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经典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重阳》古诗鉴赏

《重阳》古诗鉴赏

《重阳》古诗鉴赏《重阳》古诗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古诗鉴赏1《重阳》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译文离家万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窗外梧桐叶落仿似故乡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

落叶本就无心定流水,无主的菊花就连那让万物凋敝的西风都无可奈何。

昨日隐痛恍如梦中,那心中的遗憾与悔恨该有多少呢?《重阳》译文二我远离故土,孤身被囚禁在这里,头发蓬乱不堪,故乡秋色里的老梧桐应该没改变吧。

在江水涨满江岸,天上入秋的新月渐渐升起时,大雁栖息了;巷子里空无一人,燕子也离别斜阳回巢了。

落叶无力阻挡流水,黄花也无力改变秋风。

天地间的遗恨你们知道多少?昨天晚上我战败的地点龙山又进入我的梦里。

《重阳》注释何心:何来的心。

无心。

黄花:指菊花,即黄菊、秋菊。

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也有称为“方山”的。

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华第一个王朝夏朝、夏禹国的诞生地—河南登封。

《重阳》赏析《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

全诗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悦和快乐,也没有年轻有为、蒸蒸日上的朝气,更没有官场得意、登高望远的企盼;也许能看到一丝西风烈马、叱咤风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过去式。

更多的是凝重、自励、追忆、反省,但尽管如此,全诗却不曾给人一点消沉和沮丧,相反,它让人痛定思痛、发愤图强。

文天祥这首《重阳》,远不止是重阳节这么简单,更多是隐含诗人的心愿:盼望重见天日、重获阳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是写实、写景。

“万里”是指地理距离,“飘零”是指他自己一个人,“万里飘零”实则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的写照。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赏析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重阳节古诗欣赏

重阳节古诗欣赏

重阳节古诗欣赏重阳节古诗欣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古诗欣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阳节古诗欣赏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九日言怀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九日得新字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五首杜甫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九月九日崔善为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重阳祭、重阳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习惯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佩兰等活动,以庆祝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也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这个美好节日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重阳节的诗词进行赏析,一同领略其中的情感和美丽。

一、柳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九月九日天高处,一年中秋正好时。

落叶敲门秋色里,提壶自酌寒江水。

微雨湿透黄昏衣,江南酒船唤客归。

晚窗霞映雁门堆,总为浮云能蔽日。

这首诗词是明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以其清丽的意境和婉转的感情而闻名。

他借重阳节的时刻,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人们的聚会。

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情意绵绵的思念之情。

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

尽管没有明确提到重阳节,但通过描述登楼的场景,表达了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在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中,人们上山远眺,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人生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豁达和奋发向上的激励。

三、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魂悄悄以魄飞扬,觉寒声声似早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

他通过夜色、牵牛织女和月亮等意象,尤其是对于重阳节的牵牛织女传说的提及,传达了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婉约的语言和流畅动人的节奏,唤起了读者对于家乡和回忆的共鸣。

四、王之涣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词同样是王之涣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和超脱的意境而流传至今。

他通过描绘风景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于病患和孤独的苦闷之情。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他在登高时感叹人生的艰难和繁衍的时间流逝。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同时也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文化表达。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遥祭先祖、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敬重与怀念。

此外,赏诗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将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进行赏析。

1.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所写,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抱怨。

诗中所描述的风景秋高气爽,猿猴啸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一种豪迈与哀愁并存的感觉。

诗人以登高为契机,借景抒发了自身的愤懑和无奈,也表达了对故国动荡局势的忧虑之情。

2. 孟浩然《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短小而简洁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心情变化,以及与人生的对应关系,表达了登高远眺、追求进步的主题。

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广阔壮丽,诗人以登高来表达对目标、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露气寒烟径,天坛叶露清。

