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设计性试验 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待)1

合集下载

胶片密度计操作规程

胶片密度计操作规程

胶片密度计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规范胶片密度计的操作程序,保证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安全。

图片:
2、技术特性:
密度范围:0 - 4密度操作条件:(10°C --40°C)
最大相对湿度90%(非冷凝)光圈:2毫米(1毫米配件)
重量:1.72磅(78克)测量长度:5.3英寸(135毫米)
功率:1.5伏AA电池
尺寸(高x宽x深):(61×81×180毫米)
3、操作程序:
1。

按开/关机按钮打开装置。

2。

调零
3。

将胶片放在光台上,定位待测区域。

光圈(参见下图)。

按下灯灯源按钮需要保持灯亮。

5。

当电影中的位置,轻轻关闭本机顶部直到照片头光圈被紧紧地压在胶片上。

6。

按读数按钮。

记录显示所测量的密度。

4、日常清洁
该胶片密度计不防水。

液体会损坏电路。

要保持清洁,无灰尘,污染。

该设备可通过擦拭来清洗。

使用潮湿的抹布清洁和去污剂设备表面。

使用酒精擦拭曝光头。

5、检测技术依据
《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30-2017)
《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18-2017)
《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2-2017)。

大学物理实验- 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 密度的测量

实验 密度的测量·【实验目的】1、 学习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水杯及待测样品(铜圆柱体,盐水)。

·【实验原理】1、固体的密度的测量: (一)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设物体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Vm=ρ (1) 对形状规则的圆柱体,质量m 可由物理天平称出,体积V 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外形尺寸,然后应用几何公式计算出来。

即:h d V 241π= (2)其中d 是圆柱体直径:h 是圆柱体高度。

于是hd m24πρ= (3) (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1) ρ﹥1的固体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减少的重量(P 1-P 2),即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同体积液体的重量。

故有 Vg P P t ρ=-21(4)如果用天平分别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 1(g m P 11=)及物体浸没在水中的表现质量m 2(g m P 22=),则()g m m 21-就等于物体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21m m -即为这部分水的质量。

物体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为tm m V ρ21-=(5)则固体的密度:211m m m t-=ρρ (6)这就是流体静力称衡法的基本原理。

(2) ρ﹤1的固体设待测物(ρ﹤1)在空气中的质量为2m ,辅助物(ρ﹥1)在空气中的质量和浸没于水中的表观质量分别为0m 和1m ,将两个物体连在一起后完全浸没于水中的表观质量为3m ,则辅助物和待测物一起完全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g m m m F )(302'-+=而待测物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则为g m m g m m m Vg F )()(10302---+==水ρ即待测物体积: 水ρ/)(312m m m V-+=由定义式V m /2=ρ可得待测物密度3122m m m m -+=水ρρ2、液体的密度测量:此法要借助于不溶于水并且和被测液体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体(一般用玻璃块)。

胶片密度测试与调整

胶片密度测试与调整

胶片密度测试与调整对输出胶片实地密度测试的工具主要是密度仪,用于测试输出分色片100%网点的输出密度是否达到印刷要求。

当所输出的实地密度达到了印刷的要求,如报纸印刷的实地输出密度已大于或等于3.5,就不需要再进行调整了。

因为在激光照排机及显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输出密度也就确定了,因此,在进行输出胶片实地密度的测试时只需要对其中的一个色版进行测试即可,没有必要对所有分色的四个色版同时测试,一般情况下,我们多选用黑版进行测试。

对于使用方正世纪RIP输出软件和使用日本网屏5055激光照排机进行输出的胶片实地密度测试与调整的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下面介绍的步骤进行。

①首先要在当前状态下,在方正世纪RIP输出软件中的“光栅化”菜单中的“参数模版”命令中选一个已经制作好的、需要进行参数调整的参数模版。

②然后点击“修改”按钮,可以进入参数模版的“修改”窗口中并选择“参数”命令按钮,又可以进入“选项”参数设置窗口中,在该窗口中选中“灰度转换”按钮命令,就可以进入“灰度转换”参数设置窗口中,在该窗口中可以完成主要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操作过程。

