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研究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研究

入 口匝道分 析 简图如 图 1 所示 , 中q 其 和 分别
娶+ : 十
交通流 的加 速度
口 口= +V +1 ,
L ( 2 )
() 3
为上 游 车道 1 车道 2的流量 , = 】 g 和 g+ ; 为连 接处
的流 量 , = 1, q q+. 。
● ●●20 0 7年 1 2月








J u n l o u a o ye h i i e st o r a f W h n P l tc n c Un v r i y
Vo _ 6No 4 l2 . De 2 7 c. 00
型在我 国具有 一定 的实用 性 , 公 式推 导繁 冗 复杂 , 但
计算较 繁 , 使模 型 的应 用受 到 了很 大限 制 , 建立 该模
型 的关键 是要较 精 确 的确定 主 线交通 流 的车头 时距 分布 , 是主 线的车 头时距 分布 随交通条 件 的不同而 但 变化 , 因此也 无法建立 可 以普 遍适用 的统 一 的通行 能
文 章编 号 : 0 94 8 (0 7 0 -0 30 1 0 .8 12 0 ) 40 9 -4
城 市 快 速 路 人 口匝 道 连 接 点 通 行 能 力 研 究
王 富
( 汉 工 业 学 院 土木 工 程 系 , 北 武 汉 4 0 2 ) 武 湖 30 3

要 : 口匝道 连接 点是 城 市快 速路 的瓶 颈 , 究其 通行 能 力对城 市快 速路 的建设 和 管理具 入 研
的微分 变换 , 建立 交通 流 的运动 微 分方程 , 后将 连 最
续方 程和微 分方程 联立 , 用特 征线法建 立入 口匝道 采 连接 点通 行 能力 的动 力 学模型 。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国内高速公路理想条件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理想条件包括理想 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
理想道路条件是指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 硬路肩宽度为3.5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 0.75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3.0m,纵坡为 0,具有良好的线形;
理想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组成是100%的小 客车,司机都是职业驾驶员等。
≤ 45 > 45
≥ 92 0.31
≥ 79 0.67
≥ 71 0.86 接近
≥ 47 1.00 < 47 > 1.00
最大服务 交通量 (小客车 /h/车道)
650
1400
1800
2100
设计速度80km/h的高速公路服务水 平分级
密度
速度
服务水平等级
(小客车
( V/C
/km/车道) km/h)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会因上 游和下游瓶颈点压缩交通流的条件不同而有很 大变化。瓶颈处包括:匝道的合流处、交织区、 车道数减少地段以及正在维修保养的路段、事 故发生地点和路上有交通障碍的地方。在发生 交通事故的路段,不一定都是以阻塞车道的形 式形成瓶颈。因为,肇事车辆即使停在路肩上 或停靠在中央分隔带里,也会影响高速公路车 道里的交通运行。
进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 (500英尺)150m-200m,下游(2500英 尺)760m-800m的范围为进口匝道影响 范围。
出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 760m(800),下游150m(200)的范围为出 口匝道影响范围。
交织区:合流点上游150m(200)为交织区 的起点,分流点向下游150m(200)为交织 区的终点。
最大服务 交通量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CHANG’AN UNIVERSITY
2014年10月15日星期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课堂作业
1. 已知平原区某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路 面宽度和侧向净宽,驾驶员主要为经常往迒于两地者。交通组成: 大客车35%,大货车5%,拖挂车5%,其余为小型车,高峰小时交 通量为5800 pcu/h,高峰小时系数为0.95。试分析其服务水平,问 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迓可以增加多少交通量?
调查地点 观测方法 数据样本 资料整理
CHANG’AN UNIVERSITY
2014年10月15日星期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分析
基础数据调查不分析 实际条件下通行能力计算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3600 C0
t
表4-2 表4-3 式2-6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20km/h 平原微丘
2×7.5m
0.75m 2.75m 干线公路 对速度无影响 好
交通条件标准化
左侧路肩
CHANG’AN UNIVERSITY
右侧路肩
2014年10月15日星期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分析
基础数据调查不分析 实际条件下通行能力计算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2014年10月15日星期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是指主线上丌受匝道附近车辆合流、分流
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CHANG’AN UNIVERSITY
2014年10月15日星期第四章 高速公Fra bibliotek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基本路段的标准条件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大的扰动、驶入匝道形成车队、车速大为降低 干扰多、相当大的交通延误、交通流极不稳定。。

2.分、合流点服务水平计算主要步骤:


(1)建立匝道几何构造尺寸及交通量
(2)计算1号车道的交通量
(3)所有交通量(veh/h)换算成当量交通( pcu/h)
(4)计算检查点交通量(Vm,Vd,Vf) (5)确定个检查点的服务水平


