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1)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第三章专项规划 (5)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第三节人口规模 (7)第四节旅游规划 (7)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第五章附则 (1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
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昆明市噪声功能区划(2011-2015年)

附件:昆明市噪声功能区划(2011-2015年)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二○一一年八月二十日主持单位: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承担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项目负责人:房晟忠专题报告编写:冯晖、杨健、祝艳、王兴龙、黄晓地图制作:杨健、冯晖课题组主要成员:杨树平、房晟忠、冯晖、杨健、祝艳、王兴龙、黄晓目录1 总论 (5)1.1 项目由来 (5)1.2 目的和意义 (5)1.3 指导思想及原则 (5)1.4 编制依据与标准 (6)1.5 区划范围 (6)1.6 区划时限 (7)2 昆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划方案 (7)2.1 区划方法与原则 (7)2.1.1 区划的原则 (7)2.1.2 区划的方法 (9)2.2 原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3 区划方案 (11)2.3.1 1类标准适用区域 (14)2.3.2 2类标准适用区域 (15)2.3.3 3类标准适用区域 (16)2.3.3 4类标准适用区域 (20)道路名称 (21)2.4与原区划对比分析 (24)3 结论 (27)3.1 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7)3.2 功能区划结果 (27)4 存在问题及建议 (28)4.1存在问题 (28)4.2意见及建议 (28)4.2.1制定噪声防治规划 (29)4.2.2加强噪声达标区建设 (29)4.2.3继续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工作 (29)4.2.4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 (30)4.2.5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 (30)4.2.6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提倡绿色出行 (31)1 总论1.1 项目由来现阶段执行的“昆明市噪声功能区划”编制完成于2005年,并于2006年通过昆明市政府批准实施,有效期至2010年12月。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发展、规划用地性质的变化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该“昆明市噪声功能区划”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及环境管理的要求。
为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昆明市环保局委托编制本区划。
1.2 目的和意义为适应昆明市市城市环境管理需要,在2005年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昆明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基础上,科学制定昆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和自然相处的和谐社会,为环境噪声执法管理、建设项目环境规划、噪声污染源治理、信访矛盾处理等提供依据。
昆明南亚国际陆港(大桃花物流园区)

昆明南亚国际陆港(大桃花物流园区)昆明南亚国际陆港,大桃花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情况昆明南亚国际陆港,大桃花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2年3月2日至2012年4月2日 ,三十天,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重要事项公示网站上公示,截止公示期止,我单位未收到任何意见。
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7年12月);7、《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04年)8、《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0、《安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8—2020)》;11、《昆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2010年); 12、《昆明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2011-2015); 13、《昆明“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4、《昆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5、《安宁市金方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16、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等。
二、规划范围(一)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区位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位于云南省安宁市主城区东南部,属安宁工业园区安晋线工业片区的一部分。
规划用地属丘陵地区,海拔1842 米至1972 米。
规划区域南与海口相接、北与武家庄片为邻,东与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一山相隔、西接昆钢工业生产区,处于主城区、昆钢用地、武家庄片区、太平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核心区环抱之中,与各部分联系距离均在一公里左右,区位优势十分优越。
整个规划范围南至南绕城路,北到沙河,东以安晋高速为界,西以安海公路为界,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存在问题第二章面临形势第二篇发展思路与目标第三章发展思路第四章基本原则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六章提升城镇群的主体作用第一节重点发展滇中城市群第二节积极发展滇西和滇东南城镇群第三节培育构建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镇群第七章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第一节增强昆明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第二节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促进州(市)域中心城市发展第四节加快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第五节推进省级重点镇发展第六节促进发展镇多样化发展第八章创新城镇发展模式第一节创新城镇发展形态第二节促进重点城镇功能升级第三节创新口岸型城镇发展模式第四篇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九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三节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第十章推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三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第四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五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十一章建立健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一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二节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三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四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五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实施机制第六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信息平台建设第七节建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第五篇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第十二章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一节合理划分城镇空间第二节科学选择山地城镇用地第三节严格规范城镇新区与产业园区建设第四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十三章严格保护坝区耕地资源第十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第一节优化生态格局第二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空间第三节构筑环境安全体系第四节优化城镇生态系统第五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节加大“五采区”生态恢复建设力度第六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第十五章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第一节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第二节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第三节优化提升城镇第二产业发展层次第四节加快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第十六章增强城镇产业承载能力第一节优化城镇产业发展空间第二节增强城镇产业承载与服务能力第三节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第十七章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第一节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第二节促进产业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第三节创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第十八章积极引导产镇融合