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3] 马建国、孟宪元.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2006.1.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设计性生物实验报告

设计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设计性生物实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习植物激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观察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烟草种子、水稻种子、琼脂糖、蒸馏水、NaCl、CaCl2、MgSO4、KH2PO4、FeSO4、H2O2、HCl、NaOH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恒湿箱、显微镜、剪刀、镊子、移液器、培养皿、培养箱、冰箱等。

四、实验方法1. 植物激素的提取(1)将小麦种子、烟草种子、水稻种子分别浸泡在蒸馏水中,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使种子发芽。

(3)取发芽的种子,用剪刀剪去根、茎、叶等部分,留下胚乳。

(4)将胚乳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H2O2和HCl,研磨成浆状。

(5)将浆状物过滤,收集滤液。

2. 植物激素的鉴定(1)将琼脂糖溶解于蒸馏水中,制成1%的琼脂糖溶液。

(2)将琼脂糖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将植物激素滤液滴加于琼脂糖表面。

(3)将培养皿放入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

(4)观察琼脂糖表面出现的颜色变化,判断植物激素的种类。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分为A、B、C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2)将发芽的烟草种子分为D、E、F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脱落酸、乙烯、NaCl。

(3)将发芽的水稻种子分为G、H、I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CaCl2、MgSO4、KH2PO4。

(4)将上述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置于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一)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公式、原理等。

(二)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装置的原理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试剂、样品等。

(二)实验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2. 准备实验材料;3. 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过程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一)实验数据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一)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2.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探讨原因;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二)实验改进与建议1.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以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实现情况1. 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2.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结果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报告附件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照片;3. 实验装置图;4. 实验原理图;5. 实验步骤图。

九、实验报告撰写人及日期实验报告撰写人:________实验报告撰写日期:____年__月__日注:本实验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2、将温度计的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和;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5、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二)记录数据:评估交流: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①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②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③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3)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描绘出图像: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min温度/℃实验结论: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体验探究过程,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引言: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验证或探索某种理论或观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旨在通过实验来探讨人们对颜色的情绪感知和认知的关系。

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

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参与者对这些颜色的情绪反应来了解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1. 参与者选择:我们从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选择了100名参与者,确保他们没有任何色盲或视觉障碍。

2. 实验环境:实验在一个安静、明亮的实验室中进行,以确保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

3. 实验材料:我们使用了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显示器来展示颜色。

参与者需要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相应按键来表示他们对颜色的情绪反应。

4. 实验步骤:参与者被要求观看屏幕上一系列随机出现的颜色,并根据他们的情绪反应按下相应的按键。

每个颜色的呈现时间为5秒,之间有2秒的间隔。

5.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红色:参与者对红色的情绪反应普遍较为积极,表现出愉悦和兴奋的情绪。

2. 蓝色:参与者对蓝色的情绪反应相对较为中性,表现出冷静和平静的情绪。

3. 绿色:参与者对绿色的情绪反应多样,有的表现出愉悦和放松的情绪,有的表现出不安和压抑的情绪。

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吻合,即红色通常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然而,绿色的情绪反应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绿色是一种中间色,同时具有红色和蓝色的特点,因此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结论:通过这个设计性实验,我们验证了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红色能够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绿色的情绪反应则相对复杂,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这些发现对于设计领域和情绪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颜色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理论依据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及结果
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原因分析、关键环节及其改进措施)
3、结论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五级制):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专业_____班级_____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签名:
年月日

设计性实验报告论文

设计性实验报告论文

一、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壳作为手机的保护配件,其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实验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引言1. 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壳市场逐渐壮大。

消费者对手机壳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保护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美观和实用。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思路(1)分析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对手机壳的功能、外观、材质等方面的需求。

(2)收集手机型号:收集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型号,以便为手机壳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设计要素: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手机型号,确定手机壳的设计要素,如尺寸、形状、颜色、图案等。

(4)3D建模:利用3D建模软件,根据设计要素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5)优化设计:对3D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 3D打印技术(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打印性能、环保、耐用的材料,如PLA、ABS等。

(2)打印设备:选用适合手机壳打印的3D打印机,如FDM(熔融沉积建模)打印机。

(3)打印参数:根据材料特性和打印设备,设置合适的打印参数,如打印温度、打印速度、填充密度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消费者需求,确定设计要素。

(2)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3)优化设计,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4)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印设备和打印参数。

