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森(经济法)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经济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阐释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介绍经济法律制度,揭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法的发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法学学科。

通过对经济法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在保障经济运行和维护经济秩序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由传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到经济法律制度转变的法律时代特征;认识到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和微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内容。

培养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能够独立运用经济法知识和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学中诸如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产品质量、宏观调控、预算、税收、金融等基本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2.使学生熟悉经济法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运用方法,能较为熟练运用经济法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4、能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对实践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和经济案例进行正确分析。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学体系,掌握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学的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案例讨论教学主要内容: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各国经济法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经济法学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第1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调整的对象,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和联系把握经济法的概念,熟悉经济法调整的对象,了解经济法产生的诸多因素,经济法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周荣森(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周荣森(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独立研究和解决企业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

毕业论文成绩是决定学生能否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主要包括论文撰写指导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

Graduation thesis is a kind of academic thesis,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tes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study the marketing theory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oth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y using their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score of graduation thesis is one of the main bases to decide whether a student can graduate and be granted the bachelor's degree. It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writing guidance and practice.2.设计思路:毕业论文的撰写需立足于专业特点和企业实践创新需要,遵循问题导向,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企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围绕着企业或社会其他组织的营销使命与任务、营销环境等,具体展开关于营销战略创新、营销策略设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服务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管理、品牌战略、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实际营销管理问题的探索性研究和论述。

《经济法》教学大纲(专科)

《经济法》教学大纲(专科)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了解适应现代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经济管理法制,包括现行的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度。

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经济法概述知道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理解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重点为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内容。

(二)公司法了解公司的设立、组织、经营、解散、清算。

理解公司的股东、董事、经理、职工的权利义务,公司的设立条件,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公司组织机构及相应职权,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概念及发行条件,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持有人法律地位的差异,公司上市的条件以及上市公司暂停和终止股票上市的条件等。

知道公司的财务法律关系,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等。

重点为两种公司的法律特征、公司资本制度、公司股份、债券的发行。

(三)合伙企业法了解合伙企业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的职权及对其限制规定。

理解合伙人入伙、退伙的条件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合伙人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

重点为入伙与退伙的法律后果。

(四)合同法了解合同法的产生背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理解合同的概念、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要约、承诺概念、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的撤回与撤销,承诺的撤回,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效力待定合同种类,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事由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享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知道合同权利与义务的转让,合同终止的情形,违约责任。

重点为要约、承诺、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事由,难点为合同订立程序、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保全制度。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llabus of《Economic Law》课程代码:22110301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 36(讲课:36)总学分:2考核方式:随堂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经济法》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总共36学时,以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分析为主。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途径,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担保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加强对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经济活动范围内涉及法律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有关办法,为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奠定一定的法律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在经济法律制度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造就学生成(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经济法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的渊源、调整对象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3. 法律行为和代理第三节法律责任1.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2. 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能够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理解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并能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

教学重点:法律行为和代理;诉讼管辖与时效。

教学难点:表见代理;诉讼时效。

第二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普通合伙企业制度1.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2.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普通合伙企业的财产、普通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3. 普通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4. 普通合伙企业的入伙与退伙第二节有限合伙企业制度1.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2.有限合伙企业的特殊规定第三节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1. 合伙企业解散的流程2. 合伙企业解散的清算程序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合伙制度的类型与内涵,并能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

2024年《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法学》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是为培育适应四个现代化须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专应用型法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有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系统驾驭我国经济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学生运用经济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经济法的发展概况。

2.明确经济法学的探讨对象、探讨方法及其理论体系。

3.驾驭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学问。

4.驾驭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详细规定。

5.学会运用经济法理论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中,“了解”、“明确”、“驾驭”、“应用”是四个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实力层次要求。

“了解”是指知道有关状况;“明确”是指在了解有关状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有关名词、概念、学问的含义,并能精确表述;“驾驭”是指在明确的基础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和基本制度的完整内容;“应用”是指在驾驭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学问并结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本课程考核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一般不作为考核内容;要求“明确”、“驾驭”、“应用”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法和经济法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驾驭经济法的探讨对象、经济法律关系;了解法律行为与代理、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理解经济法的概念、诉讼时效。