发展第一节引导产业向小城镇延伸第二节利用小城镇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节突出重点引导产镇融合第七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第十九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第二节完善规划体系第三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二十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二节加强区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第三节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第四节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第五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二十一章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二十二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第三节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第四节优化提升旧城功能第五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第二十三章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第二节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第三节建设绿色低碳城镇第四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四章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镇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全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第四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制第八篇强化特色城镇建设第二十五章科学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第一节加快推进山地城镇建设进程第二节创新山地城镇空间布局第三节营造山地特色城镇风貌第四节推动山地建筑发展第二十六章持续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第二十七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与发展第一节构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第四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发展第二十八章积极推进沿边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发展第二十九章加强城镇特色建设第一节彰显城镇自然山水特色第二节保护与传承城镇文脉第三节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第九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三十章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第一节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三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节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第三十一章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支撑能力第一节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四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三十二章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四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十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第三十三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三节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四节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十四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第三节加强社会参与第四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第五节推动任务落实第六节加强监测考核前言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
昆明市官渡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昆明市官渡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2019-2029)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2018年12月目录1 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 区划目的和意义 (2)1.3 指导思想 (2)1.4声环境功能区编制依据 (3)1.4.1 政策法规 (3)1.4.2 标准规范 (3)1.4.3 相关规划 (4)1.4.4.相关通知 (5)1.5 区划的原则 (5)1.6 区划范围 (6)1.7区划时限 (6)2 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7)2.1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7)2.2 声环境功能区适用标准 (7)2.3 区划的方法 (8)2.3.1划分次序 (9)2.3.2用地类别的划分 (9)2.3.3 0-3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9)2.3.4 4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10)2.3.5功能区划的其他规定 (12)2.4 区划结果 (13)2.4.1 各类型功能区划分结果 (13)2.4.2 划分结果汇总表 (43)2.5 与上版区划结果比较分析 (47)2.5.1上版区划方案概况 (47)2.5.2与上版区划结果对比分析 (49)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监管建议 (53)3.1城市声环境控制措施 (53)3.1.1 合理规划和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细分 (53)3.1.2 加强产业引导,优化功能区布局 (53)3.1.3 各类型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54)3.2城市噪声监管建议 (59)3.2.1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59)3.2.2 继续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工作 (60)3.2.3加大环境噪声监管力度 (60)3.2.4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 (61)3.2.5 制定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61)3.2.6 适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划 (61)附图 (62)附件 (62)1 总论1.1项目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是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源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昆明房地产市调研报告

重要政策概况
10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红头文件《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 知》,为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详细规范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方各面。文件主要涉及 新建商品房出售、公积金贷款问题、土地出让和旧区改造等方面内容。
政策小结
2017年上半年,政策主要强调坚持住房居住属性,地方继续因城施策,控房价防泡沫与去库存并行。一方面,热点 城市政策频频加码,周边三四线城市也同步联动调控,传统限购限贷政策不断升级,创新性的限售政策抑制投资投 机需求,房地产供需两端信贷资金逐步收紧,年初以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昆明市场由于全国省会城市严格调控的 挤压下,全国投资性客户涌入较多,进入下半年,昆明市在10月份又进一步下发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有效的调控 了当地市场的稳定发展; 目前购房条件: 目前昆明市是全国不进行限购的省会城市之一,至于贷款方面,首套房依然可走20%首付,二套房目前30%首付, 利率上浮10%,相比较其他省会城市在金融政策方面依然在下线游走,但据调研反映,近期金融政策也在逐步收 紧;如有购买三套房则只能全款购买; 公积金贷款由今年二季度下发的六个月缴存调控至满一年方可使用; 落户问题:缴存社保一个月,按人均25㎡进行户口落定; 目前客户群体:昆明中心城区区域大多以本市居民居住为主;但在呈贡区域、官渡区域,大多以全国性投资客户用 于旅游度假为主,外地客户约占比到60%-70%之间。
-----