③在“灰度转换”参数设置窗口中,只需要在当前没有进行任何修改的状态下选择“黑(灰)版”选项,并选择“测试结果”按钮命令进行结果输出即可。

④在点击“测试结果”按钮命令后,将在RIP输出软件中的“作业监控器”窗口中,产生四个色版的输出文件,由于在“灰度转换”参数设置窗口中只选择了“黑(灰)版”选项,因此,在C、M、Y三个色版中没有具体的测试结果内容,只有在K色版中有测试结果内容(但在K色版中将会包括所有四色版中的网点块信息),将在K色版中的测试结果内容在与网屏5055激光照排机联机后将其输出为胶片即可。

⑤接下来是对于所输出的胶片中100%网点块的实地密度值进行测试。

测试输出胶片的实地密度值一般使用的工具就是密度仪,目前密度仪的种类比较多,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所使用的密度仪至少应该具备测试胶片实地密度值和胶片网点百分比值两项功能,并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测试精确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预习题与思考题部分答案(周岚)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预习题与思考题部分答案(周岚)

实验一物体密度的测定【预习题】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x比y略小一点。

一般游标上的n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1)个刻度间距,即yn(-=。

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nx)1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刻度间距相差n1,即主尺上49mm与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50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

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少一格(1mm),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

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

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量爪用来测量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

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

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

对于螺距是0.5mm 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 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

哈工大物理实验-数码照相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数码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样本(电子稿)大学物理实验实验二十四数码照相技术基础学号班号姓名合作者相机编号 No. 1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按下面的提示完成对实验原理的描述)1.参考本实验的讲义和实验原理图片库,简述: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

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图片版权属原作者 :-) )2.简单解释以下名词: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

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

光圈指数是衡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象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

即H∝(1/F)2t三、照片及分析评价项目一拍照模式:自动 ISO:800(自动产生)快门:1/20(自动)光圈:5.6(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项目一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

项目二拍照模式:P ISO:1600(自动产生)快门:1/25(自动)光圈:8(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拍照模式:P ISO:1600(自动产生)快门:1/25(自动)光圈:8(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项目二评议:拍照模式:A ISO:200(设置)快门:4(自动)光圈:36(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项目三评议:逆光照情形,效果不错。

检测胶片的计算公式

检测胶片的计算公式

检测胶片的计算公式胶片检测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检测胶片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测量胶片的密度和灰度等参数,可以评估胶片的成像质量和曝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对胶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胶片检测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解析。

1. 胶片密度的计算公式。

胶片密度是指胶片上感光材料的光学密度,是衡量胶片成像质量的重要参数。

胶片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D = log10(I0/I)。

其中,D为胶片密度,I0为透射光强,I为透射光强。

通过测量透射光强,我们可以计算出胶片的密度,从而评估胶片的成像质量。

2. 胶片曝光量的计算公式。

胶片曝光量是指胶片受到的曝光光量,是影响胶片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胶片曝光量的计算公式如下:E = It。

其中,E为曝光量,I为光强,t为曝光时间。

通过测量光强和曝光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胶片受到的曝光量,从而评估胶片的曝光情况。

3. 胶片灰度的计算公式。

胶片灰度是指胶片上成像物体的灰度级数,是评估胶片成像能力的重要指标。

胶片灰度的计算公式如下:G = log10(1/D)。

其中,G为灰度,D为胶片密度。

通过测量胶片密度,我们可以计算出胶片的灰度,从而评估胶片的成像能力。

4. 胶片对比度的计算公式。

胶片对比度是指胶片上成像物体的对比度水平,是评估胶片成像质量的重要参数。

胶片对比度的计算公式如下:C = (Dmax Dmin) / (Dmax + Dmin)。

其中,C为对比度,Dmax为最大密度,Dmin为最小密度。

通过测量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我们可以计算出胶片的对比度,从而评估胶片的成像质量。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胶片检测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胶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胶片检测,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和评估。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使用计算公式进行胶片检测时,需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学物理照相实验-光全息图

