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语声调的作用
浅谈汉语普通话声调的作用与训练

浅谈汉语普通话声调的作用与训练当前,播音主持实践中存在着轻视语言功力、摒弃播音创作传统的倾向,把语言功力简单化,把播音创作传统公式化。
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忽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声调掌握得不准确。
因此,分析声调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作用,探讨声调的训练和提高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根据声调的有无,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或语调语言)两大类。
声调语言中声调是词的结构(包括单字和词)的一部分,具有区别字词含义的作用。
声调语言中的旋律音调模式则是句子结构的一部分,没有严格的规律和含义。
据统计,世界上许多语言是声调语言,甚至可以说,“声调语言实际遍布全世界各地”。
汉藏语系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丰富的声调,其中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此外,“南亚语系、南岛语系中很多语言都有声调,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如英语、俄语,但瑞典语、挪威语和塞尔维亚语都用音节的音高变化区别意义,也都被认为是声调语言”[1]。
研究声调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汉语语音语音是“人类调节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语言的本质。
词汇、概念均以语音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人类大脑的言语区只承担语音信息的处理。
人们要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必须凭借语音。
(二)汉语声调的构成是什么在汉语里,语音的最小使用单位是音节,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在一个音节里,由元音和辅音按时间顺序排成的系列是音质,而音高、音强和音长等超音质成分则称为“声调”,它依附于一个音节上,具有区别字词意义的作用。
超音质成分是汉语普通话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声调是汉语音节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汉语普通话声调的由来早在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的沈约等人就已经发现汉语有声调,并且把当时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根据声母清浊的不同,每一调类又分为两类,如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汉语声调的作用

汉语声调的作用嘿,咱来说说汉语声调的作用哈。
有一回啊,我和朋友一起去逛街。
路过一个小店,听到里面的老板在吆喝:“便宜啦,便宜啦!”那个“便宜啦”三个字,老板说得抑扬顿挫的,特别有味道。
我就想啊,这汉语的声调可真有意思。
咱先说一声吧,一声就像平平的路,稳稳当当的。
比如说“妈”这个字,读一声的时候,感觉特别温柔。
我记得小时候,我一喊“妈”,我妈就会温柔地回应我。
那时候我就觉得,一声真是充满了温暖。
二声呢,就像上山的坡,往上扬。
比如“麻”这个字,读二声的时候,感觉有点俏皮。
有一次,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你别麻我啊!”那个“麻”字的二声,让这句话变得特别有趣。
三声就像先下坡再上坡,有点拐弯的感觉。
像“马”这个字,读三声的时候,感觉很有力量。
我想象着一匹马在奔跑,那个“马”字的三声,就像马的脚步声一样,有节奏地响着。
四声呢,就像下山的坡,往下落。
比如“骂”这个字,读四声的时候,感觉很严厉。
有一回,我做错了事,我妈就狠狠地骂了我一顿。
那个“骂”字的四声,让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汉语的声调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说“人参”和“人生”,如果没有声调的区别,那就容易搞混了。
但是有了声调,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这两个词的不同。
而且啊,声调还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
比如说一首诗,如果没有声调的变化,那就会很平淡。
但是有了声调,诗就会变得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总之啊,汉语声调的作用可大了。
它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声调的变化,让我的话更加有味道。
嘿嘿。
声调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中文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音位、音系、音变、音义等问题的学科。
在中文中,声调的变化是一项关键研究领域,它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一、声调的定义声调是语言中用来区分词义的音调形式。
在中文中,声调是一种固定的音调模式,它可以改变词义。
以汉语普通话为例,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和一个轻声。
第一声调是高平调,第二声调是高降调,第三声调是低升调,第四声调是高降调,而轻声则指的是声调很短暂,发音不显著的音节。
二、声调变化的原因在中文语音学中,声调的变化一般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语法结构:在某些语法结构中,有的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双宾语结构中,动词的声调会发生改变。
2. 语音环境:在某些语音环境下,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连续说话的过程中,声调会受到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3. 词义差异:在中文中,不同的声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词义。
例如,“ma”的四个声调分别对应着“妈”、“麻”、“马”和“吗”这四个不同的词义。
三、声调变化的研究方法在中文语音学中,研究声调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收集数据,分析声调变化方面的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利用声学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音。
例如,利用电子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声调的频率和振幅,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地方方言中声调变化的实际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加贴近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
3. 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声调变化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四、声调变化的研究成果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一些田野调查中,发现不同地方的方言在声调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这不仅丰富了对语音学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学者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声调的变化与语音产生的部位、唇型等因素有关。
现代汉语声调