城 市 概 况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20.07亿元,比2015年增长12.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中,第一产业投资53.63亿元,增长50.7%;第二产业投资630.11亿元,下降2.5%;第三产业投资 3236.33亿元,增长14.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宅投资931.82亿元,增长6.4%;办 公楼投资130.32亿元,下降3.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2.68亿元,下降10.7%。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05•【字号】昆政发[2013]68号•【施行日期】2013.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确认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通知(昆政发〔2013〕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落实《昆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培养一批学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服务昆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根据《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经公开申报、评审选拔和对培养期满带头人后备人选综合考核,市人民政府决定,确认解智强等23人为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吕翠华等35人为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希望第十一批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扎实开展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在增强昆明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为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昆明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5日第十一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名单(共58名)一、带头人(23名)1.解智强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管理办公室2.袁明龙云南民族大学3.张晶昆明理工大学4.郭关柱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5.太一梅昆明市植保植检站6.赵俊武嵩明县土壤肥料工作站7.李春光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8.周庆宏昆明市海口林场9.黄春球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10.晓玲昆明市中医医院11.史云波昆明市女子中学12.余雷明学院13.付义昆明市中医医院14.姜莉云昆明市中医医院15.王丽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43医院)16.殷浩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17.张升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8.徐济仓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19.周昕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梅为云石林绿汀甜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1.秦云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2.李皓瑜云南省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研究中心23.李海燕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二、后备人选(35名)1.吕翠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赵宝生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谢建斌云南大学4.武海军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5.董海刚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6.XXX晶云南大学7.王炜云南省计算机学会8.杨红飞云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9.司大军云南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10.谭向宇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11.于虹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12.丁兴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13.王玉英云南农业大学14.程志斌云南农业大学15.周旭红云南集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16.史正军西南林业大学17.万贲云南承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8.贺永昆明市东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19.李婉琳昆明理工大学20.潘晓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1.卫青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2.吴毅晖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23.肖宇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24.王文举昆明市延安医院25.林林云南艺术学院26.刘六生云南师范大学27.李雪菲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28.唐映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9.闫永吉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袁玲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戴海龙昆明市延安医院32.邢西迁昆明市延安医院33.尹利民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34.王爱萍昆明市儿童医院35.安红梅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1目录第一章总则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41)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 (44)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 (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 (49)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51)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 (57)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6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 (65)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 (70)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 (73)第七章空间管制 (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 (76)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 (90)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 (101)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 (103)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 (105)附则 (111)附表 (112)图纸目录 (128)6目录条文备览第一章总则 (11)第1条编制目的 (11)第2条编制依据 (11)第3条规划范围 (11)第4条规划重点 (11)第5条规划期限 (11)第6条强制性内容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7条指导思想 (12)第8条发展原则 (12)第9条发展目标 (12)第10条发展战略 (13)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第11条城镇空间结构 (15)第12条滇中城市集聚区 (15)第13条沿边开放城镇带 (16)第14条城镇群 (16)第15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 (18)第16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19)第17条城乡居民点体系 (21)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第18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 (21)第19条区域中心城市 (22)第20条州(市)域中心城市 (26)第21条县域中心城市 (29)第22条省级重点镇 (30)第23条发展镇 (3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第24条建设原则 (32)第25条发展重点 (32)第26条中心村 (33)第27条基层村 (34)第28条村庄规划要求 (34)第29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 (35)第30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 (35)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1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2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 (37)第33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4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5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6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 (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7第37条土地资源利用目标 (38)第38条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要求 (38)第39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38)第40条城镇山坝建设用地分类分区控制 (39)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0)第41条城镇节水目标 (40)第42条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 (40)第43条城镇节水措施要求 (41)第44条水污染防治 (41)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41)第45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1)第46条生态环境建设要求 (42)第47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42)第48条分区保护 (43)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 (44)第49条生物资源分区保护与利用要求 (44)第50条能源开发利用要求 (45)第51条旅游资源分区与风景旅游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45)第52条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要求 (47)第53条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 (47)第54条人文资源保护利用要求 (47)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 (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 (49)第55条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49)第56条区域产业布局 (49)第57条县城以上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要求 (50)第58条工业园区与城镇协调布局要求 (50)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51)第59条规划目标 (51)第60条高速公路 (51)第61条铁路 (52)第62条民用机场 (53)第63条内河航运 (54)第64条综合交通枢纽 (54)第65条公共交通 (55)第66条规划协调重点 (56)第67条旅游交通和以城镇为中心的换乘服务规划要求 (56)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 (57)第68条供水设施 (57)第69条排水设施 (58)第70条能源设施 (58)第71条邮政与信息基础设施 (59)第72条环卫设施 (60)第73条城镇园林绿化 (61)第74条区域性基础设施廊道共享及选址选线要求 (61)第75条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线路埋地敷设要求 (61)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62)第76条发展目标 (62)第77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总体要求 (62)第78条教科文卫体设施 (62)8目录第79条旅游服务设施 (64)第80条社会福利、老年人与社会保障设施 (64)第81条保障性住房 (64)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 (65)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与重点 (65)第83条抗震防灾规划 (66)第84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66)第85条人民防空规划 (67)第86条消防规划 (67)第87条其他灾害防治 (68)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 (70)第88条山地城镇规划建设原则 (70)第89条城镇山坝建设用地的界定 (70)第90条坝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选择 (70)第91条山地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选择 (71)第92条山坝结合的城镇空间布局 (71)第93条山地城镇特色风貌营建 (72)第94条合理高效利用山地资源 (72)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 (73)第95条山地城镇地质灾害防治 (73)第96条山地城镇抗震防灾 (73)第97条山洪灾害防治 (74)第98条山地城镇生态 (74)第99条山地城镇竖向规划 (74)第100条山地城镇交通发展 (74)第101条山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 (75)第102条山地城镇建设成本控制 (75)第七章空间管制 (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 (76)第103条空间管制目的与分区 (76)第104条禁止建设区 (76)第105条限制建设区 (77)第106条适宜建设区 (78)第107条已建区 (79)第108条空间管制分级 (79)第109条事权划分 (79)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110条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111条次区域的划分 (84)第112条滇中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113条滇西次区域规划指引 (85)第114条滇东南次区域规划指引 (86)第115条滇东北次区域规划指引 (87)第116条滇西南次区域规划指引 (88)第117条滇西北次区域规划指引 (89)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 (90)9第118条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行动计划 (90)第119条滇中城市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 (91)第120条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92)第121条开放合作行动计划 (93)第122条扶贫开发行动计划 (95)第123条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96)第124条和谐边疆建设行动计划 (96)第125条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7)第126条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8)第127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9)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 (101)第128条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施相关配套政策 (101)第129条建立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协调机制 (101)第130条划分山地城镇岩土工程控制区 (101)第131条依法适时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改 (102)第132条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 (102)第133条强化山地利用标准控制和考核评价 (102)第134条制定山地规划建设技术标准 (102)第135条加强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撑 (102)第136条加强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教育培训和政策宣传 (103)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 (103)第137条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 (103)第138条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03)第139条建立就业、创业扶持机制 (104)第140条落实完善医疗及养老保险政策 (104)第141条建立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104)第142条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机制 (104)第143条稳定计划生育政策 (104)第144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104)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 (105)第145条各级政府实施本规划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105)第146条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体系 (105)第147条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 (106)第148条建立规划动态监测评估调整机制 (107)第149条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督察员制度 (107)第150条健全规划管理体系 (108)第151条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109)第152条实施本规划的立法保障 (110)附则 (111)第153条法律效力 (111)第154条规划报批 (111)第155条规划实施 (111)第156条解释权 (111)附表 (112)图纸目录 (128)10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镇、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省域城镇体系,针对上版规划的不适应性,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20、《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 21、《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22、《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3、《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5条 规划区范围 1、市 域 市域面积 21011 平方公里。含昆明市的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 东川区、呈贡县(区)、嵩明县、宜良县、晋宁县、富民县、禄劝县、寻甸县、 石林县、安宁市。 2、城市规划区 包括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和呈贡区全 部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滇池流域所涉及到的晋宁县六个乡镇(昆阳镇、晋城镇、 宝峰镇、新街乡、上蒜乡、六街乡)嵩明县两个乡镇(滇源镇、阿子营乡)的 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 4060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含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西山区的主城二 环路以内地区和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个街道办事处;呈贡区的乌龙、洛 羊、龙城、斗南、吴家营、雨花、大渔、马金铺八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 1722 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 10.7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主城区、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构成,其中:五华区、盘龙区、 官渡区、西山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城市 连片建设区为主城区范围;呈贡区的乌龙、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雨花、 大渔七个街道办事处为呈贡新区范围;昆明国际机场所在地的大板桥镇为空港 经济区范围。 第6条 规划期限为 2011 年-2020 年 规划近期至 2015 年,远期至 2020 年,远景展望到 2050 年。
