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

合集下载

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贺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六年十月目录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2)1.1耕地保护目标 (2)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2)1.3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3)1.4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目标 (4)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4)2.1耕地布局优化调整 (4)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5)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7)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9)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0)3对下级规划的引导和调控 (11)3.1 全市规划目标 (11)3.2指标分解目标 (12)3.3指标落实情况 (14)4市中心城区建设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14)4.1允许建设区 (14)4.2有条件建设区 (15)4.3限制建设区 (15)4.4禁止建设区 (15)5保障措施 (16)5.1删减情况 (16)5.2增加情况 (16)附录 (18)附表 (18)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下达的贺州市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贺州市实际,对《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调整,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成果。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调整,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贺州港总体规划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港总体规划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贺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5月11日在贺州市主持召开《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贺州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发展委、水利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粤桂经济示范区管委、临港产业区管委、八步区环保局、平桂区环保局、钟山县环保局、富川县环保局、昭平县环保局、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和7名特邀专家,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

会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规划基本情况,环评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汇报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与会人员经认真讨论、审议,形成审查意见如下:一、规划概述㈠原规划执行情况《贺州港总体规划》于2010年8月取得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贺政函〔2010〕153号)。

由于贺江断航和桂江通航条件差等因素,贺州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2010年《贺州港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以来,贺州港已开展昭平港区马江作业区的前期工作。

㈡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2010年已批复的贺州港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岸线规模,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家政策、自治区文件及贺州市发展规划对贺州港的要求,急需对其进行修编。

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规划2025年前实施贺江扩能一期工程,建成扶隆、信都、云腾渡、合面狮等枢纽500吨级船闸(兼顾1000吨级单船通航)。

贺州港规划作业区泊位吨级需与上述航道规划和船闸建设规模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水运通道的航运能力。

为更好地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等相衔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贺州港、贺州市和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贺州港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㈢本次规划修编过程2017年10月受贺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2018年3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

《贺州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年)》公

《贺州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年)》公

《贺州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年)》公示内容一、规划背景结合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成果,为了科学合理的引导贺州市绿道和慢行系统的建设,落实上位发展战略,依托绿道和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统筹各类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及自然景观资源,改善和提升贺州市的慢行出行环境、生活环境和景观环境,特编制《贺州市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中心城区范围东至莲塘镇炭冲村,南抵贺街镇西南村及广贺高速,西以西环路及望高镇清池村为界,北至望高镇白沙河、洛湛铁路及姑婆山,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9.83平方公里。

2.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16年—2035年。

三、规划目标依托于“广西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基础,结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通过串联城乡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开放空间等要素,构筑多元文化融合、山水相连、低碳节能的多类型、多功能、多层级的绿道和慢行网络系统,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缓解城市拥堵、塑造更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支持贺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

四、绿道系统规划绿道系统的总体规划布局为“一环、五连、多线”,绿道系统规划共分为四级,即自治区级绿道、区域级绿道、市级绿道及社区级绿道。

五、绿道规划布局1.自治区级绿道共分为三段:(1)钟山县至平桂区政府段为山水田园景观绿道,线路主要沿钟羊南路及710县道设置,全长约17公里;(2)平桂区政府至马尾河段为滨水景观绿道,线路主要沿贺江北岸及马尾河西岸设置,北起平桂冶金厂,南至马尾河与莲福大道(323国道)交叉口,全长约27.3公里;(3)马尾河至黄洞瑶族乡段规划为山野观光体验型绿道,主要结合323国道进行设置,全长约13.9公里。

