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琥珀科研价值的体现
图说抚顺琥珀(二)

图说抚顺琥珀(二)□TEXT范勇 (抚顺琥珀研究所)【摘要】抚顺琥珀研究所是专业从事琥珀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2011年成立以来集中对著名的抚顺琥珀和世界其他产地琥珀进行了系统的比对性研究。
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在琥珀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历史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
于2013年创办了国际琥珀高峰论坛,邀请了英国、法国、波兰、德国、俄罗斯以及国内知名的琥珀学者共同开展琥珀科研、学术活动,已经举办四届,取得琥珀科研的系列成果。
《图说抚顺琥珀》是抚顺琥珀研究所经过6年多的科学实验和系统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该文是第一本对抚顺琥珀进行图文并茂、科学阐述的学术、科普著作,对从事琥珀科研、教学、生产销售、消费收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抚顺 琥珀 雕刻图1 抚顺花珀与围岩伴生图 2 一块花珀与围岩伴生的材料抚顺伴生珀解密伴生珀是抚顺琥珀新命名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原来客观存在,但在民间称作“矿标儿”和“煤璜线”,由于这类琥珀是与琥珀围岩煤矸石或者煤伴生在一起,抚顺琥珀研究所在对抚顺琥珀系统分类时将其单列一种,称为伴生珀。
这个名称先是写入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标准《抚顺琥珀》,后来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可,2016年被写入辽宁省地方标准。
伴生珀共有三种,一种是琥珀与煤矸石伴生的叫矸石伴生珀,另一种是琥珀与煤伴生的,叫煤伴生珀,还有一种,琥珀呈星散状均匀的与围岩伴生在一起,定名为线珀。
琥珀加工者一般将琥珀从围岩上剥离下来加工,这对大块琥珀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块头较小的琥珀而言,就不如不剥离有价值。
雕刻师可以将围岩、琥珀通盘设计,琥珀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充分发挥了琥珀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琥珀的价值。
以图2为例,这块花珀如果从围岩上挖下来,充其量也就五十多克,可以做个小一点的手把件,如果在雕刻中细致剔除杂质等,剩下的净料估计也就剩下三十多克。
《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稿《琥珀》说课稿1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采薇人【琥珀漫谈】学习札记(之五

采薇人【琥珀漫谈】学习札记(之五博文收藏2011-02-26 193952fb29db0100pewn产自波罗的海的虫珀原石(采薇人收藏/拍摄)琥珀漫谈——学习札记(之五)采薇人(接续)五、琥珀的开采与加工1、琥珀的开采各地质时代产出的琥珀,保存地的岩性和沉积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波罗的海的琥珀保存在海洋底部的蓝泥或砂岩中,我国抚顺的琥珀保存在始新纪古城子组的煤田中,而河南西峡琥珀保存在早白垩世的砂岩中。
琥珀在地层中保存的状况也因地而异,大致可分为层状、鸡窝状、透镜体状、分散状和条带状。
层状反映了一个间断分泌的环境。
树脂当时阶段性地从枝干上分泌出来,然后一层层地堆积在树干或地面上,并被保存下来。
鸡窝状可能是代表了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在史前的大森林中,有许多树枝被折断,分泌出来的大量树脂,逐渐富集并保存下来。
透镜体可能是那些当年的树脂受到了河流的搬运,逐渐在稳定的湖泊底部分选形成的。
分散体应该是未经过搬运,接近于原地沉积。
由于地层下沉而直接被掩埋。
条带状,这是因为被河流携带,逐渐累积的层状沉积物。
它会有许多层,而且在每一层中树脂都呈条状分布。
由于赋存的条件不同,各地开采琥珀的方式也不同。
波罗的海沿岸琥珀含矿层一般为4-5米,最厚的可达十几米。
琥珀呈似层状,团状分布,大的可达2-3米,一般的为0.5-1.5米。
琥珀层的上部为疏松的泥沙,采用机械开采。
由于开采方便,每个工人一天能采到上百千克的原料。
甚至可以在海边捡到被海水冲出来的琥珀。
多米尼加由于地理原因,只能人工开采琥珀,产量少,又限制出口,所以我国市场上极少见到该国的琥珀产品。
我国抚顺琥珀主要产于抚顺矿务局的西露天矿,这里也产出煤精。
世界上品质最优质的琥珀矿藏地点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而加工方面的世界中心是波兰。
2、琥珀的加工过程1、琥珀采集或挖掘出来后,我们称之为原始琥珀或琥珀矿石,首先要在洗土设备上对其进行初步冲洗,然后放入水中将表面上的泥土砂砾洗刷干净。
琥珀的价值和市场价格