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难点:经济法律关系;诉讼时效3、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三、经济法的特征四、经济法的形式五、经济法的体系其次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节法律行为与代理一、法律行为二、代理第四节诉讼时效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二、诉讼时效期间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第五节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二、违反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形式三、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4、教学建议教学方法采纳引导发觉法,引导学生视察和分析有哪些涉及经济法律方面问题。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经济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阐释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介绍经济法律制度,揭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法的发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法学学科。

通过对经济法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在保障经济运行和维护经济秩序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由传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到经济法律制度转变的法律时代特征;认识到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和微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内容。

培养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能够独立运用经济法知识和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学中诸如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产品质量、宏观调控、预算、税收、金融等基本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2.使学生熟悉经济法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运用方法,能较为熟练运用经济法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4、能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对实践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和经济案例进行正确分析。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学体系,掌握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学的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案例讨论教学主要内容: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各国经济法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经济法学体系,学习和研究经济法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第1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调整的对象,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和联系把握经济法的概念,熟悉经济法调整的对象,了解经济法产生的诸多因素,经济法发展历程。

经济法教学大纲

经济法教学大纲

《经济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经济法》是财经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是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和处理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规范,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即知法、懂法是本课程的直接教学目的,掌法、用法是最终的教学目的.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讲授的要求1、教学内容要求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的基础部分。

包括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代理;诉讼时效。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经济法基本的概念.在公司法、企业法方面,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公司和企业的特征、组织机构、法律规定以及破产界限、破产还债程序。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方面,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种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的内容以及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在合同法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合同的含义及其种类,合同法的作用、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无效合同的处理,合同担保及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在经济纠纷的解决中,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仲裁协议及仲裁程序,经济案件的管辖及审理程序。

经济纠纷解决中证据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代理。

(2)企业的特征、分类;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设立条件及投资人的权利与责任;合伙企业的特征、设立及内外部关系。

B-14《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B-14《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理论课程适用专业:会计专业课程适用层次:中技一、说明1、课程作用和目标(1)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经济法基本理论、企业和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竞争法与消费者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金融与保险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等。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这些知识。

(2)课程学习、能力目标和要求:课程目标:①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同学们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贝I」;了解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熟悉经济法的各项基本组成制度。

②能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法律意识特别是守法观念和权利意识。

课程要求:学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应掌握经济法中的基本概念、原那么、规那么, 并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案例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

开展讨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参与发言,仅维持秩序和提示。

(2)拓展教学资源,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教学优势,实施直观性教学。

研究说明,人们的学习有1通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取得的。

多媒体技术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的需要,更有助于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可从多媒体网络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经济法案例、生活趣闻视频等,如播放一些《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中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既能增进学生对法律知识背景的了解,又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开展建立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也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的经济生活经验、积累更多的经济素材,成为《经济法》有效教学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1)经济法律基础;(2)市场主体规制法。

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工商登记制度以及其他公司法相关的法律制度;(3)市场秩序规制法。

主要包括市场秩序基本原理、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以及计量法等;(4)宏观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等;(5)社会分配与保障法等。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等。

除上述知识内容模块之外,还设置社会实践教学内容。

This course is the elementary course and compulsory course of marketing major.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five modules: (1)economic and legal basis; (2) regulation of market entities. It mainly includes market access system, business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other legal systems related to company; (3) regulation of market order. It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ket order,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titrust law, product quality law,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dvertising law and metrological Law, etc.; (4) macro-contro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mainly includesLegal systems related to public finance, finance, tax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the law on social distribution and security. It mainly includes labor contract law, etc.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knowledge content modul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is also set.2.设计思路:经济法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法律制度知识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法作为正式的法律制度,是政府干预、调节或积极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性工具,并可以有效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助于处理好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的关系。

经济法课程以相关的法律制度与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系统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及其前沿性发展动态,既可以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体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奠定必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基础,又能够直接用于指导规范具体的产品、价格、广告、促销等营销策略行为,如虚假广告宣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性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而让学生主体可以明确今后的专业实践行为规范和行为边界。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按照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将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安排课程的知识讲授和实践内容,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第一模块主要是介绍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让学生明晰经济法概念、特征、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以及经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系统地了解掌握经济法学习与本专业学习的内在关联、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与学习方法等;第二模块主要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或公司,以介绍企业的性质、历史生成与演变为前导,重点介绍市场准入、公司登记制度以及现代公司法等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第三模块主要是针对市场主体干扰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等行为,结合本专业学习目标,介绍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将经济法学习与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第四模块主要是介绍宏观调控法,引导学生明晰社会与国家为了宏观调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何需要从宏观层面制定、实施相关法律制度,同时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明晰除了对微观主体之外,财政、税收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经济法律制度对于宏观系统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第五模块是劳动合同法、社会分配与保障法等,让学生树立契约与劳动合同意识,明晰相关条款。

