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结果
20-69周岁年龄人群体脂分布情况的研究

lz r( y e TANI TA— M C1 0 p o u e yJ p n .Th e uts o 8 r d c db a a ) ers l h ws :1 Th a ec na ea dq a t yo e l s ) eft re tg n u ni ffmae Swa p t
S ICh n -o g , H a g s n AN n 。 GU O a— ig Pig , H l n。 y
( .P e a t n , h j n r l ies y Jn u 2 0 4 C ia 1 E D p rme t Z ei g Noma Un v ri , ih a3 1 0 , hn a t 2 h j n e e r hI s i t f p rs ce c ,Ha g h u3 0 0 , ia .Z e a g R sa c t u eo o t S i e i n t S n n z o 1 0 4 Chn )
ic e sn s t e r w l e i h l ’ s e d d f s h n d c i e n r a i g a h y g e o d rwh l t e mae Sa c n e i t e e l d;2 Th a fb d n r a e i l h e r t n ) ef t o y ic e s d man y i t e o n
mae Si c e s d a o t1 0 9 . l’ ra e b u 5 . n Ke r s a l t f td s r u in b d o o iin a a y e ; ie e t ia mp d n ea a y i y wo d : d u ;a it i t o y c mp st n l z r b o lc rc l b o o i e a c n l ss
南通如皋市发布2019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书

南通如皋市发布2019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书2019年,如皋市国民体质监测总体样本量为3208人次的测试,监测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
本年度监测的对象分别为20至59岁的成年人、60至69岁的老年人。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 2019年如皋市总体体质达标率(达到体质“合格”等级以上标准的人数百分比)比例为9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比2018年的90.3%提升0.5个百分点。
九成以上为合格体质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成年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增长率有所放缓,呼吸系统机能、循环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但从身体素质各指标状况来看,40岁以下人群肌肉耐力及爆发力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柔韧性均有所下降,60—69岁女性平衡能力、男性及女性肌肉力量以外,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均有小幅度提高,具体情况如下:与2018年相比较 2019年20岁—3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2-5.65%之间;握力、俯卧撑、坐位体前屈、纵跳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2.28-4.08%;20岁—39岁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03-0.65%之间;纵跳、握力、仰卧起坐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86—1.29%之间。
与2018年相比较 2019年40岁—5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3-4.15%之间;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2.59-5.24%之间;40岁—59岁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选择反应时、台阶指数、坐位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2-4.05%之间;握力指标有所降低,幅度为3.46%。
与2018年相比 2019年60岁—69岁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选择反应时、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提高,幅度在0.01-5.24%之间;握力、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1.92-3.43%之间;60岁—69岁老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幅度在0.01-5.59%之间;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握力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1.80-5.93%之间。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019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019调研显示,体育锻炼的目标指数、身体形态和健康素质达标率较高;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不断提升。
近三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趋势得以遏制。
但同时,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今年将推进“一校一场”工程纳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9-2025年)》,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开展“一校一场”工程建设。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所有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都应配置一个足球场。
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学校没有配备足球场,一些城市也尚未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列入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中。
记者了解到,通常一个普通足球场约2500平米左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踢两次计算,需要1200名学生才能满足需求。
在日本、韩国等足球发达国家,他们的足球场大多是公共的,既可用于培训、比赛,又可举办演唱会等文艺活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只有3%的青少年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茵场,更别说把它用好了。
记者还从调查报告中看到,尽管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学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减少等原因,近视患病率依旧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发生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
学习压力大,长期伏案学习、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不仅家庭与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连老师们也深感无奈。
其实,家长们早已注意到学生近视率的飞涨,并纷纷向医院询诊治疗。
然而,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往往存在几个误区:首先是认识偏差——觉得近视后戴眼镜就能矫正视力。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戴上度数低的近视眼镜,视力就可以得到恢复。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度数都超过100度,一旦变成高度近视,想要回到不戴眼镜之前的清晰视力,就难上加难。
其次是行动迟缓——采取措施干预不够积极。
大多数近视儿童被确诊近视后,父母首先考虑到的是眼镜费用,忽略了近视对孩子一生造成的影响。
我国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1)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健身俱乐部起源于欧美。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健身服务市场,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健身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
现在在美国,每8 个人中就有1 个人健身。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简•方达的健美操引入中国,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健身项目只有健美器械练习和健美操,所需的投资很小,规模也很小,经营面积大多只有几百平方米。