大学物理照相实验-光全息图

扩扩 束束 镜镜
被 摄 物
白 板
调节架
磁力座 激光器电源
பைடு நூலகம்
全息 干板
防震台
等高共轴调节:将各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
拍摄全息照片光路的安排
分光镜 He-Ne激光器
全反镜
光快门
扩束镜
全反镜
扩束镜
物体
全息干板
再现像的观察
1. 再现虚像的观察
扩束镜
观察者
虚像
全息干板
再现光路图
实像
再现虚像
再现像的观察
2.观察的实像情况
全息干板
细激光束
实像
注意事项
1.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使激光直接射入 眼睛。 (安全)
2. 按要求调整光路,正确使用磁力座 3. 光学元件表面不可任意触摸 4. 全息干板上不出现各种杂纹 5. 曝光前要稳定一分钟
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区别
原理、方法都有本质的差别
普通照片
以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为 基础,利用透镜成像原理, 仅记录了物光中的振幅信 息,无立体感。
全息照片
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 律为基础(光的干涉原理),借助 于参考光波记录了物光中的全部信 息---振幅和相位,有立体感。记 录介质上得到的是细密干涉条纹 (全息图)
全反镜
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 相位差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全反镜
扩束镜
扩束镜 参考光
物光
物体
全息干板
全息照片的再现
感光后的全息干板,经显 影、定影等处理得到的全 息照片,相当于一个“衍 射光栅”。
扩束镜
如何获取物光 信息?
观察者
虚像
全息干板
实像
实验仪器 光快门、曝光定时器

大学物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学物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学物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基本长度测量密度测定实验报告基本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1. 掌握游标和螺旋测微装置的原理,学会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使用2.学习记录测量数据(原始数据)、掌握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估算和实验结果表示的方法。

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2–1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则有Nb?(N?1)a(2.1)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N?11a?b?a?a?a (2.2)NN图2-7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50),即主尺上49 mm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

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0.02mm.游标上刻有0、l、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的普遍表达式为l?ka?n? (2.3)式中,k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是游标的第n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a?1mm。

图2–8所示的情况,即l?21.58mm。

图2–8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B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

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l?l1?l0。

其中,l1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l0为零点读数。

l0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2–9所示。

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

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实验提要实验课题及任务《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实验课题任务是,给定一张135照相胶片(如条状约150.0×35.00×0.1253cm 、质量m 约 1g 左右)样品,测量出该胶片的密度。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出《135照相胶片密度的测定》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选择测量仪器;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

)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⑴ 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推导出密度与各测量物理量的计算公式。

⑵ 选择实验测量仪器要符合精度要求,测量值相对误差在1%之内,并说明选择仪器的理由,确定相应物理量的测量仪器。

⑶ 设计的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⑷ 测量时那些物理量可以测量一次,那些物理量必须得多次测量,说明原理。

⑸ 测量胶片长度和宽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实际测量的方法。

⑹ 测量135胶片圆角矩形齿孔时,如果计算的是矩形面积,要注意圆角的修正。

⑺ 收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测量仪器和被测物体及提示⑴ 钢尺:20cm/0.1cm 或30cm/0.05cm 任选,但必须大于胶片的长度和满足测量值相对误差的要求。

⑵ 游标卡尺:125mm/0.02mm 。

实验前应检查游标卡尺的零点,允许误差在0.1mm 以内。

⑶ 千分尺:25mm/0.01mm 。

⑷ 读数显微镜:50mm/0.01mm 。

⑸ 光源:钠灯、汞灯或一般的白炽灯任选。

⑹ 物理天平:600g/0.05g 或分析天平:200g/0.001g 任选;(因胶片质量约1g ,因此量程无需太大。

)⑺ 照相胶片:一般的曝光废胶卷即可。

(将胶卷裁切成5~10张长度相同的胶片,长度在15~20cm 之间,以保证读数的有效数字为4位。

可选单张或多张进行测量,由学生自己选择。

裁切时注意不要破坏齿孔的完整。

使用前先将胶片压平整,注意不要有折痕)。

实验所用公式及物理量符号提示⑴ 密度Vm=ρ,m 为单张胶片的质量,V 为单张胶片的体积。

⑵ 体积h nS ab V )(-=,a 为胶片的长度,b 为胶片的宽度,n 为单张胶片上齿孔的数目,S 为齿孔的面积,h 为单张胶片的厚度。

⑶ ∆+=xy S ,x 为齿孔的长度,y 为齿孔的宽度,修正量为: 222mm 137.04-=+-=∆r r π。

评分参考(10分)⑴正确的写出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2分;⑵正确的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1分;⑶写出实验内容及步骤,1分;⑷钢尺的使用,0.5分;⑸游标卡尺的使用,0.5分;⑹千分尺的使用,0.5分;⑺读数显微镜的调节使用,1分;⑻天平的调零和使用,1分;⑼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2.5分;(其中实验数据处理,1分、实验结果,0.5分,整体结构,1分)有关测量提示⑴在进行长度测量时:使用钢尺,为了测量准确,通常不用钢尺的端边作为起点;使用千分尺,读数必须要扣除零读数。

