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一字凝雅韵——诗歌中的炼字赏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 写出了诗人对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这两个动词 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的极为生动。
“敲”,诗人用棋子敲打,写出了对客人迟迟 不来的焦急,“落”,敲打棋子至灯花落下, 写出了对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敲”与 “落”衔接紧密,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 刻画得极为生动。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敲”指敲打,“落”指落下。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敲”,棋子本应是下,不能敲, 但因为诗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敲 打棋子则写出了孤独寂寞的诗人焦急 地等待客人到来的情景。
“落”,“落灯花”因敲棋所致, 写出了灯芯久燃,等客时长的情形, 诗人惆怅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答题格式:
• “X”字,使......(立足于“字”的表达效果), 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词)的表达效 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 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动词
“字” 形容词
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如叠音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考察形式:
• 诗中X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请对诗中“X”字进行赏析。 • 本诗(词)中的“X”字,换成“X”字 好不好?为什么?
有技巧可循呦
解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6 诗歌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46 诗歌鉴赏之炼字【命题趋势】“炼字”是诗歌经常考核的内容,也是赏析诗歌的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可从内容、手法、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
【真题再现】【2016高考课标3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考点详解】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
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中考语文诗词的炼字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诗词的炼字专题讲解知识点总结:一、要点梳理(一)概述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字的作用或效果主要在于:1.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形象真切,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4.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二)炼字的分类抓准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叠词等,常考的是形容词和动词。
1.形容词往往展现描写对象的色彩或状态,同时恰当的形容词也能直接展现作者的情状,反映其思想情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2.动词展现的动态既可以表现所写对象的特点,又可以借助作者的行动,来表达出思想情感。
(1)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词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
“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闹”字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
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考点22古诗词:赏析“炼字、诗句”

考点22古诗词:赏析“炼字、诗句”在古诗词的广袤天地中,“炼字”与“诗句”的赏析犹如探寻宝藏的关键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诗词深层魅力的大门。
炼字,是诗人精心雕琢词句的艺术手法。
一个精妙的字,往往能让整个诗句乃至整首诗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最终选定了“绿”。
这个“绿”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江南草木葱茏的景象,还赋予了春风以神奇的力量,仿佛春风有手,将江南一点点染绿。
它让整个诗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再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
贾岛当初在“推”与“敲”之间犹豫不决,后来韩愈建议用“敲”。
“敲”字一出,在寂静的月夜中,清脆的敲门声不仅打破了宁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氛围。
它凸显出了环境的清幽,同时也暗示出僧人的彬彬有礼。
一个“敲”字,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韵味更加悠长。
诗句的赏析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有些诗句以其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自己遭遇挫折,但看到周围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表达出了豁达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蕴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还有些诗句以其优美的意境让人陶醉,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广袤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的壮阔景象。
“直”字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坚毅,“圆”字描绘出落日的温暖柔和,整个画面雄浑开阔,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另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通过花和鸟的反常表现,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杜甫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花朵本该让人愉悦,鸟儿的鸣叫也应是动听的,然而在诗人的感受中,花因感时而落泪,鸟因恨别而惊心。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让读者对诗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从炼字角度赏析

从炼字角度赏析1. 你知道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多妙啊!王安石这一改,可不就把整个江南春天的生机给写活了嘛。
就好像原本黑白的画面一下子变得五彩斑斓,多神奇呀!2. 想想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里的“敲”字,贾岛是经过了多少纠结才定下来的呀。
这一个字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打开了那静谧夜晚的门,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敲门声,难道不厉害吗?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塞,“直”和“圆”这两个字简直绝了!就如同在广阔的沙漠中竖起了一根笔直的旗杆,而那圆圆的落日就像是挂在天边的大饼,这画面感,怎能不让人惊叹!4. 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用得太贴切了吧!就好像看到一个柔弱的女子在西风中瑟瑟发抖,比那憔悴的黄花还要可怜,真让人心疼啊!5.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可太有意思了!把春天里红杏花开的热闹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那枝头不是花,而是一群在欢闹的孩子,太有感染力了!6.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这两个字简直把那种悲伤的情绪推到了极致。
就好像花的泪水飞溅到我们脸上,鸟的惊叫声直刺我们的心窝,太震撼了!7. “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多俏皮啊!好像那花是个调皮的小孩子,在和月亮捉迷藏,在逗弄着自己的影子,这意境,太美妙了!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串的叠字,多有冲击力啊!就像一阵寒风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李清照真不愧是大家呀!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里面的形容词简单却又那么精准,“枯”“老”“昏”几个字一下子就营造出了一种衰败的氛围,真的太神了!10. 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生”字用得太妙了!仿佛那明月是从潮水中诞生的,充满了神奇和诗意,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觉得呀,这些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诗词美妙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尽情领略其中的魅力!。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摘要】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总是很迷茫,本文旨在探讨诗歌鉴赏中炼字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以期对于诗歌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鉴赏;炼字;表现手法 近几年高考题中诗歌鉴赏的热点之一是“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分析”,“含义深刻的词语”往往是炼字使然。
