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总结报告摘要1、通过PCR 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得到外源基因parb,进行BglⅡ和Xba I 双酶切;抽提质粒pIJ86601,进行BamH I和Xba I 双酶切;将两者的酶切产物通过连接转化,培养后抽提质粒进行电泳,测序,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

测序结果显示未构建成功。

2、用相同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GEX-sco3330,由于时间问题尚未完成。

3、诱导蛋白表达,蛋白纯化,蛋白脱盐,bradford法进行蛋白含量测定以及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

实验内容:一、构建质粒pIJ86601-parb(一)获取外源基因parb1.PCR扩增PCR体系:200µl体系中,高保真pfuDNA聚合酶10X buffer,40 µl;10mM Mixed dNTP,5 µl;PrimerA,5 µl;PrimerB,5 µl;高保真pfu酶,2 µl;DMSO,20 µl;双蒸水,120 µl;模板1μl。

PCR程序设定Temp[℃] Time next turns Gradient[℃]1: 98.0 10min2: 98.0 30S3: 60.0 30S 30.04: 72.0 30S 2 3 45: 72.0 10min6:16.0 1h2.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目的DNA1)通过电泳将目的片段与其他DNA尽可能分开,然后用干净的手术刀割下含需回收DNA的琼脂块,放入1.5ml离心管中。

2)按每300µl/100mg的比例加入Binding Buffer,置于50-60℃水浴中10分钟,使胶彻底融化。

加热融胶时,每2分钟混匀一次。

3)将融化的胶溶液转移到套放在2ml收集管内的UNIQ-10柱中,12,000rpm室温离心2 min。

4)取下UNIQ-10柱,倒废液,将柱放回同一收集管, 加入500µl WashSolution,12,000 rpm室温离心30秒。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理解PCR原理及其在医学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掌握PCR实验操作流程及技巧•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二、实验原理•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的缩写•通过使用DNA聚合酶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指数级扩增•用于诊断疾病、基因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三、实验材料•被测样本DNA•引物 (Primer) 对•2x Taq Master Mix•无水乙醇•DNase/RNase-free deionized water•加热式PCR仪•凝胶电泳设备及相关试剂四、实验步骤1.设计并合成引物•根据目标序列选择特异性引物•检查引物的特异性和二聚体形成情况2.准备PCR反应混合液•按照实验设计,计算并配置各试剂的浓度和体积•将样本DNA、引物、2x Taq Master Mix和DNase/RNase-free水混合3.PCR扩增•设定PCR仪的温度和循环次数参数•将反应混合液放入PCR仪,开始扩增4.PCR产物检测•准备1%琼脂糖凝胶,加入适量甲醛•将扩增后的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观察电泳结果,分析PCR产物的分子量和条带强度5.结果分析及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本中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五、实验注意事项•避免引物二聚体的产生,以提高实验特异性•掌握PCR扩增的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参数•减少实验中的污染,以提高实验准确性•正确分析实验结果,避免误判六、实验结果分析•经过PCR扩增后,观察到目标基因片段的明显条带•结果符合预期,证明实验成功•对异常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七、结论•PCR实验在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PCR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实验结果可为疾病诊断、基因检测等提供有力依据Hello! How can I help you toda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assistance, feel free to ask.。

分子生物学试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试验报告

分⼦⽣物学试验报告分⼦⽣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真核基因组DNA的制备与分析⼀、实验步骤1、材料处理(1)取0.5cm的⽼⿏尾巴组织块,⽤⽣理盐⽔洗净,剪碎⾄糜状。

(2)将上述组织碎末加⼊盛有500uL裂解液的2mL离⼼管中,37℃⽔浴1h。

2、⽤蛋⽩酶K和苯酚处理细胞裂解液(1)加50uL蛋⽩酶K,温和的将酶混⼊粘滞的溶液中。

(2)将裂解细胞的悬浮液置于55℃⽔浴3h,不时的温和旋动该粘滞溶液,⾄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块为⽌。

(3)将溶液冷却⾄室温,加500uL的Tris平衡酚,缓慢的来回颠倒离⼼管⾄两相混合形成乳浊液,于室温以5000g离⼼10min,使两相分开。

(4)⽤⼤⼝径移液管将上层粘稠的⽔相移到⼀洁净的离⼼管中,⽤酚重复抽提2次。

(5)第三次酚抽提后,将⽔相移⾄另⼀离⼼管中,于室温加100uL的10M⼄酸铵和1000uL 的⼄醇,转动离⼼管使溶液充分混合,DNA⽴即形成沉淀,通常可⽤吸管将沉淀从⼄醇溶液中移除。

