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合集下载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诗经》载誉古代细腻的爱情描写,仿佛把古人恒久的感情记录在了一百五十四首短古诗中。

它以其短小而富有诗情,在古代唱和着爱情的颂歌,而今其中大量记载的爱情言语仍留在华夏民族的精神范围之内,深入古今中外,为文学及爱情艺术宝库之一。

《诗经》体现的是传统的、精神的爱情形态,具有广泛的共性。

它的爱情都是以久别重逢及解除别离滋生的感情活动为基础的,以两性关系达到内心共振及心灵满足相融为标准,不仅有刚强宽容的爱情,而且有痴情美好的爱情,还有真挚含蓄的爱情。

在《诗经》中,女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典型是"洞房",古人把她比喻为一种天然的人偶,完全依靠其他人在社会中的某种是地位而又和别人有着深刻持久的爱情交往。

所以,"洞房"代表的性格特征是淡泊、温柔、慈祥,爱情心态有"固守、宽容、保护唯一爱人"的真挚与执着。

而男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则是"骊歌",其爱情心态则是一种优雅、尊重、力求完美、忠贞不渝的崇高之爱。

此外,《诗经》对"闺怨"这一古典爱情情绪也有详尽的刻画。

"闺怨"这一概念曾经给古今中外爱情很大影响,爱情关系中总会存在着矛盾,唯有当双边面对流转宽衣之时,分离还可以再回到理智平静的地步。

在《诗经》中,爱情的议论常常用抒情的文字流露出缠绵逐句,令人宛如身处温馨的爱情园地,让爱情变得更加精致,桃花源般的回忆又让人回想起痴缠的情意温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情景,既有一种古朴的乡野之气,也有一种精致的宫廷之豪,更有一种躁动不安的火焰芬芳,令文艺苑中的爱情变得荡气回肠。

古人通过繁复的形式地把两性爱情抒发出来,表达出对爱情深刻而持久的敬仰。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第一篇: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相遇: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1. 爱情在《诗经》中的地位和意义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且重要的情感之一,它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通过其丰富多样的篇章,展现了不同类型、层次和表达方式的爱情。

2. 《诗经》中表达爱情的方式2.1 美好恋人形象描绘“美人”是《诗经》中常见的形象,她们通常拥有优美动人的外貌和温柔贤淑的品质。

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男性对于女性身心吸引力的追求与赞美。

2.2 恋人间的相互眷恋《诗经》中有许多歌颂夫妻之间相互眷恋、情意绵绵的篇章。

这种描写既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下夫妻间应有的关系,也体现了双方真挚深厚的感情。

2.3 悲痛失恋与思念之情除了描绘美好的爱情,一些篇章也记录了恋人分离、失恋等悲痛情感。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之情,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3. 不同类型的爱情主题3.1 亲疏之爱《诗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家庭关系描写,包括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这些描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家庭和亲缘关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类型亲情在《诗经》中所具有的深厚感染力。

3.2 父母对子女的爱《诗经》中也有一些歌颂父母对子女倾注深厚爱意的篇章,传递出人们对于家庭中孝顺与尊敬的重视,并强调了这种亲子之间相互依赖与支持的理念。

3.3 桃花源般神秘浪漫之恋在《诗经》中,还存在一些描绘桃花源般神秘浪漫之恋情的篇章。

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奇妙和热烈。

4. 爱情主题的文化价值与影响4.1 文化传承与历史观照《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不仅是个体感情的流露,更融合在整个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观、婚姻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4.2 对现代爱情观念的启示通过对《诗经》中爱情主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普遍适用于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性质。

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思考现代爱情观念,并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人类感情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论《诗经》的情爱观

论《诗经》的情爱观

论《诗经》的情爱观《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诗歌之冠”,在其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

古人对情爱的看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诗经》的情爱观。

首先,《诗经》中情爱表达的方式展现了古代选美的观念。

《诗经》中男女通常被描述为长相出众、身材苗条、气质儒雅的美好形象,比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綠衣女,在翠微。

草木有本心,水波无情。

”等。

这种美好形象的描述代表了古代男女的审美观念。

从现代角度来看,尽管也有人赞美美貌,但通常更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其次,在古代的婚姻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诗经》中虽然也可以看到女性的形象,但大多数女性都是被嫁出去的妻子,被认为是家庭中的附属品。

相比之下,《诗经》中男性的地位则更加凸显。

如《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文王不圖戍,熊羆畏其後;王后既出門,辟公為余客。

”等。

第三,《诗经》中通常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在《詩經·風·十五》和《詩經·風·雜篇》中,有许多关于男女之间的甜蜜对话和彼此关心的描写。