同时明晰社会分配、保障法的基本原理、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第六模块是社会实践模块。

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前沿性的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理论联系实践地观察、分析与营销策略、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经济法律现象。

本课程除了采取课堂系统讲授、传输与布置课外阅读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经济法律基础、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秩序规制法等框架性的法律制度知识,同时将以启发式、案例讨论与互动以及社会实践教学、任务目标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与培育学生的法律思维习惯与行为规范,积极观察时政性的经济法律现象、问题,尤其是针对营销策略与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经济法律现象与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通过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帮助学生生动、形象与高效地理解掌握经济法律的框架性知识与前沿性发展动态,逐步形成观察发现问题、分析诊断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具体设计思路与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经济法理论基础1)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基础理论第二节市场经济行为分析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基本了解经济法学习的意义、价值、基本框架体系以及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了解相关的法律基础理论;能够了解、掌握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体的基本经济行为理念和行为方式,澄清市场交换的起源、演变规律,进而了解市场经济演变过程中制度分析的意义——经济法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积极意义及其功能价值。

尤其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深度变革与演变过程中,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基本的方向、路径等,进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科基础。

3)重点、难点:市场、交换、有限理性、投机以及不确定性等概念的内涵、特征;法律制度、正式制度与经济法律制度等。

(2)第二章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1)主要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内涵诠释第二节经济法调整与调整对象第三节经济法的历史起源与现代发展第四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功能第五节经济法责任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如下基本内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特性、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现代性、先进性;经济法起源、发展过程,明晰经济法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理论支撑;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律之间的基本关系;经济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特殊的功能价值等,以此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经济法的基本内涵诠释、特性及其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经济法的现代性与先进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特殊的法律价值。

(3)第三章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概述1)主要内容:第一节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规制法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概述第三节企业的本质解读第四节企业形态法定化第五节企业法律形态及构成要素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规制法的意义、现代企业制度体系;通过解读企业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于企业的认知;掌握企业形态法定化的意义、企业的法律形态以及企业法律形态的构成要素等。

3)重点、难点:市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企业的本质;企业的法律形态和构成要素等。

(4)第四章市场准入法律制度1)主要内容:第一节市场准入制度的内涵与制度体系第二节市场准入制度的立法模式第三节工商登记制度第四节新法与负面清单制度解读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市场准入制度、登记制度等基本概念、功能,以此为基础,系统地了解、掌握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和工商登记制度,掌握各类企业主体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工商登记程序、事项以及基本步骤;了解和掌握负面清单制度等。

3)重点、难点:市场主体准入、工商登记等基本概念、功能;各种市场主体工商登记的基本事项、程序与步骤等;负面清单制度,等。

(5)第五章企业运行过程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1)主要内容:第一节国家通过法律制度干预企业运行的必要性第二节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国家干预企业运行的法律制度及其问题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中由国家通过法律制度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经济、社会贡献、具体的干预制度等。

3)重点、难点: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国家干预企业运行的价值贡献与相关法律制度等。

(6)第六章企业的社会责任1)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提出背景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特征第三节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第四节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体系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的背景原因与基本内涵、特征;了解西方国家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及其立法实践现状,以及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等。

3)重点、难点:社会责任的历史背景、内涵;西方国家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及其立法实践现状等。

(7)第七章市场秩序与市场秩序规制的基础理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市场秩序理论概述第二节市场秩序规制的原则与功能价值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市场秩序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市场秩序规制的基本原则,以及市场秩序规制的功能价值等。

3)重点、难点:市场秩序的基本内涵、功能;市场秩序规制的基本原则与功能价值。

(8)第八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1)主要内容:第一节不正当竞争的内涵及其行为特征第二节不正当竞争的根源第三节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及其法律规制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学习与案例分析等,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不正当竞争的内涵、特征及其行为的普遍性、消极作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根源与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制措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