如果DNA沉淀为碎⽚,则与室温离⼼收集。

(6)DNA沉淀⽤70%的⼄醇洗涤,离⼼收集。

将离⼼管于室温下放置实验台上,直⾄⼄醇挥发殆尽。

不要使DNA沉淀完全⼲燥,否则极难溶解。

(7)待沉淀将近透明后加适量的TE溶解DNA,通常需要12-24⼩时使DNA完全溶解,将DNA 溶液存于4℃.3、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制备0.6%的琼脂糖凝胶。

(2)取适量DNA样品,与凝胶上样缓冲液混合,加⾄上述凝胶上样孔内。

(3)取适量标准DNA溶液同样加⾄凝胶上样孔内。

(4)电泳,电压为1V/cm,距离以阳极⾄阴极为准。

(5)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放⼊含溴化⼄锭(0.5ug/mL)的⽔中室温浸染10min,⽤紫外灯观察凝胶和照相。

⼆、实验结果如上图所⽰,基因组DNA在0.6%琼脂糖凝胶上跑出30kb左右的单⼀条带(λDNA/Hin d III Marker),但有个别组的样没有明显的条带出现。

三、结果分析提取的基因组DNA⽚段只有30kb左右,偏⼩。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DNA复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E. coli)细菌菌斑、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琼脂糖、琼脂糖电泳试剂、PCR扩增仪、电泳仪等。

2. 实验步骤:
a. DNA提取:取一支含E. coli细菌菌斑的移液管,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b. PCR扩增:将提取的DNA加入PCR试剂盒中进行PCR扩增反应。

c. 原核表达:将扩增后的DNA片段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

d. 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通过电泳进行蛋白质分子量的分离。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DNA提取:成功提取到E. coli细菌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DNA的带型。

2. PCR扩增:成功扩增出目标DNA片段,并经过验证测序结果正确。

3. 原核表达: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目标蛋白质,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目标蛋白质的条带。

4. SDS-PAGE电泳:观察到蛋白质的分子量差异,验证了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DNA提取、PCR扩增、原核表达和蛋白质分离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步骤,从而全面了解了分子生物学过程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可靠,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无。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实验手段揭示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

本实验旨在探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DNA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本实验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研究DNA复制酶的作用和复制的准确性。

材料:- DNA模板- DNA聚合酶- 引物- d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DNA聚合酶、引物、d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DNA复制产物。

结果: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我们观察到DNA复制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DNA聚合酶能够在模板DNA上合成新的DNA链,并且复制的过程较为准确。

讨论:DNA复制的准确性是生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

DNA聚合酶具有校正功能,能够识别和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这种精确性保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二:RNA转录RNA转录是将DNA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它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本实验旨在研究RNA转录的机制和调控。

材料:- DNA模板- RNA聚合酶- 引物- 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RNA聚合酶、引物、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转录产物。

结果: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出RNA转录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RNA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RNA链。

讨论:RNA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RNA聚合酶通过与DNA模板的互作用,选择性地合成特定的RNA链。

这种选择性转录是基因调控的关键。

实验三:蛋白质翻译蛋白质翻译是将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它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步骤。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一)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一)

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一)医学分子生物学PCR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PCR技术,掌握PCR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常用的PCR应用;•掌握PCR实验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和如何进行优化。

实验原理PCR全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体外合成指定DNA片段的技术。

PCR反应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被扩增的DNA模板链两端加上引物,以特异性地使已有的DNA模板链进行链式扩增,从而获得足够多的同一DNA片段。

该技术可用于检测肿瘤、病原体、遗传性疾病等。

实验步骤1.基本PCR反应体系制备:–PCR反应缓冲液–dNTP混合物–分别设计好两个引物(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离心管和PCR机2.模板DNA的制备:从体液、组织、细胞中提取整个基因组DNA或RNA,转录成cDNA,制备PCR反应模板。

3.PCR扩增程序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初始变性–循环性变性–引物杂交–扩增延伸4.PCR反应涂片与分析:–扩增产品置于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加载DNA负载荷后,以常数电压进行电泳–观察扩增片带和分析DNA的扩增程度实验优化•引物的优化•Mg离子的优化•模板DNA浓度的优化•温度参数和循环次数的优化•酶的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获得扩增片段之后,通过电泳分析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根据扩增带的大小、数量和与目标DNA带的匹配情况来判断PCR扩增反应的效果。

