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金华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金华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矜持(jīn) 剽窃(piāo) 瞠目结舌(chēng)B. 蹒跚(pán) 恣意(zì) 筵席(yán)C. 桀骜(ào) 饕餮(tāo) 踌躇(chú)D. 恣睢(zì) 旌旗(jīng) 踯躅(zh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失常,结果名落孙山。
C.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气横秋,缺乏活力。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一起去看电影吧。
”B. 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C. 他喜欢游泳、跑步、篮球等运动。
D. “你来了,”他说,“我等你很久了。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B.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震耳欲聋。
C. 月亮像小船一样,在夜空中缓缓移动。
D.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我准备好了。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厌烦)B. 他做事总是敷衍了事。
(应付)C. 他总是独断专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独自)D. 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面对)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气横秋,缺乏活力。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失常,结果名落孙山。
浙江省金华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语文中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潇洒(xiāo sǎ)、陶醉(táo zuì)、陶醉(táo zuí)B. 奋发(fèn fā)、激昂(jīáng)、激昂(jī yáng)C. 谦虚(qiān xū)、勤奋(qín fèn)、勤勉(qín miǎn)D. 娇艳(jiāo yàn)、娇嫩(jiāo nèn)、娇羞(jiāo xiū)答案:C解析:选项A中,“陶醉”应为“táo zuí”,而非“táo zuì”;选项B中,“激昂”应为“jīáng”,而非“jī yáng”;选项D中,“娇艳”和“娇嫩”字形正确,但“娇羞”应为“jiāo xiū”,而非“jiāo xiū”。
选项C中所有词语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均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答案:B解析:选项A中,“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应改为“但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为“同时”和“也”表达的意思重复;选项C中,“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应改为“这充分说明她的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因为“这”指代不清,应明确指代前文的内容;选项D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应改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因为“和”在这里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谓语,而“和好评”搭配不当。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同学们在把中考语文的所有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还要多做一些中考语文试卷来练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A.zhèng B.zhēng)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A.pī B.pēi)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wō( _____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bó( _____ );——祖国啊! (选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古诗文默写。
(10分)(1)默写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2) _____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3)蒹葭苍苍, _____ 。
(《诗经•秦风•蒹葭》)(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名楼离不开名诗文。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流动变幻、色彩明丽的图画;崔颢《黄鹤楼》“ _____ ,_____ ”,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_____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展现了雄伟壮阔、摄人心魄的景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 )(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 )(2分)A.贤于材人远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属予作文以记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安陵君其许寡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5.名著阅读。
金华语文中考试题卷及答案

金华语文中考试题卷及答案金华市语文中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籍B. 旁鹜C. 坐无虚席D. 一诺千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精神矍铄。
”A. 老态龙钟B. 精神焕发C. 精神抖擞D. 精神饱满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修改。
D.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4-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出自他的《》。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3. 请写出《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一句名言:“______”。
4-10. (略)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2.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他的观点?(4分)3. 文章中提到的“创新”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4分)(二)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古文内容](略)1. 古文中的“之”字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4分)-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2. 古文中的“也”字通常用于句末,表示什么语气?请结合例句进行说明。
(3分)3. 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4分)四、作文(4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略)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 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和口语化表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20. (略)二、填空题1. 《水调歌头》2. 《春晓》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3年浙江各地语文中考真题(杭州温州金华嘉兴等)汇编专题05非文学作品阅读(含详解)

专题05非文学作品阅读〔一〕〔2023·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相关数据:2023—2023 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抽样调查信息年份城市样本数量〔个〕生活垃圾产生量〔万吨〕2023 202 20234.42023 200 21147.32023 196 23560.2材料二:“无废城市”,是以创、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进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削减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进展模式。
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豌在国内首次牵头提出创立“无废城市”及“无废社会”的建议。
2023 年 12 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023 年 4 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
随后,各地政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展科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稳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2023 年,试点工作收官。
2023 年,《“”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将推动 100 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①中国固体废物的历史堆存总量高达 600 亿—700 亿吨,每年增固体废物约 100 亿吨。