客户主要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强调身材健美,当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尚较为淡薄。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
这一时期,马华的“健美5 分钟”使健身操在中国迅速流行,大量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有氧健身运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对国民综合素质和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以立法形式对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作出了法律规定和保障。
1995 年6 月16 日,为了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1995 年6 月20 日,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面积开始扩大,出现了1,000 平方米以上的俱乐部。
但是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限、管理水平局限落后、设备质量低下、技术服务水平滞后等因素制约了俱乐部的发展,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进入21 世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为增强,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及2003 年SARS 事件,更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
这一时期,浩沙、一兆韦德、青鸟、力美健、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亦开始进驻中国,我国的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04 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陆续开业,其中不乏大型连锁品牌俱乐部。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23 内江科技学2011年第10期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余光辉,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锻炼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老年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中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健康老龄 2.2 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就成了本丐纪的重要,1,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劢机的人民物质文化呾生活、教育、卫生等条件的改善,体社会议题。
中老年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丰富的物质人群中渗透。
表3显示,体育锻炼劢机由高到低排序呾精神生活。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老节心情、结交朊友、各人爱好、改善形体、消除疲劳年人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神经他。
表明福建三明市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劢机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能力,延缓衰老过,90%,、调节心情,62%,、结交朊友,55%。
,程,延长寿命。
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所引起的身体结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化,抗病能力增强,而丏有利于促进精神呾身体的统 1.1 研究对象量,使中老年人的生活变得丰富。
同时,能获得人际以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年人彼此切磋体育锻炼技能,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消分层抽样法,抽取参加体育锻炼1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 40陌生感。
人,女性60人,年龄在40~65岁之间。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呾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最进5年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呾总结。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不制定。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呾内容,参考国内己有的研究成果,从使中老年人能简单、易懂的原则的前提下设计了《福建省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表3 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百分率统计, %卷》。
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上六个月北京市申论真题及参照答案(考试时限150分钟, 满分100分)2023年3月7日14:00-16:30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处理问题能力进行考察旳考试。
2.作答参照时限: 阅读材料40分钟, 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 按照背面提出旳申论规定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旳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 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旳指定位置作答, 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材料1. 2023年8月, A市干县出现小朋友铅中毒事件, 导致615名小朋友血铅超标, 其中166名小朋友中、重度铅中毒。
A市环境保护部门已认定东岭冶炼有限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是导致小朋友血铅超标旳重要成因, 但同步又称该企业旳排放“符合国标”。
该企业2023年总产值11.8亿元, 2023年—2023年旳工业总产值达64亿元, 年上缴总财税额占整个总财政收入旳17%, 被确定为县、市、省政府扶持旳重点企业。
2023年2月20日B市因自来水源污染而导致全城大面积断水。
这是近七年来旳第五次。
事故频发与水源地上游大量化工厂偷排污染物有关。
实际上, B市对来自水源地上游化工企业旳污染威胁并非没有预见, 也制定过《建设B市“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 还在饮用水源整改方案中明确提出: 2023年终前关闭或搬迁所有计划关闭或搬迁旳化工企业, 其中也包括本次特大水污染事件旳肇事者标新化工有限企业。
C县M村旳大街小巷开满了服装店铺, 经营从国外走私来旳被擦去污渍后熨烫、未经任何消毒处理旳“洋垃圾”服装。
每天这里旳上万件“洋垃圾”服装流向全国各地市场, 村民从中每月能获利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这些“洋垃圾”服装, 沾满了污渍, 没有有关保障措施, 存在多种病菌, 传染性很强, 也许导致大量病毒旳传播感染, 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数年来当地政府采用了数百次专题行动。
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及百分位研究

Z ag Y —hn , uQ a seg h n i og S u n— hn
( h n d p r U iesy C eg u6 0 4 ) C e g uS ot nvri , h n d 10 1 t
Ab tat O jc v : hs eerhams t td igteB h rc r t s o epeae e en2 n 9i s c : bet e T i rsac i u y MI aat ii r o l gdbt e 0a d6 r i as n h c e sc f p w n
±2 9 . 9,2 . 5 ±3 1 k l rs e t ey 25 . 1 讦 e p ci l .T e p r e tg rp o l fu d r eg t oma ih , a d o e eg t v h ec na e f e pe o n ew ih ,n r lweg t n v r ih o w
张 艺 宏 , 全 生 苏
( 成都 体 育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04 2 6 0— 9岁人群 B 特 点 , 索用百分位数法评 价 B 。方法 : 20 MI 探 MI 取 0 5年 四川省 国 民体质监 测 中成年 、
老年 3 7 1 7人的 B 指数进行统计和 曲线 拟合 。结果 : 4 MI 四川省 2 6 岁 人群总体 、 子 、 0— 9 男 女子 B 为 2 .0± . 6 2 . 5±29 、 MI 2 8 3 O 、3 0 .9
h og t r u h BM I sr tfe ttsi s i e p c ie y 7. tai d sa itc sr s e tv l 7,58. i 8,3 6 a 5 fr me n 0. nd 5. o n a d 7.1,63. ,2 3 4.1 a d 5. r n 5f o