2、匝道的类型
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很多形式,作为立体交叉 重要组成部分的匝道相应也有很多种形式。 但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而言,无非是使 进入立体交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 匝道有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最常用的形式。
匝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形式和特殊形 式。

(1)匝道基本形式
①右转匝道
式中:C—理论通行能力(pecu/h)
hmin—达到通行能力时相应的最小平均车头时
距,计算公式:
hmin
s LO Lveh t 3.6 v
(6-4)

P92 表6-9 给出不同速度和纵坡的匝道理论 通行能力
(2)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 标准车型为小车型(以小客车为代表) 影响匝道实际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行车道的宽度 大车混入率
解:1) 过境交通量: V过境=5000-750=4250 veh/h 2) 匝道B上游1号车道过境交通量V1B(过境) 查表6-16 : V1B(过境)= V(过境)×0.08=340 veh/h 3)1号车道余留A匝道驶入车流量 V1B( A匝道)=VrA×60%=360 veh/h 其中60% 是根据图6-15 查得。 4)1号车道C匝道驶出车流量 V1B( C匝道)=VrC×79%=593 veh/h 其中79% 是根据图6-15 查得。 因此: V1B=340+360+593=1293 veh/h

公路匝道通行能力

公路匝道通行能力

公路匝道通行能力公路匝道是连接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的交通枢纽,是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匝道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交通流的顺畅度和道路的安全性。

因此,研究和提高匝道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匝道的通行能力包括车辆进出匝道的速度、车辆间距、通行效率等方面。

要提高匝道通行能力,首先需要考虑匝道设计的合理性和交通管理的科学性。

匝道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交通安全,并且与主线交通设施相匹配。

只有匝道的设计合理且科学,才能满足快速通行的需求,提高通行能力。

其次,交通管理应该合理规划和科学组织。

对于繁忙的匝道,交通管制和引导措施非常重要。

合理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标志和引导标线等,能够有效指示驾驶员进入匝道的时机和速度,减少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此外,交通管理也应该注意加强对匝道的巡视和维护,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故障车辆,确保匝道通畅。

同时,驾驶员的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交通安全也是提高匝道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驾驶员在进入匝道时,应该保持匀速并把握好进出匝道的时机,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的指示。

此外,驾驶员在匝道上行驶时,也应该注意与其他车辆的安全距离,遵守交通规则,不慌不乱,避免造成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另外,公路匝道通行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

现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可以提高匝道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减少等待时间;高清摄像头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准确监测匝道上的交通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这些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公路匝道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公路匝道的通行能力是高速公路交通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的关键要素。

为了提高匝道通行能力,需要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交通设施,加强交通管理和维护,鼓励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交通安全,借助科学技术提升匝道的通行效率。

只有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全面改善匝道交通状况,才能真正提高公路匝道的通行能力,实现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

第四章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

QFO
图5 进口匝道—主线连接处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QF
{{
Q12 QR
}
KR, VR
QR12 450m
}
QFO
• (2)分流区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QF
{{
Q12
KR, VR
}
QFO
450m
QR
图6 出口匝道—主线连接处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匝道车行道通行能力
• 匝道车行道通常不会发生运行问题,且设计要素相对稳定 (如匝道车数、匝道长度、设计速度、平、纵线形参数 等),往往不作为分析重点。 • 匝道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匝道自由流速度
• (4)交通流率计算 公式
•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 是基于理想条件下15分 钟高峰小时流率来计算 的,因此通常需要采用 式(3)进行交通流率的 换算。
• (5)进入进口匝道影响区交通流量 Q12 计算公式
• 对进口匝道而言,进入其影响区的流量对于通行能力分析 至关重要。其计算公式:

Q F 驶向高速公路分流区的最大总流量,pcu/h
• (3)影响区
–按匝道功能的不同,分为合流区和分流区。 –1)合流区:从进口匝道来的车辆试着在相邻的主线车 道上寻找主线交通流中可利用空隙,以便汇入。 –匝道连接基本上都在主线右边,主线上右边第1车道 (也叫路肩车道)受到最直接影响。受合流车辆的影 响,主线中的车辆将在进口匝道上游重新考虑其行驶 车道,使交通量打破原来基本路段中的平衡状态,在 主线中重新分布。进口匝道的影响区见图3。
合流和分流区的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服务水平密度pcukm车道一级二级718三级1825四级上半部饱和流40下半部强制流合分流区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是在合分流影响区内车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制定的如果出现交通需求大于通行能力包括需要进入影响区的交通流率大于主线中该区域的最大交通流率匝道中交通需求大于匝道车行道通行能力或驶出合流区的交通流率大于主线通行能力等都会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况不能采用密度来划分服务水平等级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汇合控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汇合控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
高速 公 路 以更 加 合 理 的 密 度 进 行通 行 , 这 样 就 可 以更 好 的将 最 大 交 通 流 量 测算出来, 入 口匝 道 的 控 制 方 式 主 要有 四种 , 一 种 是 匝道 关 闭 , 一种 是 定时
设置绿色的光 带显示器 ,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向匝道的车辆提供高速公路外
t c = h l + h 2 = 1 . 9 4 5 9 + 0 . 0 7 4 V( s ) ;
辆车安全汇入的最小车头间隔时间。 可接受 间隙汇合控制多采用单车进入
控制方式 。当匝道上没有车辆等待 时, 匝道信号保持红灯 。当有一辆 车到 来, 检入检 测器 开始工作, 信号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如下: ( 1 ) 检测从 间隙/ 速 度 检 测 器 传 来 的 间隙 和 速 度 信 号 ; ( 2 ) 将 测得 的 间 隙 与 给 定 的 最 小 可 接 受 间隙比较, 并 确 定 是 否 可 以接 受 ; ( 3 ) 如 果 此 间隙 不 可接 受 , 可 控 制 器 继续 检测 下一个 间隙,直到检测到 一个可接受的间隙为止; ( 4 ) 根据时间计算 值, 在适 当的时刻控制器控制匝道信号变换为绿灯 。 在 实 际运 行 的过 程 中 ,如 果 高 速 公 路 出 现 了 非 常 明 显 的 拥 挤 现 象 , 车 流行使的速度 也非常 的缓慢 , 所 以车辆之间的小间隙会产生 比较大的车头 时距, 这个时候, 如果将其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来对信号灯进行控制, 就会 出 现很 多车辆被同时放行的情况 , 从而也使得高速公路 出现非常严重 的拥堵 情况 , 这种现象会给高速公路 的安全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 以如果 高速 公 路 交 通 流 速 和 某 个特 定 的值 相 比处 于 比较 低 的 状 态 , 就 应 该 用 最 小 的调解率对匝道的车辆进行控制 。 在 能够 接 受 的 间 隙 汇 合控 制 系统 当 中 , 如 果 放 行 车 辆 的加 速 度 没 有 非 常准 确 的 予 以 掌 握 , 就 无 法 和 被测 出 的 间 隙 一 同达 到汇 合 的位 置 , 这样就 会使得汇合处 出现非常严重的混乱和无序 的现象 , 所 以应该在 匝道 的左侧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通行能力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通行能力规范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通行能力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通行能力规范成为这些工程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将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通行能力规范要求,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规范。

一、道路通行能力规范要求1. 车行道设计道路的车行道设计是通行能力的关键。

根据城市道路的分类和用途,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车道的数量、宽度和几何形状。

一般而言,主干道应该具有足够的车道宽度,以容纳车辆的流量,并确保车辆之间有足够的间隔。

此外,交叉口的设计也应符合通行能力规范,以减少交通拥堵。

2.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在道路通行能力规范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合理设置红绿灯的时长和间隔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此外,交通信号的配时和循环时间也需要根据道路的流量和平均车速进行调整,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 道路标线和标牌道路标线和标牌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标线的合理设置可以引导车辆行驶,并保持车辆间的安全距离。

同时,标牌的设置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的情况和交通规则,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道路工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通行能力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和维护道路标线和标牌,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二、桥梁通行能力规范要求1. 桥梁结构设计桥梁的结构设计对通行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桥梁的净高、桥宽和弯矩等参数需要根据通行工具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桥梁的通行能力还与桥面的纵横坡、桥缝的设置以及桥梁的通风与排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桥梁结构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要求,确保桥梁的通行能力符合规范。

2. 桥梁设施与标识桥梁设施与标识的设置也对通行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桥梁的引道、匝道和出口设施需要根据通行流量进行科学规划,以降低交通拥堵。

此外,桥梁标识的设置对驾驶员的指引和安全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在桥梁工程中,设计师需要严格按照通行能力规范,设置和维护桥梁设施和标识,确保桥梁的顺畅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通行能力分析 1.匝道车流到达特征
近似认为匝道的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即把匝 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交通设施来研究。
2.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内容
自由流速度FV(P88 曲率半径最小处) 通行能力C 服务水平

3. 匝道自由流速度分析
4.匝道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匝道路段的理论通行能力计算建立在最小车头时距 的基础上,计算公式如下: 3600 C hmin (6-3)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以下三个中 的最小值决定:

①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②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
③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大多数运行问题出现在匝道的起终点上。通常情 况下,匝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受匝道出口或入口处 通行能力的控制。 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的方法有平交和立交两种。