⑵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先调节目镜和十字准线的间距,使十字准线像最清楚;然后再调节目镜镜筒与待测物体的距离,使十字准线像和待测物体的像都清楚。

⑶使用分析天平时:要调底盘水平和横梁平衡,注意游码的使用方法,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注意防风。

学时分配实验验收, 4学时,在实验室内完成;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学生自选题后2~3周内完成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并提交。

提交整体设计方案,要求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到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里。

注:该实验不需高深理论和烦琐的运算,也不需要特殊的方式方法和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该实验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测量仪器的综合性应用。

实验目的:1. 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并掌握实验。

2. 掌握胶片密度的测定。

3. 熟练掌握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天平等实验设备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密度公式Vm=ρ,只需测出单张胶片的质量m 及单张胶片的体积V 就可以求得135胶片密度。

用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分别测出胶片的长度(a )、胶片的宽度(b )、胶片的厚度(h )。

用读数显微镜测出齿孔的长度(x ), 齿孔的宽度(y )。

齿孔的面积记∆+=xy S修正量为:222mm 137.04-=+-=∆r r π。

数出齿孔数记为n 。

则胶片体积h nS ab V )(-=所以胶片密度()[]hxy n ab m∆+-=ρ(1)、在进行长度测量时:使用钢尺,为了测量准确,通常不用钢尺的端边作为起点;使用千分尺,读数必须要扣除零读数。

(2)、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先调节目镜和十字准线的间距,使十字准线像最清楚;然后再调节目镜镜筒与待测物体的距离,使十字准线像和待测物体的像都清楚。

(3)、使用分析天平时:要调底盘水平和横梁平衡,注意游码的使用方法,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注意防风。

实验仪器:钢尺:20cm/0.1cm 或30cm/0.05cm ,游标卡尺:125mm/0.02mm ,千分尺:25mm/0.01mm ,读数显微镜:50mm/0.01mm ,物理天平:200g/0.001g 、实验操作及步骤1.记录样品的编号和规格一以及各实验仪器名称、规格、型号。

2.调整校准物理天平,测照相胶片质量。

3.使用钢尺测量胶片长度a 测一次,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胶片宽度b 五次(在不同位置)并记入表一中。

4. 校准螺旋测微仪,读出初读数0h ,然后再用螺旋测微仪测量胶片厚度五次i h (在不同位置)将读数记入表一中5. 调整好读数显微镜,固定胶片平行于读数显微镜标尺转动,鼓轮从左往右依次从第一齿孔左端开始到第五个齿孔右端为止记录读数于表二中,然后用同样方法测出五个y值并记入表二中。

6.数出齿孔数n 记入表二中。

7.整理实验仪器物理天平称量胶片质量: 物理天平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底盘上圆形水准器的气泡处于中心位置,以保证天平的支柱垂直,使刀垫水平。

调零点:启动天平,使横梁两端的称盘放在刀口上游码放在“0”上,指针指向“0”此时天平平衡,若补平衡,先制动天平,调节平衡螺母,反复数次,调至横梁成水平,制动后待用。

称衡:将胶片放在左盘上,用镊子取砝码放在右盘上,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要防风)。

将制动旋钮向左旋动,放下横梁制动天平,记下砝码和游码的读数。

重复实验两次,求取平均值。

胶片体积测量:1. 利用钢尺测量胶片的长度:用钢尺将胶片压平测量胶片长度,为了准确不要使用钢尺的端边。

分别测量上下两边,取两边平均值为胶片长度值,平行测5次取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2.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胶片的宽度:将胶片卷起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胶片的宽度时要将卡尺锁紧再读数,先读出主尺上的读数,再看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线的序数(格数),计算游标读数,得出胶片长度。

测量五次求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3. 利用千分尺测量胶片厚度:使用千分尺时要注意开始时是否零示数,要是不是将要扣除开始时的读数,测量时将胶片放入砧台和螺杆之间,转动棘轮,听到“格”的声响时既要停止转动,锁紧后读数先读出套筒上的读数,再读出微分套筒上的读数,并估读数。