同时可使用DNA分子量标准品分析扩增产品的分子量。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目标DNA片段,并进行了分析和检测。

该技术在医学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实验结果还提示了PCR反应参数的优化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 PCR反应涂片上没有扩增片带; 2. 扩增后带有杂带。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分析可能是引物的设计不好或浓度太低,或者是模板DNA浓度不够,导致扩增失败。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慕蓝有志班梦想学院目录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2)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 (4)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7)实验四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9)实验五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11)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14)实验七RNA分离与纯化 (17)实验八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19)实验九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21)实验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3)实验十一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25)实验十二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27)实验十三阿拉伯糖诱导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31)思考题 (32)分子实验心得总结 (33)实验一细菌的培养一、目的学习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二、原理在基因工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

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文库的建立等都离不开细菌。

特别是常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色体的棒状细胞。

它能在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

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入一个滞后期。

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以20~30min复制一代的速度增殖。

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一个比较恒定的值,这一时期叫做细菌生长的饱和期。

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LB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一)实验材料大肠杆菌(二)试剂1. 胰蛋白胨2. 酵母提取物3. 氯化钠4. 1mol/L NaOH5. 琼脂粉6.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三)仪器1. 培养皿2. 带帽试管3. 涂布器4. 灭菌锅5. 无菌操作台(含酒精灯、接种环、灭菌牙签等)6. 恒温摇床四、操作步骤(一)LB培养基的配制配制每升培养基,应在950m1去离子水中加入:细菌培养用胰蛋白胨10g细菌培养用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摇动容器直至溶质完全溶解,用1mol/L NaOH调节pH位至7.0。

分子生物学实训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分子生物学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素养。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

2. 掌握DNA提取、PCR扩增、酶切、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 理解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科研素养。

三、实训内容1. 实验室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1)熟悉实验室布局,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3)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配制试剂、消毒、无菌操作等。

2. DNA提取(1)了解DNA提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学习酚-氯仿法提取DNA。

(3)对提取的DNA进行质量检测,如A260/A280比值、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3. PCR扩增(1)了解PCR扩增的原理和步骤。

(2)设计PCR引物,进行PCR反应。

(3)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4. 酶切(1)了解酶切原理和酶切反应条件。

(2)学习限制性内切酶的用法。

(3)进行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5. 电泳(1)了解电泳原理和电泳技术。

(2)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泳技术。

(3)对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电泳分离和检测。

6.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1)了解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相关实验技术,如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蛋白纯化等。

(3)对克隆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进行检测和分析。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前准备(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配制实验试剂,确保实验用品齐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2012-04-14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1、质粒的提取
2、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3、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碱裂解法分离质粒DNA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2、了解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原理、特点和酶切质粒DNA的试验方法
3、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三、实验原理:
质粒是一种染色体外能够稳定遗传的因子,具有双链共价闭环结构的DNA分子。

是染色体外小型(1-200kb)的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cccDNA),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遗传因子。

碱裂解法利用宿主菌巨大线状染色体DNA与相对较小的闭环双链质粒DNA的结构的差异来提取质粒DNA。

碱变性DNA时,线状基因组DNA变性充分而质粒DNA处于拓扑缠绕的自然状态而不能彼此分开。

当去除变性条件时(酸中和),质粒DNA迅速准确配置重新形成完全天然超螺旋状分子,而难于复性的长链线状的基因组DNA则与破裂的细胞壁、细菌蛋白相互缠绕成大型复合物,被SDS包盖,当K+取代Na+时这些复合物会从溶液中沉淀下来,附在细胞碎片上一起被离心除去。

质粒检测:(1)电泳检测:质粒电泳一般有三条带,分别为质粒的超螺旋、开环、线型三种构型;(2)吸光值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260nm、280nm波长吸光值,若吸光值260nm/280nm的比值介于1.7-1.9之间,说明质粒质量较好,1.8为最佳,低于1.8说明有蛋白质污染,大于1.8说明有RNA污染。

Ⅱ型酶识别的DNA序列一般含有4~6个核苷酸。

有的在识别顺序的对称轴上对双链DNA 同时切割产生平末端;有的在识别顺序的双侧末端DNA双链产生粘性末端。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需要Mg2+激活,大部分Ⅱ型酶所识别的序列具有反向对称的结构,或称为回文结构。

质粒DNA通常都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识别序列,可被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出相应数量的切口,从而产生相应数量的酶切片断。