健身人群调研报告

健身人群调研报告根据对健身人群的调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一、健身人群的年龄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健身人群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占比约70%。
其中20岁到30岁年轻人占比较大,约为40%,而30岁到40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约为30%。
此外,还有一部分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选择参与健身活动,占比约为10%。
二、健身人群的性别比例调研结果显示,健身人群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约占70%,而女性则占30%左右。
这说明男性更倾向于参与体力活动和健身锻炼,而女性则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男性在强壮、塑身方面的偏好有关,而女性更倾向于瑜伽、有氧操等柔和的健身方式。
三、健身人群选择健身方式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健身人群选择健身方式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约50%的人选择健身是为了塑造良好的身材和保持健康。
另外,约30%的人选择健身是为了减肥和消耗多余的热量,而剩余的20%则选择健身是为了增加体能和锻炼自己的耐力。
这些原因反映了人们对于健身的不同需求和目标。
四、健身方式的选择调研结果显示,健身人群选择的健身方式也因人而异。
在所有的健身方式中,健身房是最受欢迎的选择,约占60%。
其次是户外跑步、游泳和瑜伽等,占比约为20%。
另外,约10%的人选择在家进行健身,通过购买器械或参与在线健身课程进行锻炼。
这些健身方式的选择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由度、舒适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追求。
五、健身人群的健身时间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健身人群选择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进行健身活动。
工作日的晚上约占40%左右,周末约占30%左右。
这与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有关,白天工作或学习,晚上才有时间进行健身。
周末是最集中的健身时间,可能是因为不受工作和学习的限制,可以更充分地安排和享受健身活动。
综上所述,健身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男性占比较大。
健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塑造身材和保持健康,选择的健身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健身房最受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抽测工作的基本状况二、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特征为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3年5月中旬开始在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等10省(区、市),对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案,在参与抽测工作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顺利完成了调查结果的采集、录入及统计分析等工作。
现将主要情况通报如下【1】:一、抽测工作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对象为20-69岁年龄的城乡居民。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填写和体质测试【2】两部分,涵盖日常体育健身行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28项指标。
从10个省(区、市)30个城市的243个街道(乡镇),获取有效样本43,629例,有效数据1,636,063个。
二、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特征(一)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本次10省市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
其中,城镇居民为59.8%,乡村居民为35.6% ;男性为50.2%,女性为48.2%。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10省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3】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了4.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呈增长趋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
不同年龄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马鞍形”,即在20-39岁期间,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呈现降低趋势;4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
(二)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目的更明确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前五位原因依次为增加体力活动(36.6%),消遣娱乐(23.7%),防病治病(14.5%),减肥(9.4%)、减轻压力及调节情绪(8.6%),而认为没必要进行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排在15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位,仅为0.1%-0.2%。
这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的,对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
(三)体育健身生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调查显示,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1次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78.1%,其中76.7%的人已经坚持了1年以上,32.1%的人坚持了5年以上。
随年龄增长,常年坚持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
城乡60岁以上人群,基本上半数以上的人坚持体育健身活动在5年以上。
可以看出,体育健身已基本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趋势在我国局部地区已崭露头角,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四)体育健身的方法既丰富多彩,又相对集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在调查的18类大项中均有分布。
其中,健步走(39.8%)、跑步(13.9%)、乒羽球等小球类项目(11%)和足篮球等大球类项目(8.2%)排在前四位。
与以往的调查结果【4】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
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由原来过多集中在健身走、跑步上,已逐步转向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类球类活动等。
体现了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多彩,同时集中趋势依然明显。
(五)公共体育场所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健身的人数比例为23.1%,在“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5.2%,在公路、街道边和在广场、场院的健身的人数比例均为14%,在公园健身的为12%,住宅小区空地健身的为8.7%。
这表明,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健身时,公共体育场所(包含“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公共体育场馆”)是首选场所。
在选择其他健身场所时,城乡居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乡村居民有22.5%的选择在场院、20.6%的在路边进行健身,但在自家庭院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低于以往的调查结果,而更多地集中到了公共健身场所;城镇居民则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市广场(10%)、住宅小区空地(9.2%)、路边(10.9%)和公园(16%)中。