金乡沙菊花,花叶色还轻。

佘夸多著句,郑锡才书名。

轩尼讵知道,寿域似玄英。

这首诗以轻松的调子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色和氛围。

通过描述清晨的露气与沙菊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重阳节日气氛的感受。

整首诗以节日的喜庆氛围为背景,通过表现岁月变迁和对逝去人事的思念,向读者传递了欢乐、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进行的赏析。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也向后人传递了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重阳节是一个祭拜、感恩与纪念的日子,而这些古诗作品则成为了传递和传承节日文化的媒介,使重阳节更加具有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重阳节的古诗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通过诗人的笔触流淌出温情、思念和哀思。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读一读这些优美的古诗,不仅能欣赏到文学之美,还能体味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恩他人,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反思。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传统诗词是重阳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展示这一节日的独特魅力。

1. 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牧童遥指杏花村,村前旧屋半边门。

朱槛已无颜色,空向梨花一树寒。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以表达诗人远离家乡,思念兄弟亲人的情感。

在重阳节这个与亲情相关的节日,人们常常会思念和祭拜远在他乡的亲人。

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旧屋和梨花树都可以说是节日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巧妙地把自身的思念之情与节日的氛围相结合,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重阳节的深沉内涵。

2.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烟霞出岫轻于絮,九日登高倚碧空。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重阳日即事》一诗以其简洁明快、含蓄深远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老年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无奈。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这些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于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产生思考。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并非专门描绘重阳节的,但它的意境与节日的祝愿相得益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希望通过登高来祈福、祈求顺遂和长寿。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恢弘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当读者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阅读这首诗时,往往会产生与节日祝福相契合的思考和情感。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进行的赏析。

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价值和文化魅力。

无论是在诗词中感受家乡亲情、思考时光流转,还是在登高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祈福,重阳节传统诗词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机会。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唐代,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个节日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祈福家庭的安康和庆祝长寿而举行的。

在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远趣、饮菊花酒、佩艾草等活动外,也会通过朗诵或赏析古诗来庆祝和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本文就为大家带来几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古诗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

诗中借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异国他乡,每当佳节来临时,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温暖。

他远在他乡,却能想象到故乡兄弟登高的情景,却感到惋惜,因为遍插茱萸的人中没有他一个。

这首诗既情感真挚,又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政治和个人情感。

他的《登高》一诗以描述登高时的景色为切入点,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在重阳节这个佳节,诗人登上高山,览尽秋色和江河美景。

诗中虽有壮丽的山河景色,但作者内心深处却忧愁沉重,他常年奔波在外,长期作客他乡,抑郁而寂寥。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他形容自己已到了中年,多病缠身,孤独而悲凉,心中所抱的壮志渐渐被岁月的流逝所冲击。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感慨,使人回味无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登高》这两首诗都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儿时记忆的回忆,表达出对人生感慨和无尽的愁绪。

通过这些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赏析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诵读古诗来庆祝和纪念。

本文介绍了两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古诗赏析,分别是王之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祖、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吟诵赏析重阳节相关的诗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节诗词,并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1. 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更显得思乡之情。

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山东故友的思念之情。

重阳礼,续关情,还酒历城东。

高阳更短信,遍岱愁松风。

长堤有落帽,绝域多归鸿。

南北云若断,时来音讯通。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庆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杜甫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遥思故乡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使人在品读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2. 文人雅士《重阳日》重阳有人行,天下共此欢。

赏菊香无限,人间紫海边。

九阳吟一曲,九九净心田。

万物皆有性,月明处处圆。

这首诗以简洁婉约的语言表达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

作者将赏菊与重阳节的喜庆联系在一起,形容了人间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

诗中表达了人们凝聚心神于重阳节的美好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心中对于这个节日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 白居易《重阳日览菊花》盛开遶御沟,红丝拂地垂。

卉森簷外碧,莲势水中疑。

重登贫户洞,共折老人时。

船斸风光在,山川马足移。

这首诗以诗人亲身游览菊花盛开之景为背景,表现了重阳与菊花的浓厚关系。

白居易以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重阳日观赏菊花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愉悦。

通过赏析这几首重阳节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重阳节的美好寄托和情感表达。

这些诗词以其深沉的内涵与细腻的艺术表达,让人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节日的热烈氛围和精神内涵。

无论是杜甫的思乡之情、文人雅士的浪漫抒怀还是白居易的闲适恬淡,都将人们的感情凝固在文字中,使重阳节的诗词成为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经典诗词鉴赏
重阳节著名诗词(唐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
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

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
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世称杜樊川。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