2.区域绿道区域绿道一号线:山野观光体验型绿道。

自姑婆山大道与规划北环路交叉口至姑婆山小镇,全长约12.2公里。

2010年贺州市远东国贸购物中心商业规划与定位报告88P

2010年贺州市远东国贸购物中心商业规划与定位报告88P

香港新恒迪商业顾问机构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010年08月06日
目录
A. B. C. D.
贺州市商业零售市场 项目分析与商业概念发展 平面布局与商户组合 建筑设计优化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A. 贺州市商业零售市场
A1: 贺州商业零售市场宏观状况 A2: 商业物业微观研究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A1: 贺州商业零售市场---零售环境发展
■首先,从贺州市商业零售市场的潜在需求来看:贺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自2005年以来增长率(%)保持了约年均15%的递增速度,特别是近几年受 到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升等因素的推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幅有所加大。总体来看,贺州市的消费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商业零 售市场发展将保持较为繁荣的发展态势。
盛隆百货
香港城
餐 饮 休 闲 娱 乐
4F 电玩城 1F肯德基
6F 美食广场 2F 电玩城
1F 美食广场 3F 电玩城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1
主要结论
通过对于城市宏观经济发展概况及城市商业发展趋势之研究,对于本项目宏观 市场环境 主要结论如下: 城市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本项目之发展提供了基础;贺州市商业零售业升 级发 展之趋势为本项目之定位提供了依据;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多元化 功能为一 体的购物中心将是本项目未来的发展目标; 从主要商业业种的发展来看,品牌运动休闲服饰、女装仍是服饰零售店铺的主流, 200-500单价的中档国内品牌被市场广泛接受,消费力强劲,在向阳路商圈一铺 难求的情况下,更多的品牌进入贺州存在壁垒,而本项目提供了此种可能 从餐饮、休闲娱乐业的发展来看,发展势头良好,贺州的生活习惯也决定了餐饮 休闲娱乐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本项目的业态配置应向此倾斜。 从3C数码市场的发展看,电脑专业卖场存在空间,可作为业态考量之一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3.19•【字号】贺政办发〔2015〕36号•【施行日期】2015.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贺政办发〔2015〕3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平桂管理区管委,市政府各副处级以上单位:《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3月19日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2015年3月)目录一、工作目标与意义二、工作原则三、主要任务四、技术方法与路线五、组织保障六、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七、工作成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为切实做好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意义(一)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进一步“从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和调整完善自治区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结合未来几年贺州市城建、工业、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各行各业用地需求,优化贺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科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工作意义1.《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是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一系列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听取二次调查成果汇报提出的明确要求开展的重要工作。

通过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推进“三线”划定和“多规合一”,解决各类相关规划衔接问题,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提高土地利用统筹管控能力和加快法治国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通知

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通知

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贺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8.10•【字号】贺政规〔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通知八步区、平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副处级以上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贺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8月10日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一、本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适用范围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东至:莲塘镇炭冲村,南至:贺街镇西南村及广贺高速,西至:西环路及望高镇新元村,北至:望高镇白沙河、洛湛铁路及姑婆山,即《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内除清池村和百富村区域)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

二、征地补偿标准三、青苗补偿标准(一)一造产值农作物青苗补偿标准(二)用材林补偿标准(三)竹类补偿标准(四)经济林及果木补偿标准(五)园林苗木补偿标准(六)水塘养殖补偿标准四、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一)农村宅基地居住房屋(二)农村宅基地非居住房屋补偿标准(三)附属设施补偿标准(四)附属设施补偿标准(电力设施)(五)附属设施补偿标准(电信设施)(六)回建过渡补偿五、宅基地的补偿和安置(一)集体土地上宅基地补偿1.在东至:马尾河及八步区古柏村,南至:广贺高速公路,西至:西环路,北至:永贺高速支线范围内的项目不再安排回建地,具体按照《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贺政规〔2019〕8号)规定进行安置。

2.在东至:马尾河及八步区古柏村,南至:广贺高速公路,西至:西环路,北至:永贺高速支线范围外需要回建的,纳入项目建设用地,原则上按规划要求以主房合法占地面积进行拆一补一回建,但每户安置面积最高不超过120平方米,原住房合法占地面积超出安置的回建地面积部分按回建地的划拨评估地价进行补偿。

贺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贺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希市长在贺州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克难奋进的一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极大困难,年初主要工业行业大面积亏损,近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停产,主导产品市场萎缩,价格下跌,利税缩减,企业效益下滑,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一季度连续三个月财政收入呈负增长,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农民工大量返乡,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市政府积极谋划,全力应对,紧紧围绕“四保”的目标任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使我市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全年经济逆势而上,实现了加速提质发展,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12.2%。

财政收入18.15亿元,增长13.4%。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性收入10.39亿元,增长22%,增幅位居全区第7。

实现工业增加值116.53亿元,增长7.9%;农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5.5%;工业技改投资51.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72%,增长194.8%,增幅位居全区第1。

——扩大内需取得突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58.9%,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元。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增长56.8%,增幅位居全区第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亿元,增长18%。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贷款38.37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3.5%,增长52.8%,增幅位居全区第2。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外贸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35%,增幅位居全区第3。

全市招商引资新签项目投资总额240亿元,增长63%。

其中,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81.1%,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9%,增幅位居全区第5。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5 年)》公示内容一、规划背景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吻合点,是保护地域生态环境自然风采、建立高质量生态服务功能绿地系统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贺州市可连续发展的条件之一。

为适应贺州市园林绿地建设需要,适应可连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建设科学的、吻合贺州特色的绿地系统系统,联合《贺州市城市整体规划(2016 - 2035 年)》,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布的有关法律、法例和文件编制本规划,特编制《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6-2035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限期1.规划范围:中心城区范围东至莲塘镇炭冲村,南抵贺街镇西南村及广贺高速,西以西环路及望高镇清池村为界,北至望高镇白沙河、洛湛铁路及姑婆山,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9.83平方公里。