由此可见,农民健身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居民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各种公共体育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城镇居民在公园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58.8%)选择距离1000米以内的体育健身场所进行健身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距离2000米以上的健身场所,如,选择距离在2-3公里的健身场所占8.3%、选择距离在3公里以上的为9.0%。
城乡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时有差异,选择距离3公里以上的健身场所的人中,城镇比例明显大于乡村,比例分别为10.5%和5.7%。
(六)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大众科学健身中的作用有所提升本次调查发现,在参加体育健身时,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数比例达为8.2%,明显高于以往调查结果,且乡村高于城镇(10%),特别是农村女性,在接受的各类体育健身指导中,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最高,达13.5%。
说明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增强。
(七)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但城乡差异明显缩小调查结果显示,10省市城乡居民在体育健身的意识、参与度、方法和健身场所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但与以往的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城乡的差异明显缩小,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行为的趋同性明显。
如,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参加篮球、乒乓球等健身项目;越来越多的人从自家庭院走出,到公共健身场所进行健身,既提高了体育健身效果也增加了娱乐性,使人们更愿意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八)大众参加体育健身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1、“无时间”依然是制约人们参加体育健身的首要因素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高,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首要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经常锻炼”、“偶尔锻炼”,还是“不锻炼”的人群,都认为“工作忙、家务忙无时间”是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障碍,三类人群的比例分别是39.2%、44.1%和51%。
由此可见,无时间锻炼而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趋势并未改变。
不同体育健身参与度的人群,在参加体育健身时面临的障碍因素也不尽相同。
在“不锻炼”人群中,除了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外,“无兴趣”和“惰性”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而“经常锻炼”的人认为,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健身不是主要因素,是处于第二位的因素。
由此可见,提高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其兴趣,是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内容。
2、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依然较大本次调查表明,群众对于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依然较大。
有 6.7%的人提出“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其健身活动的障碍,其中,“经常锻炼”的人对场地设施的需求较高,在“经常锻炼”的人中,提出场地设施影响健身的有9.6%,而“偶尔锻炼”和“不锻炼”人群这一比例分别为7.4%和5.2%。
同时,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中,有半数以上(52.7%)的人目前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与自己想参加的体育项目一致。
而在与目前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不一致者中,提出的想参加的项目表现出对场地设施要求高、运动技术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游泳(19.3%)、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项目(17.5%)和健身走(12.1%)。
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习惯的建立,更喜欢参加技术性强、竞技性和娱乐性高的健身项目,因此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也更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场地设施建设中,在满足群众一般性健身需求的基础上,要向着体现专业的体育竞技的方向发展。
三、城乡居民体质的基本特征三、城乡居民体质的基本特征(一)身体形态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城镇人群体重增长明显1、身高。
城乡男女均以20-24岁年龄人群最高,身高平均数分别为城镇男性172.2厘米、乡村男性170.6厘米、城镇女性159.9厘米和乡村女性158.5厘米。
城乡男女性的身高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身高平均数呈现降低趋势。
如,城镇男性65-69岁年龄组的身高平均数是165.9厘米,比20-24岁年龄组低6.3厘米。
与以往数据【5】比较显示,城镇男、女20-34岁年龄阶段的身高有所增长,乡村人群基本没有变化。
2、体重。
与2010年的数据比较,总体体重平均增长1.12公斤,其中,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体重增长1.92公斤,乡村人群体重增长1.21公斤;其他年龄段人群变化不明显。
与此同时,城镇和乡村各年龄组人群腰围、臀围有所增加,增加范围分别为0.22~3.30厘米和0.34~3.06厘米,城镇青年男性与中青年女性增加尤为明显。
3、体重超重、肥胖【6】人数比例分别为34.4%和12.7%;城镇人群的肥胖率超过乡村,但超重率相同。
各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分别是20-39岁人群为11.1%,40-59岁的人群为14.4%,60岁以上的为13.5%。
(二)身体机能、素质水平基本持平,但有下降趋势从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台阶指数和肺活量来看,本次调查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台阶指数无明显变化。
肺活量指标,除40-59岁城镇男性的平均数下降幅度较大外(155毫升),其他均在正常范围内。
反映人体运动素质的坐位体前屈、握力、背力、纵跳、选择反应时等指标与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
但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平均数有所下降,其中城镇20-39岁年龄段人群下降明显。
(三)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水平高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相比,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水平较高。
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有16.5%的达到体质综合评价优秀级水平【7】,偶尔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有13.4%的人达到优秀等级,而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仅有7.1%的人达到优秀等级。
不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
(四)城镇人群体质状况好于乡村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体质综合评价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7.6%,其中,优秀等级为13%,良好等级25.4%,合格等级49.2%。
乡村居民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3.6%、优秀等级8.0%、良好等级21.3%、合格等级54.9%。
城镇居民的各等级水平都好于乡村居民。
注:【1】本报告为基本情况,详细分析见《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报告》。
【2】体质测试对象要求身体健康,发育健全,无先天、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挠性瘫痪、聋哑、痴呆、精神异常、发育迟缓等),以及急、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性、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能完成简单的身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