假设以传统的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置,直接后果就是挤压和损毁城市用地,并且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四周环境的严峻污染,威逼人们的安康。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固体废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削减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根底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
减量化不等于没有废物产生,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削减废物的产生量。
值得留意的是,从源头减量,不仅要引领企业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还要大力提倡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初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语文初三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màn)在林间,四周静寂(jì)无声。
B. 她对这个问题一直耿耿于怀(gāng),无法释怀。
C.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知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广受欢迎。
D. 教室里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同学们在做数学题。
2、请根据下列句子,完成下面的仿写:例句:春天,花儿竞相开放,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1)夏天, ________ , ________ 。
(2)秋天, ________ , ________ 。
(3)冬天, ________ , ________ 。
(1)夏天,绿树阴浓,蝉鸣声声,像一支动听的交响乐。
(2)秋天,果实累累,金黄一片,像一片丰收的海洋。
(3)冬天,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像一幅洁白的童话世界。
解析:仿写题要求根据给定的例句,运用相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描述不同季节的景象。
注意保持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一致性。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鞠躬遗骸锐不可挡触目伤怀B. 箴言荒谬赃物荡然无存C. 晨曦掣肘亵渎穷困缭倒D. 恻隐吊唁愧怍长途拔涉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看准商机,大胆创新,把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B. 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多次批评,但他依然故我,不思悔改。
C. 他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 春节快到了,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真可谓摩肩接踵。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阴霾(mái)笼罩着整个城市,让人感到压抑(yì)。
B. 老师谆谆(zhūn)教诲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虚与委蛇(yí)。
C. 这幅画作栩(xú)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D. 小明在朗诵会上抑扬顿挫(cuò),赢得了满堂喝彩。
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徒步旅行斯蒂文森①我们决不可认为,徒步旅行只是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不过是到村郊野外去观赏景物的一种不错的方法而已。
其实要观赏风景,好方法是很多的;其中最生动的一种便是坐火车去看,不管一些假冒风雅的人对此会是怎样讲法。
但是徒步去看却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可以与前面那种互为补充。
②说实在的,一个真正有着点“民胞物与”情怀的人,每当他外出之际,其志往往并不在于景物的佳妍而在于心绪的欢快——在于晨起出发之前的憧憬与希望和夜晚归来之后的恬静与酣畅。
他常常说不清是背上行囊还是卸下它时他的心情更为高兴。
他出发前的那种欣欣然的心情已经可以使人料到他抵达时的愉快。
他的坐卧行止本身不仅是一种福分,而且还将不断加深,于是便乐上加乐,源源不绝,如环之无端。
正是这种妙处,理解的人往往不多;这种人要不久留一地,长期不动;要不拼命赶路,顷刻数里;他们决不把这两者折衷一下,而是终日恓恓惶惶,早为晚忙,晚为早忙,所以说旅行的妙处对于那种徒知奔波赶命的人往往不懂。
这种人是连见到别人饮柑桂酒时用了个小盏也会心头不快的,因为他们自己平日喝酒总是大杯猛灌。
他不懂得酒要细品才能喝出味来。
他不懂得那种毫无头脑的没命赶路只会使自己疲惫不堪,不成人形,结果夜晚抵达旅舍之后,只觉五官麻木,心头漆黑,空负了那一天风月。
的确,在那暖风和煦的月下漫步,他是全然不能领略的。
这时他真是意绪全无,唯一的要求便是索来睡帽,上床大睡。
如果他是个吸烟的人,这时连他的烟斗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失去魅力。
这种人在乐趣的追求上注定会要事倍功半,甚至最后也得不到半点乐趣。
③首先,为了充分领略徒步旅行的妙处,这种出游必须一人孤行。
如果你要结队甚至只再找一个人一起前行,那么这种出游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它已发生质变,而成了一种游宴性质的集会了。
所以徒步出游只应单独进行,因为它的特点即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因为这可以使你想行则行,想止则止,在路径上也是可此可彼,一切全凭你的兴致;因为你行路的疾徐快慢可以由你自己掌握,既不需要在一名步履如飞的人的一旁赶得喘气,也不需要在一个女孩子的身边一步三摇。
金华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金华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金华市的中考语文试题通常包括几个部分: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金华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古诗文默写(共10分)1. 请默写《静夜思》中的前两句。
(2分)2. 请默写《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上下文。
(3分)3. 请默写《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前后句。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5分)3. 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4. 你认为文章的结尾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内容略]1. 请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5分)2. 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5分)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情感?(5分)4. 请翻译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5分)四、作文(共50分)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 金华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一、古诗文默写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努力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 作者通过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3. 文章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困难像一座山,需要我们去攀登”。
4. 结尾合理,因为它既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也符合文章的整体情感走向。
三、文言文阅读1. 划线词语的意思分别是[具体词语及解释]。
2. 提到的历史事件是[具体事件的简要叙述]。
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具体观点或情感]的赞美或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
题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
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安妮和汤姆是生活在小山村里的一对好朋友。
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经常一起玩耍。
每到放学的时候,他们都会去买零食,然后坐在小河边看日落。
天色渐暗的时候,他们就回家了。
安妮和汤姆的家离学校很近,所以他们放学后可以骑自行车回家。
老师们常常告诉安妮和汤姆,要确保自己安全,不要骑车太快
也不要抢红灯。
有一天,安妮和汤姆放学回家时,他们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
突然,安妮的脚被树枝绊住了,她失去了平衡。
汤姆见状,立刻停
下来,一把扶住了她。
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自行车被撞坏了。
后来,安妮和汤姆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
她们都觉得幸亏有汤姆及时帮助,不然后果会更严重。
从那天起,安妮和汤姆更加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注重安全。
1. 安妮和汤姆是什么关系?
A. 兄妹
B. 同学
C. 邻居
D. 朋友
2. 安妮和汤姆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做什么?
A. 去游泳
B. 买零食
C. 摘水果
D. 回家吃饭
3. 安妮和汤姆为什么骑自行车回家?
A. 家离学校远
B. 想锻炼身体
C. 看不惯乘公交
D. 老师告诉他们这样比较安全
4. 汤姆为什么停下来?
A. 他看到了一只小猫
B. 他听到了有人叫他的名字
C. 他看到了安妮摔倒了
D. 他碰到了一个朋友
5. 安妮和汤姆的妈妈对汤姆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A. 直言不讳
B. 深感欣慰
C. 表现出失望
D. 保持中立
二、写作
(共1题,共30分)
请以“我见过的最壮观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