2.规划限期:规划限期为2016-2035年。

三、规划目标以“山川园林长寿城”为战略指导,以供给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为理念,近期完美国家园林城市基础指标,远期创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服务功能完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四、规划指标至规划期末2035年贺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率39.01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1519.6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4平方米/人。

表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览表项目现状( 2016 年)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远期(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48.0883.20103.70129.83方公里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45.60 160.0078.00109.00建成区绿地总面积(平方公里 )1054.873239.014070.575064.47绿化覆盖率(%)24.1343.0044.0045.00绿地率( % )21.9438.9339.2539.01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23.1353.9852.1946.46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人)5.9014.0614.0113.94表 2城市各种绿地指标一览表名称绿地面积 (hm 2)近期 (2020中期( 2025远期 ((2035现状 (2016 年)年 )年)年 )公园绿地269.26843.341092.781519.6995.87( 此中建成区内生产绿地48.40) 172.92212.26265.74防备绿地 329.62 516.72 558.35 687.15隶属绿地375.571878.952419.442857.63建成区内总计21054.873239.014070.575064.4797.60( 此中建成区内其余绿地2346.1919375.7524257.9932.02)五、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构造综合考虑市域自然山川格局,依据有关剖析结果,联合各有关规划,建立彰显“山、水、林、田、湖”的绿色生态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年11月8日到12月8日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规划文本和图纸将通过信息公开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公示,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下一步规划编制单位将把这些意见连同专家的意见一并在报送审批的规划方案中加以体现。

一.规划概况《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自2005年批复以来,基本体现了贺州市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要求,解决了贺州市城市发展中许多战略性和实质性问题。

并充分发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使建设有法可依。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贺州市城市职能日趋完善,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2003版规划实施效果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近年来,贺州城市发展的内外环境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2007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平桂管理区;其次,交通通道的超预期建设导致宏观区域发展态势的变化。

随着贺州“四高三铁”(桂梧高速、广贺高速(2009)、永贺高速(2010)、南贺高速;洛湛铁路(2009/6)、贵广高速铁路、柳韶铁路),贺江复航,机场的选址,贺州将形成“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交通大格局,贺州将迎来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

交通枢纽城市将成为贺州市城市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重大项目落户贺州,要求有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如:华润贺州电厂一期工程占地140公顷,动态投资约76.52亿元;最后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

尤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实施《新城乡规划法》的需要,使贺州市原城市总体规划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2009年4月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贺州市城乡规划院共同组成修编项目组,开始修编工作。

2009年6月22日通过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评审;2009年8月8日,通过市四套班子联系会议评审;2009年10月23日,规划纲要由区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预计规划修编将于明年初编制完成。

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其中:近期:2009—2015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15—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空间层次本规划分三个层次(见图1):第一层次为贺州市域,规划面积为贺州市行政区划全部管辖范围,国土面积为117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8.3万人。

第二层次为贺八平钟协调区,协调区面积为2485平方公里,总人口84.85万人,包括中心城区的2 个街道以及14 个乡镇所管辖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

第三层次为规划区,规划区面积为106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5万人,包括八步街道、黄田镇、西湾街道、莲塘镇、贺街镇、鹅塘镇、望高镇、羊头镇以及沙田镇的部分地区。

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8平方公里。

范围为东至莲塘镇、贺街镇镇区东部,南至鹅塘镇镇区南部,西至西湾街道西部,北至洛湛铁路线南侧。

2007年常住人口约25.0万人。

图1:规划空间层次三)规划重点本轮贺州城总体规划修编重点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城市性质与职能;(2)城市规模与目标;(3)规划区的划定;(4)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布局;(5)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绿地规划;(6)城市产业统筹协调布局;(7)贺八平钟协调区及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布局;(8)中心城区民生设施空间布局。

四)市域城乡发展目标2015年,全面推进全市各项工作,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基本建立。

2020年左右,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力争在2030年前把贺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为2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

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2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27.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

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2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2.市域城镇体系布局2)城镇规模结构图2:城镇体系规划图4)城镇体系空间结构2030年贺州市域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聚点成轴、以轴带片,构建“一心三片,三轴拓展,集镇繁荣、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

(1)一个核心区即贺州都市协调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钟山县城为副中心,望高、羊头、回龙为重点镇,成为全市的发展核心区。

其主要职能为市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主导产业为现代服务和加工制造业。

(2)三条发展轴市域发展主轴(桂广发展轴):红花-钟山-旺高-八步-贺街-信都发展轴线;市域发展次轴(永梧发展轴):富阳-钟山-黄姚--马江发展轴线。

市域发展次轴(南清发展轴):昭平-黄姚-珊瑚-八步-大宁-桂岭发展轴线;(3)三个城镇辐射片区富川辐射区,以富阳镇为中心,公安镇、莲山镇、朝东镇、麦岭镇为重点镇。