本实验采用的EcoRⅠ和Hind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
GAATTC 和AAGCTT
CTTAAG TTCGAA
DNA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核酸为两性分子,在pH3.5时,整个分子带正电; pH8左右时,整个分子带负电。

在碱性环境下,核酸分子之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是呈离子化状态的,把这些核酸分
子放置在电场当中,它们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

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

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

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可以近似用于估算分子的大小,可以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构型不同的DNA分子。

共价闭环超螺旋DNA >直线DNA>开环的双链环状DNA。

四、实验步骤:
(一)质粒的提取:
1、取2.0mL菌液(老师已配好)加入2.0ml的dorf管中;
2、将dorf管放进离心机用50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收集菌体;
3、加入200uL溶液I+5uLRNA酶悬浮菌体(充分混匀),冰上静置5min ;
4、加入400uL溶液II(轻轻混匀),室温静置5min让裂解菌体;
5、加入300uL溶液III(轻轻混匀),冰上静置5min使质粒DNA复性;
6、在4℃条件下,10000 r/min,离心10min,取700μL(注不要吸到沉淀物)上清到一新管;
7、加700μL的氯仿:异戊醇[V:V=24:1](混匀),冰上静置5min;
8、在4℃条件下,10000 r/min,离心10min,取500μL(注不要吸到沉淀物)上清到一新管;
9、加入1.0mL无水乙醇(充分混匀),在-20℃条件下放置20min;
10、在4℃条件下,10000 r/min,离心10min ,弃上清;
11、向沉淀物中加入500μL70%乙醇,将沉淀悬起;
12、在4℃条件下,50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软纸将管内乙醇吸干)即可。

(二)酶切:
取实验一中提取的质粒,向其中加入10μL灭菌的双蒸水使其充分溶解,测定其dsDNA浓度。

然后按下表进行操作:
实验组对照组(不做)
Buffer 4 0
EcolⅠ 3 0
Hind Ⅲ 3 0
质粒x x
ddH2O 10-x 20-x
总体积20 20
充分混匀后于37℃保温2-3h。

(注最终反应体系中质粒浓度至少达到1.2μg/μL)
由测量数据计算得:X=7
(三)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1、制胶—— 1.0 %琼脂糖凝胶 (50ml)(老师已制好)
2、凝胶板的制备——用微量加样器小心加入2-3μlEB(老师已制好)
3、点样——样品20μl,与4μl溴酚兰混匀( DNA maker 3μl 加入10μl水与4μl溴酚兰混匀)
4、电泳——稳压 80v,DNA向阳极移动, 大约50-60min
5、观察和拍照——在254nm紫外灯下观察
五、实验数据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质粒提取过程必需缓和,不能剧烈振荡。

2、操作过程避免污染,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用量准确。

3、EB是一种诱变剂,操作时必须戴塑料或乳胶手套!
4、操作过程避免污染,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用量准确。

七、思考题:
1.琼脂糖凝胶电泳的适用范围?
答:电泳缓冲液的pH在6~9之间,离子强度0.02~0.05为最适。

2.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因素有哪些?
答:DNA的分子大小、琼脂糖浓度、DNA的分子构象、电源电压、嵌入燃料的存在、离子强度影响。

3.影响限制性酶切的因素有哪些?
答: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

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的影响。

4.结合实验情况,如何提高限制性酶切的反应效率?
答:(1)提高DNA的浓度,尽量将其中的蛋白质除尽;(2)因为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NaCl 浓度的要求不同,可以先用要求低盐缓冲液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然后补足适量的NaCl,再用要求高盐缓冲液的限制酶消化;(3)要有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7度左右;(4)DNA分子构型对核酸内切限制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如消化超螺旋的DNA比消化线性DNA用酶量要高出许多倍,可以改变DNA的构象,使其简单化。

5.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以便于连接之后导入载体;其二是检测过程的方法是很多的,其中之一就是酶切法,简而言之就是选用适当的酶进行酶切,电泳后观察酶切片段数量和大小,与预计的是否相符就可初步判断受体中有无目的基因,选择不同的酶多做几次,还可初步判断目的基因在操作过程中有无突变。

6.实验(一)中溶液1、2、3各起什么作用?
答:溶液I作用:分散细胞,鳌合金属离子使金属酶失活;
溶液II作用:细胞壁肽聚糖碱性下水解,核酸和蛋白质变性;
溶液III作用:酸性下质粒DNA复性,变性蛋白-SDS+线性DNA沉淀,K+可中和DNA。

组员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