教 2 以企业项 目为载体 ,根据不 同的内容分成多个 学习性工作任务 ,按 照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由简 到难 的原 则 来 组织 教 学 内容 。 1. .4教学模式的采用 2 教学过程 中采用真实项 目引领 、课 内外兼修 、 “ 双师 ”共育项 目实 战的教学模式 。真实项 目引领指的是教学项 目与拓展项 目均为校 内教师 与企业专家共 同开发项 目;课程内外兼修是指学生除了课 内的学习 ,还 有课外的学 习任务 ; “ 双师”共育指 的是企业兼 职教师与校 内专任教师 共 同授课。将原有学科体系的知识点 ,彻底融人项 目中 ,提高 了学生的 阅读能力 、专 注能力 、可视化能力 、沟通能力和倾 听能力 ,培养 了学生 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主要的技能支撑,本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
本课程是针对软件测试员/程序员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流程管理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项目测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能对完整的项目进行测试的实施工作,从而实现与测试技能要求的无缝连接。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Web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
后续课程:《JavaEE企业级项目开发》、《.NET企业级项目开发》、《软件工程与项目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掌握主流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能承担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测试计划的制定能力、测试用例的设计能力、测试代码及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其他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㈠知识目标
1.理解软件测试的模型和分类;
2.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策略、流程;
3.掌握软件测试的过程;
4.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5.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6.掌握JUnit单元测试技术;
7.了解测试项目管理;
8.了解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9.掌握测试计划、测试总结的编写。
㈡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测试方法,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测试工作;
2.能够独立编写测试计划;
3.能够独立编写测试总结;
4.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测试用例的设计;
5.能够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简单的测试并进行结果的分析;
6.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
㈢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5.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具有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㈣其他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参加以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1.程序员
2.软件评测师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软件测试入门、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测试管理、自动化测试6个单元,共45学时。
表1 《软件测试》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资源建议
㈠教材选用原则
教材选用时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选取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使用的,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丰富、分析透彻的教材。
㈡教材与参考资源
1.《软件测试》,高等教育出版社,许丽花等编着;
2.《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剑洁编着;
3.《全程软件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朱少民编着;
4.《软件测试项目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于艳华编着。
㈢其他学习资源
1.51Testing软件测试网:中国测试员网站:希赛网:—软件测试频道:㈣教师要求
1.主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
2.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课堂组织能力,能按照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做到因材施教。
㈤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计算机硬件要求:CPU主频>2GHz, 内存容量>=1GB,硬盘40G以上,宽带网络环境;
2.软件要求:Windows2000/XP/Vista/7,Eclipse3+JUnit3/4、mantis、QuickTest Professional 以上、Office2003;
3.其他要求:本课程要求多媒体机房,以实现“教、学、做”三体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
软件,便于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任务。
五、考核与评价建议
打破单一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考核按在教学中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定,课程结束时进行终结考核,以笔试(考必备的过程性知识、制定测试方案和提交分析报告)和机试(考项目实施过程考核)结合的形式组织,具体比重为:终结考核50%,过程考核30%,综合素质评价20%。
六、教学实施建议
1.课堂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突出精讲多练,并用大量的课内外练习来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堂分组讨论,通过动手实践以及对实践结果进行思考获取知识,避免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
3.在讲授过程中,将各项目案例贯穿于各模块中,使学生最终能够针对各个项目进行测试活动。
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编写测试用例200个以上,编写测试脚本代码500行以上。
七、其他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