现代汉语声调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在语音特点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声调。
声调在汉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词义的表达,还能够帮助语言流畅、准确地传递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汉语声调的特点以及其在语言中的应用。
一、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声调指的是字音在发音过程中的音高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基本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其中,阴平和阳平声调的音高相对较平坦,上声和去声的音高变化较为曲折。
阴平声调用数字1表示,阳平声调用数字2表示,上声调用数字3表示,去声调用数字4表示。
二、声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1. 阴平声调(1声)阴平声调的音调相对稳定,音高比较平坦。
它的基本特点是音调平稳,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例如,“爸爸”、“妈妈”。
2. 阳平声调(2声)阳平声调与阴平声调相比,音高稍微上扬。
它的基本特点是音调起伏,音高变化较小。
例如,“哥哥”、“姐姐”。
3. 上声调(3声)上声调的音调起伏较大,音高从低到高,然后再降低。
它的基本特点是音调的上升与下降,音高变化较剧烈。
例如,“喊话”、“数学”。
4. 去声调(4声)去声调的音调变化较为复杂,音高呈现起伏曲线。
它的基本特点是音调的下降,音高变化较大。
例如,“书包”、“自行车”。
三、声调在汉语中的应用1. 区分词义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在发音上只有声调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声调的准确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词义。
例如,“鸡”(jī)和“几”(jǐ)在音节的发音上完全相同,只有声调不同,但词义截然不同。
2. 表达感情语气声调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和语气。
例如,使用上声调可以表示祝贺、赞扬;而去声调则可用于疑问、反问等。
3. 语言的韵律与节奏声调的起伏变化也赋予了现代汉语以韵律和节奏感。
通过合理运用声调的变化,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动感。
这对于诗歌、歌曲的创作尤为重要,它能够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美感。
四、声调训练的重要性准确地发音声调对于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汉语(Modern Standard Chinese)是大多数中国人使用的标准语言,其
特点是声调丰富。
这就意味着要想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我们需要正
确地掌握其中的声调。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中
说明:
一、声调的类型
1. 五声声调
现代汉语一共有五种声调,分别为阴平(ˉ)、阴曲(ˊ)、阳平(ˇ)、阳曲(ˋ)和轻声(˙)。
2. 声调和读音
每种内声调对应一种特定的读音,比如“阴平”声调用来表示一个单音“å”的读音,而“阴曲”声调用来表示一个双音“ā”的读音。
3. 声调的组合
在汉语中有许多复合音,这些复合音一共由四种声调组成,同时也反
映了汉语声调复杂的程度。
二、声调的作用
1. 强调意思
声调体现了汉语语句的语气。
声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复杂的
语义。
2. 区分字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不同的字拼写相同,但读音不同,这间接使用它们
之间有许多差异,在再确定字义时,声调就可以显示出不同字的区别。
同样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单字的变形,声调能更有效果地标记出这
些变形的意义。
3. 生成复杂的句式
正确地运用声调,可以帮助表达思路更加清晰、复杂句子也更加容易
表达。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声调非常丰富且复杂,它具有非常强烈的语言
意义,能够强调句子的意义,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意义,以及生成规范
的句子。
因此,熟练掌握声调,对于了解汉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实训报告声调训练

一、前言普通话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我参加了普通话实训课程。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声调训练对于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实训内容,对普通话声调训练进行详细阐述。
二、声调训练的重要性1.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核心要素,对语言表达具有决定性作用。
声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是区分词义、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
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声调占较大比重。
掌握正确的声调,有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
3. 在日常交流中,正确的声调有助于表达清晰、流畅,使沟通更加顺畅。
三、声调训练内容1. 声调概述普通话声调共有四个,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每个声调都有其独特的音高、音长、音强等特征。
(1)阴平:音高最高,音长适中,音强适中。
如“一”、“我”、“义”等。
(2)阳平:音高适中,音长适中,音强适中。
如“而”、“尔”、“二”等。
(3)上声:音高较低,音长适中,音强适中。
如“有”、“友”、“又”等。
(4)去声:音高最低,音长适中,音强适中。
如“为”、“为”、“无”等。
2. 声调变化(1)变调: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特定语境下会发生声调变化。
例如,上声音节在去声、轻声、儿化音前变为阳平,如“学”、“在”、“好”。
(2)轻声:轻声是普通话中的一个特殊声调,音高、音长、音强均较弱。
如“桌子”、“苹果”、“头发”等。
(3)儿化音:儿化音是普通话中的一种音变现象,音节末尾的“儿”字发音。
如“花儿”、“水儿”、“小猫儿”等。
3. 声调练习方法(1)跟读练习:选择一篇标准普通话文章,跟读其中的声调,注意模仿声调的音高、音长、音强。
(2)对比练习:将相同意义的词语,通过改变声调,体会声调对意义的影响。
(3)模仿练习:模仿不同方言地区人士的发音,感受声调的多样性。
(4)情景模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声调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四、实训体会与收获通过本次普通话实训,我对声调训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1. 声调训练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关键。
论在汉语教学中拼音和声调的重要性