3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5、强化城市交通规划,构建现代交通系统。建立高效通畅的城市对外交通 枢纽,优化城市内部路网结构,形成发达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6、重视城市特色风貌的展现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 色、民族特点的人文城市。
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பைடு நூலகம்确保城市的 和谐发展。
目录
目
录
文本.................................................. 3
第一章 总 则......................................... 3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
第9条 经济发展策略 1、在对外经贸合作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改革开放的先导作用,积极 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 合作。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升级。至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5000 亿元以上,年均增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9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53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55
第十四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五章 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 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
6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长 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5000 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占生产总 值比重 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 25%以上。
3、建设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依托国际大通道, 优化产业布局,改造升级传统工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昆明打造成 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 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 游目的地,谨慎发展重化工业。
2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1996 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 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 21 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 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 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 2006 年 11 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 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315 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13]189 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 年-2020 年)》。
第2条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 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更加注重四化同步、统筹城 乡;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传承文化、延续文脉,努力走出 一条昆明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础。 第3条 规划修编的重点 1、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对昆明的定位要求,结合昆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 位与作用,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城市性质和职能。 2、依据昆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昆明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支撑条件,科学合 理制定城市规模,引导人口的有序迁移和适度聚集。 3、突出滇池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 护和生态修复,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形成社会、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 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管制体系,寻 求适合昆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第10条 社会发展策略 1、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市域总人口控制在 850 万以内,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5‰以内;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积极发展其他各类教育,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2 年。 2、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基 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至 2020 年,市域城镇化率达到 73%左右。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全市人民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健全城乡医疗服务设施体系, 切实解决昆明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 4、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搭建国际文化引进 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平台;推进各层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保护单位、大型遗址的保护管理,完善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加大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深入 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 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制定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划定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 林、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 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第4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0、《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315 号) 11 、《 关 于 调 整 完 善 昆 明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成 果 有 关 意 见 的 函 》( 建 办 规 函 [2013]189 号) 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13、《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建规 [2013]127 号) 1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15、《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16、《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30)》 17、《长江流域防洪规划(2008—2025)》 18、《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19、《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1
目录
第十五章 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1 第十六章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7 第十七章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71 第十八章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76 第十九章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77 第二十章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78 第二十一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81 附表:............................................... 85
第七章 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31
第八章 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1
第九章 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4
5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