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主要起连接作用,与高速 公路基本路段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

(2)匝道的设计车速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 计车速; (3)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 他慢速车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 得多; (4)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


2、匝道的类型
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很多形式,作为立体交叉 重要组成部分的匝道相应也有很多种形式。 但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而言,无非是使 进入立体交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 匝道有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最常用的形式。
匝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形式和特殊形 式。

(1)匝道基本形式
①右转匝道
式中:C—理论通行能力(pecu/h)
hmin—达到通行能力时相应的最小平均车头时
距,计算公式:
hmin
s LO Lveh t 3.6 v
(6-4)

P92 表6-9 给出不同速度和纵坡的匝道理论 通行能力
(2)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 标准车型为小车型(以小客车为代表) 影响匝道实际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行车道的宽度 大车混入率

4.匝道与主线连接处需要分析计算的三个关 键交通量 (1)合流交通量Vm, (2)分流交通量Vd, (3)主线交通量Vf
5.服务水平分析
(1)服务水平分级指标--饱和度 计算公式如下: DS=V/C (2)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匝道服务水平分为四个等级 表6-12(P94) (6-7)
第二节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匝道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点是争夺交通需求 空间的场所。
由于大多数匝道位于道路的右侧,所以特 别容易受到影响的高速公路车道是靠路肩 的车道,这里用车道1表示。本文定义,从 路肩到路中心的车道用数字1~N表示。
特点:

右出右进,行程短 曲率半径可采用较 大值 车速高

②左转匝道

行程距离较长
匝道曲率半径 较小,
车速较低,其 通行能力也较 小。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一

优点:

布线紧凑、占地相 对较少;

缺点:

左出左入不符合驾 驶员的习惯,
桥跨结构物较多, 车辆行驶不安全, 尽量少用为宜。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二

图6-2b)或6-2c)(P82)两种定向式匝道常为国外 采用。


优点: 符合驾驶员的习惯 缺点: 跨线较多,线形变化大且曲线半径小 车速低
②对角匝道

优点:布线紧凑,占
地较少,仅一座跨线桥 ,工程费用较少;进入 主线初曲线半径较大, 便于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பைடு நூலகம்
匝道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实际 C理论 CW f HV
(6-6)
①大车混入率修正系数 大车型对交通流量的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f HV
1 P HV EHV
1 1 PMHV E MHV 1
(6-7)

一般(设计规划)情况下,根据 P93 表6-10 查 大车型对匝道通行能力的修正指数值。

一、分、合流部分通行能力分析
首先判断: 独立分、合流点 非独立分、合流点 最小间距的一般情况是: 分流点上游98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合流点上游61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的主要形式
11 种 主要形式:
1)独立式单车道驶入匝道 2)独立式单车道驶出匝道 3)相邻的单车道驶入匝道 4)相邻的单车道驶出匝道 5)驶入匝道后接驶出匝道 6)驶出匝道后接驶入匝道 7)车道附加 8)车道消失 9)主要分流点 10)主要合流点 11)双车道匝道


缺点:交叉线上左转
车流出口为平面交叉, 且匝道转弯半径很小, 严重限制车速 。
③环形匝道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较为常见的是基本 形式匝道。
特殊形式的定向匝道和对角匝道在城市立 交中应用较多。 通行能力分析只要针对匝道的基本形式。


3.车辆运行特征
车辆在匝道出入口的运行有三种方式:
(1)分流 (2)合流 (3)交织 单向车道匝道上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车,单向双 车道匝道上可以超车。

车道附加、车道消失匝道形式示意图

大汇合、大分离(主要合、分流点匝道形式)示 意图
2.车流运行特征 (1)分流点车流运行特征

驶出车辆先调整到1号车道,
(2)合流点车流运行特征
驶入车辆对原先1号车道的车辆运行影响较大, 且驶入车辆倾向于换到速度较高的中间车道。

3.影响因素
1号车道上的交通量和其特征就成为分析计算中心主 要关心的因素。 1号车道的交通量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而变化: (1)匝道交通量Vr (2)匝道上游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量Vf (3)与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距离Du,Dd; (4)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交通量Vu,Vd; (5)匝道的类型(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连接处的 车道数)。
②行车道修正值系数 P93 表6-10 ③车辆当量换算 P89 表6-11
(3)设计通行能力分析
①单车道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匝道设计速度V≤50km/h,为1200pcu/h; 匝道设计速度V>60km/h,为1500pcu/h。 ②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只有在驶入或者驶出匝道端部的车辆能以两列 驶入或驶出主线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单车道匝 道设计通行能力的两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