琥珀的价值和市场价格琥珀是一种很古老、珍贵的宝石,它拥有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特性,因此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本文将探讨琥珀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并解释这些因素背后的原因。
首先,琥珀的价值来自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稀缺性。
琥珀是由数千万年前的树脂化石化而成的,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罕见。
树脂最初是树木的保护机制,当树木受伤时,它们会释放树脂来封闭创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脂会逐渐固化,并与周围的物质结合,形成琥珀。
因此,每一颗琥珀都是一个独特的化石,带有无法复制的纹理和色彩。
琥珀的价值还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有关。
琥珀的硬度较低,但有着良好的可雕刻性和耐磨性。
它的特殊性质包括热敏性和电性,在受热或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这些独特的特性使得琥珀成为珠宝设计师和工艺品制造商的理想选择。
除了其历史和特性,琥珀的市场价格也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古老宝石和珠宝的兴趣不断增长,对琥珀的需求也在上升。
而琥珀的产量相对有限,只有少量的琥珀可以通过挖掘和开采获得。
因此,供应的稀缺性进一步推高了琥珀的市场价格。
琥珀的市场价格还受到其品质和处理方式的影响。
高品质的琥珀通常有较浓郁的颜色和较高的透明度。
然而,琥珀会因为自然的氧化和劣质的加工而失去其原始的美感。
因此,经过精细加工和处理的琥珀通常会更有吸引力,而且价格更高。
此外,现代科技的进步也对琥珀的市场价格产生了影响。
通过化学和物理处理,人们可以改变琥珀的颜色和透明度,生产出更加多样化的琥珀产品。
然而,这些经过处理的琥珀在市场上的价值通常比天然琥珀低,因为它们失去了原始化石的历史和珍贵性。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有许多仿制品和冒牌琥珀。
这些冒牌琥珀使用了低成本的塑料和人造材料制成,并通过染色和模仿纹理来伪装成真正的琥珀。
因此,在购买琥珀时,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总结起来,琥珀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取决于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稀缺性,以及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供需关系、品质和处理方式也对琥珀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琥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分类及特点、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及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掌握琥珀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琥珀,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珠宝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分类。
重点: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及其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标本、琥珀形成过程的动画、PPT课件。
2. 学具:放大镜、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琥珀标本,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
2. 新课内容:(1)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介绍琥珀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标本。
(3)分析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实例说明其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4)探讨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琥珀标本,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琥珀的科学研究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琥珀的形成过程2. 琥珀的分类及特点3. 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4. 琥珀在珠宝文化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琥珀标本,对其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琥珀的分类及特点,完成分类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琥珀相关的资料,了解琥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琥珀的形成过程2. 琥珀的分类及特点3. 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讲解。
琥珀是由古生物遗体或植物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有机宝石。
带你认识琥珀的学术价值

带你认识琥珀的学术价值琥珀是2000万年至3亿年前的针叶树等多种树木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的变动而深埋在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树脂化石。
包裹着各类古生物的琥珀化石,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倍加珍视的“时光胶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当黏稠的树液形成时可将一些动物和植物包裹其中,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千万年前。
这些神秘的琥珀将揭晓远古时代令人惊异的场景,它仿佛是“时空定时器”,能将上千万年前某一瞬间定格保存下来,让人们透过这种神秘的化石洞悉远古秘密。
琥珀的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史前古生物学的研究等方面,包括动物、植物和同时代的古环境等等。
例如,通过对琥珀中昆虫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了解生存于远古不同时期昆虫化石群落的面貌和当时的生存环境,研究昆虫群落的生活习性与不同的物种。
最早的昆虫化石发现于距今3亿多年的泥盆纪中期。
但无论是泥盆纪还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陆相沉积中,昆虫化石在受到沉积物的压力和地球内部的温度影响后,只剩下几丁质外壳。
这些生物远不如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保存得那么完好。
科学家们都从琥珀里找到哪些宝贝?专家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从树木上渗出的树液就像一种微型沥青,一旦动物置身其中,就没有逃脱的可能性。
琥珀领域诞生了成百上千的科学论文。
科学家们在琥珀中发现了各种蜥蜴、鸟类、昆虫、蜘蛛等数不清的陆生动物,甚至还有螃蟹或蝾螈等水生动物。
有关白垩纪的脊椎动物数量惊人:在琥珀里面发现保存了97节椎骨的一段幼蛇、大约2厘米大的蛙类、还残留有血红蛋白的带羽毛的恐龙尾巴,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鸟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晓蛇”,这条有0.99亿年高龄的晓蛇,向世界揭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新物种。
同时,这也是全世界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新生蛇,将它“冻龄”的琥珀还表明古代蛇类曾在海洋边缘的森林中生活过。
晓蛇的意义又远不止演化地位这么简单。
琥珀里的昆虫、虫粪以及植物残片说明,晓蛇曾生活在森林环境中。
回顾同时代的蛇类化石出土环境就会发现,当时绝大部分蛇类都是水生的。
琥珀雕刻的艺术价值与技艺研究