让知识带有温度。
论在汉语教学中拼音和声调的重要性论在汉语教学中拼音和声调的重要性汉语拼音是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协助学校生识字、阅读和学好一般话的有效工具,也是低幼认知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如何将汉语拼音教学中的“看、听、读、写”四个步骤科学运用,能够使同学缩短从熟悉到娴熟的过程,协助学校生入学教导收到良好规范的语言训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去探讨,去讨论。
一、“看”是熟悉汉语拼音的前提“看”是培养同学观看能力的基础和早期开发智力的源泉,是人们发觉问题和制造发明的首要步骤。
“看”在学校生学习学问、进展智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位于第一册教材之首,并且每个拼音字母都配上了一幅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临近生活,富有童趣。
教学时引导同学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什么内容,让同学自觉从图中明了字母的音和形,字母的形体从插图中表象出来,插图又为字母发音提供形象服务,图、形和音的互为作用,可以增加学校生对熟悉字母的第一印象。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这种感知特点,在教同学母p时,老师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什么?”同学说:“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泼水。
”“泼水”的“泼”读得轻短些就是p的音。
老师借机点拨,图上什么地方和p的外形相像,由于同学观看爱好很浓,很快发觉并说出:泼出的水和盆边构成的图形与p相像。
在看图中,同学不仅把握了声母p的音和形,而且悟出了认真观看后获知的喜悦。
同时,在看中诱发了学校生思维的乐观性,增加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听”是学英雄语拼音的基础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据初入学儿童天性奇怪、好动的心理和乐于仿照新奇事物的特点,老师要引导同学把外部的动作过程转化为内部思维。
教学时,老师示范发音(或放录音),同学仔细听音辨音,由于良好的听觉是清楚发音的前提。
进展听觉的敏捷性就是进展辨音能力。
老师每教一个新音,先要求同学仔细听教师发音,听准后再仿照。
如教s或sh , an 或ang让同学分辨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减少了汉语的音节数量 “汉语利用在一般听闻条件下清晰度不 受影响的声调使音节成为三进制 ( 声、 韵、 调),这就大大地减少了汉语所需 要的音节数目。”
——《汉语声调在言语可懂度中的重要作用》 张家騄 齐士铃 宋美珍 刘全祥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四、调节说话的气息(播音主持) •人呼出的气息是发声的动力,调值的 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在一定 程度上调节了说话的节奏。 •声调的平仄交错使得说出的话抑扬顿 挫,富有美感。
体现了情感的转换与表达
参考文献
1、王汉卫《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 2、张家騄 齐士铃 宋美珍 刘全祥《汉语声调在言语可懂度中的 重要作用》
3、李坤《略论汉语声调的性质、功能与组合模式》
4、罗佳《浅谈汉语普通话声调的作用与训练》
浅论汉语声调的作用
声调在汉语中的作用:
•一、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二、协调汉语的构词 •三、减少了汉语的音节数量 •四、调节说话的气息 •五、增加了汉语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在汉语里一个音节中声母、韵母相同,声 调不同,会有不同的词义。 例1: yī 依 yí 遗 yǐ 以 yì 义
学》
二、协调汉语的构词 •汉语构造词语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 如构形法中的附加法,构词法中的联合 式、偏正式、述宾式、述补式和主谓 式等等。 •但是具体构造词语时,人们又十分注 意语素间声调的配搭调节。
例如:
•有人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双音节词的语素音 节里的声调的搭配做了分析与统计,发现双音节 词里两个声调相同的音节组合不到10%。这是说, 双音节词里两个音节声调不同的组合占90%以上。 •又有人对汉语成语中2740条四字格的成语做了 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有91%以上的成语都是注意 四声相间平仄相配的。像“贪天之功”,“呜呼 哀哉”、“含糊其词”、“历历在目”这种四个 音节声调或平仄都相同的成语是极少的,占成语 总数不到10%。
五、增加了汉语语言的表达效果(诗 歌韵文)
•(1)增强了格律诗等韵文作品的韵 律美。 •(2)体现了情感的转换与表达。
增强了格律诗等韵文作品的韵律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春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毛泽东《长征》
yí huò yī huǒ 疑惑 一伙
•例2:“为”字 (1)用作动词的时候意思是“做”,就 读成平声(阳平),“无为”。 (2)用作介词的时候意思是“因为”, 如“为了”,就读成去声。Fra bibliotek注意:
•1、声调不如声韵母区分意义的能力强。(山东 话,东北话) •2、在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中的作用依次递 减。 •3、语境的提示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声调的作 用。 注:2、3出自王汉卫《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