这些诗歌描绘了恋人之间的情感,包括忠诚、宽容、怜悯和细心等。

主人公展现出对爱情的热爱、追求,将爱情表达得格外深刻,例如《詩經·國風·召南》中的“召南有乔木,不可休息;召南有游女,不可求思”,显然反应出毫无保留的爱情。

最后,从《诗经》的情爱观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保守性。

尽管诗歌中也有性爱的描述,但大多数情感关注的是预备婚姻的恋爱和已婚后的情感交流。

一些诗歌强调了妻子的纯洁和忠诚,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舒而瑩女,君子好逑”、“白蕙如霜,折芳与美人”,都是对内在美的追求的诠释,强调了人格高尚、忠贞不渝的重要性。

总之,从《诗经》的情爱观来看,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与现代有所不同。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观念丰富多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主要爱情观:大胆奔放,主动追求:《诗经》中的男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烈率真地主动追求爱情。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爱情只凭本能,只凭心而动。

坚定忠贞,矢志不渝:《诗经》中的诗篇无不体现了人们坚定忠贞的爱情观。

无论是单相思还是亡夫痛,都是从心底里流出的歌哭。

及时止损,当断即断: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及时止损的行为。

这种及时止损在如今人们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当一段感情最后变成只能带来伤害,那不妨洒脱一点,就这样放手吧,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浅析《诗经》与爱情

浅析《诗经》与爱情

浅析《诗经》与爱情第一篇:浅析《诗经》与爱情浅析《诗经》与爱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诗经》中的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

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0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

《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以《郑凤》《卫风》里的情诗最为出名。

有对爱情执着、魂牵梦萦;《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有写男女两情相悦、互赠情物;《卫风·木瓜》;也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凤·将仲子》,也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凤·大车》···《诗经》里德爱情诗以深入的观察。

细腻的感受,再现了周朝时爱情生活中的世情形态—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其中的爱情诗简单而执着,是一曲曲清新和美的歌。

本文将节选《诗经》中笔者喜爱的爱情诗歌给予浅析。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该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

论《诗经》中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爱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诗经》中的爱情,欢迎阅读!我国经典名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诗经》就是最为著名的作品,而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这个题材,占三分之一,这类诗歌异彩纷呈,绰约多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都是周诗,它的产生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变化,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是从蒙昧期、野蛮期到文明期到各个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认识到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总要和各种权力干预婚姻与家庭。

下面让我们从诗经中的一些文章中去品味一下这种爱情的味道吧。

一、追求爱情《郑风·溱洧》就是反映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一篇诗。

郑国地处中原,三月已是暮春,草长莺飞,百花烂漫。

青年男女到溱洧水边游览,赏心悦目,倾吐胸怀。

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欢乐插曲。

此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地点时间。

然后写士与女秉蕑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

一方面是执蕑而拔也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的欢乐,这一点从诗的下文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合乎生活实际与情理的。

再写士与女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

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二、相思之情爱情,有时发自单方面的。

一个男子看到汉水上的游女,心往神驰,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怅惘,于是写出了《汉广》这样的诗。

此诗的第一章,用“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也寄寓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思。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欢迎大家分享。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1、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

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

《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

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令狐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
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成了相爱,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左与右,自然也无法用粗糙的言语来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歌末段写
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翘首以盼,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对男子的思恋之情可见一斑。

从此结发老,生死两恋长!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小情歌,唱着人们心中的曲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

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

写少女时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当然,相爱的两个人最美满的结果是踏入幸福的殿堂。

《诗经》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首诗相对来说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三>诀别:
弱柳扶风美,无风柳为谁?
在乱火纷飞,战事频发的年代,男子应征入伍参军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个人便不得已要分开了,丈夫背井离乡,妻子独守其家,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其中,《卫风伯兮》便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之痛。

女子如是,男儿亦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击鼓》)便刻画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昙花一现醉,怜花奈何摧!
其实,再美好的开始也有耐不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七年之痒”的时候。

从《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喜新厌旧,另结新欢是夫妻情感决裂的主要原因。

其中,《卫风•氓》这首诗便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无独有偶。

《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
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讲述了在危难时期,两个人相依为靠,但在安乐之后,丈夫却将她抛弃的悲凉故事。

结语: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而向往的,比如,当我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这些美好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可枯,石可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

而那些真诚率直的情感又让我们如此动容。

当然,对于那些始乱终弃的现象,《诗经》则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以深深的同情。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真实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在几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