琥珀雕刻的艺术价值与技艺研究
琥珀雕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既是一种工
艺技艺的展示,也是一种艺术品的创作。
琥珀雕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琥珀是一种非常罕见和宝贵的材料。
它是一种来自史前植物的化石树脂,在形成过程
中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变化。
琥珀的稀缺性和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材料。
而通过雕刻工艺将琥珀打磨成各种形状和图案,使其更加独特和珍贵。
由于琥珀的稀
缺性,琥珀雕刻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往往具有更高的价值和价格。
琥珀雕刻具有较高的技艺要求和创作复杂性。
琥珀是一种相对脆弱的材料,容易受到
外界环境的影响。
雕刻琥珀需要雕工具细致的操作和技巧。
在雕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保
持对琥珀材料的高度敏感,根据琥珀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刀具和雕刻方式。
由于琥珀
材料的特殊结构,雕刻过程中需要非常细致的操作,以防止琥珀产生裂纹或断裂。
琥珀雕刻作品常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琥珀雕刻可以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动植物图案等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主题和艺术风格。
在中国,琥珀雕刻常常表现出传
统的文化符号和意象,如龙凤、麒麟等。
在罗马尼亚,琥珀雕刻常常以动物形象和古代符
号为主题,展现出古罗马文明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能反映出不同地
域和文化背景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对研究地质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个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来历和科学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学生对琥珀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和理解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琥珀中的昆虫和花粉对研究地质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琥珀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琥珀标本或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琥珀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内容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琥珀标本或图片,进行想象力和观察力的训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琥珀的科学价值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科研价值的体现
电影《侏罗纪公园》海报
琥珀—凝固的历史琥珀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一个魔镜,把数千万年前的生物用立体的形态展示在我们面前,好象地质时光在倒转;琥珀又是一个古代生物的水晶棺,里面的生物就象安徒生童话《七个小矮人》中的公主一样在沉睡,仿佛随时可以醒来。
里面的生物保存的如此之好,甚至里面的DNA也能保存下来。
从昆虫到青蛙,从猎物到猎手,从寄生虫到寄主,从鸟的羽毛到哺乳动物的皮毛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咏琥珀》诗中写到:“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观”,生动传神地描述了琥珀的成因。
1、好莱屋的科幻故事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朋友都知道,影片讲述的是科学家利用保存在琥珀中的白垩纪的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克隆出恐龙,建成了侏罗纪公园的故事。
虽然这只是好莱屋创造的科幻故事,但包裹体琥珀(内含动、植物化石的琥珀),在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2、科研方向争议
琥珀是否该打开来研究包裹体的争议科学家发现,在一个琥珀中的黎巴嫩象鼻虫保存了相当完整的DNA序列,有些科学家对琥珀进行钻孔,取出里面的生物的
组织,分析它们的DNA。
这种行为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强烈抗议,他们说:“每一个琥珀中包裹的生物都是无价之宝,也许包含黎巴嫩象鼻虫的琥珀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块,对它的DNA研究会破坏里面的昆虫化石。
这些琥珀不应该打开,而应该留给未来的科学家,等到科技达到了没有损伤的水平的时候。
”对琥珀研究的科学家辩护说:“我们只钻开一个小孔,从昆虫的身体一侧进行取样,打开之后又立刻封死,不会造成破坏。
”
3、多米尼加“琥珀森林”
蕴藏丰富的多米尼加“琥珀森林”多米尼加琥珀是一个热带生物的宝库,里面保存了五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高等植物(苔藓类,羊齿类,被子植物)和10个动物类群:490属372科的植物和动物。
而且这些琥珀中有许多生物是独一无二的,例如淡紫色的蜜蜂。
科学家对这些琥珀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琥珀之间的生物组合有所变化,揭开了地球上在上新世这个海岛上出现的绝灭事件的面纱。
上新世末期中美洲巴拿马地峡的封闭,南北美洲合为一体,结果造成整个地球海洋的环流发生变化,造成的冰川作用延续到更新世,让周围的海水温度平均下降了4摄氏度,而陆地温度下降了5-6摄氏度。
在热带海岛上的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在这个时期无法适应温度的下降都绝灭了,关键物种的绝灭会造成一系列生物的绝灭。
在温度重新升高之后,又有新的热带生物占据了这些海岛,海岛上都是新面孔并且又重新热闹起来,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但是,这些新面孔被琥珀记录了下来,在科学家在上千万年之后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嗅出了被热闹的面孔下掩盖的曾经的大绝灭。
4、中国琥珀昆虫科研成果
洪友崇教授的《中国琥珀昆虫图志》地学泰斗杨遵仪院士对洪友崇教授的《中国琥珀昆虫图志》的评价中回忆:“20世70年代以前,欧洲和日本许多专家纷纷来中国掠夺抚顺琥珀昆虫标本进行研究,我国原地质部副部长许杰院士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倡导、开展了‘中国琥珀昆虫研究’课题,指定由洪友崇主持研
究,与外国专家展开了激烈竞争。
洪友崇在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成效,学术论文不断发表,在1983年之前就迫使外国专家放弃了已开始的研究工作,维护了我国琥珀昆虫标本产权国的尊严和声誉。
”
洪友崇教授穷其一生精力,广泛搜集并系统的研究了我国的琥珀昆虫化石,出版了《琥珀中的昆虫化石》、《中国琥珀昆虫志》和《中国琥珀昆虫图志》等学术专著。
其中2002年出版的《中国琥珀昆虫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全部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遵仪院士指出:“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新区系的划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四是在古气候上,抚顺昆虫群的绝大多数种类系栖息亚热带和热带,这反映了当年抚顺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带地域,并非当今抚顺处在温带的气候,这与抚顺的植物、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