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1《地下森林断想》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品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袅袅.()鼎.()盛万籁.()俱寂啾.啾()嶙峋..()..()瘠.()薄沉湎.()徘徊窥.()测愤懑.()孱.()弱2、解释下面的词语。
瘠薄:沉湎:孱弱:浩瀚无垠:隐姓埋名:愤懑:3、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
②你似乎深不见底,,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③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也许是,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④烧焦了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⑤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阴森森,。
⑥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
4、作者链接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
1977年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什么是地下森林?2、课文标题“地下森林断想”是什么意思?3.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4、跳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
(二)深层探究1、作者想象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3、文章所写的“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是什么?4、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三)语言赏析(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课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
2.理解地下森林的品格,理解作者由此悟出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地下森林的品格,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相互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模仿赵忠祥《人与自然》的声音,朗读: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这就是某某省的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X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作者驻足在地下森林面前,感慨万千……那么作者都有哪些感慨呢,我们一起来学析这篇文章《地下森林断想》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疑型)出示热带森林或雨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
教师:大家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森林的特点?学生: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教师: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学生:摇头,地下还有森林?教师:在遥远的年代的火山爆发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
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X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背景型)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回收往事既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文中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字词。
】(一)预习检测黑黝黝..(yōu)袅.袅(niǎo)瘠.薄(jí)孱.弱(chán) 沉湎.(miǎn)狼嗥.虎啸(háo)钦.佩(qīn)愤懑.(mèn)怜悯. (mǐn )簌簌.(sù)瘠薄: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沉湎:深深的迷恋着,不能自拔。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11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121314编辑整理:1516171819尊敬的读者朋友们:20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21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安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223地下森林断想知识与技能反复朗读,体会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过程与方法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并将它化为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深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质疑法。
多媒体课件、有关地下森林的图片材料。
1课时同学们,面对森林,我们便不由得会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势所震撼。
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遥远年代的火山爆发后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
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当代女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等。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背景知识。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2(无答案) 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2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序跋bá 秾丽nóng 啜泣cuò 累赘zhuìB.扉页fēi 长髯rán 稚嫩zhì 吐露lùC.妥当tuǒ 阴霾lí 攀附fù 说教shuōD.蹩脚biē 憔悴qiáo cuì 向隅而泣yú 糟粕zāo2.根据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A.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
B.一株衰老不材的橡树微微啜泣。
C.那是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
D.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3.根据词义,在后面的括号内写词语。
A.用一种有孔的器具,把细东西漏下去粗的留下。
()B.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C.个人对着墙角哭。
()D.搜寻奇异的东西。
()4.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汉字是()___然他已经丧失了明___是非的能力,那么__使跟他争____得面红耳赤,恐怕无济于事。
A.即辩既辨B.既辩即辨C.既辨即辩D.即辨既辩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A ,,《》。
B 。
;“ ” 。
C ,;《》?D 。
,“ ” ?6.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对称句。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童年就是浸满淡淡清香的扉页;如果人生是一首曲,童年就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人生是一个故事,童年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人生是一年四季,童年就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2 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章节(课题)名称11课地下森林断想学时2---2总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过程方法具体分析,讨论鉴赏;问题探究,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学生特征分析项目内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二、.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
(1)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叫学生回答听写生字词第一层(3~8段):写火山爆发。
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旦。
第二层(9~20段):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
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
表达作者景仰之情。
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教师小结:从理清思路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
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处流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
(2)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并作具体点评。
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第一小组:本文几乎全是叙述的语句,同时又几乎全是抒情的语句,我们分辨不清楚。
我想它们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有这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小组:仔细分辨每一部分,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部分近于抒情,用主观感受表达观览地下森林的心情。
第二部分以描写为主,但强烈的感情如暗流涌动。
第三部分直接抒情,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地下森林的赞叹和讴歌。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能力目标: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情感目标: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二、把握要点:1、生字注音。
浩瀚无垠hàn yín 袅袅niǎo 鼎盛dǐng 沙砾lì万籁俱寂lài啾啾jiū镜泊湖pō嶙峋lín xún 瘠薄jí郁郁葱葱cōng沉湎miǎn 吝啬lìn sè徘徊pái huái窥测kuī愤懑mèn孱弱chán 簌簌sù崛起jué2、重点难点突破:沉湎()孱()弱浩瀚无垠()袅袅()烟云万籁()俱寂启迪()徘徊()()愤懑()3、词语积累。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沉默寡言:不爱说笑。
山崩地裂:山塌下来地裂开来。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万籁,各种声响。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愤懑:气愤。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学案 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学案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对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写,感受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触,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地下森林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它深沉、坚毅的品格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2、作者简介张抗抗,浙江杭州人。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
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
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弱:瘦弱。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4、整体把握:读课文,结合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描写,简要说说地下森林有怎样的“品格”?
地下森林的“品格”: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4)我喜欢开头一句“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5)我喜欢许多对称句,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七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
(6)我喜欢许多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二、把握要点:
1、生字注音。
浩瀚无垠hàn yín 袅袅niǎo 鼎盛dǐng 沙砾lì 万籁俱寂lài
啾啾jiū 镜泊湖pō 嶙峋lín xún 瘠薄jí 郁郁葱葱cōng
沉湎miǎn 吝啬lìn sè 徘徊pái huái 窥测kuī 愤懑mèn
孱弱chán 簌簌sù 崛起ju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森林断想》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浩瀚无垠”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学习重点:
1 •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张抗抗的资料。
2、解决生字新词:
一、自主积累
1.给加黑的字注音。
无垠()霎()时峭()立
簌簌()愤懑(
柞()木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mi d n( ) 沙 1 1() ch a n()
浩h d n()黑y 6 uy o u()()气浪zhu o()人3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黑的词。
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愤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学常识填空。
〈〈地下森林断想》体裁是___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 。
二、小组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
5•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6•文中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你能说说阳光怎样嫌弃“它”吗?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作者极力描写峡谷的幽暗、阳光不至、没有生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9•作者提到地下森林时说,“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
”你认为是什么如此强烈的震动了“我”的心怀?
三、巩固提升,升华主题
10、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联系全文,你能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教益吗?能用一个事例来验证这一道理吗?
四、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参考答案
1. y in sh a qi ao s u m en zu o
2•湎砾孱瀚黝黝灼
3. 气愤,抑郁不平。
4 .散文张抗抗
5. 人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应当不屈服于命运,应当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历经磨难,
争取属于自己的命运。
6. 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便于作者直抒胸臆,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7. ①阳光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走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②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③时间公正的对待它,几万年过去了,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几万年的代价是指在阴暗的没有阳光的深坑中,幼苗极其缓慢的成长为一片壮观的森林。
&描写峡谷的幽暗、阳光不至、没有生机,从侧面烘托出地下森林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强生长、绽放生命色彩的勇气。
9 .是地下森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不屈的生长的这种精神震动了作者的心怀。
10.女口:冰心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却遭遇“文革”,命运之不公,是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了8个年头,委屈了这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