(5)进行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手机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对实验的自我评价: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
签名:年月日
divdi
movbx,dx
movdl,al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ret
dec_div endp
DISPB PROC
MOVCX,16
REPEAT1:
ROL BX,1
MOVDL,BL
ANDDL,1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LOOP REPEAT1
RET
DISPB ENDP
crlf proc near
movdl,0ah
movah,2
int 21h
movdl,0dh
movah,2
int 21h
ret
crlf endp
CSEGENDS
ENDMAIN
进行反汇编成功:
进行了统计结果与数据结果一致:
实验二代码:
DSEGSEGMENT
BLOCKdb2,3,5,1,3,4,5,9,4,3,2,1,9,8,0,0,4,23,29,100,54
实验一代码:
DSEGSEGMENT
BLOCKdb1,2,3,-1,3,-4,-5,9,-4,-3,-2,-1,9,8,5,4,4,66,-100,36;此处的取值范围-128-127
COUNTEQU$-BLOCK
M_DATADW?
P_DATADW?
DSEGENDS
CSEGSEGMENT
assumecs:CSEG, ds:DSEG
OUSH:
incM_DATA
next1:
incsi
loop next
RET
TJ ENDP
DISPD PROC
movdi,10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d
call dec_div
movdi,10d
call dec_div
movdi,1d
COUNTEQU$-BLOCK
M_DATADW?
P_DATADW?
DSEGENDS
CSEGSEGMENT
assumecs:CSEG, ds:DSEG
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
;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显示
call dec_div
RET
DISPD ENDP
dec_div proc near
movax,bx
movdx,0
divdi
movbx,dx
movdl,al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ret
dec_div endp
DISPB PROC
MOVCX,16
REPEAT1:
ROL BX,1
int 21h
MAIN ENDP
TJ PROC
movcx,COUNT
leasi,BLOCK
next:
cmpbyte ptr [si],0
jg zhsh
jz next1
incP_DATA
jmp next1
zhsh:
incM_DATA
next1:
incsi
loop next
RET
TJ ENDP
DISPD PROC
movdi,10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d
call dec_div
movdi,10d
call dec_div
movdi,1d
call dec_div
RET
DISPD ENDP
dec_div proc near
movax,bx
movdx,0
DISPH PROC
movch,4
rotate:
movcl,4
rol bx,cl
moval,bl
andal,0fh
addal,30h
cmpal,3ah
jl printit
addal,7h
printit:
movdl,al
movah,2
int 21h
decch
jnz rotate
RET
DISPH ENDP
printit:
movdl,al
movah,2
int 21h
decch
jnz rotate
RET
DISPH ENDP
crlf proc near
movdl,0ah
movah,2
int 21h
movdl,0dh
movah,2
int 21h
ret
crlf endp
CSEGENDS
ENDMAIN
进行反汇编程序单步调试: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项目组长_陈官亮学号_*******_
成员
专业_物联网_班级_141___
实验项目名称__微机原理上机程序操作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朱老师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利用测试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进行分支条件的比较判断,再利用转移指令(如JNZ、JNC、JA、JB等)实现程序的分支。
3、实验思路(实验内容、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在BLOCK开始的内存单元中有若干以字节为单位的正、负数,自编程序,试统计其中≧0的个数存放于M_DATA单元中,<0的个数存放于P_DATA单元中。
2.在BLOCK开始的内存单元中有若干以字节为单位的奇、偶数,自编程序,试统计其中偶数的个数存放于M_DATA单元中,奇数的个数存放于P_DATA单元中。
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目的、场地及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思路等见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3、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结论:
5、实验总结
⑴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⑵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结果输出的个数统计
1、如果将比较指令改为测试指令(加下划线处),程序需做哪些改动?
2、将上述程序修改实现单元中数据奇数、偶数个数的统计。
对于程序的需改在源程序中给出了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
;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movah,1
int 21h
movax, 4c00h;程序结束,返回到操作系统系统
int 21h
MAIN ENDP
TJ PROC
movcx,COUNT
leasi,BLOCK
next:
TEST byte ptr [si],1
jZ OUSH
incP_DATA
jmp next1
2.利用比较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利用测试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程序设计方法:在需要分支的地方用逻辑测试指令TEST进行分支条件的测试判断,再利用各种条件转移指令实现程序分支。
2.利用比较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程序设计方法:在需要分支的地方用两数的比较指令CMP,或串比较指令CMPS等
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按任意键退出
movah,1
int 21h
movax, 4c00h;程序结束,返回到操作系统系统
MOVDL,BL
ANDDL,1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LOOP REPEAT1
RET
DISPB ENDP
DISPH PROC
movch,4
rotate:
movcl,4
rol bx,cl
moval,bl
andal,0fh
addal,30h
cmpal,3ah
jl printit
addal,7h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输出
如:CALL DISPH;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CALL DISPB;以二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该生完成较好。8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