城镇主要职能有电力工业、烟草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旅游业等。

昭平辐射区,以昭平县镇为中心,马江镇、黄姚镇、走马镇为重点镇。

城镇主要职能有农林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等。

信都辐射区,以信都镇为中心,桂岭镇、大宁镇、公会镇为重点镇。

城镇主要职能有铝材、塑料制品、钢材、金属制品等加工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

图3: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图5)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的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6)重点城镇控制表5:市域重点城镇规划控制一览表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强化贺州作为桂粤湘区域枢纽的作用,促进交通与城镇空间协调发展。

整合与完善市域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相协调发展,支持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共享,构筑一个高效率、低耗费、一体化、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全市形成以“60分钟市域交通圈+30分钟贺八平钟协调区交通圈+20分钟市内交通”的“60+30+20”圈层组织结构。

图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十三)工业仓储用地规划规划工业用地11.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1%,人均用地18.1平方米。

规划仓储用地4.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5%,人均用地6.6平方米。

工业区布局:规划形成四大工业区,分别为西湾南部工业园、江南高新技术工业园、如凤工业园、马鹿坪工业园。

其他小型工业区规划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控制其整体规模,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仓储用地布局:规划市火车站仓储区,市火车东站仓储区,西湾南部工业区仓储区、如凤工业区仓储区、马鹿坪工业仓储区以及八步区黄田镇、贺街镇国家储备粮库。

其他小型仓储用地结合工业企业自身情况及城市特殊需要综合安排。

十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目标:改造旧的交通系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现代化、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与带状城市结构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道路网络实现5分钟通达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组团、10分钟内到达城市各主要对外客运交通枢纽或与对外主要高速通道、20分钟内中心城区通达的目标。

十五)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依托贺州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配合中心城区“一带、三片、九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结合的绿地系统,体现贺州“森林城市,田园都市”的绿化景观风貌。

具体结构确定为:青山环绕,绿楔渗透;十字绿轴,蓝脉绿网;三核据心,多园均布。

青山环绕,绿楔渗透:又称“一环多楔”。

指城市外围自然山体生态保护区的绿化,以及以观音岩地质(遗址)公园、塘金地质公园和三家滩湿地公园为主的体现“山水田园都市”特色风貌的多个楔形绿(田)地。

十字绿轴,蓝脉绿网:十字绿轴指贺江滨水绿轴和金子山-大钟山-灵峰山-将军山自然山体绿轴。

蓝脉绿网又称为“五带多廊”,指五条城市滨河绿带,分别为马尾河绿带、南蛇塘河绿带、盘谷河绿带、沙田河绿带和拱水河绿带;以及以建设路、南环路、贺州大道、站前大道等为代表的绿色景观廊道。

三核据心,多园均布:又称“三核多园”三核指三大片区的中心绿地,分别为文化体育公园、大钟山城市森林公园和鸡翅滩公园。

多园指其他以太白湖公园、灵峰公园、观音岩遗址公园等为代表的市级区级各类公园,以及居住区级公园和其他街头公共绿地。

近期规划关于“森林之城,田园都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森林之城,田园都市”城市特色风貌意象: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田园,环抱渗透,生态家园,理想都市。

塘金地质公园位于高速公路如城段的东側,是贺州山水田园风貌的集中体现,将结合农林生物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发展都市现代高新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强化山水田园风貌。

大钟山-尖峰山城市森林公园和太白湖湿地公园、贺江森(竹)林带是贺州城市森林的集中展示,南环路等绿色景观大道是城市森林与郊外森林的联系廊道,是动感城市林带,近期重点开展上述为代表的各类绿化建设,同时建设若干个居民自治绿化小区,完成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基本形成“森林之城,田园都市”的框架。

至2015年,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35%,绿地率33%,人均公共绿地11.8平方米。

十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及要求,按照城市整体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建立贺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重点构建“双城二山一矿”的保护空间格局。

“双城、二山、一矿”的保护空间格局具体指贺街临贺故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八步老城历史保护街区、浮山文物保护区、灵峰山文物保护区和平桂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区。

十七)旧城更新与发展规划旧城区范围为:光明大道以东、八达中路以南、灵峰北路以西、贺江以北区域;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

(1)改造方式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分别采用修缮、改善、保留、更新、整修等改造方式。

(2)改造策略1)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提升功能策略。

2)人口控制策略3)风貌协调策略4)文化塑造策略5)交通引导策略6)基础设施完善策略二、公示注意事项1、公示时间:2009年11月8日-2009年12月8日2、公示方式和地点(1)网上公告:红豆网贺州市建规委网站(2)展板展示:贺州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办公楼3、公示意见反馈方式(1)通过贺州市建设规划委员会设置意见收集箱。

(2)通过公众意见栏留言。

(3)发送电子邮件到:jgw7891@(4)信件寄往:贺州市新风街46号,邮编:5428004、本规划公示的最终解释权属于贺州市建设规划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