就所炼字词的词性而言,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名词、叠词等等。
炼动词。
动词炼得好,容易使诗篇“活”起来,特别惹眼,特别使人喜爱,也特别容易使读者动情,触发想象,有助于诗歌意境的营造。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随”和”抱”两个字都用得好。
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说法好很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都是炼字的典型。
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丧乱,一家人流离失所,鸟语花香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蒸”“撼”二字妙极,具有夸张色彩:“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八百里洞庭浩淼无边的阔大气势被渲染得大气磅礴。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有一支曲子:“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字一般是被动的,有“残存”、 “残余”的意思;且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另二字则无如此丰富的内涵。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海上生明月”等等,炼动词的诗句相当多,这是诗歌鉴赏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一字凝雅韵——诗
歌中的炼字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明了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了解炼字的大致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配乐朗读、导练结合,掌握炼字鉴赏的方法,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讨明了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了解炼字的大致范围,赏析诗歌中诗人所炼之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苏小妹论诗”视频导入,视频内容如下:
相传,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
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还算好。
不过,这个‘摇’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同学们,这一扶一失之间,你感受到这种“妙极”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炼字艺术,感受凝练的文字中带来的文学之美。
二、明字之妙
所谓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沈德潜曾说: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正因如此,炼字题也成为了中考的高频考点,下面请看中考真题。
考题示例
1、第一类:指定了具体的字词,要求考生进行赏析。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李频《湖口送友人》)
请赏析领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2、第二类:未指定具体的字词,要求考生从“炼字”的
角度赏析。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这两句。
(黄公度《道间即事》)
对于第二类题,我们先要明确锤炼何字?让我们一起回顾经典诗句,共同寻找吧。
三、寻字之韵(锤炼何字)
(一)锤炼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你认为下面诗句中哪一个字贴切生动?为什么?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敲”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幽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怨”意为埋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笛曲之幽怨,表达了戍卒离别的哀怨。
(二)锤炼形容词,形象真切,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你认为下面诗句中哪一个字贴切生动?为什么?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吹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鲜活,春意盎然。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直”状烽烟之态,有挺拔坚毅之美,“圆”绘落日之形,有亲切温暖之感,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展现了塞外风光的雄浑与壮丽。
(三)锤炼叠词,生动传神地描摹事物的声音或状态,增强语言的音韵美。
你认为下面诗句中哪一个词贴切生动?为什么?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关关”拟声词,指水鸟鸣叫的声音。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萧萧”是拟声词,指风吹落叶的声音,“滚滚”是指水势汹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四)锤炼数量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你认为下面诗句中哪一些字贴切生动?为什么?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千”“万”夸张,描绘了一幅浩瀚无垠、格外寂静、格外冷清的画面。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一”强调数量的稀少,照应题目,突出早梅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四、品字之味
(一)炼字步骤
1、释含义:不仅要解释所“炼”之字的本义,还要解释
它的语境义。
2、明手法:当这个字词使用了某些手法时,要先把相应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指出来。
3、描景象: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描绘诗句中的景象(画面)。
4、析感情: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感情。
(二)习题精练(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展示:一人配乐朗读诗歌,一人疏通诗意,一人从炼字角度赏析,一人进行点评)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首句“霜草苍苍虫切切”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
1、释含义:“苍苍”,灰白色的样子,这里突出了秋意的浓重;“切切”,是虫叫的声音,在这里有“凄切”之意,突出了虫鸣声的凄惨。
2、明手法:不仅音韵和谐,而且声色(视听)结合,情景交融。
3、描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色苍茫,虫声凄切”的画面。
4、析感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母亲逝去)的孤独寂寞心境,更能反衬诗人对乡村夜景的喜爱之情。
与夏十二①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②行杯:指传杯饮酒
“雁引愁心去”中的“引”字有何妙处?
1、释含义:“引”有“带走”的意思。
2、明手法: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
3、描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的心的画面。
4、析感情: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
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风软一江水”中有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你指出来并进行赏析。
1、释含义:“软”,本义是柔软,在这里是“使……柔软”之义
2、明手法: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借触觉表现视觉。
3、描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风吹皱江水,使之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的画面。
4、析感情:表达了作者轻松快意之情。
五、课堂小结
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是诗歌语句锤炼的在意。
通过这堂课,我们感受到了诗歌文学的精妙之美。
明字之妙——寻字之韵——品字之味。
六、课后作业
那么最后老师还有一首小诗留给大家去思考:“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无力蔷薇()晓枝。
”根据今天所学,你认为填入哪两个字更“妙”呢?
板书设计
一字凝雅韵
——诗歌中的炼字赏析
一、明字之妙
二、寻字之韵
三、品字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