测量单片胶片厚度,任意测量五次求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4.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胶片齿孔的长宽:先调节目镜和十字准线的间距,使十字准线像最清楚;然后再调节目镜镜筒与待 测物体的距离,使十字准线像和待测物体的像都清楚。

将胶片放在载物台上,在目镜中找到胶片的齿孔,使十字准线与胶片齿孔的一边相切,读出主尺上的读数再读出套筒上的读数及估读数,得到(1x )转动套筒,使在显微镜的目镜中看到十字准线与胶片尺孔的另一边相切,读出主尺上的读数在读出套筒上的读数及估读数。

得到(x 2)求取两读数(1x )、(2x )的差的绝对值,即为胶片齿孔的长度。

将胶片转动九十度,测定齿孔的宽度,重复上述步骤得到(1y )、(2y )。

求取两读数(1y )、(2y )的差的绝对值,即为胶片齿孔的宽度。

测量五次连续的齿孔长度和宽度的值求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表格胶片的编号规格08-05-0128x mm 胶片的质量m = 0.795 (g )数据处理解:根据测量数据求得:511 2.830 2.786 2.792 2.819 2.794 2.80455i i X X =++++===∑同理2.0150.124151.634.73y mm h mm a mm b mm ====所以[]0.7950.0013151.634.7364(2.804 2.0150.137)0.124()m ab n xy h ρ===⨯-⨯-⨯⎡⎤-+∆⎣⎦不确定度的计算齿孔长度x U ;222((0.000033x u ===()()()()()5222222221() 2.830 2.804 2.786 2.804 2.792 2.804 2.819 2.804 2.794 2.8040.0037514ii x x X X s σ=--+-+-+-+-====-∑0.0611x U ===同理:22222221()(2.068 2.015)(1.974 2.015)(2.001 2.015)(2.009 2.015)(2.023 2.015)0.0010514ni i yy y s =--+-+-+-+-===-∑222((0.000033y u ===齿孔宽度y U0.0321y U ===厚度h U522222221()(0.1220.124)(0.1230.124)(0.1250.124)(0.1250.124)(0.1240.124)0.00000175514i i hh h s =--+-+-+-+-===-∑222((0.000033h u ===0.0059h U ===长度a U522222221()(151.5151.6)(151.5151.3)(151.3151.6)(151.8151.6)(151.151.6)0.06514ii aaa s =--+-+-+-+===-∑2220.333333a u ⎛⎛=== ⎝⎝0.6272a U ===宽度b U522222221()(34.7834.73)(34.7234.73)(34.7834.73)(34.634.73)(34.7434.73)0.003325514i i bb b s =--+-+-++-===-∑2220.000133bu ⎛⎛=== ⎝⎝0.0588b U ===质量:m U0.5774m m U u === 根据间接测量不确定的传递则有:222222⎪⎭⎫ ⎝⎛∂∂+⎪⎪⎭⎫ ⎝⎛∂∂+⎪⎭⎫ ⎝⎛∂∂+⎪⎭⎫ ⎝⎛∂∂+⎪⎭⎫ ⎝⎛∂∂+⎪⎭⎫ ⎝⎛∂∂=m y x h b a U m U y U x U h U b U a U ρρρρρρρ=30.01810-=⨯100% 1.4%r U U ρρρ=⨯=实验结果:135照相胶片得密度为:()33(1.300.02)10g mm ρ-=±⨯ ,1.4%r U ρ=±实验心得这个实验看起来简单,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小看它,老师都说了,这是个很典型的实验,用到了很多工具,例如:物理天平,读数显微镜,游标卡尺,千分尺.,读数显微镜更是现炒现卖的.以前都没用过,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了.因此,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小心的做每一个步骤.处理实验数据时,很需要人的耐心和细致,一大堆的数据,看起来都有点怕,6个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只要其中一个错了,后面的数据都跟着错了,这后果就严重了,这不跟平时在纸划过重写就可以,现在是用公式编辑器,后面的公式要全部打过,唉,我重打了两遍,谁叫自己不够细心啊.不过,做完这个实验收获还是满大的,重温了测量工具的用法,更多学了一种新的工具:读数显微镜.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把这些不足改了,这就是一个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